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北條時宗
特色能力

神風

相鄰海岸的陸地單元格上的陸地單位+5 戰鬥力;淺水單元格上的海軍單位+5 戰鬥力。建造營地、聖地和劇院廣場區域僅需一半的時間。單位不會受到颶風傷害。如果文明和日本交戰,其位於日本境內的單位受到颶風的傷害將加倍。

概要
在北條統治下,日本的「勇士方式」是建立一個美好的、緊湊的沿海帝國,並隨著軍事進步,同宗教與 文化發展結合在一起。
詳細方法
通過將聖地和學院放置在一起,日本能獲得鄰接地域加成,這種加成與將聖地和學院緊靠山脈建造獲得的加成一樣好。所以日本不擔心找不到好地形,相反它只能依靠一個密集的城市佈局。北條沿著海岸茁壯成長,在此地,他海岸上的領土更加肥沃,海軍更具戰鬥力——他們出現在水域地圖時,請多加小心!儘管他們的表現形式可能為軍事力量,但在北條的領導下,日本在宗教或 文化方面的競爭力也很強。到了20世紀,他們的電子產業開始生效,這讓他們成為了 文化勝利的競爭者。
歷史背景
北條時宗是鐮倉幕府第五代掌權人和日本實際領導人北條時賴的長子,一出生就被視為北條氏的首領,並作為父親的繼承人來進行專門培養。1268年,18歲的北條時宗成為掌權人。在34歲去世時,他已徹底改造了日本。

從一開始,北條時宗面臨著一場民族危機。蒙古首領忽必烈派遣使者來到日本,要求日本同元朝建立「朝貢關係」,否則將侵略並佔領日本。日本朝廷大部分人員,包括皇室成員都極力主張妥協,然而這位年少的掌權人卻斷然拒絕了元朝的要求,並遣返了元朝使者(關於遣返方式,沒有任何記錄)。

在接下來的四年間,元朝使者四次提出同樣的要求,但每次北條時宗都予以了拒絕。他料想到蒙古人會被激怒,於是便派軍進駐九州島南部,以做好元朝入侵的準備。入侵於1274年開始,大約25000名蒙古和朝鮮軍佔領了這些小小的外圍鳥嶼。但一股古怪的風迫使元軍撤退了,威脅解除了…不過只是暫時的。

儘管發動了入侵戰爭,但忽必烈是一個明理之人,1275年他又派遣了一個五人以上的大使團來日本協商貢品事宜。在未得到答覆前,這些大使團成員堅持不肯離開,因此北條時宗將他們押往鐮倉斬首了。1279年,蒙古人又派了一支五人以上的大使團,他們遭到了相同的命運。王室成員在牆上看到了詔令,於是命令所有寺廟和神殿開始祈禱戰勝蒙古人。北條時宗在可能被入侵的海濱加強了防禦工事。

1281年夏,一場比以前更嚴重的進攻開始了,據說約有14萬蒙古軍和聯軍乘著約4000艘戰船抵達近海,同北條時宗領導下的陸軍和海軍拉開戰事。在對馬島和志賀島登陸失敗的蒙軍最終在壹岐登陸,但後來又撤退至平戶島。三天後,日軍襲擊了入侵者的艦隊,重創蒙軍並引起他們極度恐慌,致使大部分蒙古指揮官逃回了家,留下10萬群龍無首的士兵。八月,著名的神風(颱風)連續二天襲擊了蒙古戰船,擊沈了大部分戰船(包括載有朝鮮海軍上將的旗艦船)。之後不久,北條時宗的武士軍團又殲滅了10萬敵軍。

日本得救了,直到二戰後期都再未受到侵略威脅。北條時宗開始將精力轉向別的事情…打坐、修建佛祠和修道院,比如他在圓覺寺修建紀念堂,以紀念那些為抗擊蒙古人而犧牲的戰士。年輕時,他一直是佛教律宗的推崇者,但在入侵前的某個時候,他變成了禪宗信徒。他如此忠誠於自己的信仰,以致於臨死當天北條時宗「削髮成為禪僧」(可能覺悟得有點晚)。

