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埃及
特色能力

古尼羅河

區域和奇觀如建在河邊則+15% 生產力。不會受到洪災損害。

歷史背景
古希臘人還在用石塊鬧兒戲打架,羅馬還是個聞所未聞的地方時,法老制的埃及已在尼羅河兩岸建立起文明,交予時間考驗…嗯,至少驗了數千年。在被至高的羅馬兼併以前,這片沃土已傳續約170名法老了。在其發展之初,落腳埃及的先民發現在尼羅河流域的氾濫平原極為適合耕作穀物,此事從而影響了若干大城崛起,如希拉孔波利斯與之後的阿拜多斯。無獨有偶,這些奈加代人也建立了埃及第一王朝。

早期的埃及人不僅與南方的努比亞,還與近東地區和黎凡特的城邦等建立貿易路線。他們開始生產梳子、小型雕塑、陶器、美容用品、珠寶、傢俱和其他一切消費型社會所需的小物件。西元前3150年左右,他們亦發展出多個精緻的死亡膜拜教派,並建造了複雜的石室墳墓。針對此期間埃及賺取的一切財富,古王國第一任法老(約西元前2686到2181年間)決定建立一意義相當之稅務體系用以資建灌溉工程,一執法體系以及一支常備軍,還有很巧合的大型陵墓與紀念碑(如其中的吉薩金字塔與人面獅身像)用以頌揚其信仰諸神。

雖非人類首次,埃及確實可謂是膜拜偶像的多神信仰之神權政體。身為人類的法老被認定是神明後代——譬如歐西里斯、阿努比斯、荷魯斯,伊西斯等等。雖眾神應為平等存在,在不同時期特定神祇的宗教地位會受抬昇:如中王國時期無所不在的太陽神拉,新王國時期的阿蒙,諸如此類。偶爾,當神職系統出現修正主義者時(這類勢力在歷史上經常獨斷地自我賦權),神明會被合併,但各自的祕法面向會留存下來(例如阿蒙–拉,藏匿之力與太陽的綜合),這些看來只有埃及人才能搞懂。於此之外也多了一喪葬習俗的精細系統,因埃及人乃第一批在足夠富足後,開始制定死後規範並計劃享受來生的民族。為確保魂魄(代表生命力的「卡」與靈魂或精神的「巴」)的健全與幸福,殯葬儀式涵蓋了木乃伊化,魔法咒禱,石棺入殮和陪葬品。這項古埃及靈學此後漸漸退化為怪談、傳說,以及好萊塢恐怖片。

在皇室家族的傳承和暗鬥中,所有和平與繁榮都有代價:無情、腐敗、基礎設施損毀。地區省長(州長)為了地方政權很快向中央政府提出挑戰;他們開始向百姓徵稅,因為法老們無法迅速提供龐大的集中管理,政治衰敗加速。另外,西元前2200年爆發了持續五十年的大旱,舊王國覆滅,並且此時赫拉克雷奧波利斯和底比斯地區的法老為爭奪尼羅河控制權展開了競爭。後來——幾個世紀後——底比斯省長因提夫家族設法比其他申請人更長久地控制上層和下層王國,並且統一了埃及。隨著藝術、貿易、財富、軍事探險的復興和那些散布在領土上,足以讓後世遊客目瞪口呆的罕見古蹟的建設,中原王國時代(西元前2134至西元前1690年)就此開始。

當然,古埃及似乎不能一次性維持幾個世紀的穩定。到了第十四王朝(於西元前1650年結束)時期,一切再次瓦解。和前後政府一樣,當時的政府壯烈垮台了。中央王國之後依次迎來了第二中間時期、新王國時期、第三中間時期、後王國時期。在此期間(西元前2100年到西元前約600年),埃及政府經歷了幾番跌宕起伏,爭端和內部衝突之後總會出現相對和平和繁榮時期,儘管這並無更多意義。埃及國力衰弱時,外敵會入侵;埃及國力強大時,法老會開拓帝國版圖。伴隨著所有復興和衰落,最終不可避免地,外敵決定入侵埃及。西元前525年,波斯佔領埃及並統治埃及到西元前332年,當時亞歷山大大帝攻佔了埃及,並徹底瓦解了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死後,一位馬其頓將軍建立了埃及的最後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

