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澳洲
特色能力

遙遠的南方大陸

為沿岸都市+3 住房。牧場會引爆文化炸彈。在擁有迷人魅力的單元格中,學院、商業中心、聖地和劇院廣場的收益都+1,極大魅力則+3。

歷史背景
在四萬五千年前,有住民成功從印尼群島移入這塊「遙遠南方」大陸的北方後,這塊大陸才開始有人居住,原住民、罪犯、窮人、採礦者和山賊都曾輪流定居於此。這些還處在狩獵採集社會的民族在這遺世獨立的大陸上繁榮不息,發展出了豐富的口傳文化和精神文化。這樣的狀況持續到1770年,詹姆士·庫克船長繞行整塊大陸並將此處納入大英帝國治下。然而庫克船長並不是第一個發現澳洲大陸的人,荷蘭人威廉·約翰森和英國人威廉·丹皮爾在老早以前就曾發現此處——但庫克船長卻是第一位在這塊遙遠危險土地上看到滿滿機會的人。

初創立的美國拒絕接受來自英國的囚犯船,英國政府因此重新考量了他們的規劃。當時最據上風的想法是:「是不是乾脆把這些沒用的廢物丟到地球的另一端算了?」。因此,英國海軍代將亞瑟•菲利普便帶著由11艘船隻(兩艘海軍護衛船、六艘囚犯運輸船和三艘貨船)所組成的第一艦隊離開了英格蘭,出發前往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他們於1788年1月抵達植物學灣,菲利普判斷附近的沼澤地十分不利於建立殖民地,於是決定改為前往天然港傑克森港,也就是今日的雪梨港來建立聚落。

雪梨這個邊疆小鎮在建立的早年間吃盡了苦頭。18世紀末的重罪犯(或輕罪犯)並不能算是合格的農夫,而補給船又十分稀少。1788年至1792年間,又有3546名男性罪犯和766名女性罪犯抵達,這些罪犯大多都滿身病痛,或者無法進行體力勞動。當第二艦隊於1790年抵達時,超過四分之一的乘客已經死在了路途當中,而第三艦隊的乘客狀況甚至嚇壞了第一波罪犯。但當時的總督菲利普是個公正且認真的人,真心地以殖民地的成敗為己任,並且關心殖民地居民的健康…即使他們中的大多數均是罪犯。他派出了探索隊搜尋更好的農地、迎接商船、宣導公共衛生、建立了數個小型聚居地來舒緩人口擁擠的問題,並忽略許多無關緊要且不合時宜的母國命令。菲利普總督於1792年末返回英格蘭時,這個殖民地終於已趨於穩定,能夠迎接自願前來的開拓者。

殖民地居民原本並未太過留意當地的原住民,這些原住民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夢幻時期」的不朽魔法世界中。18世紀末,澳洲總共有約一百萬名原住民,散落在300個部落中,說著250種語言和約700種方言。每個部落都跟一塊特定的土地有靈性的連結,可能是沙漠、熱帶雨林,也可能是高山。根據原住民所述,他們的圖騰靈魂祖先在創立世界的夢幻時期中構築出了生命的每一個面向,並且融合了過去、現在與未來。

儘管荷蘭名義上佔據了澳洲大陸的西部,英國仍在澳洲沿岸設立了許多聚落,以連消帶打的方式對抗荷蘭。英國於1803年在范迪門之地(現在稱為塔斯馬尼亞)設立了聚落;海軍上校伯麥於1824年在梅爾維爾島短暫建立了鄧達斯堡;布里斯本河出海口處則在1824年建立了一個新的流放殖民地;海軍少校洛基爾則於1826年於喬治王海口建立了聚落。而在同一年,大英帝國便正式聲稱將全澳洲大陸納入版圖。

隨著許多人口流入,殖民地的人口大幅上升,人人都想在這塊新大陸上展開新生活或輕鬆賺上一筆。一群退伍軍人和罪犯將耶格拉部落趕走,奪走了在今天的布里斯本附近的土地。伯斯則在1829年由英國世家大族建立。1835年,一群人駕船駛入菲利普灣建立了墨爾本。與此同時,南澳洲公司在英國皇室的特許下建立了阿得雷德。

根據史學家洛伊·羅伯森所整理的數字顯示,在1788年到1868年間的八十年中,共有約161700名罪犯被送至各個澳洲殖民地。這些罪犯當中,約莫有三分之二來自繁榮且擁擠的工業城市(準確而言是來自英格蘭中部和北部地區)。除了這些罪犯外,還有更多船隻帶著商人和受過技能教育的人(包括醫學、宗教、法律和工程)前來,為這塊英國的應許之地提供成長所需。

