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祖魯
特色能力

皇家讚美

擁有駐軍單位的城市每回合+3忠誠度,若駐軍為軍團或軍隊則+5忠誠度。若解鎖適當市政,用來征服城市的單位將能升級為軍團或軍隊。

歷史背景
祖魯王國源自於南非民族,他們不但透過武力成為當地最強大的勢力,還徹頭徹尾地改變了非洲的歷史進程。儘管最後不敵殖民勢力的先進科技,他們的英勇作戰依舊使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軍隊苦不堪言。

18世紀末,所謂的祖魯人還只是在非洲西南方生活的半游牧恩古尼氏族,平時靠著放牧牛隻與種植莊稼為生。祖魯族的女性負責農耕與家事,而男性則負責戰鬥、捕獵和照料牛隻。牛是祖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僅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也是泛靈信仰儀式的關鍵組成,更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每個祖魯氏族內部都有著錯綜的關係網絡,規範著社會責任、家庭關係以及對氏族的忠誠。到了19世紀初,隨著每位酋長的權力不斷成長,這樣的網絡結構加速形成了更具調理的祖魯王國。

夏卡即位時麾下只有不到2000名祖魯人,所轄區域甚至不到兩平方公里。於是他改革了稱為伊布索的徵兵制度,將班圖武士團打造成兇悍的標準化部隊(詳細資訊請參閱夏卡和班圖武士團的條目),並且一改過去小規模劫掠與征服的戰鬥方式,改用咄咄逼人的焦土戰術。十一年後,班圖武士團擁有超過5萬名勇士,而祖魯王國也透過征服和吞併掃平了該區域的所有敵手,成為非洲南部無人能敵的統治者。在遭到謀害以前,夏卡已經征服非洲的大片土地,其版圖甚至可比擬亞歷山大帝國。

祖魯人的連番征戰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帶來了深遠的連鎖效應,不但導致大批難民遷徙,後續的大小內戰更是重新形塑了非洲中部和東部的政治狀態。這個後世稱為棄土運動的大規模遷徙不只是非洲歷史上的一個轉捩點,也為後殖民時期的新興非洲國家崛起埋下了伏筆,其影響之廣闊,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學者潛心研究。

不堪夏卡日漸殘忍的統治作為,丁岡將其殺害並且繼位為王。在他統治期間,波耳人也藉助棄土運動的契機搬遷到這些無主之地,不久之後祖魯人便與這些歐洲殖民者發生衝突,於是連串交鋒便拉開序幕。

推翻丁岡後姆潘德即位為王,並且成為在位時間最長的祖魯國王。姆潘德和波耳人維持著更為友好的關係(當中有些人曾協助他的叛亂),然而在他的統治之下,外國殖民地擴張導致國內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附庸國與繼任者也不甚服從其領導,造成姆潘德的歷史評價毀譽參半。1872年,姆潘德在死前正式將王位傳給長子塞奇瓦約。塞奇瓦約極為敬佩叔祖父夏卡的偉大成就,一心一意地打算重建班圖騎士團,並且改良夏卡的兵法。

此時的歐洲殖民勢力已不容忽視。於非洲發現鑽石之後,英國人和波耳人更加迫切地想要取得非洲土地,卻在祖魯王國的百般阻撓下無功而返。英國於是開始將南非的領土合併成南非聯邦,並且提出一連串苛刻無理的要求來折辱塞奇瓦約,甚至對塞奇瓦約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麾下的軍隊。當然,塞奇瓦約拒絕了這個要求,而英國遂利用此為藉口,於1879年向這個非洲最強大的王國宣戰。

英軍有著最為精良的工業時代軍隊,不僅有著專業化的士官制度,更有格林機槍和半自動步槍等先進武器。在強大的軍事實力之下,英國人擁有高度的文化優越感,並且保持著當時最新(最為種族歧視)的文化理論。因此,當英軍在伊散德爾瓦納戰役全軍覆沒時,他們心中的震驚可想而知。在正面的對決當中,祖魯軍隊透過技高一籌的戰術,狠狠擊敗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精銳的軍隊,並且還在接下來的因圖姆之戰與霍洛本之戰中接連大敗英國軍隊,頓時讓目中無人的英軍顏面無光。