亞力山大最喜歡的手下之一托勒密•索特爾在亞歷山大死後被任命為埃及總督,他建立的新王朝很快被冷漠的當地人接受,埃及繁榮了275年。總體來講,托勒密第一王朝(所有法老都取名為「托勒密」,而皇后們——大多是丈夫的姐妹——卻分別被命名為克利歐佩脫拉或白麗萊茜來混淆視聽)的統治出奇有效。至少,那個時代的書籍是這樣寫的,關於托勒密的描述也是所有古埃及王朝記錄最詳細的。這些自命不凡的馬其頓法老們採用了埃及的方式,他們為舊神建立新紀念碑、通過向馬其頓老兵撥贈土地來擴大新版圖(不湊巧的是由此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的民兵)、強固堤壩、降低稅收,因此獲得民心。

托勒密第三王朝第一次讓埃及成為了經濟大國,它把從小玩意兒到珍寶的所有貨物出口到國外。因為尼羅河是地中海盆地的產糧區,所以糧食讓埃及變得腰纏萬貫。顯赫帝國和古老城邦不僅購買和轉運二粒小麥、大麥、蠶豆,還做棉花、亞麻布和用於衣物的指甲花染料生意。此外,埃及位於地中海地區由南向東貿易路線的十字路口,這給它帶來了更多財富。所以,其他國家很快就對它虎視眈眈,托勒密王朝慢慢再次陷入衰落。

西元前170年,希臘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四世入侵並推翻已在位十年的托勒密六世,並讓其弟弟厄威革特成為托勒密八世,共同統治這個王朝。但這並沒持續多久。利慾熏心的王朝爭奪讓埃及國力大減,實際上成為了羅馬的保護國,羅馬是它的主要農業出口國。此外,家族內部聯姻會導致其後代身體和智力的敏銳性降低。歷史學家認為基因列已遭受了病態肥胖、眼球突出、多器官纖維化疾病和纖維硬化的影響。西元前51年,關於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嫁給其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的情況被記錄在牆上(根據具體情況,這或許是基座上的象形文字)。

當埃及統治者目睹馬其頓王國和西流基王朝蠶食他們腐朽王國的邊緣時,他們與相距甚遠但版圖不斷擴張的羅馬帝國結盟,並制定了一個持續近150年的條約。然而,貪婪的羅馬人卻不斷要求更多貢品,並插手其內部事務,例如解決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和最後一任托勒密這倆兄妹之間的口角之爭。那些骯臟的勾當隨著婚禮以及皇后與法老之間的國家統治權爭奪而開始,而羅馬顧問尤里烏斯•凱撒卻在這場爭奪中插了一腳,他待在亞歷山大港的宮殿中,很快開始和22歲的克麗奧佩脫拉交往。

有了尤里烏斯的軍隊支持,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在亞歷山大港發生一些小衝突後(可能大圖書館是在其中一次衝突中燒毀的)——在尼羅河戰役中擊敗托勒密十三世,而托勒密十三世竟在不久後「離奇」淹死。克麗奧佩脫拉很快嫁給了更年輕的托勒密十四世,並給尤里烏斯生了一個兒子,之後搬到羅馬,並在凱撒謀殺和隨之而來的權力真空時期與馬克安東尼結盟。這個使用巫術的「外國女王」激怒了屋大維•凱撒,於是凱撒向她和安東尼宣戰。新帝王在西元前30年8月凱旋而歸,回到了亞歷山大港,克麗奧佩脫拉和她的新情人自殺而死。

克麗奧佩脫拉死後,埃及正式成為羅馬的一個省。從托勒密王朝早期成功中尋找線索的羅馬人保留了埃及的宗教、文化和貿易。一切如常,但如今羅馬卻獲取了經濟利益。古埃及一去不復返,土地也由不同的統治者管理——拜占庭、薩珊、阿拉伯、法蒂瑪、阿尤布等等——在接下來的兩千年裡,遠古世紀的王國和前四個朝代形成了鮮明對比。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egypt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非洲
規模
估計10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750萬(托勒密王朝)
首都
眾多(孟菲斯、底比斯、亞歷山大,目前是開羅)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egypt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非洲
規模
估計10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750萬(托勒密王朝)
首都
眾多(孟菲斯、底比斯、亞歷山大,目前是開羅)
特色能力

