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俄羅斯
特色能力

俄羅斯母親

所建城市獲得額外領土。領土內的凍土+1 信仰值和+1 生產力。單位不會受到暴風雪傷害。和俄羅斯交戰的文明將在俄羅斯境內受到加倍暴風雪傷害。

歷史背景
采邑貴族、哥薩克騎兵、洋蔥形圓頂、白雪皚皚的景色、西伯利亞「荒原」、無憂無慮的農奴、震撼人心的樂曲、無盡寒冬以及冰鎮伏特加。浪漫描寫的俄羅斯極具誘惑,但史實並非如此...尤其是經農奴之口述說而出的。地跨歐亞兩大洲,同少數其它單一民族國家一樣,俄羅斯也影響著世界文明的進程。俄羅斯起源於挪威人在諾夫哥羅德的原始部落,以及奧列格在882年左右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奧列格設法征服了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伊爾門斯拉夫人、芬蘭-烏戈爾人、維普人和沃特人,但這些都是由傳說和神話混雜交織成的故事。那麼,讓我們從莫斯科大公國的崛起開始說起吧。

一切從丹尼爾•亞歷山大羅維奇王子開始,他是著名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第四個,也是最小的兒子;1263年,涅夫斯基去世時,只有2歲的丹尼爾繼承了父親遺產中一個叫做莫斯科的地方,這個地方沒有任何價值,又小又落後。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不斷抵禦他那貪心的兄弟和西邊迅速蔓延的蒙古人。儘管兄弟間互相殘殺以及蒙古不斷入侵,但丹尼爾總是盡其所能地避免他的領地被捲入血腥中(實際上,1652年,東正教封他為聖徒,因為他「溫順、謙遜、平和」)。另外,他向金帳汗國進貢這一舉措也顯得十分明智。在他的親戚(直系和遠親)去世後,這位王子「和平地」把對方的土地佔為己有,直至1303年聖丹尼爾去世時,莫斯科已經成為了「大公國」。

緊隨丹尼爾之後是很多很有才幹的(要不然就是很溫和的)大公爵。正是伊凡三世大公爵(同樣也被稱為「大帝」)使俄國變得真正有名望。在他統治的40年內(1462至1505年),他吞併了包括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特維爾大公國在內的許多地方,使俄國的面積擴大了三倍,他同時終止向金帳汗國進貢、創造了簡單的中央政權、限制了特權貴族的自主性、翻新了克里姆林宮(一座城堡,是留里克王朝所在地)。鞏固了俄羅斯的中心力量後,伊凡以沙皇和「整個俄羅斯的統治者」來作為自己的頭銜。儘管伊凡四世(被親切的稱為「可怕的人」)是第一個被正式冠以「沙皇」稱號的人,但這個俄羅斯皇帝的「統一稱呼」開始於伊凡三世。

作為一個自大狂和反社會者,伊凡四世的童年還是比較悲慘的。父親去世時,他才3歲而且體弱多病,充斥大量政治陰謀的攝政統治持續了很久,伊凡也由此遭受了極大痛苦。伊凡長大成人後,事態從糟糕變得更糟糕,或者可以說慘不忍睹。除了知道伊凡身體不好以及結了六次婚以外,人們對他的信息所知甚少。當伊凡最終登上王位掌權時,他開始計劃以犧牲別人為代價來大大增加自己的權利。整個王朝都沒有具有有獨立思想的貴族,反而充滿了阿諛奉承的惡棍。軍隊的高層人員也以同樣的方式被清除。伊凡宣佈幾百萬平方公頃的最好土地都屬於沙皇禁苑或王室土地,由他來進行直接控制。伊凡是什麼樣的軍事領導,就是什麼樣的人道主義者:他幾乎摧毀了軍隊,並讓整個國家在持續了25年的災難性的利沃尼亞戰爭中破產。他於1584年去世…一切都為時已晚。

