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納迪爾沙阿
特色能力

波斯之刃

在攻擊生命值全滿的單位時可獲得+5 戰鬥力。非納迪爾沙阿所創立的都市能從國內 貿易路線獲得+2 信仰值和+3 金幣。

概要
利用納迪爾沙阿針對生命值全滿單位的戰鬥加成來對抗敵對文明,並且沉浸在波斯國內 貿易路線帶來的財富之中。
詳細方法
納迪爾沙阿一開始就該爭取研發「煉鐵術」和「政治哲學」。煉鐵術能讓他得以運用強大的長生軍。這些長生軍擁有遠程攻擊能力,並且在對抗生命值全滿的對手時+5 戰鬥力。在解鎖「政治哲學」的途中,你將會解鎖「對外貿易」和「帝國初期」。首先,「對外貿易」能讓你開始使用 貿易路線,它同時也能從納迪爾沙阿及波斯的能力中獲益。研發完對外貿易之後,你將會解鎖波斯花園改良設施,這對 金幣和 文化值的產生都大有裨益。等你解鎖「政治哲學」後,就能獲得額外的 貿易路線作為獎勵。波斯最在行的兩種勝利方式為透過波斯花園拿下文化勝利,或是靠長生軍來奪得統治勝利。
歷史背景
納迪爾沙阿,王者之首,萬王之王,崛起於18世紀,並在中亞重新建立了波斯王國(這是希臘語的稱謂,當地人則自稱為伊朗)。他的崛起殘酷又果斷,讓伊朗得以從鄂圖曼帝國的統治獨立。稱王的旅程從成吉思汗承襲到帖木兒,最後來到納迪爾沙阿這一站。

薩法維伊朗是崛起於16世紀的強大國家。他們在一個遜尼派掌控,同時長期受基督教影響的地區,作為什葉派的統治堡壘,統治了200年。雖然薩法維王朝有辦法抵擋長久以來的中亞軍閥威脅,但他們無法抵抗鄂圖曼和俄羅斯這兩個夾擊的新興威脅。此外,歐洲海上貿易網路蓬勃發展,切斷了中亞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這便是早期殖民主義的目的,剔除歐洲與中國貿易的中間商。窮困潦倒的薩法維腹背受敵,在俄羅斯、土耳其,和新興的阿富汗大國逼近下,最終走向了滅亡。

納迪爾本是一名會講突厥語的遊牧民族奴隸,然而卻因驍勇善戰而聲名大噪。在薩法維王朝滅亡後,納迪爾拿起火槍發動了叛亂。他首先擊敗了阿富汗人,然後將槍口轉向鄂圖曼人和俄國人。在殺死鄂圖曼將軍並與俄國簽訂和平條約後,納迪爾宣佈自己為沙阿。他的行為與帖木兒和成吉思汗如出一轍,而這兩人也都是他的偶像。

儘管薩法維人本來獨尊什葉派信仰,但在納迪爾的領導下,伊朗開始信仰多種宗教,變得更加寬容,這對遜尼派鄂圖曼人來說很有吸引力。當納迪爾與他們的鬥爭陷入僵局後,他便試圖尋求更緊密的聯繫。納迪爾在宗教方面的寬容,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背景的影響——他從奴隸身分一路成為軍事統領,宗教對他而言可有可無,只要能為己用,他不介意自己在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遊走,與其花時間在宗教上,不如拉攏軍隊,因為只有後者才能保障和平。在帝國的其他方面,納迪爾沙阿推出了一種與蒙兀兒盧比掛鉤的標準貨幣,並重新安置了區域中的遊牧部落。

坐穩王位後,納迪爾開始在中亞各地的實行恐怖統治。他入侵印度並佔領了德里,當時的蒙兀兒王朝已然搖搖欲墜——在接下來幾十年裡,英國人透過孟加拉入侵印度,進一步削弱蒙兀兒王朝的統治。納迪爾奪取了孔雀寶座,雖然最後無法守住這片土地,但他在佔領期間仍然大肆掠奪這片土地上的財富。納迪爾的軍事敏銳度在這場戰役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在國土內和戰場上,他都能發揮戰術和策略來迂迴包抄敵人。後來攻打鄂圖曼阿拉伯屬地的戰役雖然沒那麼大膽,仍也依然取得成功。

在他的晚年,納迪爾沙阿的精神錯亂變得越來越嚴重。他下令弄瞎了兒子的眼睛,然後又懊悔不已。他用敵人的頭骨堆起了高塔。在他的征途結束之時,他雖貴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卻也樹敵無數——最終他遭人密謀刺殺,謀反者中包含他的侄子。而在納迪爾死後,帝國也隨之瓦解。
icon_leader_default
若天堂沒有戰爭,那裡怎麼會有快樂呢?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傑撒伊菁英兵團
喜歡有大量陸地單位的文明。不喜歡陸地單位過少的文明。
宗教
icon_leader_default
若天堂沒有戰爭,那裡怎麼會有快樂呢?

