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波蘭
特色能力

貴族民主制

在友方領土完成兵營或堡壘時對鄰近單元格進行文化轟炸。目前政體的一個軍事政策槽位會轉為通用槽位。

歷史背景
波蘭最明顯的地貌特徵是它從北部波羅的海到南部喀爾巴阡山之間的廣闊平原。不幸的是,不論是對西方的歐洲而言,或是對東方的亞洲而言,波蘭這塊大平原都成了最好的入侵關口。此外,座落在德國和俄羅斯之間也對波蘭十分不利。這兩國數百年來都對波蘭富饒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虎視眈眈。然而曾幾何時,波蘭才是這片土地上最大的霸主。

根據半傳說半史實的史料所載,梅什科一世從固若金湯的格涅茲諾聚居地中統治著整個波蘭部族。當馬扎爾人組成的盜匪威脅了克拉科夫的威斯拉尼族部落時,與其關係密切的梅什科一世聯合了兩個部落的勢力,創立了皮雅斯特王朝。當來自波希米亞的天主教傳教士前來遊說其宗教在靈性上與實際上的優勢時,梅什科一世便皈依了天主教,並於966年受洗。儘管還有些爭議,但幾乎所有學者現在都接受此受洗日期象徵著波蘭王國的開端。

梅什科一世後繼任的數位強大(或是說鐵腕)的君主緩慢地讓信仰異教的波蘭人皈依天主教、建立了堅實的王朝統治,同時將仍有些不情願的波蘭人民拖進廣闊的歐洲文化圈中。梅什科一世的兒子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了純粹的波蘭天主教教會組織,而其俗世權威也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三世的認可。進而導致波列斯瓦夫在1025年的加冕,讓他成為了首位「波蘭國王」。

波蘭很快便將國土從波羅的海擴張至喀爾巴阡,並在1100年約略建立了其歷史上的邊界。然而,1138年波列斯瓦夫三世的死亡為這個已存在一世紀的王國再添變數。在未確立嫡子繼承傳統的情況下,波蘭國土最終分封給了波列斯瓦夫三世的數位子嗣。並導致接下來長達數世紀的連綿內部征戰與外敵施壓。

瓦迪斯瓦夫,一位皮亞斯特家族的小公爵,將其畢生精力都用在重新統一王國上,也因此受封為瓦迪斯瓦夫一世國王。為了保衛波蘭,瓦迪斯瓦夫一世發動了針對立陶宛和蒙古異教徒的十字軍東征,同時也發動戰爭驅逐偽善且貪婪的條頓騎士。瓦迪斯瓦夫去世後,他更優秀的兒子卡齊米日大帝登上了王位。卡齊米日大帝不僅保住了他父親通過機智的外交手腕及短期戰績所取得的成果,還使波蘭成為文化、學習和貿易的中心。卡齊米日大帝將波蘭的疆土擴大了不只兩倍,還重新建立了國家的經濟及法律體系,並推動建立了波蘭第一所大學。在凱西米爾的自由統治下,波蘭成為了被壓迫者和受迫害者的天堂;日耳曼人在波蘭城市中定居,亞美尼亞和斯拉夫難民在鄉村低地生活,成千山萬的猶太人也湧入波蘭並生根發芽。但是凱西米爾大帝沒有男性繼承人,他成為了皮亞斯特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於1370年去世。

卡齊米日所指定的繼任者為他的姪子,匈牙利的洛約什一世(洛約什在匈牙利度過了大半人生)。洛約什一世於1382年的逝世,有逆心的波蘭貴族選任了他最年輕的女兒雅德維加作為波蘭國王。雅德維加與約蓋拉間的婚姻,讓後者這位立陶宛的大公也成了波蘭國王,並在皈依天主教後改名為波蘭名字瓦迪斯瓦夫二世。兩王共同統治波蘭,直到雅德維加於1399年逝世後為止,這也象徵著波蘭國王奇特兩王共治局面的終結。

為了協助與條頓騎士團連番惡戰的立陶宛軍,瓦迪斯瓦夫二世在1401年率領波蘭人加入戰局。1410年七月,在格倫瓦德經歷了中世紀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後,立陶宛與波蘭聯軍大獲全勝,不但近乎全殲條頓騎士團,也殺掉或俘虜了多數條頓騎士團的領袖。

雅蓋洛君主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都在進行(連番慘烈的)戰爭,和它貪婪的鄰國一起:條頓騎士團、普魯士公國、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王國、莫斯科大公國,以及南面的鄂圖曼土耳其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大部分戰爭都取得了勝利,克里米亞韃靼人在1474至1569年期間,發動了不下75次單獨入侵。他們似乎永遠不會吸取教訓。大致上來說,波蘭的諸位國王都有能力維持波蘭的邊界,並在整個王朝發揮影響力。

