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印加
特色能力

米塔

公民可改良山脈單元格。山脈單元格提供+2 生產力,並在遊戲進入工業時代後額外+1 生產力。每與一個梯田相鄰,山脈單元格則+1 食物。

歷史背景
印加帝國是美洲最為長久、規模最大而且勢力最為強大的原住民國家之一。它的名字在克丘亞語中是「Tawantin Suyu」,即「四個聯合的地區」。這個帝國涵蓋了使用多種語言的人民,擁有以皇室為核心的強大中央行政體系、經過精心規劃的公共基礎建設與道路,以及由強制勞動、稅收和食物配給所組成的維護體系,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是在未廣泛運用文字記錄、輪子或獸力的前提下達成這些成就。因此,當歷史系學生爭論政治系統是否與科技發展有所關聯時,印加帝國往往是最有趣的反例。簡而言之,這個文明十分適合出現在一款能讓玩家在華盛頓建造吉薩金字塔的遊戲。

印加的中心位於庫斯科王國,這座城市經常被視為一座城邦。庫斯科是許多神話的發源地,大部份的故事中都提到了傳說中的開山始祖曼科·卡帕克或太陽神因蒂。1438年時,在帕查庫特克的統治之下,印加展開系統化的外交與軍事擴張,並征服或吞併附近的民族,當中便包含海岸邊的奇穆人以及位於現代玻利維亞境內的艾馬拉人。帕查庫特克的戰果讓印加成為安地斯山脈的一大勢力,他的繼承者更是繼續透過軍事征服與外交手段來擴張領土與人口。

如同克丘亞語的名字所代表的意義,印加人將他們的帝國分為四個部份,而庫斯科就位於四個部分的交會處。印加採用以明文法為基礎,稱為「米塔」(mit'a)的徭役系統,當中要求體格健全的成人投入農業或軍事服務,以換取國家的保護並得以使用公共財。印加帝國在崎嶇的山路上建立並維護由優質的道路和天橋構成的道路網。他們會將多餘的收成存放在公共倉庫內,以預防天災發生。

帝國所有的規劃都是由中央進行,而統治者與人民間的互惠責任系統則控制了國民間的資源分配。在這個互惠責任系統的原則下,薩帕·印加(印加帝王)會透過讓皇族成員與地方貴族以及被征服人民的統治家族通婚的方式,來建立家族間的聯繫並在諸侯間產生家庭與習俗上的責任。印加皇室巡查員有責任檢查習俗的落實程度、帝國基礎建設的維護,以及視察徭役制度的施行狀況。

印加人對天文學、建築學以及土地測量學相當在行。首都與邊疆之間採用稱為「奇普」的精巧結繩記事系統來傳遞資訊,這種系統同時也被用來進行歷史記錄,他們甚至會將紡織品用於表意或記錄。印加建築工匠會將原先形狀不一的石頭以不使用灰泥的結構緊密堆砌,這讓歐洲人看到了都大感驚訝。具有精密工程考量的梯田,則是將本來無法生長作物的丘陵地轉變為具生產力的可耕地。

印加人特別重視衣物,紡織品會被當作禮物饋贈。他們會精心縫製紡織品並染上亮麗色彩。衣物是社會階級的象徵,並作為上層階級間的炫耀性消費。棉花相當常見,駱馬和羊駝的毛也是,但只有印加貴族才能穿上用小羊駝毛和原駝毛所製成的衣物。印加帝王從來不會穿同一件衣服兩次。

在戰爭中,印加利用發展健全的公家商店來供應物資,透過公共維護的兵工廠來供應軍事配備,並經由道路網讓軍隊從帝國一端快速移動到另一端。由於徵兵制是國家的特權,因此印加在某些情況中能夠開出比原住民敵軍更壯盛的軍容。但是,印加向南進軍的行動被馬烏萊河的馬普切人所制止。印加人因此相當尊敬馬普切人,將他們稱為「purum awqa」,「兇猛的軍隊」。

