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龐德梅克
特色能力

最惠條款

所有同盟類型皆提供共享能見度。
對外 貿易路線目的地城市中的每座露營地與牧場能為源頭城市+1 食物。
對內 貿易路線目的地城市中的每座露營地與牧場能為源頭城市+1 金幣。

概要
克里在遊戲初期極為強大,而他們在貿易方面的天賦將能把這些優勢持續到遊戲後期。
詳細方法
對於克里而言,遊戲初期該訓練何種軍事單位顯而易見。奧克蒂奇在一開始便有著一次免費強化的機會,不但讓克里在探索地圖方面有著遠超其他文明的優勢,其強大的戰鬥力也讓玩家在建立首批城市時無須建造勇士來保衛疆土。在遊戲前期發展「製陶術」科技也是克里另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這不但能讓他們善用特色偵查單位所找到的外國城市,提前向外發展貿易路線,還能在建造貿易路線的過程中奪取領土。龐德梅克是個優秀的商人和談判專家,能從擁有露營地和牧場的城市處得到更為有利的貿易收益。如何善用盟友來獲得世界各地的能見度,將是克里在遊戲中後期必須追尋的目標,畢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歷史背景
龐德梅克是克里族在危亡之際的酋長。他深信能與加拿大政府維持和平關係並保護他的族人們;他曾試圖進行艱困的和平談判,然而最終仍被指控叛國罪。

龐德梅克於1842年誕生在巴特爾福德,現今薩斯喀徹溫省附近,父親是一名石托尼巫醫,母親是梅蒂人。根據許多紀載,他的父親是位有名的野牛呼喚者,即是擬聲呼哨將野牛趕進圍欄中的一種職業。據傳龐德梅克承襲父業,亦擅長此項技能,同時他也被公認為一名傑出的演說家。

野牛圍欄是種圓形,牧場一般的圈地,開口的設計就是為了便於野牛群進入。野牛呼喚者會唱歌或吟誦,吸引領導牛群的母牛進入圍欄,讓獵人能輕易地宰殺牛群。這種方法從獵捕野牛的老式方法(例如逼迫野牛跳崖)演變而來,既能降低野牛的外傷,也能使獵人的工作相對輕鬆。野牛呼喚者在部落中備受尊敬,因為召喚野牛具有極大的實際和神聖意義。

1873年,龐德梅克被黑腳族領袖克洛福收養。克洛福開創了克里族和黑腳族之間的和平,終結了一個時代的戰爭與紛擾。克洛福的妻子初次見到龐德梅克時認為他酷似被克里族殺害的兒子,因此大為詫異。於是克洛福便收養了龐德梅克,並稱他為「瘦狼腿」(Makoyikohin)。在黑腳族部落裡生活了幾年後,他在克里族和黑腳族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於是成為了克里族的顧問與副酋長。

1876年8月,克里族正緊鑼密鼓地與加拿大政府協商關於《6號條約》的事宜。龐德梅克對這場在卡洛頓堡壘舉行的談判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他拒絕接受野蠻條款,並且致力於將饑荒的相關條款納入條約,同時要求政府必須協助克里族學習農作與貿易。身為《6號條約》的簽署者,龐德梅克依舊繼續狩獵野牛,直到1879年跨越邊界抵達美國。

在蒙大拿州,龐德梅克的人馬與美國騎兵發生衝突並撤退回加拿大,駐守在一座位於巴托河與斷刃溪匯合處的保護區內。儘管龐德梅克過去曾對保護區抱持疑慮,甚至不願意涉足,但他還是努力地學習耕種與農作,以求他和族人們能自給自足,而不依賴政府的補給。

1881年,龐德梅克擔任聯邦政府總督在巴特爾福德到卡加利地區的翻譯兼嚮導。龐德梅克反對暴力、追求穩定的信仰和文化知識對總督與他的隨行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龐德梅克當時似乎也隱隱瞭解到政府的潛在力量,不久後便公開鼓勵族人維持和平,並強調白人遷入所帶來的潛力,以及與他們發生衝突的危險性。

龐德梅克對和平的承諾很快就受到了考驗。1883年,保護區供應短缺,再加上政府的印地安部門員工數遭到裁減;從1883年到1884年,酷寒的冬天挾帶饑荒與絕望,在各個族群之間持續蔓延。1884年6月,年輕勇士領袖帶領人馬開始集結,包括克里族領袖「大熊」在內,許多團體在龐德梅克的保護區聚首,在祈雨舞儀式上討論目前的困境。

駐守在西北地區的警察試圖驅散祈雨儀式但卻以失敗告終,因此便召集更多警力來到巴特爾福德區域。一名原住民男子在此時被控攻擊保護區官員,警察便前往逮捕該名男子。然而在儀式進行時,龐德梅克與大熊拒絕交出該名男子,因此與警察發生對峙。這類層出不窮的事件逐漸磨損了克里族與政府之間的信任關係。