除了戰爭勝利外,更有意義且持久的成就便是雅蓋洛王朝統治下的社會和科學進步。1505年,「毫無新內容法案」將立法權從君王轉給了色姆,色姆是由波蘭貴族組成的議會,也是邁向民主前的蹣跚學步。宗教改革運動,尤其是由波西米亞的約翰•胡斯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影響了波蘭天主教,同時也設立了促進宗教寬容的法律。文藝復興的思想讓雅蓋洛國王齊格蒙特一世和二世萌發了推廣波蘭藝術和文化的想法,文化和藝術在16世紀得到繁榮發展。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發表了日心說的劃時代著作。

受高漲的民族主義、「民主」律法及外國意圖顧慮的刺激,1569年六月,色姆通過了建立波蘭立陶宛邦聯的法案,讓其成為一個有選任的君主的統一聯邦國家,由貴族通過本地立法機構和中央議會進行管理。雅蓋洛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沒有子嗣的齊格蒙特二世接受並簽署了這個法案。雖然邦聯帶來了穩定與繁榮,並將西方文化傳播到了烏克蘭、俄羅斯西部等落後地區,但它也再次被捲入同俄羅斯、瑞典、鄂圖曼、哥薩克及其他始終難平的鄰邦衝突之中。

連年戰爭所付出的代價,尤其是波蘭立陶宛所參與的大北方戰爭,加上連續幾任積弱不振的國王,使得整個國家急需內政改革。18世紀中期,色姆轉向實施商業、軍事、社會及教育改革。這些努力包括1773年成立國家教育委員會,建立歐洲第一套政府資助的教育體制,教農民自己閱讀《聖經》。此後不久,波蘭的農民便開始爭取更多權利,甚至想親自嘗嘗民主的滋味。

到了此時,《聖經》不再是波蘭人唯一的讀物。過去幾個世紀,在諸多高明君主的領導下,極具特色的波蘭文化形成並繁榮起來。波蘭作家創作出了各式各樣動人的文學作品及詩歌,比如克拉西茨基和揚‧波洛茨克的作品。雖然波蘭文化受日耳曼、斯拉夫、拉丁和拜占庭文化影響極大,但波蘭的建築、藝術及舞蹈都具有鮮明的特色。然而,波蘭人真正擅長的是音樂,尤其是它們動人的音色、音調、節奏以及樂器間的水乳交融。隨後,全世界聞名的波蘭作曲家,比如蕭邦,和創造出經典佳作的密契夫斯基、歐金斯基、席曼諾夫斯卡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樹立了自己在音樂方面的良好聲譽。

波蘭仰賴著出口農作物逐漸變得富強了起來。這個聯邦是目前為止歐洲最大的糧食產地,這些農作物在廣闊肥沃的平原上茁壯成長。隨著農業進步,波蘭成為了水果、香料、鯡魚、纖維織物、木材、啤酒及葡萄酒的主要產地。所有東西沿著維斯瓦河、布格河及涅曼河被運送到波羅的海港口(如格但斯克),然後裝船運到佛蘭德斯和荷蘭。陸地運輸可以深入到神聖羅馬帝國。為了記清財產的數目,色姆於1496年將茲羅提作為全國貨幣。波蘭的最後一位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執政時,隨著金融改革,他將茲羅提標準化…只是後來,邦聯也不復存在了。

由於用於改革的政府開支已將國庫掏空(因此無法支付軍事開銷),可以理解地,貴族們開始猶豫是否要拿他們的生命和財產來冒險,而波蘭的鄰國也不斷施加干預。1772年,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佔領了波蘭的部分領土,並對其進行了第一次瓜分。短暫的波俄戰爭後,普魯士及俄羅斯又進行了第二次瓜分,這次瓜分奪走了波蘭大部分領土,使它再無力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撐自己。1795年,奧地利、俄羅斯及普魯士進行了第三次瓜分,剝奪了這個國家僅存的土地,一個獨立的波蘭不復存在。

最後一次瓜分後,波蘭幾乎從歷史上消失了。波蘭大公國被拿破崙重建,成為法國的自由附屬國。拿破崙戰敗後,波蘭再次被普魯士、奧地利及俄羅斯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被改組為一個自由國家,為了維持這種自由,它與才成立的蘇聯進行了2年的戰爭。1939年,波蘭被昔日盟友納粹德國和蘇聯瓜分。在鐵幕之後,波蘭被共產主義者佔領,這個國家再次獲得了重生。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波蘭是第一個鑽出鏽蝕的鐵幕,掙脫蘇聯統治的國家之一,重新成為了一個自由國度。即便一無所有,波蘭人民仍堅持自己對自治的追求。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poland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洲
規模
估計31.26萬平方公里
人口
3850萬(2016年估計值)
首都
眾多(普洛克、波茲南、克拉科夫、華沙)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poland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洲
規模
估計31.26萬平方公里
人口
3850萬(2016年估計值)
首都
眾多(普洛克、波茲南、克拉科夫、華沙)
特色能力

