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約翰•科廷
特色能力

文明之城邦

若他們在過去10個回合曾遭到宣戰,或解放過一座城市,則+100% 生產力。

概要
澳洲人對土地的識別獨具慧眼。他們樂於尋找高魅力的區域和適宜飼養牲畜的開闊土地,在被其他人忽視的土地上進行開拓,發展出強大的文明。約翰•科廷領導澳洲人完成衛國和解放戰爭後,他們變得更為強大。
詳細方法
澳洲擁有眾多海岸。在此處定居讓澳洲人有許多住房和高魅力的單元格,能隨時轉換為各區域的加成收益。澳洲人希望從岸邊城市拓展到有家畜的內陸中,並在這些資源上使用其牧場文化炸彈能力,為相鄰的內陸牧場騰出空間。在外交方面,約翰·科廷的特色能力讓澳洲成為了世界的糾察隊。澳洲人不喜歡咄咄逼人的文明,會在必要時派出值得信賴的礦工軍團等軍隊,驅離那些入侵者,同時解放受到壓迫的城市。
歷史背景
約翰•約瑟夫•科廷的一生可以稱作寒門顯貴。當然,前提是那位寒門子弟能先成為政治活動家、政黨領袖和總理。無論政治上的盟友或對手,都對他有極高的評價。這大概是因為他引領了一個略顯稚嫩的國家面對史上最大的威脅,帶領澳洲走出二次大戰的混亂。

約翰•科廷在1885年1月出生於維多利亞州克雷斯維克的愛爾蘭移民家庭中,雙親為約翰和凱薩琳。老約翰曾在彭特里奇監獄擔任守衛、在克雷斯維克擔任士兵和警察,並且在墨爾本、德羅馬納、馬其頓等地擔任過數間飯店的經理。科廷一家最終流落至布藍茲維,生活頗為拮据。在這樣的環境下,小約翰只能在多個天主教學校中斷斷續續地就學。到了13歲左右,他離開學校,到克雷斯維克的「年代」報社中擔任送稿小弟,用以補貼家計。之後小約翰在「漫步者」刊物擔任打雜小弟,還曾在陶藝廠中工作過。最後,到了1903年9月,年輕的小約翰在「泰坦製造公司」中獲得了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每週能賺取兩英鎊。這讓他有點閒暇時間能前往公共圖書館,在那裡他開始盡情投入閱讀有關政治的「嚴肅」書籍與論文。

到了1911年,約翰•科廷出任伐木工工會書記,在過去的這段期間,他閱讀了許多書、擺脫了天主教信仰、加入了當地的工黨和維多利亞社會黨、獲得了「勞工青年演說家」的名聲、開始為激進報刊和社會主義報刊撰稿,還加入了布藍茲維的足球俱樂部。1917年,約翰•科廷和工黨議員的妹妹艾爾希‧尼德曼成婚,並移居珀斯成為「西澳工人報」的編輯。他在西澳的名聲越來越顯赫,很快便獲選澳洲記者協會的西澳會長。但他在一次大戰時因為拒絕入伍而遭到控告,最後因逃兵而被判三個月的監禁,然而後來他僅服刑了三天。

在1924年成為日內瓦國際勞工組織年會的澳洲代表後,這位「來自東部的紅色記者」成功於1928年競選並贏得了弗里曼特爾的議員席次,並在1929年再次當選。當時很少議會成員像他一樣,擁有這麼多有關勞工階級的草根經驗,然而當他得知自己未獲指派為詹姆斯•斯卡林政府的部長時,他大為光火。沮喪、憂愁且受到排擠,擁有酗酒習慣的科廷這時曾考慮過要退出政壇。

但科廷卻未被打倒。當背負許多中傷的斯卡林終於在1935年卸下工黨黨魁職位後,他決定參與黨魁選舉來取而代之。和他競選的對手為弗蘭克•福德,然而他和斯卡林的災難性經濟政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各左翼政黨和工會都願意支持未經考驗且經驗不足的科廷,前提是他得先戒酒。科廷最後以一票之差擊敗福德,成為澳洲工黨與反對黨的黨魁。