加拿大政府與克里族之間缺乏信任,使得雙方關係漸趨緊張。1885年,當梅蒂人領袖路易·里爾回到他被放逐後生活的地方蒙大拿時,克里族、阿西尼博因人和梅蒂人在爆發叛亂。當梅蒂人獲勝的消息傳到達克萊克地區時,龐德梅克和克里族面臨著關鍵的抉擇。

克里族的勇士們想要加入里爾的反叛行動,然而龐德梅克並不想被牽扯進衝突中。他帶著手下以及石托尼人的勇士們進到巴特爾福德鎮,試著達成和平協定與關於軍糧和供應品的新承諾。但開拓者已經放棄巴特爾福德,龐德梅克幾經努力,城鎮仍遭到無情的掠奪,集結的人馬也只好回到印第安保護區。

1885年5月2日早晨,政府軍在奧特中校的指揮下,以龐德梅克參與叛亂的名義襲擊了他的營地。一陣小規模戰鬥後,奧特中校和他的軍隊被迫撤退,龐德梅克則阻止克里族和石托尼人追擊政府軍,避免造成更多的流血衝突。龐德梅克也在他的手下奪得一列政府軍的軍糧馬車時介入,阻止戰士們殺害馬夫。

不久之後,路易·里爾在巴托西戰役中落敗的消息隨之到來,西北叛亂也很快結束。龐德梅克寄信給神父路易斯·柯升,同時也向政府軍傳達他希望協商和平的意願。5月26日,龐德梅克和他的人馬再次來到巴特爾福德,希望就歸順投降進行商議。

然而政府並不打算就此罷手。龐德梅克和他的同伴在進入堡壘後旋即遭到逮捕,並被控犯下叛國罪。他被轉送到雷吉納接受法官審判,僅僅半個小時就被草率定罪:囚禁於石托尼山脈監獄三年。一年後他獲得假釋,然而這痛苦難熬的一年使他的身心靈備受折磨,在拜訪定居於黑腳族印地安保護區的養父克洛福後不久就因肺出血而去世。

龐德梅克死後不久很快就重新恢復了聲譽。他遠見而高尚,致力在克里族與政府之間達成長久的和平;他奉獻生命,努力在原住民族之間充當和平使者。龐德梅克秉持著人性的純和良善,畢生竭力與加拿大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並阻止原住民與政府發生難以挽回的衝突,以避免陷入報復與仇恨的惡性循環之中。至今,他的歷史地位仍被克里人與加拿大人所尊崇。
icon_leader_poundmaker
如果是我辜負了你,我就不會親自過來見你了。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鐵器聯盟
會試圖建立多個同盟關係,尊重建立同盟的文明。討厭結盟少的文明。
icon_leader_poundmaker
如果是我辜負了你,我就不會親自過來見你了。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鐵器聯盟
會試圖建立多個同盟關係,尊重建立同盟的文明。討厭結盟少的文明。
特色能力

最惠條款

所有同盟類型皆提供共享能見度。
對外 貿易路線目的地城市中的每座露營地與牧場能為源頭城市+1 食物。
對內 貿易路線目的地城市中的每座露營地與牧場能為源頭城市+1 金幣。

概要
克里在遊戲初期極為強大,而他們在貿易方面的天賦將能把這些優勢持續到遊戲後期。
詳細方法
對於克里而言,遊戲初期該訓練何種軍事單位顯而易見。奧克蒂奇在一開始便有著一次免費強化的機會,不但讓克里在探索地圖方面有著遠超其他文明的優勢,其強大的戰鬥力也讓玩家在建立首批城市時無須建造勇士來保衛疆土。在遊戲前期發展「製陶術」科技也是克里另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這不但能讓他們善用特色偵查單位所找到的外國城市,提前向外發展貿易路線,還能在建造貿易路線的過程中奪取領土。龐德梅克是個優秀的商人和談判專家,能從擁有露營地和牧場的城市處得到更為有利的貿易收益。如何善用盟友來獲得世界各地的能見度,將是克里在遊戲中後期必須追尋的目標,畢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歷史背景
龐德梅克是克里族在危亡之際的酋長。他深信能與加拿大政府維持和平關係並保護他的族人們;他曾試圖進行艱困的和平談判,然而最終仍被指控叛國罪。

龐德梅克於1842年誕生在巴特爾福德,現今薩斯喀徹溫省附近,父親是一名石托尼巫醫,母親是梅蒂人。根據許多紀載,他的父親是位有名的野牛呼喚者,即是擬聲呼哨將野牛趕進圍欄中的一種職業。據傳龐德梅克承襲父業,亦擅長此項技能,同時他也被公認為一名傑出的演說家。

野牛圍欄是種圓形,牧場一般的圈地,開口的設計就是為了便於野牛群進入。野牛呼喚者會唱歌或吟誦,吸引領導牛群的母牛進入圍欄,讓獵人能輕易地宰殺牛群。這種方法從獵捕野牛的老式方法(例如逼迫野牛跳崖)演變而來,既能降低野牛的外傷,也能使獵人的工作相對輕鬆。野牛呼喚者在部落中備受尊敬,因為召喚野牛具有極大的實際和神聖意義。