貴族民主制

在友方領土完成兵營或堡壘時對鄰近單元格進行文化轟炸。目前政體的一個軍事政策槽位會轉為通用槽位。

歷史背景
波蘭最明顯的地貌特徵是它從北部波羅的海到南部喀爾巴阡山之間的廣闊平原。不幸的是,不論是對西方的歐洲而言,或是對東方的亞洲而言,波蘭這塊大平原都成了最好的入侵關口。此外,座落在德國和俄羅斯之間也對波蘭十分不利。這兩國數百年來都對波蘭富饒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虎視眈眈。然而曾幾何時,波蘭才是這片土地上最大的霸主。

根據半傳說半史實的史料所載,梅什科一世從固若金湯的格涅茲諾聚居地中統治著整個波蘭部族。當馬扎爾人組成的盜匪威脅了克拉科夫的威斯拉尼族部落時,與其關係密切的梅什科一世聯合了兩個部落的勢力,創立了皮雅斯特王朝。當來自波希米亞的天主教傳教士前來遊說其宗教在靈性上與實際上的優勢時,梅什科一世便皈依了天主教,並於966年受洗。儘管還有些爭議,但幾乎所有學者現在都接受此受洗日期象徵著波蘭王國的開端。

梅什科一世後繼任的數位強大(或是說鐵腕)的君主緩慢地讓信仰異教的波蘭人皈依天主教、建立了堅實的王朝統治,同時將仍有些不情願的波蘭人民拖進廣闊的歐洲文化圈中。梅什科一世的兒子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了純粹的波蘭天主教教會組織,而其俗世權威也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三世的認可。進而導致波列斯瓦夫在1025年的加冕,讓他成為了首位「波蘭國王」。

波蘭很快便將國土從波羅的海擴張至喀爾巴阡,並在1100年約略建立了其歷史上的邊界。然而,1138年波列斯瓦夫三世的死亡為這個已存在一世紀的王國再添變數。在未確立嫡子繼承傳統的情況下,波蘭國土最終分封給了波列斯瓦夫三世的數位子嗣。並導致接下來長達數世紀的連綿內部征戰與外敵施壓。

瓦迪斯瓦夫,一位皮亞斯特家族的小公爵,將其畢生精力都用在重新統一王國上,也因此受封為瓦迪斯瓦夫一世國王。為了保衛波蘭,瓦迪斯瓦夫一世發動了針對立陶宛和蒙古異教徒的十字軍東征,同時也發動戰爭驅逐偽善且貪婪的條頓騎士。瓦迪斯瓦夫去世後,他更優秀的兒子卡齊米日大帝登上了王位。卡齊米日大帝不僅保住了他父親通過機智的外交手腕及短期戰績所取得的成果,還使波蘭成為文化、學習和貿易的中心。卡齊米日大帝將波蘭的疆土擴大了不只兩倍,還重新建立了國家的經濟及法律體系,並推動建立了波蘭第一所大學。在凱西米爾的自由統治下,波蘭成為了被壓迫者和受迫害者的天堂;日耳曼人在波蘭城市中定居,亞美尼亞和斯拉夫難民在鄉村低地生活,成千山萬的猶太人也湧入波蘭並生根發芽。但是凱西米爾大帝沒有男性繼承人,他成為了皮亞斯特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於1370年去世。

卡齊米日所指定的繼任者為他的姪子,匈牙利的洛約什一世(洛約什在匈牙利度過了大半人生)。洛約什一世於1382年的逝世,有逆心的波蘭貴族選任了他最年輕的女兒雅德維加作為波蘭國王。雅德維加與約蓋拉間的婚姻,讓後者這位立陶宛的大公也成了波蘭國王,並在皈依天主教後改名為波蘭名字瓦迪斯瓦夫二世。兩王共同統治波蘭,直到雅德維加於1399年逝世後為止,這也象徵著波蘭國王奇特兩王共治局面的終結。

為了協助與條頓騎士團連番惡戰的立陶宛軍,瓦迪斯瓦夫二世在1401年率領波蘭人加入戰局。1410年七月,在格倫瓦德經歷了中世紀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後,立陶宛與波蘭聯軍大獲全勝,不但近乎全殲條頓騎士團,也殺掉或俘虜了多數條頓騎士團的領袖。

雅蓋洛君主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都在進行(連番慘烈的)戰爭,和它貪婪的鄰國一起:條頓騎士團、普魯士公國、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王國、莫斯科大公國,以及南面的鄂圖曼土耳其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大部分戰爭都取得了勝利,克里米亞韃靼人在1474至1569年期間,發動了不下75次單獨入侵。他們似乎永遠不會吸取教訓。大致上來說,波蘭的諸位國王都有能力維持波蘭的邊界,並在整個王朝發揮影響力。

