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高盧
特色能力

哈爾施塔特文化

礦山為所有區域提供少量相鄰加成,對無主的領土施放文化炸彈,並且獲得+1 文化值。特色區域無法因相鄰於其他區域而獲得少量相鄰加成,且這些區域無法建造在市中心旁。

歷史背景
從來沒有一個國王能統一整個高盧。相反,高盧人是一個由自己的語言、宗教和社會結構統一起來的民族。高盧人考驗著凱撒和羅馬人的耐心,最終激起了全面征服的羅馬統治,但是這並非高盧人的末日,他們將自己的文化與羅馬人融合在一起,在羅馬佔領期間和之後建立了獨特的身份認同,為法國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據說高盧人(根據凱撒完全公平公正且準確的描述)最初並沒有稱自己為「高盧人」,而是自稱「塞爾特人」。「高盧」這個最終區域名稱是衍生自塞爾特語中的「外來者」之意,因此高盧即為「外來者(意指羅馬)統治的王國」。而令人錯亂的是,羅馬的「加泰拉」或「高盧塞爾特」是根據另一個高盧語「力量強大」所衍生而來。所以簡言之,當臣服的高盧人稱羅馬人為「力量強大的塞爾特」,他們卻是在告訴自己「我們是遭到外來者統治的國家。」我相信曾經生存在其他塞爾特土地上的先祖們肯定深有同感。

在與凱撒會面之前——大約在一千多年前——原始的高盧部落居住在法國中部萊茵河谷附近。大約在西元前5世紀,他們南遷至地中海沿岸,並在義大利北部定居下來。高盧人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們進一步踏入義大利半島,西元前390年,他們在布倫努斯的指揮下洗劫了羅馬(此人並不是在西元前278年協助入侵希臘的布雷諾斯)。高盧人作戰能力極強,也受人尊敬。在羅馬和迦太基之間進行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們與漢尼拔‧巴卡結盟。這次聯盟,以及之後羅馬遭到的洗劫和掠奪讓羅馬人感到不安。他們擊退了入侵的高盧人,並最終取得了一定戰果,在高盧戰爭中征服了高盧人。西元前51年,凱撒和他的盟友控制了高盧。征服高盧正是凱撒奠定自己地位的契機:用黃金償還債務(高盧人有很多黃金),並成功地對羅馬敵對勢力發動軍事行動,拔除隨伺在側的心腹大患。一些部落挺身反抗羅馬的佔領,其中頗具規模的有維欽托利的部落、阿維爾尼的部落,以及安比奧里克斯的部落厄勃隆尼斯。但兩次高盧起義均以失敗告終,原因並不是缺乏技巧或決心,而是缺乏資源和團結。

大約在西元前27到12年,高盧被劃分為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三個領地。令人吃驚的是,奧古斯都皇帝試圖延續凱撒時期的狀況,維持已經存在的邊界。該地區也保持了(相對而言的)和平,直到西元3世紀日爾曼部落的入侵為止。

遭到羅馬佔領之前,雖然高盧的部落各自獨立,但整體而言仍是一個富裕而獨特的社會。他們擁有大量金礦(這也引起了凱撒的覬覦),財富數不勝數。凱撒的涉足引發了黃金價格下跌,因為從高盧掠奪的黃金實在太多。高盧工匠利用黃金製作了高雅且實用的物品。男人佩戴鍍金頭盔,而女人則佩戴馬蹄形的黃金頸環和配套手鐲。

高盧的政治和社會組織皆十分複雜。德魯伊是地位最高的公民之一,他們既是精神領袖,也是政治領袖。與羅馬人的普遍認知和政治宣傳的內容不同,他們並不會用活人獻祭。相反,他們是部落的知識守護者和醫者。他們提出宗教和政治建議,必要時還會在審判中作出裁決。由於德魯伊對擁護者擁有極大影響力,羅馬人(尤其是皇帝克勞狄一世)竭力阻止其實務和知識。加上一神教基督教的引入,德魯伊的「凱爾特教」遭到滅頂之災,僅留下殘缺不全的遺物供後世歷史學家研究與破譯。

除德魯伊之外,高盧人還由長老和國王組成的委員會領導,在一些情況下他們還會共同領導部落。各部落在很大程度上為自治,正是這種鬆散的結構引來了凱撒的入侵。在羅馬統治下,階級分化進一步加劇和鞏固,富有的高盧人採納了羅馬的文化特徵——他們身著羅馬風格的服裝,說著自己的高盧語和拉丁語的混合體(後來演變為法語)。他們也效仿羅馬人開始建造自己的家園和村莊。

高盧人的後代凱爾特人今天生活在英國、德國、巴爾幹半島、土耳其、西班牙,當然還有法國。他們的傳承也與其他人種混雜在了一起。除高盧人之外,共同建立法國的還有法蘭克人(一個日爾曼部落)、在羅馬帝國晚期入侵並定居的哥特人、入侵的古北歐人,以及羅馬人。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西歐(位於現代法國附近)
規模
約50萬平方公里
人口
沒有明確的數目;安比奧里克斯的年代預計約有600-800萬人。
首都
無中央集權之首都;安比奧里克斯的部族於阿杜亞都卡建造了堡壘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西歐(位於現代法國附近)
規模
約50萬平方公里
人口
沒有明確的數目;安比奧里克斯的年代預計約有600-800萬人。
首都
無中央集權之首都;安比奧里克斯的部族於阿杜亞都卡建造了堡壘
特色能力

