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闍耶跋摩七世
特色能力

王室寺院

聖地被賦予了以下加成:若與河流相鄰則獲得大量相鄰加成、1次文化炸彈、獲得與其相鄰加成相同的 食物,處於河流之上則+2 住房。

概要
闍耶跋摩七世的高棉帝國虔誠地信仰佛教、城市人口眾多。充分利用河川沿岸地區是其發揮優勢的關鍵所在。
詳細方法
闍耶跋摩七世偏好善用在河邊開局的優勢,沿著河畔安置其聖地,藉此取得相鄰的土地並獲得額外 食物與 住房。古典時代後期水渠與高棉特色建築高棉佛堂出現後,這些城市才真正開始大放異彩。如果鄰國來犯,高棉人可利用特色單位高棉戰象圍攻敵方城市,還能把握機會沿河岸奪取更多土地。以佛教信仰為主體建立起人口繁茂的帝國後,闍耶跋摩七世在遊戲後期能自由選擇各種勝利途徑。
歷史背景
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高棉帝國的基礎建設不但有了驚人的發展,征討敵國的雷厲風行更是令人咋舌。不論文治武功皆有建樹,還帶領高棉走向黃金時代,他就是高棉人民愛戴的王者:闍耶跋摩七世。

生於西年1123年,闍耶跋摩七世是高棉國王達爛因陀羅跋摩二世之子,我們現今對於闍耶跋摩七世的認識,多來自於皇家修道院(今日的塔布蘢寺)和空中宮殿的銘文記載。儘管這些銘文豐富生動,就歷史文獻的角度來看仍略顯殘缺不全,令人難以一窺這位眾人愛戴的王者之全貌。

歷史事實是闍耶跋摩七世在高棉帝國的危急之際繼位。在北方,他們逐漸失去了對偏遠附庸國的控制,而蒙古人(和之後的明朝人)也打算將其貿易版圖拓展至東南亞(原物料貿易是高棉帝國的財富命脈)。在南方,馬蘭國也似乎正醞釀著叛亂。而在東方,高棉帝國和占城(位於現代越南中部的古國)的纏鬥正式進入了第14個年頭。

闍耶跋摩七世的青壯年時期大多在戰事中度過,負責在與占族的戰爭中支援當時的國王耶輸跋摩二世(其弟)。有個有趣的事情,根據傳說記載,國王耶輸跋摩二世在戰爭中遭到阿修羅羅睺的攻擊(據稱羅睺是一顆漂浮的頭顱,能夠吞食日月,造成日蝕和月蝕),最終被闍耶跋摩七世的子嗣所救。

1178年,在國王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的帶領下,占城兩次入侵高棉帝國,並在第二度入侵時摧毀了高棉首都耶輸陀羅補羅,在吳哥城內恣意地燒殺擄掠。

雖然詳情不甚明確,但這時的闍耶跋摩七世據稱居住於占城中部的毘闍耶(以當時的情況看來,他可能只是以賓客身分造訪)。收到首都淪陷的消息後,闍耶跋摩七世便揮軍西進,試圖奪回高棉帝國的控制權,身後則跟著占族大軍。

以上歷史記載皆來自占城的銘文,這些占族軍隊為何願意和一位高棉帝國的王儲結盟是個令人費解的難題。除此之外,闍耶跋摩七世繼位後十年占族的王子何以願意協助高棉國王佔領占城首都毘闍耶並俘虜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其中緣由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1181年,在外交手段和占族盟友的幫助下,闍耶跋摩七世逐出了占城的入侵者。等到劍拔弩張的情勢有所消減後,闍耶跋摩七世便自行加冕為王。而為了慶祝這位高棉君王的即位,在吳哥城中大興土木便顯得勢在必行。

在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認為這位新任君王要開始掠奪土地大肆擴張。儘管闍耶跋摩七世仍和占城有所衝突,甚至還在1190年扶植其妹夫作為占城的傀儡國王,但其統治期間最為人所知的還是在於內政方面,他為高棉帝國開啟了前所未見的大興土木時期,建構了許多基礎建設。