在北條時宗的領導下,日本成功擊退了蒙古人,所以禪宗佛教開始在武士階級迅速傳播開來。一些人可能是真正相信這套教義;其他人可能只是把它作為巴結掌權人的一種手段。這個直到現在都微不足道的信仰最先在鐮倉北條氏執政時期興起,並從那裡傳向京都。北條時宗也將禪宗同武士道精神(對一種古代哲學的現代叫法)的「道德」準則聯繫起來,強調節儉、尚武、孝宗和「榮譽至上」。源自新儒學的武士道精神在北條時宗的帶領下融入了神道教和禪宗元素,並給其他暴力準則注入了一絲智慧和寧靜。最終,在隨後的德川幕府時期,一部分武士道教義在日本的封建法律中固定了下來。

除了為抗擊蒙古部落犧牲的武士建造聖殿外,北條時宗還實施了其他幾項舉動,以更實際的方式幫助武士,但在大部分措施實施前他已離世(他的兒子北條貞時將會完成這一切)。政府贈地將被給予軍官階級和還未獲得贈予的地主,並且在不受任何處罰的情況下,會把他們為購置武器已出售或已典當的土地還給他們;設立特別委員會監管這些措施的執行情況。又制定了另一項法令確保已被典當的佛院土地被無償歸還給禪宗僧侶,以感謝他們在外敵入侵時為日本所做的祈福。

在進行這一系列大型饋贈期間,北條時宗卻在1284年患病去世了。他是一個英雄式的領袖,被當作偶像來崇拜。但抵抗侵略和弘揚禪宗耗費了大量財物,從而削弱了鐮倉幕府和北條氏家族(他把大量家族財產用在聖殿上),最後,他們的勢力逐漸衰弱,50年後被建武新政取代,緊接著出現了室町幕府。
icon_leader_hojo
戰士活著的唯一目的是戰鬥,而戰鬥的唯一目的是獲勝。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武士道
喜歡擁有強大軍隊且有較高 信仰和 文化輸出的文明。討厭擁有強大軍隊但卻沒有 信仰和 文化輸出的文明。
宗教
icon_leader_hojo
戰士活著的唯一目的是戰鬥,而戰鬥的唯一目的是獲勝。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武士道
喜歡擁有強大軍隊且有較高 信仰和 文化輸出的文明。討厭擁有強大軍隊但卻沒有 信仰和 文化輸出的文明。
宗教
特色能力

神風

相鄰海岸的陸地單元格上的陸地單位+5 戰鬥力;淺水單元格上的海軍單位+5 戰鬥力。建造營地、聖地和劇院廣場區域僅需一半的時間。單位不會受到颶風傷害。如果文明和日本交戰,其位於日本境內的單位受到颶風的傷害將加倍。

概要
在北條統治下,日本的「勇士方式」是建立一個美好的、緊湊的沿海帝國,並隨著軍事進步,同宗教與 文化發展結合在一起。
詳細方法
通過將聖地和學院放置在一起,日本能獲得鄰接地域加成,這種加成與將聖地和學院緊靠山脈建造獲得的加成一樣好。所以日本不擔心找不到好地形,相反它只能依靠一個密集的城市佈局。北條沿著海岸茁壯成長,在此地,他海岸上的領土更加肥沃,海軍更具戰鬥力——他們出現在水域地圖時,請多加小心!儘管他們的表現形式可能為軍事力量,但在北條的領導下,日本在宗教或 文化方面的競爭力也很強。到了20世紀,他們的電子產業開始生效,這讓他們成為了 文化勝利的競爭者。
歷史背景
北條時宗是鐮倉幕府第五代掌權人和日本實際領導人北條時賴的長子,一出生就被視為北條氏的首領,並作為父親的繼承人來進行專門培養。1268年,18歲的北條時宗成為掌權人。在34歲去世時,他已徹底改造了日本。

從一開始,北條時宗面臨著一場民族危機。蒙古首領忽必烈派遣使者來到日本,要求日本同元朝建立「朝貢關係」,否則將侵略並佔領日本。日本朝廷大部分人員,包括皇室成員都極力主張妥協,然而這位年少的掌權人卻斷然拒絕了元朝的要求,並遣返了元朝使者(關於遣返方式,沒有任何記錄)。