哈爾施塔特文化

礦山為所有區域提供少量相鄰加成,對無主的領土施放文化炸彈,並且獲得+1 文化值。特色區域無法因相鄰於其他區域而獲得少量相鄰加成,且這些區域無法建造在市中心旁。

歷史背景
從來沒有一個國王能統一整個高盧。相反,高盧人是一個由自己的語言、宗教和社會結構統一起來的民族。高盧人考驗著凱撒和羅馬人的耐心,最終激起了全面征服的羅馬統治,但是這並非高盧人的末日,他們將自己的文化與羅馬人融合在一起,在羅馬佔領期間和之後建立了獨特的身份認同,為法國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據說高盧人(根據凱撒完全公平公正且準確的描述)最初並沒有稱自己為「高盧人」,而是自稱「塞爾特人」。「高盧」這個最終區域名稱是衍生自塞爾特語中的「外來者」之意,因此高盧即為「外來者(意指羅馬)統治的王國」。而令人錯亂的是,羅馬的「加泰拉」或「高盧塞爾特」是根據另一個高盧語「力量強大」所衍生而來。所以簡言之,當臣服的高盧人稱羅馬人為「力量強大的塞爾特」,他們卻是在告訴自己「我們是遭到外來者統治的國家。」我相信曾經生存在其他塞爾特土地上的先祖們肯定深有同感。

在與凱撒會面之前——大約在一千多年前——原始的高盧部落居住在法國中部萊茵河谷附近。大約在西元前5世紀,他們南遷至地中海沿岸,並在義大利北部定居下來。高盧人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們進一步踏入義大利半島,西元前390年,他們在布倫努斯的指揮下洗劫了羅馬(此人並不是在西元前278年協助入侵希臘的布雷諾斯)。高盧人作戰能力極強,也受人尊敬。在羅馬和迦太基之間進行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們與漢尼拔‧巴卡結盟。這次聯盟,以及之後羅馬遭到的洗劫和掠奪讓羅馬人感到不安。他們擊退了入侵的高盧人,並最終取得了一定戰果,在高盧戰爭中征服了高盧人。西元前51年,凱撒和他的盟友控制了高盧。征服高盧正是凱撒奠定自己地位的契機:用黃金償還債務(高盧人有很多黃金),並成功地對羅馬敵對勢力發動軍事行動,拔除隨伺在側的心腹大患。一些部落挺身反抗羅馬的佔領,其中頗具規模的有維欽托利的部落、阿維爾尼的部落,以及安比奧里克斯的部落厄勃隆尼斯。但兩次高盧起義均以失敗告終,原因並不是缺乏技巧或決心,而是缺乏資源和團結。

大約在西元前27到12年,高盧被劃分為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三個領地。令人吃驚的是,奧古斯都皇帝試圖延續凱撒時期的狀況,維持已經存在的邊界。該地區也保持了(相對而言的)和平,直到西元3世紀日爾曼部落的入侵為止。

遭到羅馬佔領之前,雖然高盧的部落各自獨立,但整體而言仍是一個富裕而獨特的社會。他們擁有大量金礦(這也引起了凱撒的覬覦),財富數不勝數。凱撒的涉足引發了黃金價格下跌,因為從高盧掠奪的黃金實在太多。高盧工匠利用黃金製作了高雅且實用的物品。男人佩戴鍍金頭盔,而女人則佩戴馬蹄形的黃金頸環和配套手鐲。

高盧的政治和社會組織皆十分複雜。德魯伊是地位最高的公民之一,他們既是精神領袖,也是政治領袖。與羅馬人的普遍認知和政治宣傳的內容不同,他們並不會用活人獻祭。相反,他們是部落的知識守護者和醫者。他們提出宗教和政治建議,必要時還會在審判中作出裁決。由於德魯伊對擁護者擁有極大影響力,羅馬人(尤其是皇帝克勞狄一世)竭力阻止其實務和知識。加上一神教基督教的引入,德魯伊的「凱爾特教」遭到滅頂之災,僅留下殘缺不全的遺物供後世歷史學家研究與破譯。

除德魯伊之外,高盧人還由長老和國王組成的委員會領導,在一些情況下他們還會共同領導部落。各部落在很大程度上為自治,正是這種鬆散的結構引來了凱撒的入侵。在羅馬統治下,階級分化進一步加劇和鞏固,富有的高盧人採納了羅馬的文化特徵——他們身著羅馬風格的服裝,說著自己的高盧語和拉丁語的混合體(後來演變為法語)。他們也效仿羅馬人開始建造自己的家園和村莊。

高盧人的後代凱爾特人今天生活在英國、德國、巴爾幹半島、土耳其、西班牙,當然還有法國。他們的傳承也與其他人種混雜在了一起。除高盧人之外,共同建立法國的還有法蘭克人(一個日爾曼部落)、在羅馬帝國晚期入侵並定居的哥特人、入侵的古北歐人,以及羅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