1873年,龐德梅克被黑腳族領袖克洛福收養。克洛福開創了克里族和黑腳族之間的和平,終結了一個時代的戰爭與紛擾。克洛福的妻子初次見到龐德梅克時認為他酷似被克里族殺害的兒子,因此大為詫異。於是克洛福便收養了龐德梅克,並稱他為「瘦狼腿」(Makoyikohin)。在黑腳族部落裡生活了幾年後,他在克里族和黑腳族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於是成為了克里族的顧問與副酋長。

1876年8月,克里族正緊鑼密鼓地與加拿大政府協商關於《6號條約》的事宜。龐德梅克對這場在卡洛頓堡壘舉行的談判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他拒絕接受野蠻條款,並且致力於將饑荒的相關條款納入條約,同時要求政府必須協助克里族學習農作與貿易。身為《6號條約》的簽署者,龐德梅克依舊繼續狩獵野牛,直到1879年跨越邊界抵達美國。

在蒙大拿州,龐德梅克的人馬與美國騎兵發生衝突並撤退回加拿大,駐守在一座位於巴托河與斷刃溪匯合處的保護區內。儘管龐德梅克過去曾對保護區抱持疑慮,甚至不願意涉足,但他還是努力地學習耕種與農作,以求他和族人們能自給自足,而不依賴政府的補給。

1881年,龐德梅克擔任聯邦政府總督在巴特爾福德到卡加利地區的翻譯兼嚮導。龐德梅克反對暴力、追求穩定的信仰和文化知識對總督與他的隨行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龐德梅克當時似乎也隱隱瞭解到政府的潛在力量,不久後便公開鼓勵族人維持和平,並強調白人遷入所帶來的潛力,以及與他們發生衝突的危險性。

龐德梅克對和平的承諾很快就受到了考驗。1883年,保護區供應短缺,再加上政府的印地安部門員工數遭到裁減;從1883年到1884年,酷寒的冬天挾帶饑荒與絕望,在各個族群之間持續蔓延。1884年6月,年輕勇士領袖帶領人馬開始集結,包括克里族領袖「大熊」在內,許多團體在龐德梅克的保護區聚首,在祈雨舞儀式上討論目前的困境。

駐守在西北地區的警察試圖驅散祈雨儀式但卻以失敗告終,因此便召集更多警力來到巴特爾福德區域。一名原住民男子在此時被控攻擊保護區官員,警察便前往逮捕該名男子。然而在儀式進行時,龐德梅克與大熊拒絕交出該名男子,因此與警察發生對峙。這類層出不窮的事件逐漸磨損了克里族與政府之間的信任關係。

加拿大政府與克里族之間缺乏信任,使得雙方關係漸趨緊張。1885年,當梅蒂人領袖路易·里爾回到他被放逐後生活的地方蒙大拿時,克里族、阿西尼博因人和梅蒂人在爆發叛亂。當梅蒂人獲勝的消息傳到達克萊克地區時,龐德梅克和克里族面臨著關鍵的抉擇。

克里族的勇士們想要加入里爾的反叛行動,然而龐德梅克並不想被牽扯進衝突中。他帶著手下以及石托尼人的勇士們進到巴特爾福德鎮,試著達成和平協定與關於軍糧和供應品的新承諾。但開拓者已經放棄巴特爾福德,龐德梅克幾經努力,城鎮仍遭到無情的掠奪,集結的人馬也只好回到印第安保護區。

1885年5月2日早晨,政府軍在奧特中校的指揮下,以龐德梅克參與叛亂的名義襲擊了他的營地。一陣小規模戰鬥後,奧特中校和他的軍隊被迫撤退,龐德梅克則阻止克里族和石托尼人追擊政府軍,避免造成更多的流血衝突。龐德梅克也在他的手下奪得一列政府軍的軍糧馬車時介入,阻止戰士們殺害馬夫。

不久之後,路易·里爾在巴托西戰役中落敗的消息隨之到來,西北叛亂也很快結束。龐德梅克寄信給神父路易斯·柯升,同時也向政府軍傳達他希望協商和平的意願。5月26日,龐德梅克和他的人馬再次來到巴特爾福德,希望就歸順投降進行商議。

然而政府並不打算就此罷手。龐德梅克和他的同伴在進入堡壘後旋即遭到逮捕,並被控犯下叛國罪。他被轉送到雷吉納接受法官審判,僅僅半個小時就被草率定罪:囚禁於石托尼山脈監獄三年。一年後他獲得假釋,然而這痛苦難熬的一年使他的身心靈備受折磨,在拜訪定居於黑腳族印地安保護區的養父克洛福後不久就因肺出血而去世。

龐德梅克死後不久很快就重新恢復了聲譽。他遠見而高尚,致力在克里族與政府之間達成長久的和平;他奉獻生命,努力在原住民族之間充當和平使者。龐德梅克秉持著人性的純和良善,畢生竭力與加拿大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並阻止原住民與政府發生難以挽回的衝突,以避免陷入報復與仇恨的惡性循環之中。至今,他的歷史地位仍被克里人與加拿大人所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