1820年代早期開始,便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向外探索,私自佔據已有聚落外的土地。他們在這些土地上建立了許多設施,用來飼養綿羊以及種植小麥和燕麥。只需要投入一點點的成本便能夠獲利頗豐,這鼓勵了其他人紛紛加入他們的行列。羊毛生產成了澳洲最大且獲利最豐碩的出口業務,這些羊毛大多出口至英國本土。到了1850年,約200名私據土地者佔據了超過115830平方英里(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塊大陸上建立了一個強大且「高尚」的社會聚落。

與此同時,由伯克總督所發出的英國殖民地部公告澳洲大陸為「無主之地」,宣稱除了英國皇室外,沒有任何國家或人民曾擁有過澳洲土地,自此斷絕了與原住民部落簽訂任何協議的可能性。而從歐洲傳入的傳染病則讓這份公告顯得更像是法律上的形式,天花、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和結核病開始在原住民部落間肆虐。的確,雪梨殖民地建立後不久,天花使該區域一半原住民死於天花。但這也不是說殖民者沒有主動向這些原住民揮舞屠刀,霍克斯伯里之戰(1795-1816)、培母烏威之戰(1795-1802)、泰德伯里之戰(1808-1809)和尼皮恩之戰(1814-1816)等戰役進一步奠定了歐洲移民和原住民之間的關係。

1851年,在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中部所發現的金礦為澳洲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其數量甚至遠超1848年加州淘金熱所造成的人口爆炸。一艘艘載滿年輕男子 (和少數具有冒險精神的年輕女子) 的船隻從中國、加州金礦區、愛爾蘭、英國和印度來到這裡,無數走唱藝人、騙徒、流浪者、江湖郎中、賭徒、酒吧老闆混跡在實際的淘金者當中,猶如一場荒誕混亂的嘉年華會。維多利亞州殖民地的人口以匪夷所思的速率成長,1850年為7萬6千人,到1859年居然超過53萬人。當地政府曾試著透過牌照制度和警察鎮壓來維持當地秩序,但這種做法很快便引發更多暴力事件,最終於1854年到達高潮,爆發了巴拉臘特起義事件,導致至少30位「礦工」死亡以及無數人受傷。數個月之後,皇家議會因應不斷拓展的金礦開始對行政部門進行徹底改革,包括廢除牌照制度、重組警隊,並賦予礦工投票權。

儘管在各個金礦和澳洲內陸處都有許多流血事件發生,黃金和羊毛所帶來的利益仍為墨爾本、維多利亞和雪梨等地帶來許多投資與文明。到了1880年代,在這些現代化的文明城市裡,行人在大街上遭到槍擊已不再常見。到了這個時候,多數居住在澳洲大陸的人都是在此土生土長,並且開始對這塊土地產生歸屬感。國內的文學和藝術浪潮,也開始發展出獨特的澳洲風格。有如此長足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後,這些澳洲殖民地居民不免會開始思考要脫離遠在天邊的英國,建立更為獨立自主的政府。

1890年,澳洲六個殖民地的代表(起初為數位紐西蘭代表)於墨爾本會面,他們呼籲各個殖民地團結起來選出制憲大會的代表。隔年「澳洲制憲大會」於雪梨召開,在一片爭論聲當中起草出了一份憲法草案。儘管心中仍有許多忐忑,1900年3月澳洲代表團仍帶著草案前往倫敦。英國議會於該年7月通過了這份草案,不久後維多利亞女皇也簽字同意。英國派遣約翰•霍普侯爵前往澳洲建立內閣、監督澳洲聯邦的建立,並且舉行當地的首次大選。隨後,澳洲聯邦於1901年1月1日誕生。

儘管旱災和瘟疫一般的野兔如秋風掃落葉般對許多澳洲農作物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壞,這個新成立的國家仍靜靜地不斷繁榮起來。澳洲議會通過了許多法案(有些法案其心可議,例如1901年的移民限制法案),而澳洲也以殖民地軍隊的殘兵建立起了自己的陸軍和海軍。在不久後的1906年,英國將英屬新幾內亞的管轄權交給了澳洲,這時澳洲才正式在殖民事務中小試牛刀。一切看起來都挺風平浪靜,直到澳洲被拖進世界大戰當中。