一代人之後,留里克王朝被羅曼諾夫王朝取代。費奧多爾一世(伊凡四世的兒子)去世後,俄羅斯進入了「動蕩之年」,這是由於費奧多爾沒有男性繼承人而造成的繼承危機。俄羅斯議會最終選舉鮑里斯•戈東諾夫為新一任沙皇;他在位七年,被一系列稱作「假冒的德米特里」(每個人都聲稱是費奧多爾死去很久的弟弟)的冒充者所困擾。所有這些,包括外國假冒者的索賠,都在1613年特權貴族選舉邁克爾•羅曼諾夫登上王位後結束。羅曼諾夫家族本來可以世代為王,但他們最後一位家族成員卻在葉卡捷琳堡的地下室被布爾什維克槍殺。

相對於剛離開的專橫暴君,羅曼諾夫沙皇就沒有那麼殘暴了。事實上,除了他們已獲得的相同的名字以外,好幾位羅曼諾夫沙皇都贏得了「大帝」的綽號,還有其他一些人也應該得到這樣的讚譽。第一屆羅曼諾夫王朝設法同瑞典、波蘭立陶宛聯邦、烏克蘭哥薩克締結條約,統一聽從沙皇安排。不幸的是,由於對農奴實施了新的更苛刻的限制條件,爆發了不少農民起義,比如鹽稅起義、黃銅起義、莫斯科起義。這些起義都被後備軍在當時當地就給鎮壓了下去。俄羅斯的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尤其是通過向東征服和殖民西伯利亞。

各種「大帝」紛紛出現。通過對鄂圖曼和瑞典的一系列勝戰,彼得大帝為這個專制獨裁國家獲得了溫水港口,並且準備好了進入歐洲。因此,像俗語說的那樣,他把大聲抱怨的俄羅斯拖進了文藝復興中。彼得去世40年後,甚至沒能在俄羅斯出生的凱瑟琳大帝開創了俄羅斯帝國為世人所公認的「黃金時代」,使得俄羅斯成為了歐洲大國…並且因為一些難以琢磨的原因,開始了對遙遠的阿拉斯加進行殖民。被稱作「有福者」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成功帶領俄羅斯在拿破崙戰爭時期擊敗了對方的侵略(主要是靠避免衝突以及在法國人面前將所有一切付之一炬),並且在1821年「希臘起義」後,讓他的國家深深陷入了巴爾幹半島的困境之中。接下來,儘管「解放者」亞歷山大功勳卓著(尤其是「解放」農奴),卻還是被暗殺了。

在歷史長河中,俄羅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以及文學、音樂、舞蹈和建築方面的優秀傳統。在彼得大帝打開俄羅斯大門接受西方影響前的幾個世紀裡,俄羅斯民間風俗和民間工藝帶有明顯斯拉夫風格,這種風格具有濃郁東正教色彩(或深受東正教影響)。君士坦丁堡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對外傳教就是向基輔羅斯派遣傳教士;到十世紀中期,希臘正教已在大量的俄羅斯平民中間扎根,到現在依舊根深蒂固。至於其他影響,尤其是斯堪地那維亞和亞洲的影響,在留里克王朝和早期羅曼諾夫王朝就已經融入了俄羅斯這個文化大染缸裡。此後,俄羅斯移民將俄羅斯文化傳播到全球,很少有民族能在全世界對高雅藝術的欣賞中起到這樣的關鍵作用。

文學方面,斯拉夫敘事詩讓位給了果戈理、杜斯妥也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史詩巨作…但是偉大的契訶夫在竭力縮減文章字數。在俄式三弦琴、手風琴、角笛等樂器上演奏的民族民間音樂的簡單和聲演變成了複雜而完整的樂曲,寫出這些樂曲的格林卡、穆索爾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柴可夫斯基能是浪漫時代最偉大的作曲家。鄉下的圓圈舞和民族樂曲、民族歌舞在俄羅斯仍然流行,這也為芭蕾舞的出現提供了空間,芭蕾舞首先被彼得大帝引入聖彼得堡,由此得到了文化名流們的喜愛。

