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維多利亞
特色能力

英國強權下的和平

每次在非母國大陸上建立第一座城市時都可獲得1個免費近戰單位並獲得1條 貿易路線。建造「皇家海軍船塢」可獲得1個目前所能生產最強的海軍單位。研發完「軍事學」後可獲得特色單位「紅衫軍」。

概要
只要她能按部就班,維多利亞會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女士。但,如果不讓她踏足你的大陸,她會不開心!
詳細方法
英國(和維多利亞)非常善於將本國勢力拓展到全世界各個大陸。最初,她會用皇家海軍造船廠和海狗來獲得海洋控制權,隨後在工業時代使用紅衫軍佔領殖民地,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國土範圍的延伸讓英國得到雙倍考古資源,這讓其能在取得文化勝利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
歷史背景
年輕的維多利亞作為女繼承人,從幼年開始就做好了登基準備,她嫁給艾伯特王子,生了九個孩子,有42個外孫(女)(最終形成了幾乎囊括歐洲所有君主政體的溫莎皇室),統治大不列顛和聯合王國63年。她描述自己在童年時期「非常憂鬱」。她母親有強烈的保護欲,在「肯辛頓體系」下把維多利亞與其他孩子隔離進行撫養,每個行為都有一套複雜的規定和禮節。禁止她與「不良分子」見面(她母親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是不良分子)。

毫不奇怪,這位聰明的年輕女人——她在皇宮接受了私人教師的良好教育,並很少離開皇宮——嘲弄所有規則。成年後,她向國王父親提出了兩個請求:一是允許她每天有一小時沒人陪伴的自由時間,二是將她的床從母親的套房中搬出,並擁有她自己的臥室。1836年五月,她被介紹給艾伯特,這是薩克森科堡和哥達的王子,也是她眾多求婚者之一。她只喜歡他,她的叔叔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是他們的介紹人,她給他寫信表示感謝:「我代表親愛的艾伯特,祝您永遠幸福安康」。但當時17歲的她還是拒絕了結婚。

1837年5月,在維多利亞18歲生日之際,英國才開始從她母親和她母親的情人——野心勃勃的約翰•康羅伊爵士(國王威廉對未來很擔心,他說他希望活到維多利亞登基那天)——的統治中掙脫出來。她的父親在之後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她成為了英國女王。她第一個行動是驅逐康羅伊,並切斷與母親的所有個人關係。艾伯特返回了倫敦,重續了和維多利亞的關係;他們於五天後,也就是1839年10月在溫莎城堡結婚。無論他有怎樣的不端行為,但他讓維多利亞感到安定和輕鬆,而維多利亞也理智地被他社會改革和「現代」創新的信念深深迷住了。

在維多利亞的漫長任期內爆發了一系列遠方戰爭:英阿戰爭、鴉片戰爭、英國錫克戰爭、科薩戰爭、英緬戰爭、克里米亞戰爭、英國–波斯戰爭、印度叛變(這給她帶來了「女皇」的頭銜)、英國-阿散蒂戰爭、祖魯戰爭、兩次波爾戰爭、馬赫迪戰爭、義和團運動,以及其他軍事冒險。英國強權下的和平意味著大量流血事件。然而,她卻把所有這些傻事情留給了她的眾多總理和議會,而她卻花時間在自己的追求上…反覆懷孕,並在艾伯特的敦促下,對下層階級進行社會改革。

英國經歷了工業社會的所有弊病(而且還遠不止此),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執政時帶頭處理這些問題。一些人相信自救哲學,他們認為憑借不幸可以「解決」眼前的煩惱,就如酒精、毒品、或貧窮起的作用一樣。但是很多人認為政府和/或富人應該更好地照顧下層勞苦大眾。數百個慈善機構在英國創建,維多利亞和/或艾伯特為這些機構代言,讓它們獲得良好的聲譽。社會「實驗」也開始進行,比如啓動了羅伯特•歐文烏托邦公社。像狄更斯和薩克萊這樣的作家開始關注起了工人階級面臨的困境。在政府事務上,英國王室仍具有影響力,如果僅僅只是偏向民意,那維多利亞會對一些改革進行權衡,比如《初等教育法》(10歲以下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費教育)、《婚姻訴訟法》(讓離婚成為一種法律事務而不是宗教事務,後來還讓女性能完全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以及決定如何處理自己的財產。)。

