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圖拉真
特色能力

圖拉真圓柱

所有城市建立時帶有一個額外的城市中心建築。 (遠古時代是紀念碑)。

概要
羅馬是值得你信任的文明,它可以一直發展,最終成為遊戲裡最強大的帝國。圖拉真銘記著尤裡烏斯•凱撒的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
詳細方法
羅馬想要快速佔領城市,然後迅速進行工程建設。有了工程建設後,他們便能在城市中建造浴場,讓城市人口快速增長(並利用圖拉真免費獲得紀念碑能力來快速擴張)。「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能力讓他們能從城市網路中獲得穩定收益(從他們帝國內部的城市到外邦國家的 貿易路線應該有出色表現;並不是所有 貿易路線都需要位於國內)。考慮到大幅擴張將帶來更多衝突,軍團也在這時候應運而生。羅馬軍團建造堡壘的能力會比其他文明提前兩個時代出現。有效利用以上特色能力,會是圖拉真維持帝國擴張並持續強大的關鍵。
歷史背景
圖拉真皇帝的前任是資質平平、統治期短暫的涅爾瓦,後任是哈德良,圖拉真把羅馬帝國推向了領土擴張的頂點。事實上,這位精明能幹的士兵皇帝被羅馬元老院正式宣佈為最佳元首(「最佳統治者」),也許有失公允,但在某些方面確實如此。圖拉真也以自己相對仁慈的統治出名(至少,與其他大多數皇帝相比),他實行廣泛的公建項目和具有前瞻性的社會政策,後者的許多政策在他西元117年去世後被目光短淺的元老院廢止了。他是「五賢帝」中的第二位(雖然馬基雅弗利在1503年創造了該術語,但對此持保留態度)。

圖拉真於西元53年出生在羅馬貝提卡省,父親是有名望的元老院議員和將軍,他甚至不是純粹的羅馬人——可能這是最好不過的。他青年時期加入了帝國軍隊,如果在邊境連續不斷的戰爭中存活下來,那麼在帝國的職業生涯會好事連連。圖拉真晉升非常快,參加了幾個最具爭議邊境的戰鬥,贏得了權威人士的尊敬。他被任命為執政官,並和一家富裕家庭聯姻(但同時代的記錄也提到了他的一些婚外情),在禁衛軍的「說服」下,新皇帝涅爾瓦公開宣佈圖拉真為他的養子。

十五個月後老皇帝去世,圖拉真繼位。不久,他把涅爾瓦奉若神明(這有助於他結交上層人士)。在他進入羅馬後——圖拉真像往常一樣出入邊境——他給平民百姓分發錢財,以確保受到人民的歡迎。他與富裕的元老院家庭建立國事關係時,仍高明地假裝不願掌權。諷刺的是,圖拉真任職期間常做的一件事是做決策時,不斷地侵犯羅馬元老院的傳統特權。

圖拉真愛好建築,在整個帝國和羅馬贊助建設建築項目。他也喜歡在這些建築物上標上自己的名字,以防歷史遺忘他曾是個皇帝。因此,後來出現了散布在各地的圖拉真圓柱、圖拉真廣場、圖拉真大橋、圖拉真市場、阿爾坎塔拉圖拉真橋(西班牙),以及很多公路、水渠和其他有用的建築物。他還喜歡籌措資金建立凱旋門來慶祝羅馬勝利;考慮到他的軍隊在東方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他不缺乏這些機會。

然而圖拉真在羅馬人中更具盛名的是常勝將軍這一名號(畢竟,與擁有更多土地和奴隸相比,擴展另一片疆土更令人興奮)。他第一次征服的疆土是橫跨多瑙河的達基亞「附屬」國,對羅馬來說,十年前圖密善皇帝以一種很不體面的方式為這個國家帶去了他們不想要的和平。在吞併了達基亞後不久,圖拉真又兼並了納巴泰(今天的約旦南部和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這是另一個很討厭的附庸國。113年圖拉真開始了他最後的戰役,攻打東部的帕提亞,帕提亞一直氣燄囂張,它對不被羅馬接受的亞美尼亞國王提供贊助。圖拉真首先長驅直入亞美尼亞,把它併入帝國,然後行進美索不達米亞附近,征服帕提亞各個城市和各個附屬國。116年底戰爭結束,圖拉真廢黜帕提亞國王,在王國的廢墟上安置了一位羅馬傀儡。但是,圖拉真的健康開始衰退;此外,在他完成征服整個小亞細亞的計劃前,他被迫撤回羅馬軍團去對付一些麻煩的猶太反叛者。