為了將自身的活力帶進即將分崩離析的政黨中,科廷持續在各州和當地的政黨中心巡迴,根據某些政治權威所述,他的「寡言堅定而敏銳透徹」事後證明有效地復甦了工黨。正當工黨開始蒸蒸日上時,戰爭的爆發打亂了所有人的計畫。大英帝國向納粹德國宣戰後,備受讚譽的澳洲總理勞勃•孟席斯很快便宣布澳洲支持同盟國的戰事。不幸的是,孟席斯的政黨在他前往英國時收回了對他的支持,他因此被迫辭去總理一職。

和日本之間劍拔弩張的情勢讓所有澳洲人民坐立難安,經歷一系列挫折和乏善可陳的候選人篩選後,議會支持科廷就任總理(但其實他也是最缺乏經驗的一位)。科廷於1941年10月宣誓就任,正式成為澳洲總理,時年56歲…正好趕上在12月見證日本在整個太平洋發起的新一波海軍攻勢。

南太平洋最後兩艘英國戰艦遭到摧毀、新加坡失陷,還有日軍對澳洲北部的轟炸,讓澳洲全國開始懼怕日軍的入侵。科廷將澳洲的利益重新向美國掛勾,發布新政策讓受到徵召的士兵部署於澳洲以外之領土,並確立澳洲獨立於大英帝國之外的自治領地位。儘管工黨反對科廷政府的許多軍事政策,科廷漸進式的社會改革政策卻為澳洲帶來更多工作機會、為無法工作的人提供撫恤金,還拓展了澳洲原住民的權利,藉此取悅了死硬派以外的所有政治派系。

在二次大戰的四年間,科廷成功維持了大眾的士氣,帶領澳洲人民撐過多場敗仗和勝仗,並且還積極地在急躁的盟友間斡旋。從各方面來說,他做得非常的好,只是這些成就都是以他的健康作為代價。1945年4月下旬,這場血腥的戰爭即將完結,他的肺部也開始堵塞。住院數週後,科廷堅持要回到工作崗位上。他在該年6月過世,只差六個禮拜便能見證二次大戰的終結。
icon_leader_default
我認為現在澳洲人民十分熱愛祖國。在我國之前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有如此高的愛國熱情。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我不犯人
喜歡會解放城市的文明。不喜歡在戰爭中佔領敵方城市的文明。
icon_leader_default
我認為現在澳洲人民十分熱愛祖國。在我國之前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有如此高的愛國熱情。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我不犯人
喜歡會解放城市的文明。不喜歡在戰爭中佔領敵方城市的文明。
特色能力

文明之城邦

若他們在過去10個回合曾遭到宣戰,或解放過一座城市,則+100% 生產力。

概要
澳洲人對土地的識別獨具慧眼。他們樂於尋找高魅力的區域和適宜飼養牲畜的開闊土地,在被其他人忽視的土地上進行開拓,發展出強大的文明。約翰•科廷領導澳洲人完成衛國和解放戰爭後,他們變得更為強大。
詳細方法
澳洲擁有眾多海岸。在此處定居讓澳洲人有許多住房和高魅力的單元格,能隨時轉換為各區域的加成收益。澳洲人希望從岸邊城市拓展到有家畜的內陸中,並在這些資源上使用其牧場文化炸彈能力,為相鄰的內陸牧場騰出空間。在外交方面,約翰·科廷的特色能力讓澳洲成為了世界的糾察隊。澳洲人不喜歡咄咄逼人的文明,會在必要時派出值得信賴的礦工軍團等軍隊,驅離那些入侵者,同時解放受到壓迫的城市。
歷史背景
約翰•約瑟夫•科廷的一生可以稱作寒門顯貴。當然,前提是那位寒門子弟能先成為政治活動家、政黨領袖和總理。無論政治上的盟友或對手,都對他有極高的評價。這大概是因為他引領了一個略顯稚嫩的國家面對史上最大的威脅,帶領澳洲走出二次大戰的混亂。