同時,艾伯特對科學的興趣極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許多上層社會的業餘愛好者需要一些有趣的事來做,他們也開始研究科學,連維多利亞也深受影響。皇室鼓勵,甚至有時資助那些漫遊世界的英國冒險家攀登山峰、徒步跋涉沙漠、艱辛地翻越叢林、殺死或收藏異國動物、在原始部落中感受當地風土人情,基本上,就是讓他們集體探索世界。理性主義盛行,甚至維多利亞也好奇科技是否能拯救社會秩序和檢驗道德敗壞。為了提高自然知識,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皇家園藝學會、倫敦皇家學會、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觀看展覽。在實際方面,「1858年大惡臭」讓皇室幫助出錢修建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最偉大的工程:倫敦污水下水道系統。

1861年十二月,艾伯特王子因為傷寒去世。維多利亞傷心過度,頑強堅忍的她餘生都為此感到悲哀不已。但有傳言稱,她從她的蘇格蘭男僕約翰•布朗那裡得到了些許安慰,約翰對她一往情深,幾乎一直陪在她身邊。不管他們的關係如何,艾伯特去世後,維多利亞開始隱居於城堡和宮殿,減少了公開露面,餘生很少踏入倫敦。

到了1887年,維多利亞登基五十週年時,大英帝國的發展接近頂峰。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超級大國」,觸角伸向了全球社會、文化、金融和政治的各個角落。按照維多利亞的願望,這一慶祝活動被保留了下來——這是合乎道義的——包括西敏寺大教堂的遊行和感恩活動。隨著維多利亞即位60週年到來,她已超過喬治三世,成為了英格蘭或蘇格蘭(或大多數其他地方)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她再次堅持認為這個重要的週年紀念是國家的節日,而不是她的統治節日。1901年1月初,維多利亞女王感到「虛弱和不適」;她於1月22日安詳地死去,如同活著一樣高貴和矜持。
icon_leader_victoria
不要讓別人發現你短暫不快的情緒(非常自然和常見的情緒)和不安。

特點

文明
特殊單位
紅衫軍

偏好

議程
日不落
喜歡把領土從國內擴張到所有大陸的文明。討厭沒有英格蘭城市的大陸上的文明。
宗教
icon_leader_victoria
不要讓別人發現你短暫不快的情緒(非常自然和常見的情緒)和不安。

特點

文明
特殊單位
紅衫軍

偏好

議程
日不落
喜歡把領土從國內擴張到所有大陸的文明。討厭沒有英格蘭城市的大陸上的文明。
宗教
特色能力

英國強權下的和平

每次在非母國大陸上建立第一座城市時都可獲得1個免費近戰單位並獲得1條 貿易路線。建造「皇家海軍船塢」可獲得1個目前所能生產最強的海軍單位。研發完「軍事學」後可獲得特色單位「紅衫軍」。

概要
只要她能按部就班,維多利亞會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女士。但,如果不讓她踏足你的大陸,她會不開心!
詳細方法
英國(和維多利亞)非常善於將本國勢力拓展到全世界各個大陸。最初,她會用皇家海軍造船廠和海狗來獲得海洋控制權,隨後在工業時代使用紅衫軍佔領殖民地,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國土範圍的延伸讓英國得到雙倍考古資源,這讓其能在取得文化勝利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
歷史背景
年輕的維多利亞作為女繼承人,從幼年開始就做好了登基準備,她嫁給艾伯特王子,生了九個孩子,有42個外孫(女)(最終形成了幾乎囊括歐洲所有君主政體的溫莎皇室),統治大不列顛和聯合王國63年。她描述自己在童年時期「非常憂鬱」。她母親有強烈的保護欲,在「肯辛頓體系」下把維多利亞與其他孩子隔離進行撫養,每個行為都有一套複雜的規定和禮節。禁止她與「不良分子」見面(她母親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是不良分子)。

毫不奇怪,這位聰明的年輕女人——她在皇宮接受了私人教師的良好教育,並很少離開皇宮——嘲弄所有規則。成年後,她向國王父親提出了兩個請求:一是允許她每天有一小時沒人陪伴的自由時間,二是將她的床從母親的套房中搬出,並擁有她自己的臥室。1836年五月,她被介紹給艾伯特,這是薩克森科堡和哥達的王子,也是她眾多求婚者之一。她只喜歡他,她的叔叔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是他們的介紹人,她給他寫信表示感謝:「我代表親愛的艾伯特,祝您永遠幸福安康」。但當時17歲的她還是拒絕了結婚。