英軍的接連戰敗讓自負的英國人顏面掃地,從而在英國本土激起保守勢力的激烈反應,輿論紛紛開始為英軍的失敗辯白,同時激發出新一波的強硬外交主義聲浪。而在另一方面,對於每場戰役都承受更高傷亡的祖魯大軍而言,連戰連勝的代價其實極為高昂,隨著英軍持續提供援軍並且改良戰術,英軍很快便在祖魯蘭重整旗鼓,最後一舉包圍祖魯王國首都烏倫迪。不久後,祖魯國王塞奇瓦約遭到逮捕,並且被英軍帶回倫敦遊街示眾。在這段時間,塞奇瓦約始終保持堅韌的態度,展現出祖魯皇族的氣度,反倒讓倫敦大眾意識到這種做法的不恥。英國之後將祖魯王國分拆為13個酋長國,並且由塞奇瓦約擔任當中的一位附庸酋長。

原本的家鄉已經分崩離析,祖魯族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間經歷了嚴酷的殖民地統治和南非的種族隔離。雪上加霜的是,突發的牛隻瘟疫導致祖魯族人紛紛遷徙,轉向南非的礦場和城市尋求工作機會,有時甚至還組織出自己的工會。之後南非政府在夸祖魯地區設立了「班圖斯坦」,亦即為推行種族隔離政策而對南非班圖人實行政治分離的地區。到了1970年代,夸祖魯建立起自己的區域當局,並且獲得更高的自治權力。1994年,納塔爾省和夸祖魯合併為現代的夸祖魯-納塔爾省,省內有著兩大世界遺產:馬羅提-德拉肯斯堡公園和伊西曼格利索濕地公園,這兩座公園不僅有著出色的天然景觀和生態價值,還保留著過去祖魯王國的文化遺跡。

祖魯人十分珍視其軍事和文化遺產,能歌善舞的他們不但精通祖魯傳統舞蹈,還發展出雨鞋舞等新興舞步。而如今的祖魯國王除了是形式上的首長之外,還必須守護祖魯族的傳統文化,維繫散居世界各地的祖魯人。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zulu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非洲南部
規模
約3萬平方公里
人口
1828年約25萬人
首都
為數眾多,包括夸布拉瓦約、岡岡德羅烏和烏倫迪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zulu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非洲南部
規模
約3萬平方公里
人口
1828年約25萬人
首都
為數眾多,包括夸布拉瓦約、岡岡德羅烏和烏倫迪
特色能力

皇家讚美

擁有駐軍單位的城市每回合+3忠誠度,若駐軍為軍團或軍隊則+5忠誠度。若解鎖適當市政,用來征服城市的單位將能升級為軍團或軍隊。

歷史背景
祖魯王國源自於南非民族,他們不但透過武力成為當地最強大的勢力,還徹頭徹尾地改變了非洲的歷史進程。儘管最後不敵殖民勢力的先進科技,他們的英勇作戰依舊使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軍隊苦不堪言。

18世紀末,所謂的祖魯人還只是在非洲西南方生活的半游牧恩古尼氏族,平時靠著放牧牛隻與種植莊稼為生。祖魯族的女性負責農耕與家事,而男性則負責戰鬥、捕獵和照料牛隻。牛是祖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僅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也是泛靈信仰儀式的關鍵組成,更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每個祖魯氏族內部都有著錯綜的關係網絡,規範著社會責任、家庭關係以及對氏族的忠誠。到了19世紀初,隨著每位酋長的權力不斷成長,這樣的網絡結構加速形成了更具調理的祖魯王國。

夏卡即位時麾下只有不到2000名祖魯人,所轄區域甚至不到兩平方公里。於是他改革了稱為伊布索的徵兵制度,將班圖武士團打造成兇悍的標準化部隊(詳細資訊請參閱夏卡和班圖武士團的條目),並且一改過去小規模劫掠與征服的戰鬥方式,改用咄咄逼人的焦土戰術。十一年後,班圖武士團擁有超過5萬名勇士,而祖魯王國也透過征服和吞併掃平了該區域的所有敵手,成為非洲南部無人能敵的統治者。在遭到謀害以前,夏卡已經征服非洲的大片土地,其版圖甚至可比擬亞歷山大帝國。

