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哈拉爾•哈德拉達
特色能力

北方驚雷

允許所有海軍近戰單位進行海岸掃蕩,生產這類單位時+50% 生產力。研發完「航海術」後將獲得特色單位維京長船。

概要
雖然哈拉爾努力征服的海洋只是他對沿海目標發動快速挪威式襲擊的跳板,但他領導的文明仍是像英國、西班牙這樣的海上強國。
詳細方法
哈拉爾是海上霸主。他挑選海軍力量薄弱的文明,讓自己的強大海軍襲擊他們的海岸,以此控制對方,如果他們的沿海城市未受到充分保護,他同時還會佔領這些城市。他在中世紀時尤其是個危險人物,因為當時可以使用長船和狂暴武士。宗教(由木板教堂提供動力)通常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但有一些很好的起補充作用的強化者信仰(例如正義戰爭)可以補全他的軍事行動。
歷史背景
哈拉爾——後來他的臣民稱他為哈德拉達(大概是「嚴厲的統治者」的意思)——是位永不滿足的挪威國王,他曾試圖於1048年在丹麥稱王(後來還嘗試過幾次),還在1066年嘗試當英國國王。他想成為英國國王這一慾望害死了他。在他死於斯坦福橋之前,哈拉爾•哈德拉達確實在不斷擴張,他長途跋涉前往遙遠的國家…並將那裡的人統統殺死。

哈拉爾•西格德森於1015年出生在林格里克,是阿斯塔和她第二任丈夫西格德的孩子,西格德是斯堪地那維亞最富有的酋長之一。哈拉爾的青年生活與大多數維京小伙一樣——鬥毆、玩弄心甘情願付出的維京少女、夢想著做英雄。他是奧拉夫國王(死後一年被封為聖徒)三個同父異母兄弟中最小的弟弟。1028年的叛亂迫使奧拉夫流亡到了基輔羅斯,兩年後他回國重新奪回王位。在那幾年裡,同父異母的兄弟,特別是哈拉爾,已經得到了挪威酋長的支持。在隨後對抗丹麥國王克努特(被稱為「大帝」)的斯蒂克萊斯塔戰役中,奧拉夫被殺,哈拉爾受傷。

在瑞典獲得康復後,哈拉爾與大約500人來到了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受到了「智者」格蘭德•普拉斯•雅羅斯拉夫的熱烈歡迎。雅羅斯拉夫急需非常凶猛的戰士和軍事領袖,他明智地對年輕的哈拉爾表達了歡迎之情。在接下來的幾年,哈拉爾多次參加雅羅斯拉夫的軍事活動,1031年對陣波蘭,迎戰不守規矩的僕從,攻打彭城和其他遊牧民。為了獲得更好的聲譽,尤其是財富,哈拉爾出發向南到達君士坦丁堡,在1034年為拜占庭帝國服務,而很多維京人依然在四處閒晃。

作為北歐衛隊的指揮官,哈拉爾見證了在地中海迎戰阿拉伯海盜和在陸地上攻打他們位於小亞細亞的支持者的戰爭。根據後來寫下哈拉爾傳奇故事(這些故事記錄在遺贈圖書上,所以事實可能有些誇大)的吟唱詩人阿諾森的描述,1035年,哈拉爾命令所有為皇帝米海爾四世忠心耿耿服務的守衛隊參與耶路撒冷附近的戰爭,並率領拜占庭軍隊遠征西西里島,還參與了很多其他冒險。所有這些使哈拉爾變得非常非常富有(包括所有戰利品和皇帝的獎勵)。1042年,他回到俄羅斯,與雅羅斯拉夫的女兒伊麗瑟夫結婚,因此他既有地位又有錢。

但是,四處流浪和殺人讓哈拉爾開始思念家鄉。克努特的兒子放棄了挪威,冒險到了英國,讓奧拉夫的私生子善良的馬格努斯登上了王位寶座。哈拉爾回到瑞典,集結軍隊,開始沿波羅的海海岸襲擊丹麥領地。1046年,哈拉爾和馬格努斯(他很善良,但不夠聰明)之間達成妥協,他們將共同掌管挪威——但哈拉爾要與破產的馬格努斯分享他巨大財富的一半。兩年後,馬格努斯死了,沒有男性繼承人;但這個好國王臨終前決定把他的王國分開,讓斯韋恩成為了丹麥國王,把哈拉爾留在了挪威。哈拉爾很不高興,並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與斯韋恩不停戰鬥,試圖「奪回」丹麥王位。

每年,哈拉爾——現在綽號是「哈德拉達」——都會掠奪丹麥海岸,在過去的美好時光中,這是他的地盤,他屠殺當地人,焚燒一切不能用船運回挪威的東西。1048年,他掠奪了日德蘭半島,第二年他又洗劫了海澤比,這是當時丹麥最重要的貿易中心。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多年。但在哈拉爾統治下並不全是死亡和破壞;他修正了法典,探索了領地的北部邊緣地區,並在斯堪地那維亞努力傳播基督教。他還為挪威建立了標準貨幣制度,也許這樣他可以增加稅收。他始終堅持徵稅,他在冬季走遍了整個王國,指責農民和商人不交稅;他的懲罰標準是當場致殘或處死罪犯,所以他的王朝比很多其他王朝更有償債能力。哈拉爾甚至最終與斯韋恩達成協議,1064年,兩個海盜國簽署了無條件和平條約。