1837年5月,在維多利亞18歲生日之際,英國才開始從她母親和她母親的情人——野心勃勃的約翰•康羅伊爵士(國王威廉對未來很擔心,他說他希望活到維多利亞登基那天)——的統治中掙脫出來。她的父親在之後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她成為了英國女王。她第一個行動是驅逐康羅伊,並切斷與母親的所有個人關係。艾伯特返回了倫敦,重續了和維多利亞的關係;他們於五天後,也就是1839年10月在溫莎城堡結婚。無論他有怎樣的不端行為,但他讓維多利亞感到安定和輕鬆,而維多利亞也理智地被他社會改革和「現代」創新的信念深深迷住了。

在維多利亞的漫長任期內爆發了一系列遠方戰爭:英阿戰爭、鴉片戰爭、英國錫克戰爭、科薩戰爭、英緬戰爭、克里米亞戰爭、英國–波斯戰爭、印度叛變(這給她帶來了「女皇」的頭銜)、英國-阿散蒂戰爭、祖魯戰爭、兩次波爾戰爭、馬赫迪戰爭、義和團運動,以及其他軍事冒險。英國強權下的和平意味著大量流血事件。然而,她卻把所有這些傻事情留給了她的眾多總理和議會,而她卻花時間在自己的追求上…反覆懷孕,並在艾伯特的敦促下,對下層階級進行社會改革。

英國經歷了工業社會的所有弊病(而且還遠不止此),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執政時帶頭處理這些問題。一些人相信自救哲學,他們認為憑借不幸可以「解決」眼前的煩惱,就如酒精、毒品、或貧窮起的作用一樣。但是很多人認為政府和/或富人應該更好地照顧下層勞苦大眾。數百個慈善機構在英國創建,維多利亞和/或艾伯特為這些機構代言,讓它們獲得良好的聲譽。社會「實驗」也開始進行,比如啓動了羅伯特•歐文烏托邦公社。像狄更斯和薩克萊這樣的作家開始關注起了工人階級面臨的困境。在政府事務上,英國王室仍具有影響力,如果僅僅只是偏向民意,那維多利亞會對一些改革進行權衡,比如《初等教育法》(10歲以下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費教育)、《婚姻訴訟法》(讓離婚成為一種法律事務而不是宗教事務,後來還讓女性能完全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以及決定如何處理自己的財產。)。

同時,艾伯特對科學的興趣極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許多上層社會的業餘愛好者需要一些有趣的事來做,他們也開始研究科學,連維多利亞也深受影響。皇室鼓勵,甚至有時資助那些漫遊世界的英國冒險家攀登山峰、徒步跋涉沙漠、艱辛地翻越叢林、殺死或收藏異國動物、在原始部落中感受當地風土人情,基本上,就是讓他們集體探索世界。理性主義盛行,甚至維多利亞也好奇科技是否能拯救社會秩序和檢驗道德敗壞。為了提高自然知識,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皇家園藝學會、倫敦皇家學會、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觀看展覽。在實際方面,「1858年大惡臭」讓皇室幫助出錢修建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最偉大的工程:倫敦污水下水道系統。

1861年十二月,艾伯特王子因為傷寒去世。維多利亞傷心過度,頑強堅忍的她餘生都為此感到悲哀不已。但有傳言稱,她從她的蘇格蘭男僕約翰•布朗那裡得到了些許安慰,約翰對她一往情深,幾乎一直陪在她身邊。不管他們的關係如何,艾伯特去世後,維多利亞開始隱居於城堡和宮殿,減少了公開露面,餘生很少踏入倫敦。

到了1887年,維多利亞登基五十週年時,大英帝國的發展接近頂峰。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超級大國」,觸角伸向了全球社會、文化、金融和政治的各個角落。按照維多利亞的願望,這一慶祝活動被保留了下來——這是合乎道義的——包括西敏寺大教堂的遊行和感恩活動。隨著維多利亞即位60週年到來,她已超過喬治三世,成為了英格蘭或蘇格蘭(或大多數其他地方)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她再次堅持認為這個重要的週年紀念是國家的節日,而不是她的統治節日。1901年1月初,維多利亞女王感到「虛弱和不適」;她於1月22日安詳地死去,如同活著一樣高貴和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