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衣索比亞
特色能力

阿克蘇姆人的傳承

起源地每擁有一個資源,衣索比亞的國際貿易路線便+0.5 信仰值。城市中每個重複的已改良資源提供+1 信仰值。可使用 信仰值購買考古博物館及考古學家。

歷史背景
人類祖先曾於東非演化,於1974年挖掘出土,源自三百萬前的類人「露西」便曾居住在阿瓦什山谷。因此,持平而言,這世上沒有幾個國家擁有比衣索比亞更悠久的(史前)歷史遺跡。衣索比亞不僅曾位於人類演化、基督教傳播,以及殖民主義末日的交叉路口,更在各自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衣索比亞東臨紅海(在海的另一端為阿拉伯半島及美索不達米亞),西接尼羅河流域。在各大主要早期文明的薰陶下,王國「邦特」毫不意外地憑藉著此地利優勢崛起,成為了衣索比亞古代時期一座富強的貿易據點。邦特生產並出口各式珍品,例如黃金、沒藥、乳香、黑檀木和象牙,這些珍品的貿易讓邦特在埃及商人中博得了「神之國度」的稱號。

在此之後,一連串的獨立王國接續崛起。西元前1世紀左右,阿克蘇姆成為了其中最強大的政體,其領土範圍跨越紅海遍及南阿拉伯半島,並向內陸延伸至現今蘇丹境內的尼羅河谷。在接下來幾個世紀中,就算埃及陷落於羅馬人手中,阿克蘇姆仍得以強大茁壯。由於帝國位處於貿易要衝,因此無論是美麗的染劑、製造武器的鐵或玻璃器具都能在此買賣,一位羅馬記錄員甚至用上一整頁的篇幅,才能記錄完在阿克蘇姆中交易的各種不同商品,而其商業網路更遠至印度。

基督教於西元4世紀傳進阿克蘇姆,也因此其位列世界上首批基督教王國之列(緊接在亞美尼亞之後,但在羅馬之前)。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便曾記述其國王擒獲一名敘利亞基督徒的故事,國王和這名俘虜促膝長談後,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基督徒。但是,雖然皇家錢幣在不久後刻上了十字架,但此信仰卻並未遍及王國全境,而是專屬精英階層(與羅馬不同,該地平民對基督教較有認同感)。但是在某次羅馬屠殺基督徒事件時,許多教徒逃到了衣索比亞,並逐漸改變了當地信仰(但諸如猶太教和一些傳統信仰依舊存在,且延續至今日)在此同時,亦有稱作「九聖徒」的團體來到阿蘇克姆,他們將聖經從希臘文翻譯成當地的語言吉茲文,並建立修行制度。

但任何權力都有更迭,羅馬衰亡後,穆斯林統治者控制了紅海地區,以及阿克蘇姆臣民過度耕作過的脆弱乾旱土地,衣索比亞的勢力範圍轉而向南方及內陸發展。

衣索比亞並未在此孤立時期失去全部的希望,由九聖徒建立的傳統延續了下來,並保存在札格維王朝(西元10-13世紀)時期所建、不受時間長河侵蝕的各個拉利貝拉教堂之中。至今,這些教堂已成為世界遺產景點,並仍有朝聖者前往朝聖。

衣索比亞並未就此偃旗息鼓,新帝王耶庫諾·阿姆拉克消滅了最後幾位札格維國王,並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迎娶了其中一位國王之女。除此之外,他還散播能支持自己統治正當性的傳說,聲稱自己為古老所羅門王和席巴女王的後代。因此,這個新朝代也命名為「所羅門王朝」。

在所羅門王朝的統治下,衣索比亞從歷史中的黑暗時代再次崛起。雖然他們依舊沒有固定的首都(帝國以移動式營帳遷移),但帝國卻仍以其他方式發展。他們在軍事上取得成功,掌控了非洲之角大部分區域。但該地區的宗教熱忱仍然不減,進而促成了和歐洲勢力的接觸,尤其是在15世紀晚期至16世紀早期最為頻繁。 在這段時期內,藝術家與作家也人才輩出,創造了許多偉大作品,包括史詩級巨作《國王的榮耀》,一部由吉茲文撰寫,並講述席巴女王故事的民族史詩,書中描寫了她和所羅門王的關係,以及「約櫃」是如何由他們的兒子孟尼利克帶到衣索比亞。

不幸的是,衝突依然在16世紀中期來到了衣索比亞,西元1528至1543年間,衣索比亞基督徒(阿比西尼亞)和索馬利亞穆斯林(阿道爾)發生了阿比西尼亞-阿道爾戰爭,讓衣索比亞元氣大傷,眾多教堂和經文遭到焚毀,許多人也在戰鬥中喪失性命。衣索比亞帝王勒布納·丹加爾轉而向葡萄牙求助,於是在1541年,滿載火槍兵的葡萄牙艦隊便開進了馬薩瓦,但即便有葡萄牙艦隊的馳援,衣索比亞仍舊難以抵禦「征服者」艾哈邁德·伊本·易卜拉欣·加茲的侵略。國王格洛德沃斯率兵加入葡萄牙的倖存軍力,並向西進軍,準備和征服者再次決一高下。加茲終於在瓦納達賈戰役中戰敗,並將軍隊撤出衣索比亞。此後小衝突依然不斷,直到1559年,格拉維德沃斯以羸弱軍力愚蠢地向哈勒爾城發動攻擊後才結束,他最終遭到處決,並留下一個殘破不堪的君主國。