從那時起,哈拉爾開始計劃奪取英國王位,只需跨越北海就能實現這一夢想。1042年,克努特的兒子、本來該當英國(或至少英國很大的一部分)國王的哈德克努特去世,他沒有後代,寶座傳給了懺悔者愛德華。哈拉爾那時忙著爭取挪威王位,所以沒有太多的關注此事。然而,當1066年一月愛德華去世後,哈羅德•戈德溫森——愛德華的一位顧問——公開宣佈自己為英國國王,哈拉爾•哈德拉達對此非常生氣,他認為自己才是英國國王。哈羅德自稱為英國國王的原因雖然錯綜複雜,但維京人覺得很有道理。

哈德克努特和馬格努斯同意如果他們任何一方死去,另一個人將繼承他的王位,並將領土加入偉大的「維京土地」。馬格努斯死前,哈拉爾曾與他聯合掌管挪威,所以哈拉爾認為該協議也適用於自己。隨著愛德華在英國去世,是時候讓英國屢行協議了。不過英國失信了,哈拉爾由此出兵討伐。

哈拉爾與哈羅德的弟弟托斯蒂格•戈德溫森結盟,托斯蒂格生氣的是老愛德華去世之前剝奪了他在諾森布里亞的伯爵爵位、昔德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的維京伯爵爵位,甚至阻止了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的軍隊。據說當哈拉爾攻佔了約克並隨後向南前行時,他直接統治約9000人的部隊(其他人掠奪,搶劫,引起了大面積的騷亂)。哈羅德一直徘徊在英格蘭南部,等待威廉率領的諾曼第人入侵,當時向北蹣跚前行的大約有15000人,包括裝甲騎士。當兩者在斯坦福橋附近偶遇時,差別立即顯現出來。在混戰中,沒佩戴裝甲的哈拉爾•哈德拉達被箭擊中喉嚨而死,他的死亡與存在一樣:都撞上了嚇人的小機率事件。
icon_leader_hardrada
在國家分裂前,他必須取得勝利。

特點

文明
特殊單位
維京長船

偏好

議程
最後的海盜王
喜歡建立強大的海軍,並尊重追隨其領導的文明。討厭海軍力量弱小的文明。
宗教
icon_leader_hardrada
在國家分裂前,他必須取得勝利。

特點

文明
特殊單位
維京長船

偏好

議程
最後的海盜王
喜歡建立強大的海軍,並尊重追隨其領導的文明。討厭海軍力量弱小的文明。
宗教
特色能力

北方驚雷

允許所有海軍近戰單位進行海岸掃蕩,生產這類單位時+50% 生產力。研發完「航海術」後將獲得特色單位維京長船。

概要
雖然哈拉爾努力征服的海洋只是他對沿海目標發動快速挪威式襲擊的跳板,但他領導的文明仍是像英國、西班牙這樣的海上強國。
詳細方法
哈拉爾是海上霸主。他挑選海軍力量薄弱的文明,讓自己的強大海軍襲擊他們的海岸,以此控制對方,如果他們的沿海城市未受到充分保護,他同時還會佔領這些城市。他在中世紀時尤其是個危險人物,因為當時可以使用長船和狂暴武士。宗教(由木板教堂提供動力)通常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但有一些很好的起補充作用的強化者信仰(例如正義戰爭)可以補全他的軍事行動。
歷史背景
哈拉爾——後來他的臣民稱他為哈德拉達(大概是「嚴厲的統治者」的意思)——是位永不滿足的挪威國王,他曾試圖於1048年在丹麥稱王(後來還嘗試過幾次),還在1066年嘗試當英國國王。他想成為英國國王這一慾望害死了他。在他死於斯坦福橋之前,哈拉爾•哈德拉達確實在不斷擴張,他長途跋涉前往遙遠的國家…並將那裡的人統統殺死。

哈拉爾•西格德森於1015年出生在林格里克,是阿斯塔和她第二任丈夫西格德的孩子,西格德是斯堪地那維亞最富有的酋長之一。哈拉爾的青年生活與大多數維京小伙一樣——鬥毆、玩弄心甘情願付出的維京少女、夢想著做英雄。他是奧拉夫國王(死後一年被封為聖徒)三個同父異母兄弟中最小的弟弟。1028年的叛亂迫使奧拉夫流亡到了基輔羅斯,兩年後他回國重新奪回王位。在那幾年裡,同父異母的兄弟,特別是哈拉爾,已經得到了挪威酋長的支持。在隨後對抗丹麥國王克努特(被稱為「大帝」)的斯蒂克萊斯塔戰役中,奧拉夫被殺,哈拉爾受傷。

