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迦太基的狄多
特色能力

迦太基的建立者

能透過完成特色項目來將原 首都遷移到其他任意擁有衛港的城市(須為己方建立)。每個市政廣場區域和建築+1 貿易路線。在擁有市政廣場的城市中,建造區域時+50% 生產力。

概要
腓尼基很快便會在海岸線上最優質的地段建立起他們的帝國,接著便使用狄多的能力來將首都遷移到最好的城市。
詳細方法
腓尼基必須及早獲得雙層槳座戰船,並讓開拓者能盡早上船。善用這兩個單位將讓狄多得以開拓多個海岸城市,並且建立密切相連的帝國保護網。開拓出海洋貿易帝國後,選擇一個大陸來做為首都的永久地點,並使用「衛港」項目來遷都到該大陸。確保你在該大陸的城市不會受到其他內陸帝國的忠誠度壓力,來保障每座城市的忠誠度。
歷史背景
狄多又稱艾麗莎,是建立迦太基城的女王。她在從故鄉泰爾逃出後,便建立了這座城市。她曾出現在迦太基的建城神話以及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當中。雖然關於她的一生有許多神話或虛構的元素,她還是有可能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上的人士。而這些虛構成份還是很不錯的故事。

提麥奧斯和約瑟夫斯在公元1世紀左右的紀錄,都記載著她是泰爾王皮格馬利翁的妹妹。在較為詳細的羅馬故事中(其中將她稱為艾麗莎),她嫁給了海克力斯的(但最有可能是腓尼基神明米爾夸特)大祭司阿克爾巴斯,即該座城市第二有權勢的人。皮格馬利翁想獲得更多權力,因此殺了阿克爾巴斯;雖然他也想殺了狄多,但她同意從該座城市被放逐出境。

阿克爾巴斯的寺廟擁有可觀的財富,後來傳給狄多。狄多知道皮格馬利翁貪求寶藏,因此演了一齣好戲:她將一袋袋黃金從寺廟送到碼頭,然後在離開泰爾前,在皮格馬利翁的間諜眼前將袋子的內容物倒到港口中。皮格馬利翁以為她將財寶全部獻祭出去了,但迪多事實上將袋中的東西換成了沙子,並在安全藏好死去丈夫所留下財寶的情況下離開了。

之後她在地中海上流浪多年,並有忠實部眾陪伴。她停靠在賽普勒斯,並在該地讓一群孤苦無依的年輕女子加入,後來成為旗下士兵們的妻子。

這群流浪者來到北非海岸,並見到名為雅爾巴斯的當地國王。狄多跟雅爾巴斯協調,請求允許居住在他們的土地上,並表示她「只需要一塊牛皮能夠涵蓋的土地」。雅爾巴斯同意了。狄多將牛皮切成長長的細條,然後用牛皮條圍住海岸邊的一座小山。為了紀念這個聰明的地理測量方法,迦太基城的這座主要山丘便名叫「Byrsa」,即「牛皮」的希臘文。

關於她的死亡,有兩種主要的說法。在《埃涅阿斯紀》中,埃涅阿斯(雖然生存在不同的年代)來到新建立的迦太基城,狄多瘋狂的愛上他,忘了對死去丈夫的誓言。墨丘利提醒埃涅阿斯,他的命運是建立屬於自己的偉大城市,於是便匆匆離去,甚至沒有向她道別。狄多為之心碎,並恍然大悟自己背叛了對阿克爾巴斯的回憶,於是用埃涅阿斯的劍刺死自己,並發誓迦太基和埃涅阿斯的子孫間永遠都將是死敵。埃涅阿斯從海上看到了她的火葬儀式,對事情的轉變感到非常悲傷,但很快就回神身為一名英雄該做的事。這個羅馬版的故事說明了羅馬對迦太基人的態度,但或許對狄多的歷史描述得較少。

在第二個版本中,雅爾巴斯王向迦太基代表團提出要求,要求狄多嫁給他,若是她不從,便威脅摧毀迦太基。代表們知道女王的脾氣,即便有爆發戰爭的危險,還是不敢向她回報這個說法。某位代表便小心地用另一種角度跟女王這麼說:「雅爾巴斯王要求某位國民嫁給他,要是女王不答應的話,他就會摧毀這座城市。」狄多簡單回應道:「要是任何人不能接受這樣的婚約要求,並讓城市有受到毀滅的危險,就應該處以死刑。」

當她瞭解婚約要求是衝著她而來的時候,狄多便同意了婚約,但在嫁給雅爾巴斯之前,她必須先祭告阿克爾巴斯的在天之靈。為此她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火堆,在獻祭後她並沒有嫁給雅爾巴斯,而是自殺(並維持對阿克爾巴斯的忠誠而不受雅爾巴斯的約束)。這麼一來,她便維持了身為女王的一言九鼎,忠實遵守自身的誓言,並且保留住自己的獨立之身。

皮格馬利翁的統治與迦太基的建立編年史大致上支持狄多的存在和她浪跡天涯的故事。某些考古證據也支持她的存在;然而某些學者表示,這些考古證據當中的題字實際上指的是腓尼基神明塔尼特。若狄多果真存在,而且建立了迦太基,並如同神話中所記載的維持獨立與統治權利,這便會是在古代相當了不起的一樁成就。從在充滿敵意的海岸地帶四處逃難開始,到打下地方強權的基礎,這些故事確實證明了她身為統治者的能耐與詭計多端。
icon_leader_dido
我譴責所有未替迦太基鞠躬盡瘁的人。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西西里戰爭
想要在海岸開拓城市。喜歡在內陸開拓城市的文明。不喜歡多數城市開拓在海岸的文明。
宗教
icon_leader_dido
我譴責所有未替迦太基鞠躬盡瘁的人。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西西里戰爭
想要在海岸開拓城市。喜歡在內陸開拓城市的文明。不喜歡多數城市開拓在海岸的文明。
宗教
特色能力