特點

文明

偏好

議程
傑撒伊菁英兵團
喜歡有大量陸地單位的文明。不喜歡陸地單位過少的文明。
宗教
特色能力

波斯之刃

在攻擊生命值全滿的單位時可獲得+5 戰鬥力。非納迪爾沙阿所創立的都市能從國內 貿易路線獲得+2 信仰值和+3 金幣。

概要
利用納迪爾沙阿針對生命值全滿單位的戰鬥加成來對抗敵對文明,並且沉浸在波斯國內 貿易路線帶來的財富之中。
詳細方法
納迪爾沙阿一開始就該爭取研發「煉鐵術」和「政治哲學」。煉鐵術能讓他得以運用強大的長生軍。這些長生軍擁有遠程攻擊能力,並且在對抗生命值全滿的對手時+5 戰鬥力。在解鎖「政治哲學」的途中,你將會解鎖「對外貿易」和「帝國初期」。首先,「對外貿易」能讓你開始使用 貿易路線,它同時也能從納迪爾沙阿及波斯的能力中獲益。研發完對外貿易之後,你將會解鎖波斯花園改良設施,這對 金幣和 文化值的產生都大有裨益。等你解鎖「政治哲學」後,就能獲得額外的 貿易路線作為獎勵。波斯最在行的兩種勝利方式為透過波斯花園拿下文化勝利,或是靠長生軍來奪得統治勝利。
歷史背景
納迪爾沙阿,王者之首,萬王之王,崛起於18世紀,並在中亞重新建立了波斯王國(這是希臘語的稱謂,當地人則自稱為伊朗)。他的崛起殘酷又果斷,讓伊朗得以從鄂圖曼帝國的統治獨立。稱王的旅程從成吉思汗承襲到帖木兒,最後來到納迪爾沙阿這一站。

薩法維伊朗是崛起於16世紀的強大國家。他們在一個遜尼派掌控,同時長期受基督教影響的地區,作為什葉派的統治堡壘,統治了200年。雖然薩法維王朝有辦法抵擋長久以來的中亞軍閥威脅,但他們無法抵抗鄂圖曼和俄羅斯這兩個夾擊的新興威脅。此外,歐洲海上貿易網路蓬勃發展,切斷了中亞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這便是早期殖民主義的目的,剔除歐洲與中國貿易的中間商。窮困潦倒的薩法維腹背受敵,在俄羅斯、土耳其,和新興的阿富汗大國逼近下,最終走向了滅亡。

納迪爾本是一名會講突厥語的遊牧民族奴隸,然而卻因驍勇善戰而聲名大噪。在薩法維王朝滅亡後,納迪爾拿起火槍發動了叛亂。他首先擊敗了阿富汗人,然後將槍口轉向鄂圖曼人和俄國人。在殺死鄂圖曼將軍並與俄國簽訂和平條約後,納迪爾宣佈自己為沙阿。他的行為與帖木兒和成吉思汗如出一轍,而這兩人也都是他的偶像。

儘管薩法維人本來獨尊什葉派信仰,但在納迪爾的領導下,伊朗開始信仰多種宗教,變得更加寬容,這對遜尼派鄂圖曼人來說很有吸引力。當納迪爾與他們的鬥爭陷入僵局後,他便試圖尋求更緊密的聯繫。納迪爾在宗教方面的寬容,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背景的影響——他從奴隸身分一路成為軍事統領,宗教對他而言可有可無,只要能為己用,他不介意自己在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遊走,與其花時間在宗教上,不如拉攏軍隊,因為只有後者才能保障和平。在帝國的其他方面,納迪爾沙阿推出了一種與蒙兀兒盧比掛鉤的標準貨幣,並重新安置了區域中的遊牧部落。

坐穩王位後,納迪爾開始在中亞各地的實行恐怖統治。他入侵印度並佔領了德里,當時的蒙兀兒王朝已然搖搖欲墜——在接下來幾十年裡,英國人透過孟加拉入侵印度,進一步削弱蒙兀兒王朝的統治。納迪爾奪取了孔雀寶座,雖然最後無法守住這片土地,但他在佔領期間仍然大肆掠奪這片土地上的財富。納迪爾的軍事敏銳度在這場戰役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在國土內和戰場上,他都能發揮戰術和策略來迂迴包抄敵人。後來攻打鄂圖曼阿拉伯屬地的戰役雖然沒那麼大膽,仍也依然取得成功。

在他的晚年,納迪爾沙阿的精神錯亂變得越來越嚴重。他下令弄瞎了兒子的眼睛,然後又懊悔不已。他用敵人的頭骨堆起了高塔。在他的征途結束之時,他雖貴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卻也樹敵無數——最終他遭人密謀刺殺,謀反者中包含他的侄子。而在納迪爾死後,帝國也隨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