在一次大戰期間,全澳洲490萬居民中,有十分之一自願投身軍旅,當中有超過6萬人戰死在加里波利、西線戰場和中東戰場。正是因為這些青年所拋灑的熱血,澳洲代表才能端坐在巴黎和會中,一同簽署澳洲的首份國際條約:凡爾賽條約。澳洲同時加入了國際聯盟,並因此得到了不少德國殖民地,包括德屬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和小島國諾魯。

澳洲在1920年代迎來了蓬勃的現代化發展,而勞工問題、經濟大蕭條和許多政治危機也困擾著這塊土地。雪上加霜的是到了1930年代,國際間的緊張局勢日漸升高,特別是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擴張,讓澳洲自由黨和工黨的參選人在1937年的大選中將提升國防支出作為其政策重點。澳洲政府和大英帝國在「帝國國防政策」下密切合作,無可避免的在1939年9月將澳洲拖進了另一次世界大戰中。戰爭開始時,澳洲軍隊僅需要在地中海戰場和海戰方面提供支援,兩年之後澳洲卻面臨著更為緊迫的威脅,必須開始抵擋日本帝國在太平洋、東南亞和印尼與菲律賓等地的擴張。1942年2月,達爾文港遭受了毀滅性的空襲,為之後上百次針對澳洲大陸的空襲拉開了序幕。

在總理柯廷的鼓舞之下,澳洲很快便開闢了許多戰線…尤其是已經成為日軍入侵敲門磚的北部新幾內亞叢林。在澳洲本土,柯廷政府宣布全國動員,開始實施物資配給、接收難民、建造大量生產車間和船塢,並鼓勵所有國民「堅持下去」。戰爭結束時,澳洲海陸空軍共損失27000名士兵。

二次大戰之後,澳洲享有著各方面的繁榮,當中包括越趨興旺的出口經濟、由政府所資助的大型歐洲移民計畫、郊區的爆炸性成長、藝術方面的「新民族主義」、實施原住民的民權法案,並且儘量避開了冷戰時期偏執的邊緣政策。澳洲在21世紀的前景仍持續看俏。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澳洲大陸
規模
大約478萬平方公里
人口
大約2400萬人(2017估計值)
首都
墨爾本,現在是坎培拉。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澳洲大陸
規模
大約478萬平方公里
人口
大約2400萬人(2017估計值)
首都
墨爾本,現在是坎培拉。
特色能力

遙遠的南方大陸

為沿岸都市+3 住房。牧場會引爆文化炸彈。在擁有迷人魅力的單元格中,學院、商業中心、聖地和劇院廣場的收益都+1,極大魅力則+3。

歷史背景
在四萬五千年前,有住民成功從印尼群島移入這塊「遙遠南方」大陸的北方後,這塊大陸才開始有人居住,原住民、罪犯、窮人、採礦者和山賊都曾輪流定居於此。這些還處在狩獵採集社會的民族在這遺世獨立的大陸上繁榮不息,發展出了豐富的口傳文化和精神文化。這樣的狀況持續到1770年,詹姆士·庫克船長繞行整塊大陸並將此處納入大英帝國治下。然而庫克船長並不是第一個發現澳洲大陸的人,荷蘭人威廉·約翰森和英國人威廉·丹皮爾在老早以前就曾發現此處——但庫克船長卻是第一位在這塊遙遠危險土地上看到滿滿機會的人。

初創立的美國拒絕接受來自英國的囚犯船,英國政府因此重新考量了他們的規劃。當時最據上風的想法是:「是不是乾脆把這些沒用的廢物丟到地球的另一端算了?」。因此,英國海軍代將亞瑟•菲利普便帶著由11艘船隻(兩艘海軍護衛船、六艘囚犯運輸船和三艘貨船)所組成的第一艦隊離開了英格蘭,出發前往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他們於1788年1月抵達植物學灣,菲利普判斷附近的沼澤地十分不利於建立殖民地,於是決定改為前往天然港傑克森港,也就是今日的雪梨港來建立聚落。