闍耶跋摩七世國王將自己視為代表其子民的鬥士,而這可不僅僅是體現在與外敵的戰鬥之上(雖然他也曾一馬當先地衝入戰場當中)。和先前信奉印度教的高棉國王有所不同,闍耶跋摩七世採行的是佛教的思維,他以人民為主的治理方式,也和過去以王權為重的統治方式大相逕庭。

大乘佛教的教義融合了慈悲心(觀世音菩薩為其代表)和智慧(般若經),而這和闍耶跋摩七世想為其子民創造平安喜樂園地的目的不謀而合。

實際上他還將大乘佛教定為國教,打破了高棉帝國400年來的印度教傳統。為了紀念這個創舉,他大興土木建造了無數座寺廟、102間醫所、能遠離洪水威脅的石造公路、巴戎寺的54座佛塔,以及廣泛的灌溉規劃。另一個有文獻記載的規劃則是王國中每間隔15公里設立的休憩處。

除此之外,闍耶跋摩七世在位的近40年間,這位國王也展現出了極度的宗教寬容。雖然信奉佛教,他還是在宮廷中保留了吠陀教祭司的職位。直至今日,柬埔寨王室仍持續遵循著這個傳統。

歷史文獻當中對闍耶跋摩七世的晚年生活並沒有太多著墨,甚至連其逝世年份都未記載(介於西元1215年至1220年間)。但崩御後,為感念其偉大功績,他得到了「摩訶婆羅摩索鄔迦陀」的諡號。至於高棉帝國呢,則似乎走向了一蹶不振的衰退。到了1222年,占城人便奪回了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間所征服的領土。

儘管如此,這些建造寺院和散播善意的功績仍然很難抹滅。闍耶跋摩七世國王以人為本的統治方式,至今仍為柬埔寨人民所緬懷,並在教科書中大肆傳頌。
icon_leader_default
國王就要讓子民安居樂業。如果無法做到,就不配為王。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終結痛苦
喜歡擁有許多聖地和城市平均 人口較高的文明。不喜歡在這兩方面有所欠缺的文明。
宗教
icon_leader_default
國王就要讓子民安居樂業。如果無法做到,就不配為王。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終結痛苦
喜歡擁有許多聖地和城市平均 人口較高的文明。不喜歡在這兩方面有所欠缺的文明。
宗教
特色能力

王室寺院

聖地被賦予了以下加成:若與河流相鄰則獲得大量相鄰加成、1次文化炸彈、獲得與其相鄰加成相同的 食物,處於河流之上則+2 住房。

概要
闍耶跋摩七世的高棉帝國虔誠地信仰佛教、城市人口眾多。充分利用河川沿岸地區是其發揮優勢的關鍵所在。
詳細方法
闍耶跋摩七世偏好善用在河邊開局的優勢,沿著河畔安置其聖地,藉此取得相鄰的土地並獲得額外 食物與 住房。古典時代後期水渠與高棉特色建築高棉佛堂出現後,這些城市才真正開始大放異彩。如果鄰國來犯,高棉人可利用特色單位高棉戰象圍攻敵方城市,還能把握機會沿河岸奪取更多土地。以佛教信仰為主體建立起人口繁茂的帝國後,闍耶跋摩七世在遊戲後期能自由選擇各種勝利途徑。
歷史背景
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高棉帝國的基礎建設不但有了驚人的發展,征討敵國的雷厲風行更是令人咋舌。不論文治武功皆有建樹,還帶領高棉走向黃金時代,他就是高棉人民愛戴的王者:闍耶跋摩七世。

生於西年1123年,闍耶跋摩七世是高棉國王達爛因陀羅跋摩二世之子,我們現今對於闍耶跋摩七世的認識,多來自於皇家修道院(今日的塔布蘢寺)和空中宮殿的銘文記載。儘管這些銘文豐富生動,就歷史文獻的角度來看仍略顯殘缺不全,令人難以一窺這位眾人愛戴的王者之全貌。

