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毛利
特色能力

瑪那

遊戲開場即解鎖「航海術」和「造船術」科技,並且具備進入海洋單元格的能力。水運單位+2 移動力。未建造改良設施的樹林和雨林獲得+1 生產力。「重商主義」市政額外+1 生產力、「保藏」市政額外+2 生產力。漁船提供+1 食物並且對相鄰單元格施放文化炸彈。無法收穫資源。無法獲得 大作家。

歷史背景
約莫在13世紀間,一群駕著划艇的人們從南太平洋的馬克薩斯群島出發,朝西南方前進,直到他們抵達我們現今稱為紐西蘭的群島為止。當時他們稱呼這座島為奧泰阿洛(意即「綿綿白雲下的大地」)。這群人採用了極為精密且傳統的玻利尼西亞航海技術,從大自然中的蛛絲馬跡推測出這塊土地的存在。他們之後便登陸了這塊從未有人類定居過的土地,這塊土地早在1億年前便從大陸脫離,也因此島上構築出獨特且珍貴的生物群系。這裡棲息著無可計量的鳥類,包括不會飛的巨型鳥類、恐怖的大型猛禽,以及棲息在灌木叢中的鳥類。陸地上僅有少許哺乳類動物和數種遠古爬蟲屬生物。島嶼周遭的海域則是生意盎然。

最為古老的毛利聚落位於南島的蒂-波可西維(懷勞石灘),在這裡懷勞河流入紐西蘭南北兩島之間的海峽。在毛利人講述關於他們來到此處定居的記載中,他們自稱是夏威克人的後裔,而在他們的傳說之中,是英雄毛伊用魚鉤將紐西蘭的島嶼從深海之中拉上來。毛利人說,紐西蘭最早的聚落是由庫佩和托特瓦塔西建造而成。的確,毛利文化最重要的一環便是「華卡帕帕」,亦即背誦其祖譜,背誦者會將其己身放進家族的歷史中,並一路追溯至神話時代的歷史。華卡帕帕一直都是毛利人最重要的社會體制,充滿著豐富且複雜的重要文化意涵。

在接下來約莫三百年間,毛利人的玻利尼西亞傳承越來越因地制宜。多數團體(或稱哈普)皆是由酋長所率領,酋長們擁有瑪那(尊貴與力量),他會以寬仁報答其朋友,並給予敵人相應的反擊。利用軟玉和島上鳥類的羽毛,毛利人創造出許多美麗的物品。每個哈普都以口述傳承其歷史,一路追溯到當時駕著滑艇抵達此島嶼的殖民祖先。毛利人也完善了哈卡舞,這種舞步有著充滿活力的驚人戰吼,還有俐落的儀式動作與表情,能同時展現力量、勇氣、果敢與尊敬。毛利人有著稱做「塔莫克」的獨特黥面文化,而每個所紋上的內容都獨一無二。對於男性而言,塔莫克會涵蓋整張臉,而女性的塔莫克只紋在嘴唇和下巴上。

1642年,首批歐洲探險家發現並登陸紐西蘭,但進入18世紀後,歐洲人與毛利人之間才開始有定期接觸。毛利人稱呼這些歐洲白人為派克哈(Pakeha),現代這個詞彙被廣泛用於稱呼「非毛利人」。歐洲人帶來的火器與傳染病對毛利人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歐洲人登島之後,便開始在島上修建永久居住地。1840年,英國政府起草了《懷唐伊條約》後,遂與許多毛利酋長進行了條約的簽訂,使紐西蘭成為了自己的殖民地。

《懷唐伊條約》遵循著殖民政府與原住民族間不平等協定的「悠久」傳統,尤其在土地所有權的認定上極為不平等。毛利人當時還沒有西方的「土地所有權」概念,因此毛利人對此協議的理解自然也與英國人大相徑庭。英國人通過遊走法律邊緣的方式迫使毛利人出售自己的土地,而當時毛利人對他們所擁有的法律權利還沒有完整的認知,因此往往售出的土地只能換來十分差勁的補償。

為因應層出不窮的剝削,毛利人發起了國王運動,旨在透過單一政治人物團結各地的毛利人,而非繼續放任各哈普互相對立,加深相互間的分化。然而國王運動卻加劇了政府對毛利人的鎮壓和對其土地的沒收,促成毛利人和派克哈間爆發層出不窮的土地戰爭。毛利人被迫離開紐西蘭富饒的土地,前往更加荒蕪艱險的地區,特別是在北島。政府則繼續沒收土地,不單單是為了懲罰那些反抗者,有時也是為了懲罰那些與毛利族群結盟的人。除了直接沒收外,政府還持續透過法律手段從毛利人手中搶奪土地。這種情況持續了接近一個世紀之久。