在瑞典獲得康復後,哈拉爾與大約500人來到了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受到了「智者」格蘭德•普拉斯•雅羅斯拉夫的熱烈歡迎。雅羅斯拉夫急需非常凶猛的戰士和軍事領袖,他明智地對年輕的哈拉爾表達了歡迎之情。在接下來的幾年,哈拉爾多次參加雅羅斯拉夫的軍事活動,1031年對陣波蘭,迎戰不守規矩的僕從,攻打彭城和其他遊牧民。為了獲得更好的聲譽,尤其是財富,哈拉爾出發向南到達君士坦丁堡,在1034年為拜占庭帝國服務,而很多維京人依然在四處閒晃。

作為北歐衛隊的指揮官,哈拉爾見證了在地中海迎戰阿拉伯海盜和在陸地上攻打他們位於小亞細亞的支持者的戰爭。根據後來寫下哈拉爾傳奇故事(這些故事記錄在遺贈圖書上,所以事實可能有些誇大)的吟唱詩人阿諾森的描述,1035年,哈拉爾命令所有為皇帝米海爾四世忠心耿耿服務的守衛隊參與耶路撒冷附近的戰爭,並率領拜占庭軍隊遠征西西里島,還參與了很多其他冒險。所有這些使哈拉爾變得非常非常富有(包括所有戰利品和皇帝的獎勵)。1042年,他回到俄羅斯,與雅羅斯拉夫的女兒伊麗瑟夫結婚,因此他既有地位又有錢。

但是,四處流浪和殺人讓哈拉爾開始思念家鄉。克努特的兒子放棄了挪威,冒險到了英國,讓奧拉夫的私生子善良的馬格努斯登上了王位寶座。哈拉爾回到瑞典,集結軍隊,開始沿波羅的海海岸襲擊丹麥領地。1046年,哈拉爾和馬格努斯(他很善良,但不夠聰明)之間達成妥協,他們將共同掌管挪威——但哈拉爾要與破產的馬格努斯分享他巨大財富的一半。兩年後,馬格努斯死了,沒有男性繼承人;但這個好國王臨終前決定把他的王國分開,讓斯韋恩成為了丹麥國王,把哈拉爾留在了挪威。哈拉爾很不高興,並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與斯韋恩不停戰鬥,試圖「奪回」丹麥王位。

每年,哈拉爾——現在綽號是「哈德拉達」——都會掠奪丹麥海岸,在過去的美好時光中,這是他的地盤,他屠殺當地人,焚燒一切不能用船運回挪威的東西。1048年,他掠奪了日德蘭半島,第二年他又洗劫了海澤比,這是當時丹麥最重要的貿易中心。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多年。但在哈拉爾統治下並不全是死亡和破壞;他修正了法典,探索了領地的北部邊緣地區,並在斯堪地那維亞努力傳播基督教。他還為挪威建立了標準貨幣制度,也許這樣他可以增加稅收。他始終堅持徵稅,他在冬季走遍了整個王國,指責農民和商人不交稅;他的懲罰標準是當場致殘或處死罪犯,所以他的王朝比很多其他王朝更有償債能力。哈拉爾甚至最終與斯韋恩達成協議,1064年,兩個海盜國簽署了無條件和平條約。

從那時起,哈拉爾開始計劃奪取英國王位,只需跨越北海就能實現這一夢想。1042年,克努特的兒子、本來該當英國(或至少英國很大的一部分)國王的哈德克努特去世,他沒有後代,寶座傳給了懺悔者愛德華。哈拉爾那時忙著爭取挪威王位,所以沒有太多的關注此事。然而,當1066年一月愛德華去世後,哈羅德•戈德溫森——愛德華的一位顧問——公開宣佈自己為英國國王,哈拉爾•哈德拉達對此非常生氣,他認為自己才是英國國王。哈羅德自稱為英國國王的原因雖然錯綜複雜,但維京人覺得很有道理。

哈德克努特和馬格努斯同意如果他們任何一方死去,另一個人將繼承他的王位,並將領土加入偉大的「維京土地」。馬格努斯死前,哈拉爾曾與他聯合掌管挪威,所以哈拉爾認為該協議也適用於自己。隨著愛德華在英國去世,是時候讓英國屢行協議了。不過英國失信了,哈拉爾由此出兵討伐。

哈拉爾與哈羅德的弟弟托斯蒂格•戈德溫森結盟,托斯蒂格生氣的是老愛德華去世之前剝奪了他在諾森布里亞的伯爵爵位、昔德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的維京伯爵爵位,甚至阻止了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的軍隊。據說當哈拉爾攻佔了約克並隨後向南前行時,他直接統治約9000人的部隊(其他人掠奪,搶劫,引起了大面積的騷亂)。哈羅德一直徘徊在英格蘭南部,等待威廉率領的諾曼第人入侵,當時向北蹣跚前行的大約有15000人,包括裝甲騎士。當兩者在斯坦福橋附近偶遇時,差別立即顯現出來。在混戰中,沒佩戴裝甲的哈拉爾•哈德拉達被箭擊中喉嚨而死,他的死亡與存在一樣:都撞上了嚇人的小機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