雖然圖拉真常常不在羅馬,但他仍讓人感覺到他的存在,平民依然對他又滿意又支持。他最被接受的功績之一是在競技場舉行長達三個月的擊劍奇觀,11000人(大多是奴隸和罪犯,所以沒人記錄確切數據)和數以千計的「凶殘」動物死去;估計吸引了五百萬觀眾。圖拉真較為仁慈的一面是他的貧困兒童補助組織,使用政府基金來幫助城市內外的孤兒和貧苦孩子。經過幾個帝王的努力,大大改善了很多羅馬公民的生活,至少幫助了那些生活在義大利半島的人。

所有這些戰爭、比賽、建築和公共項目都很昂貴。所以圖拉真開始全力應對財政危機。他的第一個成就是設立審計員來監督那些法律意義上的自由希臘城市的開銷;審計員也確保了開誠布公地徵收國稅(考慮到希臘腐敗的傳統,這是個明智之舉)。107年,圖拉真使羅馬幣貶值,降低了銀便士金額,隨後比前任皇帝鑄造出了更多的便士。儘管圖拉真花錢大手大腳,但羅馬很快再次恢復了償付能力。

感覺身體不適的圖拉真在最後的帕提亞戰役中動身前往羅馬。到達塞利努斯時(當然,後來改名為圖拉真城),他突然臥床不起,死於水腫,這在羅馬皇帝中很少見。圖拉真去世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了極限,從西班牙到幼發拉底河,從蘇格蘭邊界到尼羅河下游。他的繼任者從哈德良開始,大量時間(不算上花天酒地的時間)都花在加固邊界防禦工事上。
icon_leader_trajan
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最佳元首
會盡量設法開疆擴土。討厭控制狹小領土的文明。
icon_leader_trajan
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最佳元首
會盡量設法開疆擴土。討厭控制狹小領土的文明。
特色能力

圖拉真圓柱

所有城市建立時帶有一個額外的城市中心建築。 (遠古時代是紀念碑)。

概要
羅馬是值得你信任的文明,它可以一直發展,最終成為遊戲裡最強大的帝國。圖拉真銘記著尤裡烏斯•凱撒的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
詳細方法
羅馬想要快速佔領城市,然後迅速進行工程建設。有了工程建設後,他們便能在城市中建造浴場,讓城市人口快速增長(並利用圖拉真免費獲得紀念碑能力來快速擴張)。「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能力讓他們能從城市網路中獲得穩定收益(從他們帝國內部的城市到外邦國家的 貿易路線應該有出色表現;並不是所有 貿易路線都需要位於國內)。考慮到大幅擴張將帶來更多衝突,軍團也在這時候應運而生。羅馬軍團建造堡壘的能力會比其他文明提前兩個時代出現。有效利用以上特色能力,會是圖拉真維持帝國擴張並持續強大的關鍵。
歷史背景
圖拉真皇帝的前任是資質平平、統治期短暫的涅爾瓦,後任是哈德良,圖拉真把羅馬帝國推向了領土擴張的頂點。事實上,這位精明能幹的士兵皇帝被羅馬元老院正式宣佈為最佳元首(「最佳統治者」),也許有失公允,但在某些方面確實如此。圖拉真也以自己相對仁慈的統治出名(至少,與其他大多數皇帝相比),他實行廣泛的公建項目和具有前瞻性的社會政策,後者的許多政策在他西元117年去世後被目光短淺的元老院廢止了。他是「五賢帝」中的第二位(雖然馬基雅弗利在1503年創造了該術語,但對此持保留態度)。