在接下來的四年間,元朝使者四次提出同樣的要求,但每次北條時宗都予以了拒絕。他料想到蒙古人會被激怒,於是便派軍進駐九州島南部,以做好元朝入侵的準備。入侵於1274年開始,大約25000名蒙古和朝鮮軍佔領了這些小小的外圍鳥嶼。但一股古怪的風迫使元軍撤退了,威脅解除了…不過只是暫時的。

儘管發動了入侵戰爭,但忽必烈是一個明理之人,1275年他又派遣了一個五人以上的大使團來日本協商貢品事宜。在未得到答覆前,這些大使團成員堅持不肯離開,因此北條時宗將他們押往鐮倉斬首了。1279年,蒙古人又派了一支五人以上的大使團,他們遭到了相同的命運。王室成員在牆上看到了詔令,於是命令所有寺廟和神殿開始祈禱戰勝蒙古人。北條時宗在可能被入侵的海濱加強了防禦工事。

1281年夏,一場比以前更嚴重的進攻開始了,據說約有14萬蒙古軍和聯軍乘著約4000艘戰船抵達近海,同北條時宗領導下的陸軍和海軍拉開戰事。在對馬島和志賀島登陸失敗的蒙軍最終在壹岐登陸,但後來又撤退至平戶島。三天後,日軍襲擊了入侵者的艦隊,重創蒙軍並引起他們極度恐慌,致使大部分蒙古指揮官逃回了家,留下10萬群龍無首的士兵。八月,著名的神風(颱風)連續二天襲擊了蒙古戰船,擊沈了大部分戰船(包括載有朝鮮海軍上將的旗艦船)。之後不久,北條時宗的武士軍團又殲滅了10萬敵軍。

日本得救了,直到二戰後期都再未受到侵略威脅。北條時宗開始將精力轉向別的事情…打坐、修建佛祠和修道院,比如他在圓覺寺修建紀念堂,以紀念那些為抗擊蒙古人而犧牲的戰士。年輕時,他一直是佛教律宗的推崇者,但在入侵前的某個時候,他變成了禪宗信徒。他如此忠誠於自己的信仰,以致於臨死當天北條時宗「削髮成為禪僧」(可能覺悟得有點晚)。

在北條時宗的領導下,日本成功擊退了蒙古人,所以禪宗佛教開始在武士階級迅速傳播開來。一些人可能是真正相信這套教義;其他人可能只是把它作為巴結掌權人的一種手段。這個直到現在都微不足道的信仰最先在鐮倉北條氏執政時期興起,並從那裡傳向京都。北條時宗也將禪宗同武士道精神(對一種古代哲學的現代叫法)的「道德」準則聯繫起來,強調節儉、尚武、孝宗和「榮譽至上」。源自新儒學的武士道精神在北條時宗的帶領下融入了神道教和禪宗元素,並給其他暴力準則注入了一絲智慧和寧靜。最終,在隨後的德川幕府時期,一部分武士道教義在日本的封建法律中固定了下來。

除了為抗擊蒙古部落犧牲的武士建造聖殿外,北條時宗還實施了其他幾項舉動,以更實際的方式幫助武士,但在大部分措施實施前他已離世(他的兒子北條貞時將會完成這一切)。政府贈地將被給予軍官階級和還未獲得贈予的地主,並且在不受任何處罰的情況下,會把他們為購置武器已出售或已典當的土地還給他們;設立特別委員會監管這些措施的執行情況。又制定了另一項法令確保已被典當的佛院土地被無償歸還給禪宗僧侶,以感謝他們在外敵入侵時為日本所做的祈福。

在進行這一系列大型饋贈期間,北條時宗卻在1284年患病去世了。他是一個英雄式的領袖,被當作偶像來崇拜。但抵抗侵略和弘揚禪宗耗費了大量財物,從而削弱了鐮倉幕府和北條氏家族(他把大量家族財產用在聖殿上),最後,他們的勢力逐漸衰弱,50年後被建武新政取代,緊接著出現了室町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