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約翰三世
特色能力

關閘

所有單位+1視野。遇見1個其他文明則+1 貿易路線容量。對所有城邦開放邊界。

概要
葡萄牙希望透過探索地圖打造出海事強盛的貿易帝國,並善用海岸資源和航海冒險的優勢。
詳細方法
葡萄牙要奪下勝利,必須仰賴大型的貿易網路,並充分利用海岸單元格。務必謹記一點,對葡萄牙來說,國際 貿易路線必定得通過海路,所以約翰最好沿著海岸建立城市,才能藉此接觸到最多的潛在貿易對象。更何況,海岸城市可享有航海學校的優勢,在生產海軍單位時享有額外 生產力,海岸和湖泊單元格可產出額外 科技值,同時可得到額外的 海軍統帥點數。葡萄牙需要在早期便開始探索地圖,透過其特色單位「克拉克帆船」尋找未來能建立葡萄牙特色基礎建設「商站」的地點。葡萄牙能使用貿易獲利來助益任何一種勝利,但最好要極盡所能地避免戰禍,因為那些港口必須維持開放狀態才能和氣生財嘛!
歷史背景
約翰三世,人稱「殖民者」,比較友好的稱號則為「虔誠者」,他曾是葡萄牙和阿爾加維在1521年至1556年間的國王。他是國王曼紐一世和亞拉岡的瑪麗亞的長子。自出生起,家人就教育他要成為一個最優秀的人,因此不僅有學者教授天文學、占星學、神學、律法和人文,更在十二歲時便擁有了自己的家室。經過幾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後,他開始擔任皇家職務幫助父親。

約翰本來要在十六歲迎娶其奧地利表親艾莉諾,但父親曼紐卻從中介入,並決定要自己迎娶艾莉諾。約翰理所當然地深感冒犯,並對整場磨難感到十分不開心。然而,當約翰1521年即位後,便戰略性地迎娶了奧地利的凱瑟琳,也就是他前未婚妻的妹妹。

飽受愛情的煎熬後,他投身到了宗教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約翰資助了宗教的人文舉措,例如耶穌會。另外一點或許比較不重要,但在約翰統治的期間,宗教法庭終於來到了葡萄牙,並毫不意外地壓迫了自由探索的風氣(但同時也確保新教徒運動不會出現在葡萄牙)。宗教法庭的設計,是為了懲罰教會認定的麻煩和褻神行為,包括任何與巫術、重婚(想想和約翰屬於同時期的英國亨利八世,還有他複雜的愛情生活以及和教會的糾葛)、違反教會的文學,以及性偏差。約翰(在擁有教宗允許後)欽定其兄弟紅衣主教亨利做為宗教法庭法官,並在葡萄牙各地建立分支。宗教法庭自此融入進了葡萄牙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而這些舉措也讓約翰得到了「虔誠者」的稱號。

比起透過戰爭來征服,約翰通常會使用外交手段並安排有利益的政治聯姻。他的姊姊伊莎貝拉便嫁給了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國王查理五世,且將女兒瑪麗亞‧曼努埃拉嫁給了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他的兒子約翰‧曼努埃爾王子娶了奧地利的喬安娜,而它們的子嗣便成為了國王塞巴斯蒂安一世。在此可以看出葡萄牙的盤算,那就是掌控了伊比利半島上一塊獨立的土地,但卻和半島上其他勢力緊密相連。

約翰發現葡萄牙帝國的幅員太過廣闊,導致效率不彰,還充滿債務與貪腐問題。一開始,他想藉由任命新總督來解決問題,並深信稱職的人一定會有好政績,但這個其實是系統上的問題。而且,有時被「革職」的總督未必會乖乖離去。

真正對約翰之政權造成影響的原因,其實是貿易網路的擴張。葡萄牙不僅在蒙巴薩、莫三比克和非洲其他地方建立了葡萄牙貿易據點「商站」,還佔領了東南亞的帝汶和摩鹿加群島、南亞的果亞和斯里蘭卡,同時還在東亞長崎和澳門的設立了貿易據點。另外,葡屬巴西在約翰統治下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殖民地。這些網路原本是要用來將香料、蔗糖、黃金、香水和絲綢運送到全世界。但除了這些較為光彩的貿易品外,約翰也走私奴隸,這導致剛果國王姆本巴·恩津加寫了一封嚴厲信件給約翰,對葡萄牙的奴隸販賣行為表達憤怒。

當約翰的政權進入尾聲時,他在任命繼位者上遇到了困難。在他的九名子女中(在凱瑟琳所生),只有兩名平安長大,但都在比他們的父親先行逝世。當他在1557年去逝後,王位最終便落到孫子塞巴斯蒂安的手上。
icon_leader_default
我是約翰大帝,是神眷之人,葡萄牙和阿爾加維國王,以及海外之地的君王。非洲幾內亞之主,以及探索冒險並征服衣索比亞、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之帝王。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航海家的遺產
欣賞探索世界的文明,不喜歡龜縮在自己邊界中的人。
宗教
icon_leader_default
我是約翰大帝,是神眷之人,葡萄牙和阿爾加維國王,以及海外之地的君王。非洲幾內亞之主,以及探索冒險並征服衣索比亞、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之帝王。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航海家的遺產
欣賞探索世界的文明,不喜歡龜縮在自己邊界中的人。
宗教
特色能力