俄羅斯文化最為人所知的一面(至少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它的建築。採用來自拜占庭建築風格的正統觀點,只有石砌建築物:防禦工事和教堂。當彼得大帝向西方敞開國門並且支持藝術的文藝復興時,洛可可風格便開始扎根於俄羅斯家建築師心中。在凱瑟琳和亞歷山大大帝統治下,作為首都的聖彼得堡變身為新古典主義建築博物館(在單調乏味的蘇聯風格被強制實施之前)。

在繪畫和雕塑方面,俄羅斯幾乎沒有偉大的或被眾人所知的藝術家。但幾乎任何人都能識別出民間藝術。俄羅斯娃娃是一系列色彩鮮艷的嵌套式人物,廣受人們喜愛,現在,為了在全世界進行假期銷售而被大批生產。俄國聖像畫,一種在木材上畫的宗教圖案,和東正教一起滲入了斯拉夫人民的觀念中;人們精心製作聖像畫並常常為其鍍上金邊,這使得聖象本身成為一件藝術品,俄羅斯早期的大師們使用渾身解數來製作這些神聖的圖像。很少有人認識「格熱利」這個術語,但大多數人都能分辨出各種獨具特色的陶瓷製品使用的是哪種風格。

作為解放者的兒子,「和平使者」亞歷山大是公認的羅曼諾夫家族最後一位統治俄羅斯的人,這個家族只有無能的尼古拉二世(由於某些顯而易見的原因,他沒有姓名)。尼古拉即位時的俄羅斯被裡裡外外的各種問題困擾。他篤信「仁慈的」獨裁統治,將沙皇看做是他臣民的「小父親」。他保留了他父親的保守派政策和政治手腕,他同不得人心的德國公主結婚也無法輓救這個錯誤。

到了1900年,俄羅斯急需變革和現代化;而它所得到的卻是鎮壓和殺戮。因為諂媚者的阿諛奉承(其中最讓人討厭的是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而沒能認清現實的尼古拉未能成功推進農業或工業生產,導致俄羅斯成為了歐洲最落後的國家。更糟糕的是,儘管對英國的民主模式印象深刻,但在這個不滿情緒日益膨脹的年代,他缺乏政治改革的遠見。尼古拉同時也疏遠了杜馬,這可是他自己親手創建的咨詢委員會啊。

尼古拉二世嘗試扶正俄羅斯這艘風雨飄搖的大船,但卻讓事情變得更糟。霍登慘案、血色星期天、反猶太運動、對失敗的1905年革命的鎮壓、以及處決公開反對他的人,這一切使尼古拉遭到眾多臣民的譴責。此外,他設法把俄羅斯捲入了災難性的軍事戰爭中,尤其是1905年屈辱地敗在了大日本帝國手裡。雖然這一切都表明俄羅斯軍隊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和現代化(包括戰略、訓練、裝備上及其他方面),但還是什麼都沒發生,由此導致波將金號兵變等事件。 所有一切連同尼古拉的錯誤估計一起將俄羅斯帶入了一戰。

1917年二月,聖彼得堡警察朝又餓(城市裡食物嚴重短缺)又冷(嚴冬,煤和木材奇缺)的市民開槍,市民爆發了騷亂並呼籲停止戰爭、廢除沙皇。儘管最初還能控制局面,但當軍隊的林斯基軍團發生兵變拒絕執行指令,並且很快還有其他軍團加入時,首都完全癱瘓了。杜馬組成了一個臨時民主政府,尼古拉退位(杜馬讓他的兄弟邁克爾登基,但邁克爾很明智地拒絕了)。取代了帝國統治的民主政府很快也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所取代。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russia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亞(以及暫時的一小塊北美大陸)
規模
大約218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1.815億
首都
莫斯科,隨後是聖彼得堡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russia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亞(以及暫時的一小塊北美大陸)
規模
大約218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1.815億
首都
莫斯科,隨後是聖彼得堡
特色能力