印加帝國崩潰於內亂以及和西班牙征服者法蘭西斯克·皮薩羅進行的戰事。在印加帝王瓦伊納·卡帕克的統治下,印加將帝國的範圍擴張至現今的哥倫比亞。擴張行動受到美洲原住民的抵抗,而且印加帝王的繼位具有高度爭議。剛駕崩的瓦伊納·卡帕克的兩個兒子爆發王位繼承戰,而且天花等舊世界的疾病讓人口慘遭蹂躪。皮薩羅將他數量不足但裝備齊全的軍力安插到這場衝突當中,接著完全顛覆了印加帝國。

皮薩羅透過欺騙與違反協定的做法,用淺薄的藉口俘虜了王位爭奪者之一阿塔瓦爾帕。印加人願意付出足以裝滿他的囚室的黃金和兩倍的白銀來贖回阿塔瓦爾帕。皮薩羅接受了這項提議,然後在拿到贖金後又翻臉不認帳。另一位王位爭奪者瓦斯卡爾在這個時期被暗殺,而皮薩羅宣稱阿塔瓦爾帕應該要對他的罪行負責,然後立即處決阿塔瓦爾帕。

當西班牙人試著將印加皇族從王位下拉下來的同時,他們扶植了一個實際上統治著空殼的傀儡。在西班牙的控制下,「米塔」(mit'a)這種徭役制度納入了在波托西銀礦進行勞動的工作內容,傳統的梯田耕作法遭到捨棄,而當地人口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疾病肆虐而飽受侵擾。印加最後的抵抗勢力在1572年被征服,印加最後的統治者圖帕克·阿瑪魯被捕並處決。印加帝國就此終結。

印加帝國的組織與科技在現代仍獲得研究者的興趣,而且不斷有新的研究結果出爐。政治科學學者會研究氏族公社的互惠義務系統。農業所採用的錯綜複雜的山區分區生產系統,代表著未來我們可以採用永續性方法來種植食品作物。印加帝國為未來留下的最重要珍寶未必是黃金或白銀,而可能是更好的馬鈴薯栽培方式。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inca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南美洲
規模
約78萬平方公里
人口
鼎盛時期約有1000萬人
首都
科斯科(庫斯科)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inca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南美洲
規模
約78萬平方公里
人口
鼎盛時期約有1000萬人
首都
科斯科(庫斯科)
特色能力

米塔

公民可改良山脈單元格。山脈單元格提供+2 生產力,並在遊戲進入工業時代後額外+1 生產力。每與一個梯田相鄰,山脈單元格則+1 食物。

歷史背景
印加帝國是美洲最為長久、規模最大而且勢力最為強大的原住民國家之一。它的名字在克丘亞語中是「Tawantin Suyu」,即「四個聯合的地區」。這個帝國涵蓋了使用多種語言的人民,擁有以皇室為核心的強大中央行政體系、經過精心規劃的公共基礎建設與道路,以及由強制勞動、稅收和食物配給所組成的維護體系,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是在未廣泛運用文字記錄、輪子或獸力的前提下達成這些成就。因此,當歷史系學生爭論政治系統是否與科技發展有所關聯時,印加帝國往往是最有趣的反例。簡而言之,這個文明十分適合出現在一款能讓玩家在華盛頓建造吉薩金字塔的遊戲。

印加的中心位於庫斯科王國,這座城市經常被視為一座城邦。庫斯科是許多神話的發源地,大部份的故事中都提到了傳說中的開山始祖曼科·卡帕克或太陽神因蒂。1438年時,在帕查庫特克的統治之下,印加展開系統化的外交與軍事擴張,並征服或吞併附近的民族,當中便包含海岸邊的奇穆人以及位於現代玻利維亞境內的艾馬拉人。帕查庫特克的戰果讓印加成為安地斯山脈的一大勢力,他的繼承者更是繼續透過軍事征服與外交手段來擴張領土與人口。

如同克丘亞語的名字所代表的意義,印加人將他們的帝國分為四個部份,而庫斯科就位於四個部分的交會處。印加採用以明文法為基礎,稱為「米塔」(mit'a)的徭役系統,當中要求體格健全的成人投入農業或軍事服務,以換取國家的保護並得以使用公共財。印加帝國在崎嶇的山路上建立並維護由優質的道路和天橋構成的道路網。他們會將多餘的收成存放在公共倉庫內,以預防天災發生。