除此之外,島嶼的生態也正發生著深遠的變化。毛利人將老鼠與犬隻引入到了紐西蘭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在毛利人到達的一個世紀內,巨大的恐鳥便滅絕了,而捕食他們的巨鷹也隨之消失。其他物種的入侵(例如負鼠、白鼬和豬)同樣也破壞了本土動植物的棲息地,導致島上超過40%的原生鳥類消失。之後,農民們為了獲得農牧的土地,也清除了大量的天然林地。

從二十世紀開始,人們逐漸意識到了毛利人在歷史上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毛利人也對自己所保留及稱頌的文化展開復興。毛利事務部長阿比雷納‧納加塔爵士致力提高毛利人的法律認同,同時還對毛利傳統音樂與詩詞進行推廣,他甚至在兩次世界大戰間鼓勵毛利人參軍服役。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毛利人皆有著相當高的參軍比例,成為了英軍的左膀右臂,他們被派遣到諸如加利波利、北非和義大利等艱難戰區作戰,獲得了來自盟軍和敵軍兩方的敬重。

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毛利抗議運動開始越發著重於為歷史中族人遭受的不平待遇發聲。為回應這些聲浪,紐西蘭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來保存與宣傳毛利語言與傳承,因此也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毛利文化的獨特性。儘管毛利人在經濟、衛生與教育方面仍然落後于派克哈們,但是至少在爭取平等待遇方面,他們得到了國家的明確表態。

最終,毛利人對待大地與自然的態度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紐西蘭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地致力於減少生態破壞、保護本土生態系統和減少外來的入侵物種,近期紐西蘭政府還立法禁止在其水域進行任何進一步離岸石油探勘。毛利人對環境集體責任的表達方式很快也引發來自奧泰阿洛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共鳴。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maori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毛利
規模
268021平方公里
人口
在18世紀初約有10萬人
首都
儘管毛利人沒有一般意義上的首都,但帕帕懷毛利會堂曾在19世紀末毛利政治統一運動中佔據重要地位。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maori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毛利
規模
268021平方公里
人口
在18世紀初約有10萬人
首都
儘管毛利人沒有一般意義上的首都,但帕帕懷毛利會堂曾在19世紀末毛利政治統一運動中佔據重要地位。
特色能力

瑪那

遊戲開場即解鎖「航海術」和「造船術」科技,並且具備進入海洋單元格的能力。水運單位+2 移動力。未建造改良設施的樹林和雨林獲得+1 生產力。「重商主義」市政額外+1 生產力、「保藏」市政額外+2 生產力。漁船提供+1 食物並且對相鄰單元格施放文化炸彈。無法收穫資源。無法獲得 大作家。

歷史背景
約莫在13世紀間,一群駕著划艇的人們從南太平洋的馬克薩斯群島出發,朝西南方前進,直到他們抵達我們現今稱為紐西蘭的群島為止。當時他們稱呼這座島為奧泰阿洛(意即「綿綿白雲下的大地」)。這群人採用了極為精密且傳統的玻利尼西亞航海技術,從大自然中的蛛絲馬跡推測出這塊土地的存在。他們之後便登陸了這塊從未有人類定居過的土地,這塊土地早在1億年前便從大陸脫離,也因此島上構築出獨特且珍貴的生物群系。這裡棲息著無可計量的鳥類,包括不會飛的巨型鳥類、恐怖的大型猛禽,以及棲息在灌木叢中的鳥類。陸地上僅有少許哺乳類動物和數種遠古爬蟲屬生物。島嶼周遭的海域則是生意盎然。

最為古老的毛利聚落位於南島的蒂-波可西維(懷勞石灘),在這裡懷勞河流入紐西蘭南北兩島之間的海峽。在毛利人講述關於他們來到此處定居的記載中,他們自稱是夏威克人的後裔,而在他們的傳說之中,是英雄毛伊用魚鉤將紐西蘭的島嶼從深海之中拉上來。毛利人說,紐西蘭最早的聚落是由庫佩和托特瓦塔西建造而成。的確,毛利文化最重要的一環便是「華卡帕帕」,亦即背誦其祖譜,背誦者會將其己身放進家族的歷史中,並一路追溯至神話時代的歷史。華卡帕帕一直都是毛利人最重要的社會體制,充滿著豐富且複雜的重要文化意涵。

