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馬普切
特色能力

托奇

行政長官就職的城市提供+5% 文化值、+5% 生產力,並為此城市生產的所有單位提供+10%戰鬥經驗值。若在非馬普切建立的城市中,以上數據將增為三倍。距離你 行政長官所在城市9個單元格範圍內的所有城市每回合對你文明的忠誠度+4。

歷史背景
西班牙語稱呼其為「阿勞卡尼亞人」,這是一個以此地區命名的綽號(現在廣泛認為其具有貶義)。在本地語言中,「馬普切」意思是「北方的人民」,他們是智利中部和阿根廷部分地區的原住民。這些堅韌的原住民在其將近2500年的歷史中經歷無數入侵和苦難,依然倖存至今。

馬普切是數個有地理差異之群體的鬆散組合(包括北部的皮昆切人,南部的維利切人和智利中部的摩魯切人)。馬魯切人遵守其共同的傳統與社會習俗,只有在需要貿易或團結對抗外來威脅時才聚在一起。

在西班牙征服者於16世紀初期到達之前,他們的威脅主要來自於智利北部的印加帝國。印加帝國強大且組織完善,在新獲得的智利領土上僅花費數年時間便建立定居地。

印加帝國的擴張最後在「馬烏萊戰役」中達到頂峰,2萬名馬普切戰士和他們展開决鬥。經過多日交戰後沒有任一方獲得明顯的優勢,印加帝國最終放棄南進,而馬普切人聲則聲稱戰勝了入侵者。歷史告訴我們,此地僵持是一個轉折點,印加帝國在這場關鍵性戰役之後也無法再進入馬普切人的領地。

沒有戰爭的時候,馬普切人在整個智利地區多個分散的農業聚落中生活了數百年,他們擁有共同的傳統和文化。此時馬普切包含了多個獨立的聚落,每個聚落均由當地的酋長統治。

這些早期的定居地高度依賴於基本農作,大部分是使用砍伐和焚燒技術來清除林木地區來種植農作(主食為馬鈴薯)。隨著時間的推移,馬普切人慢慢將其領域從智利擴展到阿根廷,也轉變為更具游牧型態的生活方式。

隨著西班牙人於1536年到來,馬普切人被迫增加他們對軍事戰術和戰略的瞭解,但西班牙的早期征服行動導致他們的社會發生了整體變遷。面對著戰爭暴力和故土喪失,馬普切人受到征服者極大的壓迫,從以農業為生的經濟結構轉變為依賴於狩獵和採集為生。西班牙人在此期間引進了多種非本土牲畜,包括首次出現在這塊大陸上的馬匹。馬普切人除了適應以外別無他選,他們也正是如此去做的。

在之後十年的無數衝突中,巴爾迪維亞總督領導的西班牙人慢慢侵蝕著馬普切,佔有了他們的大部份領土。在這期間,最著名的馬普切人戰爭領袖萊夫扎茹第一次嶄露頭角。

在被西班牙人俘虜並被迫成為巴爾迪維亞的奴隸期間,萊夫扎茹以第一手的方式學會了征服者的戰法和戰術,甚至還成為了一個嫻熟的騎手。當他最後成功逃跑後,萊夫扎茹帶著從西班牙人身上學到的新知識回到馬普切,回歸後不久就被推選為戰事副指揮。西班牙人繼續加強對馬普切領土的入侵,此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集中所有力量進行全面戰爭。

1553年,萊夫扎茹和另一個名為考波利坎的托奇帶領約6千名馬普切戰士攻擊了圖卡佩爾城鎮中的西班牙堡壘,在西班牙人增援之前將殖民聚居點夷為平地。這揭開了馬普切與西班牙衝突的序幕,在智利獨立戰爭最終使智利永久脫離西班統治之前,這樣的衝突已延續將近300年之久。

在19世紀中期,馬普切已不再面臨外國人的威脅,但現在智利移民地的不斷侵蝕也成為同樣令人擔憂的問題。隨著智利政府力圖重建並擴展當地產業時(特別是農業),馬普切人再次發現他們的領土遭受了包圍。

與西班牙的征服不同,智利政府起初試圖透過簡單地吞併其領土並在必要時驅離當地原住民,來「和平的」合併馬普切人群體。這樣的驅離當然會使本地人陷入貧困且流離失所,除了反抗強制安置以外,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智利軍隊掠奪他們的領土,在進軍時摧毀農作物並抓走牲畜,持續發生的衝突使馬普切的人口大幅減少。在智利緩慢鞏固政權之時,這樣公然的戰爭行為延續了超過十年。

有人認為馬普切的總人口減少了50%以上,在20世紀初期只剩下不到10萬人。可以確定的說,因為政府的作為,馬普切人遭受了重大的苦難,數千人失去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家園。

現在許多馬普切人仍在繼續爭取更多的平等權利並維護他們的文化和傳統。雖然有超過百萬人公民聲稱具有馬普切血統,但因在智利政府中的代表性不足,馬普切人難以表達出他們的擔憂。自1990年代起零星的抗議事件經常導致暴亂,而政府宣稱許多原住民活躍人士為恐怖主義者。如同許多在外國與本國開發期間被迫離開其土地的原住民群體一樣,馬普切人主要訴求是讓其領地恢復為歷史上的疆界。雖然近年來公眾對其疑慮的認知已有進展,但他們現在仍舉步維艱。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mapuche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位於南美洲西部,包含現代的智利和部分阿根廷與巴塔哥尼亞地區。
規模
散落在至少77500平方公里的區域中
人口
16世紀時約70-80萬人,現代約有170萬名後裔。
首都
無中央集權的首都。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mapuche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位於南美洲西部,包含現代的智利和部分阿根廷與巴塔哥尼亞地區。
規模
散落在至少77500平方公里的區域中
人口
16世紀時約70-80萬人,現代約有170萬名後裔。
首都
無中央集權的首都。
特色能力