歷史事實是闍耶跋摩七世在高棉帝國的危急之際繼位。在北方,他們逐漸失去了對偏遠附庸國的控制,而蒙古人(和之後的明朝人)也打算將其貿易版圖拓展至東南亞(原物料貿易是高棉帝國的財富命脈)。在南方,馬蘭國也似乎正醞釀著叛亂。而在東方,高棉帝國和占城(位於現代越南中部的古國)的纏鬥正式進入了第14個年頭。

闍耶跋摩七世的青壯年時期大多在戰事中度過,負責在與占族的戰爭中支援當時的國王耶輸跋摩二世(其弟)。有個有趣的事情,根據傳說記載,國王耶輸跋摩二世在戰爭中遭到阿修羅羅睺的攻擊(據稱羅睺是一顆漂浮的頭顱,能夠吞食日月,造成日蝕和月蝕),最終被闍耶跋摩七世的子嗣所救。

1178年,在國王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的帶領下,占城兩次入侵高棉帝國,並在第二度入侵時摧毀了高棉首都耶輸陀羅補羅,在吳哥城內恣意地燒殺擄掠。

雖然詳情不甚明確,但這時的闍耶跋摩七世據稱居住於占城中部的毘闍耶(以當時的情況看來,他可能只是以賓客身分造訪)。收到首都淪陷的消息後,闍耶跋摩七世便揮軍西進,試圖奪回高棉帝國的控制權,身後則跟著占族大軍。

以上歷史記載皆來自占城的銘文,這些占族軍隊為何願意和一位高棉帝國的王儲結盟是個令人費解的難題。除此之外,闍耶跋摩七世繼位後十年占族的王子何以願意協助高棉國王佔領占城首都毘闍耶並俘虜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其中緣由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1181年,在外交手段和占族盟友的幫助下,闍耶跋摩七世逐出了占城的入侵者。等到劍拔弩張的情勢有所消減後,闍耶跋摩七世便自行加冕為王。而為了慶祝這位高棉君王的即位,在吳哥城中大興土木便顯得勢在必行。

在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認為這位新任君王要開始掠奪土地大肆擴張。儘管闍耶跋摩七世仍和占城有所衝突,甚至還在1190年扶植其妹夫作為占城的傀儡國王,但其統治期間最為人所知的還是在於內政方面,他為高棉帝國開啟了前所未見的大興土木時期,建構了許多基礎建設。

闍耶跋摩七世國王將自己視為代表其子民的鬥士,而這可不僅僅是體現在與外敵的戰鬥之上(雖然他也曾一馬當先地衝入戰場當中)。和先前信奉印度教的高棉國王有所不同,闍耶跋摩七世採行的是佛教的思維,他以人民為主的治理方式,也和過去以王權為重的統治方式大相逕庭。

大乘佛教的教義融合了慈悲心(觀世音菩薩為其代表)和智慧(般若經),而這和闍耶跋摩七世想為其子民創造平安喜樂園地的目的不謀而合。

實際上他還將大乘佛教定為國教,打破了高棉帝國400年來的印度教傳統。為了紀念這個創舉,他大興土木建造了無數座寺廟、102間醫所、能遠離洪水威脅的石造公路、巴戎寺的54座佛塔,以及廣泛的灌溉規劃。另一個有文獻記載的規劃則是王國中每間隔15公里設立的休憩處。

除此之外,闍耶跋摩七世在位的近40年間,這位國王也展現出了極度的宗教寬容。雖然信奉佛教,他還是在宮廷中保留了吠陀教祭司的職位。直至今日,柬埔寨王室仍持續遵循著這個傳統。

歷史文獻當中對闍耶跋摩七世的晚年生活並沒有太多著墨,甚至連其逝世年份都未記載(介於西元1215年至1220年間)。但崩御後,為感念其偉大功績,他得到了「摩訶婆羅摩索鄔迦陀」的諡號。至於高棉帝國呢,則似乎走向了一蹶不振的衰退。到了1222年,占城人便奪回了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間所征服的領土。

儘管如此,這些建造寺院和散播善意的功績仍然很難抹滅。闍耶跋摩七世國王以人為本的統治方式,至今仍為柬埔寨人民所緬懷,並在教科書中大肆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