俄羅斯母親

所建城市獲得額外領土。領土內的凍土+1 信仰值和+1 生產力。單位不會受到暴風雪傷害。和俄羅斯交戰的文明將在俄羅斯境內受到加倍暴風雪傷害。

歷史背景
采邑貴族、哥薩克騎兵、洋蔥形圓頂、白雪皚皚的景色、西伯利亞「荒原」、無憂無慮的農奴、震撼人心的樂曲、無盡寒冬以及冰鎮伏特加。浪漫描寫的俄羅斯極具誘惑,但史實並非如此...尤其是經農奴之口述說而出的。地跨歐亞兩大洲,同少數其它單一民族國家一樣,俄羅斯也影響著世界文明的進程。俄羅斯起源於挪威人在諾夫哥羅德的原始部落,以及奧列格在882年左右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奧列格設法征服了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伊爾門斯拉夫人、芬蘭-烏戈爾人、維普人和沃特人,但這些都是由傳說和神話混雜交織成的故事。那麼,讓我們從莫斯科大公國的崛起開始說起吧。

一切從丹尼爾•亞歷山大羅維奇王子開始,他是著名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第四個,也是最小的兒子;1263年,涅夫斯基去世時,只有2歲的丹尼爾繼承了父親遺產中一個叫做莫斯科的地方,這個地方沒有任何價值,又小又落後。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不斷抵禦他那貪心的兄弟和西邊迅速蔓延的蒙古人。儘管兄弟間互相殘殺以及蒙古不斷入侵,但丹尼爾總是盡其所能地避免他的領地被捲入血腥中(實際上,1652年,東正教封他為聖徒,因為他「溫順、謙遜、平和」)。另外,他向金帳汗國進貢這一舉措也顯得十分明智。在他的親戚(直系和遠親)去世後,這位王子「和平地」把對方的土地佔為己有,直至1303年聖丹尼爾去世時,莫斯科已經成為了「大公國」。

緊隨丹尼爾之後是很多很有才幹的(要不然就是很溫和的)大公爵。正是伊凡三世大公爵(同樣也被稱為「大帝」)使俄國變得真正有名望。在他統治的40年內(1462至1505年),他吞併了包括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特維爾大公國在內的許多地方,使俄國的面積擴大了三倍,他同時終止向金帳汗國進貢、創造了簡單的中央政權、限制了特權貴族的自主性、翻新了克里姆林宮(一座城堡,是留里克王朝所在地)。鞏固了俄羅斯的中心力量後,伊凡以沙皇和「整個俄羅斯的統治者」來作為自己的頭銜。儘管伊凡四世(被親切的稱為「可怕的人」)是第一個被正式冠以「沙皇」稱號的人,但這個俄羅斯皇帝的「統一稱呼」開始於伊凡三世。

作為一個自大狂和反社會者,伊凡四世的童年還是比較悲慘的。父親去世時,他才3歲而且體弱多病,充斥大量政治陰謀的攝政統治持續了很久,伊凡也由此遭受了極大痛苦。伊凡長大成人後,事態從糟糕變得更糟糕,或者可以說慘不忍睹。除了知道伊凡身體不好以及結了六次婚以外,人們對他的信息所知甚少。當伊凡最終登上王位掌權時,他開始計劃以犧牲別人為代價來大大增加自己的權利。整個王朝都沒有具有有獨立思想的貴族,反而充滿了阿諛奉承的惡棍。軍隊的高層人員也以同樣的方式被清除。伊凡宣佈幾百萬平方公頃的最好土地都屬於沙皇禁苑或王室土地,由他來進行直接控制。伊凡是什麼樣的軍事領導,就是什麼樣的人道主義者:他幾乎摧毀了軍隊,並讓整個國家在持續了25年的災難性的利沃尼亞戰爭中破產。他於1584年去世…一切都為時已晚。