帝國所有的規劃都是由中央進行,而統治者與人民間的互惠責任系統則控制了國民間的資源分配。在這個互惠責任系統的原則下,薩帕·印加(印加帝王)會透過讓皇族成員與地方貴族以及被征服人民的統治家族通婚的方式,來建立家族間的聯繫並在諸侯間產生家庭與習俗上的責任。印加皇室巡查員有責任檢查習俗的落實程度、帝國基礎建設的維護,以及視察徭役制度的施行狀況。

印加人對天文學、建築學以及土地測量學相當在行。首都與邊疆之間採用稱為「奇普」的精巧結繩記事系統來傳遞資訊,這種系統同時也被用來進行歷史記錄,他們甚至會將紡織品用於表意或記錄。印加建築工匠會將原先形狀不一的石頭以不使用灰泥的結構緊密堆砌,這讓歐洲人看到了都大感驚訝。具有精密工程考量的梯田,則是將本來無法生長作物的丘陵地轉變為具生產力的可耕地。

印加人特別重視衣物,紡織品會被當作禮物饋贈。他們會精心縫製紡織品並染上亮麗色彩。衣物是社會階級的象徵,並作為上層階級間的炫耀性消費。棉花相當常見,駱馬和羊駝的毛也是,但只有印加貴族才能穿上用小羊駝毛和原駝毛所製成的衣物。印加帝王從來不會穿同一件衣服兩次。

在戰爭中,印加利用發展健全的公家商店來供應物資,透過公共維護的兵工廠來供應軍事配備,並經由道路網讓軍隊從帝國一端快速移動到另一端。由於徵兵制是國家的特權,因此印加在某些情況中能夠開出比原住民敵軍更壯盛的軍容。但是,印加向南進軍的行動被馬烏萊河的馬普切人所制止。印加人因此相當尊敬馬普切人,將他們稱為「purum awqa」,「兇猛的軍隊」。

印加帝國崩潰於內亂以及和西班牙征服者法蘭西斯克·皮薩羅進行的戰事。在印加帝王瓦伊納·卡帕克的統治下,印加將帝國的範圍擴張至現今的哥倫比亞。擴張行動受到美洲原住民的抵抗,而且印加帝王的繼位具有高度爭議。剛駕崩的瓦伊納·卡帕克的兩個兒子爆發王位繼承戰,而且天花等舊世界的疾病讓人口慘遭蹂躪。皮薩羅將他數量不足但裝備齊全的軍力安插到這場衝突當中,接著完全顛覆了印加帝國。

皮薩羅透過欺騙與違反協定的做法,用淺薄的藉口俘虜了王位爭奪者之一阿塔瓦爾帕。印加人願意付出足以裝滿他的囚室的黃金和兩倍的白銀來贖回阿塔瓦爾帕。皮薩羅接受了這項提議,然後在拿到贖金後又翻臉不認帳。另一位王位爭奪者瓦斯卡爾在這個時期被暗殺,而皮薩羅宣稱阿塔瓦爾帕應該要對他的罪行負責,然後立即處決阿塔瓦爾帕。

當西班牙人試著將印加皇族從王位下拉下來的同時,他們扶植了一個實際上統治著空殼的傀儡。在西班牙的控制下,「米塔」(mit'a)這種徭役制度納入了在波托西銀礦進行勞動的工作內容,傳統的梯田耕作法遭到捨棄,而當地人口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疾病肆虐而飽受侵擾。印加最後的抵抗勢力在1572年被征服,印加最後的統治者圖帕克·阿瑪魯被捕並處決。印加帝國就此終結。

印加帝國的組織與科技在現代仍獲得研究者的興趣,而且不斷有新的研究結果出爐。政治科學學者會研究氏族公社的互惠義務系統。農業所採用的錯綜複雜的山區分區生產系統,代表著未來我們可以採用永續性方法來種植食品作物。印加帝國為未來留下的最重要珍寶未必是黃金或白銀,而可能是更好的馬鈴薯栽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