關閘

所有單位+1視野。遇見1個其他文明則+1 貿易路線容量。對所有城邦開放邊界。

概要
葡萄牙希望透過探索地圖打造出海事強盛的貿易帝國,並善用海岸資源和航海冒險的優勢。
詳細方法
葡萄牙要奪下勝利,必須仰賴大型的貿易網路,並充分利用海岸單元格。務必謹記一點,對葡萄牙來說,國際 貿易路線必定得通過海路,所以約翰最好沿著海岸建立城市,才能藉此接觸到最多的潛在貿易對象。更何況,海岸城市可享有航海學校的優勢,在生產海軍單位時享有額外 生產力,海岸和湖泊單元格可產出額外 科技值,同時可得到額外的 海軍統帥點數。葡萄牙需要在早期便開始探索地圖,透過其特色單位「克拉克帆船」尋找未來能建立葡萄牙特色基礎建設「商站」的地點。葡萄牙能使用貿易獲利來助益任何一種勝利,但最好要極盡所能地避免戰禍,因為那些港口必須維持開放狀態才能和氣生財嘛!
歷史背景
約翰三世,人稱「殖民者」,比較友好的稱號則為「虔誠者」,他曾是葡萄牙和阿爾加維在1521年至1556年間的國王。他是國王曼紐一世和亞拉岡的瑪麗亞的長子。自出生起,家人就教育他要成為一個最優秀的人,因此不僅有學者教授天文學、占星學、神學、律法和人文,更在十二歲時便擁有了自己的家室。經過幾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後,他開始擔任皇家職務幫助父親。

約翰本來要在十六歲迎娶其奧地利表親艾莉諾,但父親曼紐卻從中介入,並決定要自己迎娶艾莉諾。約翰理所當然地深感冒犯,並對整場磨難感到十分不開心。然而,當約翰1521年即位後,便戰略性地迎娶了奧地利的凱瑟琳,也就是他前未婚妻的妹妹。

飽受愛情的煎熬後,他投身到了宗教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約翰資助了宗教的人文舉措,例如耶穌會。另外一點或許比較不重要,但在約翰統治的期間,宗教法庭終於來到了葡萄牙,並毫不意外地壓迫了自由探索的風氣(但同時也確保新教徒運動不會出現在葡萄牙)。宗教法庭的設計,是為了懲罰教會認定的麻煩和褻神行為,包括任何與巫術、重婚(想想和約翰屬於同時期的英國亨利八世,還有他複雜的愛情生活以及和教會的糾葛)、違反教會的文學,以及性偏差。約翰(在擁有教宗允許後)欽定其兄弟紅衣主教亨利做為宗教法庭法官,並在葡萄牙各地建立分支。宗教法庭自此融入進了葡萄牙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而這些舉措也讓約翰得到了「虔誠者」的稱號。

比起透過戰爭來征服,約翰通常會使用外交手段並安排有利益的政治聯姻。他的姊姊伊莎貝拉便嫁給了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國王查理五世,且將女兒瑪麗亞‧曼努埃拉嫁給了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他的兒子約翰‧曼努埃爾王子娶了奧地利的喬安娜,而它們的子嗣便成為了國王塞巴斯蒂安一世。在此可以看出葡萄牙的盤算,那就是掌控了伊比利半島上一塊獨立的土地,但卻和半島上其他勢力緊密相連。

約翰發現葡萄牙帝國的幅員太過廣闊,導致效率不彰,還充滿債務與貪腐問題。一開始,他想藉由任命新總督來解決問題,並深信稱職的人一定會有好政績,但這個其實是系統上的問題。而且,有時被「革職」的總督未必會乖乖離去。

真正對約翰之政權造成影響的原因,其實是貿易網路的擴張。葡萄牙不僅在蒙巴薩、莫三比克和非洲其他地方建立了葡萄牙貿易據點「商站」,還佔領了東南亞的帝汶和摩鹿加群島、南亞的果亞和斯里蘭卡,同時還在東亞長崎和澳門的設立了貿易據點。另外,葡屬巴西在約翰統治下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殖民地。這些網路原本是要用來將香料、蔗糖、黃金、香水和絲綢運送到全世界。但除了這些較為光彩的貿易品外,約翰也走私奴隸,這導致剛果國王姆本巴·恩津加寫了一封嚴厲信件給約翰,對葡萄牙的奴隸販賣行為表達憤怒。

當約翰的政權進入尾聲時,他在任命繼位者上遇到了困難。在他的九名子女中(在凱瑟琳所生),只有兩名平安長大,但都在比他們的父親先行逝世。當他在1557年去逝後,王位最終便落到孫子塞巴斯蒂安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