雪梨這個邊疆小鎮在建立的早年間吃盡了苦頭。18世紀末的重罪犯(或輕罪犯)並不能算是合格的農夫,而補給船又十分稀少。1788年至1792年間,又有3546名男性罪犯和766名女性罪犯抵達,這些罪犯大多都滿身病痛,或者無法進行體力勞動。當第二艦隊於1790年抵達時,超過四分之一的乘客已經死在了路途當中,而第三艦隊的乘客狀況甚至嚇壞了第一波罪犯。但當時的總督菲利普是個公正且認真的人,真心地以殖民地的成敗為己任,並且關心殖民地居民的健康…即使他們中的大多數均是罪犯。他派出了探索隊搜尋更好的農地、迎接商船、宣導公共衛生、建立了數個小型聚居地來舒緩人口擁擠的問題,並忽略許多無關緊要且不合時宜的母國命令。菲利普總督於1792年末返回英格蘭時,這個殖民地終於已趨於穩定,能夠迎接自願前來的開拓者。

殖民地居民原本並未太過留意當地的原住民,這些原住民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夢幻時期」的不朽魔法世界中。18世紀末,澳洲總共有約一百萬名原住民,散落在300個部落中,說著250種語言和約700種方言。每個部落都跟一塊特定的土地有靈性的連結,可能是沙漠、熱帶雨林,也可能是高山。根據原住民所述,他們的圖騰靈魂祖先在創立世界的夢幻時期中構築出了生命的每一個面向,並且融合了過去、現在與未來。

儘管荷蘭名義上佔據了澳洲大陸的西部,英國仍在澳洲沿岸設立了許多聚落,以連消帶打的方式對抗荷蘭。英國於1803年在范迪門之地(現在稱為塔斯馬尼亞)設立了聚落;海軍上校伯麥於1824年在梅爾維爾島短暫建立了鄧達斯堡;布里斯本河出海口處則在1824年建立了一個新的流放殖民地;海軍少校洛基爾則於1826年於喬治王海口建立了聚落。而在同一年,大英帝國便正式聲稱將全澳洲大陸納入版圖。

隨著許多人口流入,殖民地的人口大幅上升,人人都想在這塊新大陸上展開新生活或輕鬆賺上一筆。一群退伍軍人和罪犯將耶格拉部落趕走,奪走了在今天的布里斯本附近的土地。伯斯則在1829年由英國世家大族建立。1835年,一群人駕船駛入菲利普灣建立了墨爾本。與此同時,南澳洲公司在英國皇室的特許下建立了阿得雷德。

根據史學家洛伊·羅伯森所整理的數字顯示,在1788年到1868年間的八十年中,共有約161700名罪犯被送至各個澳洲殖民地。這些罪犯當中,約莫有三分之二來自繁榮且擁擠的工業城市(準確而言是來自英格蘭中部和北部地區)。除了這些罪犯外,還有更多船隻帶著商人和受過技能教育的人(包括醫學、宗教、法律和工程)前來,為這塊英國的應許之地提供成長所需。

1820年代早期開始,便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向外探索,私自佔據已有聚落外的土地。他們在這些土地上建立了許多設施,用來飼養綿羊以及種植小麥和燕麥。只需要投入一點點的成本便能夠獲利頗豐,這鼓勵了其他人紛紛加入他們的行列。羊毛生產成了澳洲最大且獲利最豐碩的出口業務,這些羊毛大多出口至英國本土。到了1850年,約200名私據土地者佔據了超過115830平方英里(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塊大陸上建立了一個強大且「高尚」的社會聚落。

與此同時,由伯克總督所發出的英國殖民地部公告澳洲大陸為「無主之地」,宣稱除了英國皇室外,沒有任何國家或人民曾擁有過澳洲土地,自此斷絕了與原住民部落簽訂任何協議的可能性。而從歐洲傳入的傳染病則讓這份公告顯得更像是法律上的形式,天花、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和結核病開始在原住民部落間肆虐。的確,雪梨殖民地建立後不久,天花使該區域一半原住民死於天花。但這也不是說殖民者沒有主動向這些原住民揮舞屠刀,霍克斯伯里之戰(1795-1816)、培母烏威之戰(1795-1802)、泰德伯里之戰(1808-1809)和尼皮恩之戰(1814-1816)等戰役進一步奠定了歐洲移民和原住民之間的關係。

1851年,在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中部所發現的金礦為澳洲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其數量甚至遠超1848年加州淘金熱所造成的人口爆炸。一艘艘載滿年輕男子 (和少數具有冒險精神的年輕女子) 的船隻從中國、加州金礦區、愛爾蘭、英國和印度來到這裡,無數走唱藝人、騙徒、流浪者、江湖郎中、賭徒、酒吧老闆混跡在實際的淘金者當中,猶如一場荒誕混亂的嘉年華會。維多利亞州殖民地的人口以匪夷所思的速率成長,1850年為7萬6千人,到1859年居然超過53萬人。當地政府曾試著透過牌照制度和警察鎮壓來維持當地秩序,但這種做法很快便引發更多暴力事件,最終於1854年到達高潮,爆發了巴拉臘特起義事件,導致至少30位「礦工」死亡以及無數人受傷。數個月之後,皇家議會因應不斷拓展的金礦開始對行政部門進行徹底改革,包括廢除牌照制度、重組警隊,並賦予礦工投票權。