托奇

行政長官就職的城市提供+5% 文化值、+5% 生產力,並為此城市生產的所有單位提供+10%戰鬥經驗值。若在非馬普切建立的城市中,以上數據將增為三倍。距離你 行政長官所在城市9個單元格範圍內的所有城市每回合對你文明的忠誠度+4。

歷史背景
西班牙語稱呼其為「阿勞卡尼亞人」,這是一個以此地區命名的綽號(現在廣泛認為其具有貶義)。在本地語言中,「馬普切」意思是「北方的人民」,他們是智利中部和阿根廷部分地區的原住民。這些堅韌的原住民在其將近2500年的歷史中經歷無數入侵和苦難,依然倖存至今。

馬普切是數個有地理差異之群體的鬆散組合(包括北部的皮昆切人,南部的維利切人和智利中部的摩魯切人)。馬魯切人遵守其共同的傳統與社會習俗,只有在需要貿易或團結對抗外來威脅時才聚在一起。

在西班牙征服者於16世紀初期到達之前,他們的威脅主要來自於智利北部的印加帝國。印加帝國強大且組織完善,在新獲得的智利領土上僅花費數年時間便建立定居地。

印加帝國的擴張最後在「馬烏萊戰役」中達到頂峰,2萬名馬普切戰士和他們展開决鬥。經過多日交戰後沒有任一方獲得明顯的優勢,印加帝國最終放棄南進,而馬普切人聲則聲稱戰勝了入侵者。歷史告訴我們,此地僵持是一個轉折點,印加帝國在這場關鍵性戰役之後也無法再進入馬普切人的領地。

沒有戰爭的時候,馬普切人在整個智利地區多個分散的農業聚落中生活了數百年,他們擁有共同的傳統和文化。此時馬普切包含了多個獨立的聚落,每個聚落均由當地的酋長統治。

這些早期的定居地高度依賴於基本農作,大部分是使用砍伐和焚燒技術來清除林木地區來種植農作(主食為馬鈴薯)。隨著時間的推移,馬普切人慢慢將其領域從智利擴展到阿根廷,也轉變為更具游牧型態的生活方式。

隨著西班牙人於1536年到來,馬普切人被迫增加他們對軍事戰術和戰略的瞭解,但西班牙的早期征服行動導致他們的社會發生了整體變遷。面對著戰爭暴力和故土喪失,馬普切人受到征服者極大的壓迫,從以農業為生的經濟結構轉變為依賴於狩獵和採集為生。西班牙人在此期間引進了多種非本土牲畜,包括首次出現在這塊大陸上的馬匹。馬普切人除了適應以外別無他選,他們也正是如此去做的。

在之後十年的無數衝突中,巴爾迪維亞總督領導的西班牙人慢慢侵蝕著馬普切,佔有了他們的大部份領土。在這期間,最著名的馬普切人戰爭領袖萊夫扎茹第一次嶄露頭角。

在被西班牙人俘虜並被迫成為巴爾迪維亞的奴隸期間,萊夫扎茹以第一手的方式學會了征服者的戰法和戰術,甚至還成為了一個嫻熟的騎手。當他最後成功逃跑後,萊夫扎茹帶著從西班牙人身上學到的新知識回到馬普切,回歸後不久就被推選為戰事副指揮。西班牙人繼續加強對馬普切領土的入侵,此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集中所有力量進行全面戰爭。

1553年,萊夫扎茹和另一個名為考波利坎的托奇帶領約6千名馬普切戰士攻擊了圖卡佩爾城鎮中的西班牙堡壘,在西班牙人增援之前將殖民聚居點夷為平地。這揭開了馬普切與西班牙衝突的序幕,在智利獨立戰爭最終使智利永久脫離西班統治之前,這樣的衝突已延續將近300年之久。

在19世紀中期,馬普切已不再面臨外國人的威脅,但現在智利移民地的不斷侵蝕也成為同樣令人擔憂的問題。隨著智利政府力圖重建並擴展當地產業時(特別是農業),馬普切人再次發現他們的領土遭受了包圍。

與西班牙的征服不同,智利政府起初試圖透過簡單地吞併其領土並在必要時驅離當地原住民,來「和平的」合併馬普切人群體。這樣的驅離當然會使本地人陷入貧困且流離失所,除了反抗強制安置以外,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智利軍隊掠奪他們的領土,在進軍時摧毀農作物並抓走牲畜,持續發生的衝突使馬普切的人口大幅減少。在智利緩慢鞏固政權之時,這樣公然的戰爭行為延續了超過十年。

有人認為馬普切的總人口減少了50%以上,在20世紀初期只剩下不到10萬人。可以確定的說,因為政府的作為,馬普切人遭受了重大的苦難,數千人失去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家園。

現在許多馬普切人仍在繼續爭取更多的平等權利並維護他們的文化和傳統。雖然有超過百萬人公民聲稱具有馬普切血統,但因在智利政府中的代表性不足,馬普切人難以表達出他們的擔憂。自1990年代起零星的抗議事件經常導致暴亂,而政府宣稱許多原住民活躍人士為恐怖主義者。如同許多在外國與本國開發期間被迫離開其土地的原住民群體一樣,馬普切人主要訴求是讓其領地恢復為歷史上的疆界。雖然近年來公眾對其疑慮的認知已有進展,但他們現在仍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