祖魯人的連番征戰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帶來了深遠的連鎖效應,不但導致大批難民遷徙,後續的大小內戰更是重新形塑了非洲中部和東部的政治狀態。這個後世稱為棄土運動的大規模遷徙不只是非洲歷史上的一個轉捩點,也為後殖民時期的新興非洲國家崛起埋下了伏筆,其影響之廣闊,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學者潛心研究。

不堪夏卡日漸殘忍的統治作為,丁岡將其殺害並且繼位為王。在他統治期間,波耳人也藉助棄土運動的契機搬遷到這些無主之地,不久之後祖魯人便與這些歐洲殖民者發生衝突,於是連串交鋒便拉開序幕。

推翻丁岡後姆潘德即位為王,並且成為在位時間最長的祖魯國王。姆潘德和波耳人維持著更為友好的關係(當中有些人曾協助他的叛亂),然而在他的統治之下,外國殖民地擴張導致國內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附庸國與繼任者也不甚服從其領導,造成姆潘德的歷史評價毀譽參半。1872年,姆潘德在死前正式將王位傳給長子塞奇瓦約。塞奇瓦約極為敬佩叔祖父夏卡的偉大成就,一心一意地打算重建班圖騎士團,並且改良夏卡的兵法。

此時的歐洲殖民勢力已不容忽視。於非洲發現鑽石之後,英國人和波耳人更加迫切地想要取得非洲土地,卻在祖魯王國的百般阻撓下無功而返。英國於是開始將南非的領土合併成南非聯邦,並且提出一連串苛刻無理的要求來折辱塞奇瓦約,甚至對塞奇瓦約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麾下的軍隊。當然,塞奇瓦約拒絕了這個要求,而英國遂利用此為藉口,於1879年向這個非洲最強大的王國宣戰。

英軍有著最為精良的工業時代軍隊,不僅有著專業化的士官制度,更有格林機槍和半自動步槍等先進武器。在強大的軍事實力之下,英國人擁有高度的文化優越感,並且保持著當時最新(最為種族歧視)的文化理論。因此,當英軍在伊散德爾瓦納戰役全軍覆沒時,他們心中的震驚可想而知。在正面的對決當中,祖魯軍隊透過技高一籌的戰術,狠狠擊敗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精銳的軍隊,並且還在接下來的因圖姆之戰與霍洛本之戰中接連大敗英國軍隊,頓時讓目中無人的英軍顏面無光。

英軍的接連戰敗讓自負的英國人顏面掃地,從而在英國本土激起保守勢力的激烈反應,輿論紛紛開始為英軍的失敗辯白,同時激發出新一波的強硬外交主義聲浪。而在另一方面,對於每場戰役都承受更高傷亡的祖魯大軍而言,連戰連勝的代價其實極為高昂,隨著英軍持續提供援軍並且改良戰術,英軍很快便在祖魯蘭重整旗鼓,最後一舉包圍祖魯王國首都烏倫迪。不久後,祖魯國王塞奇瓦約遭到逮捕,並且被英軍帶回倫敦遊街示眾。在這段時間,塞奇瓦約始終保持堅韌的態度,展現出祖魯皇族的氣度,反倒讓倫敦大眾意識到這種做法的不恥。英國之後將祖魯王國分拆為13個酋長國,並且由塞奇瓦約擔任當中的一位附庸酋長。

原本的家鄉已經分崩離析,祖魯族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間經歷了嚴酷的殖民地統治和南非的種族隔離。雪上加霜的是,突發的牛隻瘟疫導致祖魯族人紛紛遷徙,轉向南非的礦場和城市尋求工作機會,有時甚至還組織出自己的工會。之後南非政府在夸祖魯地區設立了「班圖斯坦」,亦即為推行種族隔離政策而對南非班圖人實行政治分離的地區。到了1970年代,夸祖魯建立起自己的區域當局,並且獲得更高的自治權力。1994年,納塔爾省和夸祖魯合併為現代的夸祖魯-納塔爾省,省內有著兩大世界遺產:馬羅提-德拉肯斯堡公園和伊西曼格利索濕地公園,這兩座公園不僅有著出色的天然景觀和生態價值,還保留著過去祖魯王國的文化遺跡。

祖魯人十分珍視其軍事和文化遺產,能歌善舞的他們不但精通祖魯傳統舞蹈,還發展出雨鞋舞等新興舞步。而如今的祖魯國王除了是形式上的首長之外,還必須守護祖魯族的傳統文化,維繫散居世界各地的祖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