除了戰爭勝利外,更有意義且持久的成就便是雅蓋洛王朝統治下的社會和科學進步。1505年,「毫無新內容法案」將立法權從君王轉給了色姆,色姆是由波蘭貴族組成的議會,也是邁向民主前的蹣跚學步。宗教改革運動,尤其是由波西米亞的約翰•胡斯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影響了波蘭天主教,同時也設立了促進宗教寬容的法律。文藝復興的思想讓雅蓋洛國王齊格蒙特一世和二世萌發了推廣波蘭藝術和文化的想法,文化和藝術在16世紀得到繁榮發展。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發表了日心說的劃時代著作。

受高漲的民族主義、「民主」律法及外國意圖顧慮的刺激,1569年六月,色姆通過了建立波蘭立陶宛邦聯的法案,讓其成為一個有選任的君主的統一聯邦國家,由貴族通過本地立法機構和中央議會進行管理。雅蓋洛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沒有子嗣的齊格蒙特二世接受並簽署了這個法案。雖然邦聯帶來了穩定與繁榮,並將西方文化傳播到了烏克蘭、俄羅斯西部等落後地區,但它也再次被捲入同俄羅斯、瑞典、鄂圖曼、哥薩克及其他始終難平的鄰邦衝突之中。

連年戰爭所付出的代價,尤其是波蘭立陶宛所參與的大北方戰爭,加上連續幾任積弱不振的國王,使得整個國家急需內政改革。18世紀中期,色姆轉向實施商業、軍事、社會及教育改革。這些努力包括1773年成立國家教育委員會,建立歐洲第一套政府資助的教育體制,教農民自己閱讀《聖經》。此後不久,波蘭的農民便開始爭取更多權利,甚至想親自嘗嘗民主的滋味。

到了此時,《聖經》不再是波蘭人唯一的讀物。過去幾個世紀,在諸多高明君主的領導下,極具特色的波蘭文化形成並繁榮起來。波蘭作家創作出了各式各樣動人的文學作品及詩歌,比如克拉西茨基和揚‧波洛茨克的作品。雖然波蘭文化受日耳曼、斯拉夫、拉丁和拜占庭文化影響極大,但波蘭的建築、藝術及舞蹈都具有鮮明的特色。然而,波蘭人真正擅長的是音樂,尤其是它們動人的音色、音調、節奏以及樂器間的水乳交融。隨後,全世界聞名的波蘭作曲家,比如蕭邦,和創造出經典佳作的密契夫斯基、歐金斯基、席曼諾夫斯卡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樹立了自己在音樂方面的良好聲譽。

波蘭仰賴著出口農作物逐漸變得富強了起來。這個聯邦是目前為止歐洲最大的糧食產地,這些農作物在廣闊肥沃的平原上茁壯成長。隨著農業進步,波蘭成為了水果、香料、鯡魚、纖維織物、木材、啤酒及葡萄酒的主要產地。所有東西沿著維斯瓦河、布格河及涅曼河被運送到波羅的海港口(如格但斯克),然後裝船運到佛蘭德斯和荷蘭。陸地運輸可以深入到神聖羅馬帝國。為了記清財產的數目,色姆於1496年將茲羅提作為全國貨幣。波蘭的最後一位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執政時,隨著金融改革,他將茲羅提標準化…只是後來,邦聯也不復存在了。

由於用於改革的政府開支已將國庫掏空(因此無法支付軍事開銷),可以理解地,貴族們開始猶豫是否要拿他們的生命和財產來冒險,而波蘭的鄰國也不斷施加干預。1772年,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佔領了波蘭的部分領土,並對其進行了第一次瓜分。短暫的波俄戰爭後,普魯士及俄羅斯又進行了第二次瓜分,這次瓜分奪走了波蘭大部分領土,使它再無力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撐自己。1795年,奧地利、俄羅斯及普魯士進行了第三次瓜分,剝奪了這個國家僅存的土地,一個獨立的波蘭不復存在。

最後一次瓜分後,波蘭幾乎從歷史上消失了。波蘭大公國被拿破崙重建,成為法國的自由附屬國。拿破崙戰敗後,波蘭再次被普魯士、奧地利及俄羅斯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被改組為一個自由國家,為了維持這種自由,它與才成立的蘇聯進行了2年的戰爭。1939年,波蘭被昔日盟友納粹德國和蘇聯瓜分。在鐵幕之後,波蘭被共產主義者佔領,這個國家再次獲得了重生。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波蘭是第一個鑽出鏽蝕的鐵幕,掙脫蘇聯統治的國家之一,重新成為了一個自由國度。即便一無所有,波蘭人民仍堅持自己對自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