古尼羅河

區域和奇觀如建在河邊則+15% 生產力。不會受到洪災損害。

歷史背景
古希臘人還在用石塊鬧兒戲打架,羅馬還是個聞所未聞的地方時,法老制的埃及已在尼羅河兩岸建立起文明,交予時間考驗…嗯,至少驗了數千年。在被至高的羅馬兼併以前,這片沃土已傳續約170名法老了。在其發展之初,落腳埃及的先民發現在尼羅河流域的氾濫平原極為適合耕作穀物,此事從而影響了若干大城崛起,如希拉孔波利斯與之後的阿拜多斯。無獨有偶,這些奈加代人也建立了埃及第一王朝。

早期的埃及人不僅與南方的努比亞,還與近東地區和黎凡特的城邦等建立貿易路線。他們開始生產梳子、小型雕塑、陶器、美容用品、珠寶、傢俱和其他一切消費型社會所需的小物件。西元前3150年左右,他們亦發展出多個精緻的死亡膜拜教派,並建造了複雜的石室墳墓。針對此期間埃及賺取的一切財富,古王國第一任法老(約西元前2686到2181年間)決定建立一意義相當之稅務體系用以資建灌溉工程,一執法體系以及一支常備軍,還有很巧合的大型陵墓與紀念碑(如其中的吉薩金字塔與人面獅身像)用以頌揚其信仰諸神。

雖非人類首次,埃及確實可謂是膜拜偶像的多神信仰之神權政體。身為人類的法老被認定是神明後代——譬如歐西里斯、阿努比斯、荷魯斯,伊西斯等等。雖眾神應為平等存在,在不同時期特定神祇的宗教地位會受抬昇:如中王國時期無所不在的太陽神拉,新王國時期的阿蒙,諸如此類。偶爾,當神職系統出現修正主義者時(這類勢力在歷史上經常獨斷地自我賦權),神明會被合併,但各自的祕法面向會留存下來(例如阿蒙–拉,藏匿之力與太陽的綜合),這些看來只有埃及人才能搞懂。於此之外也多了一喪葬習俗的精細系統,因埃及人乃第一批在足夠富足後,開始制定死後規範並計劃享受來生的民族。為確保魂魄(代表生命力的「卡」與靈魂或精神的「巴」)的健全與幸福,殯葬儀式涵蓋了木乃伊化,魔法咒禱,石棺入殮和陪葬品。這項古埃及靈學此後漸漸退化為怪談、傳說,以及好萊塢恐怖片。

在皇室家族的傳承和暗鬥中,所有和平與繁榮都有代價:無情、腐敗、基礎設施損毀。地區省長(州長)為了地方政權很快向中央政府提出挑戰;他們開始向百姓徵稅,因為法老們無法迅速提供龐大的集中管理,政治衰敗加速。另外,西元前2200年爆發了持續五十年的大旱,舊王國覆滅,並且此時赫拉克雷奧波利斯和底比斯地區的法老為爭奪尼羅河控制權展開了競爭。後來——幾個世紀後——底比斯省長因提夫家族設法比其他申請人更長久地控制上層和下層王國,並且統一了埃及。隨著藝術、貿易、財富、軍事探險的復興和那些散布在領土上,足以讓後世遊客目瞪口呆的罕見古蹟的建設,中原王國時代(西元前2134至西元前1690年)就此開始。

當然,古埃及似乎不能一次性維持幾個世紀的穩定。到了第十四王朝(於西元前1650年結束)時期,一切再次瓦解。和前後政府一樣,當時的政府壯烈垮台了。中央王國之後依次迎來了第二中間時期、新王國時期、第三中間時期、後王國時期。在此期間(西元前2100年到西元前約600年),埃及政府經歷了幾番跌宕起伏,爭端和內部衝突之後總會出現相對和平和繁榮時期,儘管這並無更多意義。埃及國力衰弱時,外敵會入侵;埃及國力強大時,法老會開拓帝國版圖。伴隨著所有復興和衰落,最終不可避免地,外敵決定入侵埃及。西元前525年,波斯佔領埃及並統治埃及到西元前332年,當時亞歷山大大帝攻佔了埃及,並徹底瓦解了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死後,一位馬其頓將軍建立了埃及的最後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