儘管在各個金礦和澳洲內陸處都有許多流血事件發生,黃金和羊毛所帶來的利益仍為墨爾本、維多利亞和雪梨等地帶來許多投資與文明。到了1880年代,在這些現代化的文明城市裡,行人在大街上遭到槍擊已不再常見。到了這個時候,多數居住在澳洲大陸的人都是在此土生土長,並且開始對這塊土地產生歸屬感。國內的文學和藝術浪潮,也開始發展出獨特的澳洲風格。有如此長足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後,這些澳洲殖民地居民不免會開始思考要脫離遠在天邊的英國,建立更為獨立自主的政府。

1890年,澳洲六個殖民地的代表(起初為數位紐西蘭代表)於墨爾本會面,他們呼籲各個殖民地團結起來選出制憲大會的代表。隔年「澳洲制憲大會」於雪梨召開,在一片爭論聲當中起草出了一份憲法草案。儘管心中仍有許多忐忑,1900年3月澳洲代表團仍帶著草案前往倫敦。英國議會於該年7月通過了這份草案,不久後維多利亞女皇也簽字同意。英國派遣約翰•霍普侯爵前往澳洲建立內閣、監督澳洲聯邦的建立,並且舉行當地的首次大選。隨後,澳洲聯邦於1901年1月1日誕生。

儘管旱災和瘟疫一般的野兔如秋風掃落葉般對許多澳洲農作物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壞,這個新成立的國家仍靜靜地不斷繁榮起來。澳洲議會通過了許多法案(有些法案其心可議,例如1901年的移民限制法案),而澳洲也以殖民地軍隊的殘兵建立起了自己的陸軍和海軍。在不久後的1906年,英國將英屬新幾內亞的管轄權交給了澳洲,這時澳洲才正式在殖民事務中小試牛刀。一切看起來都挺風平浪靜,直到澳洲被拖進世界大戰當中。

在一次大戰期間,全澳洲490萬居民中,有十分之一自願投身軍旅,當中有超過6萬人戰死在加里波利、西線戰場和中東戰場。正是因為這些青年所拋灑的熱血,澳洲代表才能端坐在巴黎和會中,一同簽署澳洲的首份國際條約:凡爾賽條約。澳洲同時加入了國際聯盟,並因此得到了不少德國殖民地,包括德屬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和小島國諾魯。

澳洲在1920年代迎來了蓬勃的現代化發展,而勞工問題、經濟大蕭條和許多政治危機也困擾著這塊土地。雪上加霜的是到了1930年代,國際間的緊張局勢日漸升高,特別是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擴張,讓澳洲自由黨和工黨的參選人在1937年的大選中將提升國防支出作為其政策重點。澳洲政府和大英帝國在「帝國國防政策」下密切合作,無可避免的在1939年9月將澳洲拖進了另一次世界大戰中。戰爭開始時,澳洲軍隊僅需要在地中海戰場和海戰方面提供支援,兩年之後澳洲卻面臨著更為緊迫的威脅,必須開始抵擋日本帝國在太平洋、東南亞和印尼與菲律賓等地的擴張。1942年2月,達爾文港遭受了毀滅性的空襲,為之後上百次針對澳洲大陸的空襲拉開了序幕。

在總理柯廷的鼓舞之下,澳洲很快便開闢了許多戰線…尤其是已經成為日軍入侵敲門磚的北部新幾內亞叢林。在澳洲本土,柯廷政府宣布全國動員,開始實施物資配給、接收難民、建造大量生產車間和船塢,並鼓勵所有國民「堅持下去」。戰爭結束時,澳洲海陸空軍共損失27000名士兵。

二次大戰之後,澳洲享有著各方面的繁榮,當中包括越趨興旺的出口經濟、由政府所資助的大型歐洲移民計畫、郊區的爆炸性成長、藝術方面的「新民族主義」、實施原住民的民權法案,並且儘量避開了冷戰時期偏執的邊緣政策。澳洲在21世紀的前景仍持續看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