在接下來約莫三百年間,毛利人的玻利尼西亞傳承越來越因地制宜。多數團體(或稱哈普)皆是由酋長所率領,酋長們擁有瑪那(尊貴與力量),他會以寬仁報答其朋友,並給予敵人相應的反擊。利用軟玉和島上鳥類的羽毛,毛利人創造出許多美麗的物品。每個哈普都以口述傳承其歷史,一路追溯到當時駕著滑艇抵達此島嶼的殖民祖先。毛利人也完善了哈卡舞,這種舞步有著充滿活力的驚人戰吼,還有俐落的儀式動作與表情,能同時展現力量、勇氣、果敢與尊敬。毛利人有著稱做「塔莫克」的獨特黥面文化,而每個所紋上的內容都獨一無二。對於男性而言,塔莫克會涵蓋整張臉,而女性的塔莫克只紋在嘴唇和下巴上。

1642年,首批歐洲探險家發現並登陸紐西蘭,但進入18世紀後,歐洲人與毛利人之間才開始有定期接觸。毛利人稱呼這些歐洲白人為派克哈(Pakeha),現代這個詞彙被廣泛用於稱呼「非毛利人」。歐洲人帶來的火器與傳染病對毛利人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歐洲人登島之後,便開始在島上修建永久居住地。1840年,英國政府起草了《懷唐伊條約》後,遂與許多毛利酋長進行了條約的簽訂,使紐西蘭成為了自己的殖民地。

《懷唐伊條約》遵循著殖民政府與原住民族間不平等協定的「悠久」傳統,尤其在土地所有權的認定上極為不平等。毛利人當時還沒有西方的「土地所有權」概念,因此毛利人對此協議的理解自然也與英國人大相徑庭。英國人通過遊走法律邊緣的方式迫使毛利人出售自己的土地,而當時毛利人對他們所擁有的法律權利還沒有完整的認知,因此往往售出的土地只能換來十分差勁的補償。

為因應層出不窮的剝削,毛利人發起了國王運動,旨在透過單一政治人物團結各地的毛利人,而非繼續放任各哈普互相對立,加深相互間的分化。然而國王運動卻加劇了政府對毛利人的鎮壓和對其土地的沒收,促成毛利人和派克哈間爆發層出不窮的土地戰爭。毛利人被迫離開紐西蘭富饒的土地,前往更加荒蕪艱險的地區,特別是在北島。政府則繼續沒收土地,不單單是為了懲罰那些反抗者,有時也是為了懲罰那些與毛利族群結盟的人。除了直接沒收外,政府還持續透過法律手段從毛利人手中搶奪土地。這種情況持續了接近一個世紀之久。

除此之外,島嶼的生態也正發生著深遠的變化。毛利人將老鼠與犬隻引入到了紐西蘭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在毛利人到達的一個世紀內,巨大的恐鳥便滅絕了,而捕食他們的巨鷹也隨之消失。其他物種的入侵(例如負鼠、白鼬和豬)同樣也破壞了本土動植物的棲息地,導致島上超過40%的原生鳥類消失。之後,農民們為了獲得農牧的土地,也清除了大量的天然林地。

從二十世紀開始,人們逐漸意識到了毛利人在歷史上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毛利人也對自己所保留及稱頌的文化展開復興。毛利事務部長阿比雷納‧納加塔爵士致力提高毛利人的法律認同,同時還對毛利傳統音樂與詩詞進行推廣,他甚至在兩次世界大戰間鼓勵毛利人參軍服役。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毛利人皆有著相當高的參軍比例,成為了英軍的左膀右臂,他們被派遣到諸如加利波利、北非和義大利等艱難戰區作戰,獲得了來自盟軍和敵軍兩方的敬重。

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毛利抗議運動開始越發著重於為歷史中族人遭受的不平待遇發聲。為回應這些聲浪,紐西蘭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來保存與宣傳毛利語言與傳承,因此也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毛利文化的獨特性。儘管毛利人在經濟、衛生與教育方面仍然落後于派克哈們,但是至少在爭取平等待遇方面,他們得到了國家的明確表態。

最終,毛利人對待大地與自然的態度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紐西蘭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地致力於減少生態破壞、保護本土生態系統和減少外來的入侵物種,近期紐西蘭政府還立法禁止在其水域進行任何進一步離岸石油探勘。毛利人對環境集體責任的表達方式很快也引發來自奧泰阿洛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