亞力山大最喜歡的手下之一托勒密•索特爾在亞歷山大死後被任命為埃及總督,他建立的新王朝很快被冷漠的當地人接受,埃及繁榮了275年。總體來講,托勒密第一王朝(所有法老都取名為「托勒密」,而皇后們——大多是丈夫的姐妹——卻分別被命名為克利歐佩脫拉或白麗萊茜來混淆視聽)的統治出奇有效。至少,那個時代的書籍是這樣寫的,關於托勒密的描述也是所有古埃及王朝記錄最詳細的。這些自命不凡的馬其頓法老們採用了埃及的方式,他們為舊神建立新紀念碑、通過向馬其頓老兵撥贈土地來擴大新版圖(不湊巧的是由此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的民兵)、強固堤壩、降低稅收,因此獲得民心。

托勒密第三王朝第一次讓埃及成為了經濟大國,它把從小玩意兒到珍寶的所有貨物出口到國外。因為尼羅河是地中海盆地的產糧區,所以糧食讓埃及變得腰纏萬貫。顯赫帝國和古老城邦不僅購買和轉運二粒小麥、大麥、蠶豆,還做棉花、亞麻布和用於衣物的指甲花染料生意。此外,埃及位於地中海地區由南向東貿易路線的十字路口,這給它帶來了更多財富。所以,其他國家很快就對它虎視眈眈,托勒密王朝慢慢再次陷入衰落。

西元前170年,希臘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四世入侵並推翻已在位十年的托勒密六世,並讓其弟弟厄威革特成為托勒密八世,共同統治這個王朝。但這並沒持續多久。利慾熏心的王朝爭奪讓埃及國力大減,實際上成為了羅馬的保護國,羅馬是它的主要農業出口國。此外,家族內部聯姻會導致其後代身體和智力的敏銳性降低。歷史學家認為基因列已遭受了病態肥胖、眼球突出、多器官纖維化疾病和纖維硬化的影響。西元前51年,關於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嫁給其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的情況被記錄在牆上(根據具體情況,這或許是基座上的象形文字)。

當埃及統治者目睹馬其頓王國和西流基王朝蠶食他們腐朽王國的邊緣時,他們與相距甚遠但版圖不斷擴張的羅馬帝國結盟,並制定了一個持續近150年的條約。然而,貪婪的羅馬人卻不斷要求更多貢品,並插手其內部事務,例如解決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和最後一任托勒密這倆兄妹之間的口角之爭。那些骯臟的勾當隨著婚禮以及皇后與法老之間的國家統治權爭奪而開始,而羅馬顧問尤里烏斯•凱撒卻在這場爭奪中插了一腳,他待在亞歷山大港的宮殿中,很快開始和22歲的克麗奧佩脫拉交往。

有了尤里烏斯的軍隊支持,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在亞歷山大港發生一些小衝突後(可能大圖書館是在其中一次衝突中燒毀的)——在尼羅河戰役中擊敗托勒密十三世,而托勒密十三世竟在不久後「離奇」淹死。克麗奧佩脫拉很快嫁給了更年輕的托勒密十四世,並給尤里烏斯生了一個兒子,之後搬到羅馬,並在凱撒謀殺和隨之而來的權力真空時期與馬克安東尼結盟。這個使用巫術的「外國女王」激怒了屋大維•凱撒,於是凱撒向她和安東尼宣戰。新帝王在西元前30年8月凱旋而歸,回到了亞歷山大港,克麗奧佩脫拉和她的新情人自殺而死。

克麗奧佩脫拉死後,埃及正式成為羅馬的一個省。從托勒密王朝早期成功中尋找線索的羅馬人保留了埃及的宗教、文化和貿易。一切如常,但如今羅馬卻獲取了經濟利益。古埃及一去不復返,土地也由不同的統治者管理——拜占庭、薩珊、阿拉伯、法蒂瑪、阿尤布等等——在接下來的兩千年裡,遠古世紀的王國和前四個朝代形成了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