一代人之後,留里克王朝被羅曼諾夫王朝取代。費奧多爾一世(伊凡四世的兒子)去世後,俄羅斯進入了「動蕩之年」,這是由於費奧多爾沒有男性繼承人而造成的繼承危機。俄羅斯議會最終選舉鮑里斯•戈東諾夫為新一任沙皇;他在位七年,被一系列稱作「假冒的德米特里」(每個人都聲稱是費奧多爾死去很久的弟弟)的冒充者所困擾。所有這些,包括外國假冒者的索賠,都在1613年特權貴族選舉邁克爾•羅曼諾夫登上王位後結束。羅曼諾夫家族本來可以世代為王,但他們最後一位家族成員卻在葉卡捷琳堡的地下室被布爾什維克槍殺。

相對於剛離開的專橫暴君,羅曼諾夫沙皇就沒有那麼殘暴了。事實上,除了他們已獲得的相同的名字以外,好幾位羅曼諾夫沙皇都贏得了「大帝」的綽號,還有其他一些人也應該得到這樣的讚譽。第一屆羅曼諾夫王朝設法同瑞典、波蘭立陶宛聯邦、烏克蘭哥薩克締結條約,統一聽從沙皇安排。不幸的是,由於對農奴實施了新的更苛刻的限制條件,爆發了不少農民起義,比如鹽稅起義、黃銅起義、莫斯科起義。這些起義都被後備軍在當時當地就給鎮壓了下去。俄羅斯的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尤其是通過向東征服和殖民西伯利亞。

各種「大帝」紛紛出現。通過對鄂圖曼和瑞典的一系列勝戰,彼得大帝為這個專制獨裁國家獲得了溫水港口,並且準備好了進入歐洲。因此,像俗語說的那樣,他把大聲抱怨的俄羅斯拖進了文藝復興中。彼得去世40年後,甚至沒能在俄羅斯出生的凱瑟琳大帝開創了俄羅斯帝國為世人所公認的「黃金時代」,使得俄羅斯成為了歐洲大國…並且因為一些難以琢磨的原因,開始了對遙遠的阿拉斯加進行殖民。被稱作「有福者」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成功帶領俄羅斯在拿破崙戰爭時期擊敗了對方的侵略(主要是靠避免衝突以及在法國人面前將所有一切付之一炬),並且在1821年「希臘起義」後,讓他的國家深深陷入了巴爾幹半島的困境之中。接下來,儘管「解放者」亞歷山大功勳卓著(尤其是「解放」農奴),卻還是被暗殺了。

在歷史長河中,俄羅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以及文學、音樂、舞蹈和建築方面的優秀傳統。在彼得大帝打開俄羅斯大門接受西方影響前的幾個世紀裡,俄羅斯民間風俗和民間工藝帶有明顯斯拉夫風格,這種風格具有濃郁東正教色彩(或深受東正教影響)。君士坦丁堡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對外傳教就是向基輔羅斯派遣傳教士;到十世紀中期,希臘正教已在大量的俄羅斯平民中間扎根,到現在依舊根深蒂固。至於其他影響,尤其是斯堪地那維亞和亞洲的影響,在留里克王朝和早期羅曼諾夫王朝就已經融入了俄羅斯這個文化大染缸裡。此後,俄羅斯移民將俄羅斯文化傳播到全球,很少有民族能在全世界對高雅藝術的欣賞中起到這樣的關鍵作用。

文學方面,斯拉夫敘事詩讓位給了果戈理、杜斯妥也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史詩巨作…但是偉大的契訶夫在竭力縮減文章字數。在俄式三弦琴、手風琴、角笛等樂器上演奏的民族民間音樂的簡單和聲演變成了複雜而完整的樂曲,寫出這些樂曲的格林卡、穆索爾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柴可夫斯基能是浪漫時代最偉大的作曲家。鄉下的圓圈舞和民族樂曲、民族歌舞在俄羅斯仍然流行,這也為芭蕾舞的出現提供了空間,芭蕾舞首先被彼得大帝引入聖彼得堡,由此得到了文化名流們的喜愛。