圖拉真於西元53年出生在羅馬貝提卡省,父親是有名望的元老院議員和將軍,他甚至不是純粹的羅馬人——可能這是最好不過的。他青年時期加入了帝國軍隊,如果在邊境連續不斷的戰爭中存活下來,那麼在帝國的職業生涯會好事連連。圖拉真晉升非常快,參加了幾個最具爭議邊境的戰鬥,贏得了權威人士的尊敬。他被任命為執政官,並和一家富裕家庭聯姻(但同時代的記錄也提到了他的一些婚外情),在禁衛軍的「說服」下,新皇帝涅爾瓦公開宣佈圖拉真為他的養子。

十五個月後老皇帝去世,圖拉真繼位。不久,他把涅爾瓦奉若神明(這有助於他結交上層人士)。在他進入羅馬後——圖拉真像往常一樣出入邊境——他給平民百姓分發錢財,以確保受到人民的歡迎。他與富裕的元老院家庭建立國事關係時,仍高明地假裝不願掌權。諷刺的是,圖拉真任職期間常做的一件事是做決策時,不斷地侵犯羅馬元老院的傳統特權。

圖拉真愛好建築,在整個帝國和羅馬贊助建設建築項目。他也喜歡在這些建築物上標上自己的名字,以防歷史遺忘他曾是個皇帝。因此,後來出現了散布在各地的圖拉真圓柱、圖拉真廣場、圖拉真大橋、圖拉真市場、阿爾坎塔拉圖拉真橋(西班牙),以及很多公路、水渠和其他有用的建築物。他還喜歡籌措資金建立凱旋門來慶祝羅馬勝利;考慮到他的軍隊在東方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他不缺乏這些機會。

然而圖拉真在羅馬人中更具盛名的是常勝將軍這一名號(畢竟,與擁有更多土地和奴隸相比,擴展另一片疆土更令人興奮)。他第一次征服的疆土是橫跨多瑙河的達基亞「附屬」國,對羅馬來說,十年前圖密善皇帝以一種很不體面的方式為這個國家帶去了他們不想要的和平。在吞併了達基亞後不久,圖拉真又兼並了納巴泰(今天的約旦南部和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這是另一個很討厭的附庸國。113年圖拉真開始了他最後的戰役,攻打東部的帕提亞,帕提亞一直氣燄囂張,它對不被羅馬接受的亞美尼亞國王提供贊助。圖拉真首先長驅直入亞美尼亞,把它併入帝國,然後行進美索不達米亞附近,征服帕提亞各個城市和各個附屬國。116年底戰爭結束,圖拉真廢黜帕提亞國王,在王國的廢墟上安置了一位羅馬傀儡。但是,圖拉真的健康開始衰退;此外,在他完成征服整個小亞細亞的計劃前,他被迫撤回羅馬軍團去對付一些麻煩的猶太反叛者。

雖然圖拉真常常不在羅馬,但他仍讓人感覺到他的存在,平民依然對他又滿意又支持。他最被接受的功績之一是在競技場舉行長達三個月的擊劍奇觀,11000人(大多是奴隸和罪犯,所以沒人記錄確切數據)和數以千計的「凶殘」動物死去;估計吸引了五百萬觀眾。圖拉真較為仁慈的一面是他的貧困兒童補助組織,使用政府基金來幫助城市內外的孤兒和貧苦孩子。經過幾個帝王的努力,大大改善了很多羅馬公民的生活,至少幫助了那些生活在義大利半島的人。

所有這些戰爭、比賽、建築和公共項目都很昂貴。所以圖拉真開始全力應對財政危機。他的第一個成就是設立審計員來監督那些法律意義上的自由希臘城市的開銷;審計員也確保了開誠布公地徵收國稅(考慮到希臘腐敗的傳統,這是個明智之舉)。107年,圖拉真使羅馬幣貶值,降低了銀便士金額,隨後比前任皇帝鑄造出了更多的便士。儘管圖拉真花錢大手大腳,但羅馬很快再次恢復了償付能力。

感覺身體不適的圖拉真在最後的帕提亞戰役中動身前往羅馬。到達塞利努斯時(當然,後來改名為圖拉真城),他突然臥床不起,死於水腫,這在羅馬皇帝中很少見。圖拉真去世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了極限,從西班牙到幼發拉底河,從蘇格蘭邊界到尼羅河下游。他的繼任者從哈德良開始,大量時間(不算上花天酒地的時間)都花在加固邊界防禦工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