迦太基的建立者

能透過完成特色項目來將原 首都遷移到其他任意擁有衛港的城市(須為己方建立)。每個市政廣場區域和建築+1 貿易路線。在擁有市政廣場的城市中,建造區域時+50% 生產力。

概要
腓尼基很快便會在海岸線上最優質的地段建立起他們的帝國,接著便使用狄多的能力來將首都遷移到最好的城市。
詳細方法
腓尼基必須及早獲得雙層槳座戰船,並讓開拓者能盡早上船。善用這兩個單位將讓狄多得以開拓多個海岸城市,並且建立密切相連的帝國保護網。開拓出海洋貿易帝國後,選擇一個大陸來做為首都的永久地點,並使用「衛港」項目來遷都到該大陸。確保你在該大陸的城市不會受到其他內陸帝國的忠誠度壓力,來保障每座城市的忠誠度。
歷史背景
狄多又稱艾麗莎,是建立迦太基城的女王。她在從故鄉泰爾逃出後,便建立了這座城市。她曾出現在迦太基的建城神話以及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當中。雖然關於她的一生有許多神話或虛構的元素,她還是有可能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上的人士。而這些虛構成份還是很不錯的故事。

提麥奧斯和約瑟夫斯在公元1世紀左右的紀錄,都記載著她是泰爾王皮格馬利翁的妹妹。在較為詳細的羅馬故事中(其中將她稱為艾麗莎),她嫁給了海克力斯的(但最有可能是腓尼基神明米爾夸特)大祭司阿克爾巴斯,即該座城市第二有權勢的人。皮格馬利翁想獲得更多權力,因此殺了阿克爾巴斯;雖然他也想殺了狄多,但她同意從該座城市被放逐出境。

阿克爾巴斯的寺廟擁有可觀的財富,後來傳給狄多。狄多知道皮格馬利翁貪求寶藏,因此演了一齣好戲:她將一袋袋黃金從寺廟送到碼頭,然後在離開泰爾前,在皮格馬利翁的間諜眼前將袋子的內容物倒到港口中。皮格馬利翁以為她將財寶全部獻祭出去了,但迪多事實上將袋中的東西換成了沙子,並在安全藏好死去丈夫所留下財寶的情況下離開了。

之後她在地中海上流浪多年,並有忠實部眾陪伴。她停靠在賽普勒斯,並在該地讓一群孤苦無依的年輕女子加入,後來成為旗下士兵們的妻子。

這群流浪者來到北非海岸,並見到名為雅爾巴斯的當地國王。狄多跟雅爾巴斯協調,請求允許居住在他們的土地上,並表示她「只需要一塊牛皮能夠涵蓋的土地」。雅爾巴斯同意了。狄多將牛皮切成長長的細條,然後用牛皮條圍住海岸邊的一座小山。為了紀念這個聰明的地理測量方法,迦太基城的這座主要山丘便名叫「Byrsa」,即「牛皮」的希臘文。

關於她的死亡,有兩種主要的說法。在《埃涅阿斯紀》中,埃涅阿斯(雖然生存在不同的年代)來到新建立的迦太基城,狄多瘋狂的愛上他,忘了對死去丈夫的誓言。墨丘利提醒埃涅阿斯,他的命運是建立屬於自己的偉大城市,於是便匆匆離去,甚至沒有向她道別。狄多為之心碎,並恍然大悟自己背叛了對阿克爾巴斯的回憶,於是用埃涅阿斯的劍刺死自己,並發誓迦太基和埃涅阿斯的子孫間永遠都將是死敵。埃涅阿斯從海上看到了她的火葬儀式,對事情的轉變感到非常悲傷,但很快就回神身為一名英雄該做的事。這個羅馬版的故事說明了羅馬對迦太基人的態度,但或許對狄多的歷史描述得較少。

在第二個版本中,雅爾巴斯王向迦太基代表團提出要求,要求狄多嫁給他,若是她不從,便威脅摧毀迦太基。代表們知道女王的脾氣,即便有爆發戰爭的危險,還是不敢向她回報這個說法。某位代表便小心地用另一種角度跟女王這麼說:「雅爾巴斯王要求某位國民嫁給他,要是女王不答應的話,他就會摧毀這座城市。」狄多簡單回應道:「要是任何人不能接受這樣的婚約要求,並讓城市有受到毀滅的危險,就應該處以死刑。」

當她瞭解婚約要求是衝著她而來的時候,狄多便同意了婚約,但在嫁給雅爾巴斯之前,她必須先祭告阿克爾巴斯的在天之靈。為此她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火堆,在獻祭後她並沒有嫁給雅爾巴斯,而是自殺(並維持對阿克爾巴斯的忠誠而不受雅爾巴斯的約束)。這麼一來,她便維持了身為女王的一言九鼎,忠實遵守自身的誓言,並且保留住自己的獨立之身。

皮格馬利翁的統治與迦太基的建立編年史大致上支持狄多的存在和她浪跡天涯的故事。某些考古證據也支持她的存在;然而某些學者表示,這些考古證據當中的題字實際上指的是腓尼基神明塔尼特。若狄多果真存在,而且建立了迦太基,並如同神話中所記載的維持獨立與統治權利,這便會是在古代相當了不起的一樁成就。從在充滿敵意的海岸地帶四處逃難開始,到打下地方強權的基礎,這些故事確實證明了她身為統治者的能耐與詭計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