約翰•科廷在1885年1月出生於維多利亞州克雷斯維克的愛爾蘭移民家庭中,雙親為約翰和凱薩琳。老約翰曾在彭特里奇監獄擔任守衛、在克雷斯維克擔任士兵和警察,並且在墨爾本、德羅馬納、馬其頓等地擔任過數間飯店的經理。科廷一家最終流落至布藍茲維,生活頗為拮据。在這樣的環境下,小約翰只能在多個天主教學校中斷斷續續地就學。到了13歲左右,他離開學校,到克雷斯維克的「年代」報社中擔任送稿小弟,用以補貼家計。之後小約翰在「漫步者」刊物擔任打雜小弟,還曾在陶藝廠中工作過。最後,到了1903年9月,年輕的小約翰在「泰坦製造公司」中獲得了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每週能賺取兩英鎊。這讓他有點閒暇時間能前往公共圖書館,在那裡他開始盡情投入閱讀有關政治的「嚴肅」書籍與論文。

到了1911年,約翰•科廷出任伐木工工會書記,在過去的這段期間,他閱讀了許多書、擺脫了天主教信仰、加入了當地的工黨和維多利亞社會黨、獲得了「勞工青年演說家」的名聲、開始為激進報刊和社會主義報刊撰稿,還加入了布藍茲維的足球俱樂部。1917年,約翰•科廷和工黨議員的妹妹艾爾希‧尼德曼成婚,並移居珀斯成為「西澳工人報」的編輯。他在西澳的名聲越來越顯赫,很快便獲選澳洲記者協會的西澳會長。但他在一次大戰時因為拒絕入伍而遭到控告,最後因逃兵而被判三個月的監禁,然而後來他僅服刑了三天。

在1924年成為日內瓦國際勞工組織年會的澳洲代表後,這位「來自東部的紅色記者」成功於1928年競選並贏得了弗里曼特爾的議員席次,並在1929年再次當選。當時很少議會成員像他一樣,擁有這麼多有關勞工階級的草根經驗,然而當他得知自己未獲指派為詹姆斯•斯卡林政府的部長時,他大為光火。沮喪、憂愁且受到排擠,擁有酗酒習慣的科廷這時曾考慮過要退出政壇。

但科廷卻未被打倒。當背負許多中傷的斯卡林終於在1935年卸下工黨黨魁職位後,他決定參與黨魁選舉來取而代之。和他競選的對手為弗蘭克•福德,然而他和斯卡林的災難性經濟政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各左翼政黨和工會都願意支持未經考驗且經驗不足的科廷,前提是他得先戒酒。科廷最後以一票之差擊敗福德,成為澳洲工黨與反對黨的黨魁。

為了將自身的活力帶進即將分崩離析的政黨中,科廷持續在各州和當地的政黨中心巡迴,根據某些政治權威所述,他的「寡言堅定而敏銳透徹」事後證明有效地復甦了工黨。正當工黨開始蒸蒸日上時,戰爭的爆發打亂了所有人的計畫。大英帝國向納粹德國宣戰後,備受讚譽的澳洲總理勞勃•孟席斯很快便宣布澳洲支持同盟國的戰事。不幸的是,孟席斯的政黨在他前往英國時收回了對他的支持,他因此被迫辭去總理一職。

和日本之間劍拔弩張的情勢讓所有澳洲人民坐立難安,經歷一系列挫折和乏善可陳的候選人篩選後,議會支持科廷就任總理(但其實他也是最缺乏經驗的一位)。科廷於1941年10月宣誓就任,正式成為澳洲總理,時年56歲…正好趕上在12月見證日本在整個太平洋發起的新一波海軍攻勢。

南太平洋最後兩艘英國戰艦遭到摧毀、新加坡失陷,還有日軍對澳洲北部的轟炸,讓澳洲全國開始懼怕日軍的入侵。科廷將澳洲的利益重新向美國掛勾,發布新政策讓受到徵召的士兵部署於澳洲以外之領土,並確立澳洲獨立於大英帝國之外的自治領地位。儘管工黨反對科廷政府的許多軍事政策,科廷漸進式的社會改革政策卻為澳洲帶來更多工作機會、為無法工作的人提供撫恤金,還拓展了澳洲原住民的權利,藉此取悅了死硬派以外的所有政治派系。

在二次大戰的四年間,科廷成功維持了大眾的士氣,帶領澳洲人民撐過多場敗仗和勝仗,並且還積極地在急躁的盟友間斡旋。從各方面來說,他做得非常的好,只是這些成就都是以他的健康作為代價。1945年4月下旬,這場血腥的戰爭即將完結,他的肺部也開始堵塞。住院數週後,科廷堅持要回到工作崗位上。他在該年6月過世,只差六個禮拜便能見證二次大戰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