俄羅斯文化最為人所知的一面(至少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它的建築。採用來自拜占庭建築風格的正統觀點,只有石砌建築物:防禦工事和教堂。當彼得大帝向西方敞開國門並且支持藝術的文藝復興時,洛可可風格便開始扎根於俄羅斯家建築師心中。在凱瑟琳和亞歷山大大帝統治下,作為首都的聖彼得堡變身為新古典主義建築博物館(在單調乏味的蘇聯風格被強制實施之前)。

在繪畫和雕塑方面,俄羅斯幾乎沒有偉大的或被眾人所知的藝術家。但幾乎任何人都能識別出民間藝術。俄羅斯娃娃是一系列色彩鮮艷的嵌套式人物,廣受人們喜愛,現在,為了在全世界進行假期銷售而被大批生產。俄國聖像畫,一種在木材上畫的宗教圖案,和東正教一起滲入了斯拉夫人民的觀念中;人們精心製作聖像畫並常常為其鍍上金邊,這使得聖象本身成為一件藝術品,俄羅斯早期的大師們使用渾身解數來製作這些神聖的圖像。很少有人認識「格熱利」這個術語,但大多數人都能分辨出各種獨具特色的陶瓷製品使用的是哪種風格。

作為解放者的兒子,「和平使者」亞歷山大是公認的羅曼諾夫家族最後一位統治俄羅斯的人,這個家族只有無能的尼古拉二世(由於某些顯而易見的原因,他沒有姓名)。尼古拉即位時的俄羅斯被裡裡外外的各種問題困擾。他篤信「仁慈的」獨裁統治,將沙皇看做是他臣民的「小父親」。他保留了他父親的保守派政策和政治手腕,他同不得人心的德國公主結婚也無法輓救這個錯誤。

到了1900年,俄羅斯急需變革和現代化;而它所得到的卻是鎮壓和殺戮。因為諂媚者的阿諛奉承(其中最讓人討厭的是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而沒能認清現實的尼古拉未能成功推進農業或工業生產,導致俄羅斯成為了歐洲最落後的國家。更糟糕的是,儘管對英國的民主模式印象深刻,但在這個不滿情緒日益膨脹的年代,他缺乏政治改革的遠見。尼古拉同時也疏遠了杜馬,這可是他自己親手創建的咨詢委員會啊。

尼古拉二世嘗試扶正俄羅斯這艘風雨飄搖的大船,但卻讓事情變得更糟。霍登慘案、血色星期天、反猶太運動、對失敗的1905年革命的鎮壓、以及處決公開反對他的人,這一切使尼古拉遭到眾多臣民的譴責。此外,他設法把俄羅斯捲入了災難性的軍事戰爭中,尤其是1905年屈辱地敗在了大日本帝國手裡。雖然這一切都表明俄羅斯軍隊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和現代化(包括戰略、訓練、裝備上及其他方面),但還是什麼都沒發生,由此導致波將金號兵變等事件。 所有一切連同尼古拉的錯誤估計一起將俄羅斯帶入了一戰。

1917年二月,聖彼得堡警察朝又餓(城市裡食物嚴重短缺)又冷(嚴冬,煤和木材奇缺)的市民開槍,市民爆發了騷亂並呼籲停止戰爭、廢除沙皇。儘管最初還能控制局面,但當軍隊的林斯基軍團發生兵變拒絕執行指令,並且很快還有其他軍團加入時,首都完全癱瘓了。杜馬組成了一個臨時民主政府,尼古拉退位(杜馬讓他的兄弟邁克爾登基,但邁克爾很明智地拒絕了)。取代了帝國統治的民主政府很快也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