直至1636年,衣索比亞才再次建立起永久性首都。貢德爾的建立讓衣索比亞的國祚得以延續(即便也造成了宮廷動盪,甚至演變成莎士比亞式的政治陰謀和鬧劇)。此城再度成為了貿易中心,而貢德爾也因此擁有了建造大量基礎建設的能力。衣索比亞貴族建起了新宮殿和美麗的花園,再次讓哲學家和藝術家們趨之若鶩。

到19世紀晚期,貢德爾衰弱,各個省份戰火頻仍。直到經過三位皇帝在各自統治時期的努力,衣索比亞全境才得以再次統一。特沃德羅斯二世本是酋長之子,在當地修道院求學,並成為盜匪集團首領。他是一個聰明的領袖和能幹的戰士,這讓他受到眾人追隨,也讓其盜匪集團得以集結成一支小規模的軍隊。他的名號日漸響亮,梅嫩·利本·阿梅德女王為了要安撫他,安排自己女兒與他聯姻,這個計策成功維持了一段時間,直到特沃德羅斯為了得到更多權力而決定和親家撕破臉為止。他推翻了舊政權,並透過征服統一了區域內大範圍的地區。但特沃德羅斯並非鐵石心腸,他收養了一個遭他殺害的王子之子,並將自己的女兒阿莉塔希許配給他。昔日的男孩,現在已是一位青年,他逃離了特沃德羅斯掌控並最終成為孟尼利克二世,還將衣索比亞打造成對抗殖民主義的基地。

殖民主義在歐洲如火如荼蔓延,而那些較晚加入戰局的強權(尤其是義大利),便打算透過這個機會建立自己的帝國。衣索比亞這塊區域長年由鄂圖曼帝國統治,但是,透過武力和詭計,英國成功掌控了埃及,法國則接管了索馬利亞。而位在英法屬地中間的長條型土地(即今日的厄利垂亞),頓時成為了搶進非洲高地的重要灘頭堡,而由於英國害怕法國專權,並且不信任衣索比亞人的統治,便將領地「贈與」義大利人。因此便點燃了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的戰火。

但歐洲人的下場十分淒慘,由於敵眾我寡加上在遠離己方陣營的領土上作戰,義大利人慘遭屠殺戰敗而回。經此一役後,世人皆知曉了這位膽敢反抗歐洲統治,並且還贏得勝利的非洲統治者。義大利人在二次大戰前再次發動攻擊,並在這次獲得勝利。本名為拉斯‧特法理·瑪可南(沒錯,就是現今拉斯特法理教徒所認同的宗教精神領袖)的海爾·塞拉西一世,就像是先前的孟尼利克一樣,起身對抗歐洲統治進而成為了一位知名英雄。

今日,衣索比亞已經成為東非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如同非洲其他的許多國家,它在冷戰中面臨不少分裂和生靈塗炭之危機,而所羅門王朝也在1974年遭到共產主義份子的政變而亡。到1990年代,由於蘇聯解體和厄利垂亞獨立(前義大利殖民地及衣索比亞紅海港口),衣索比亞再次吸引了西方的注意。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東非
規模
估計約11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約1.08億
首都
阿迪斯阿貝巴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東非
規模
估計約11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約1.08億
首都
阿迪斯阿貝巴
特色能力

阿克蘇姆人的傳承

起源地每擁有一個資源,衣索比亞的國際貿易路線便+0.5 信仰值。城市中每個重複的已改良資源提供+1 信仰值。可使用 信仰值購買考古博物館及考古學家。

歷史背景
人類祖先曾於東非演化,於1974年挖掘出土,源自三百萬前的類人「露西」便曾居住在阿瓦什山谷。因此,持平而言,這世上沒有幾個國家擁有比衣索比亞更悠久的(史前)歷史遺跡。衣索比亞不僅曾位於人類演化、基督教傳播,以及殖民主義末日的交叉路口,更在各自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衣索比亞東臨紅海(在海的另一端為阿拉伯半島及美索不達米亞),西接尼羅河流域。在各大主要早期文明的薰陶下,王國「邦特」毫不意外地憑藉著此地利優勢崛起,成為了衣索比亞古代時期一座富強的貿易據點。邦特生產並出口各式珍品,例如黃金、沒藥、乳香、黑檀木和象牙,這些珍品的貿易讓邦特在埃及商人中博得了「神之國度」的稱號。

在此之後,一連串的獨立王國接續崛起。西元前1世紀左右,阿克蘇姆成為了其中最強大的政體,其領土範圍跨越紅海遍及南阿拉伯半島,並向內陸延伸至現今蘇丹境內的尼羅河谷。在接下來幾個世紀中,就算埃及陷落於羅馬人手中,阿克蘇姆仍得以強大茁壯。由於帝國位處於貿易要衝,因此無論是美麗的染劑、製造武器的鐵或玻璃器具都能在此買賣,一位羅馬記錄員甚至用上一整頁的篇幅,才能記錄完在阿克蘇姆中交易的各種不同商品,而其商業網路更遠至印度。

基督教於西元4世紀傳進阿克蘇姆,也因此其位列世界上首批基督教王國之列(緊接在亞美尼亞之後,但在羅馬之前)。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便曾記述其國王擒獲一名敘利亞基督徒的故事,國王和這名俘虜促膝長談後,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基督徒。但是,雖然皇家錢幣在不久後刻上了十字架,但此信仰卻並未遍及王國全境,而是專屬精英階層(與羅馬不同,該地平民對基督教較有認同感)。但是在某次羅馬屠殺基督徒事件時,許多教徒逃到了衣索比亞,並逐漸改變了當地信仰(但諸如猶太教和一些傳統信仰依舊存在,且延續至今日)在此同時,亦有稱作「九聖徒」的團體來到阿蘇克姆,他們將聖經從希臘文翻譯成當地的語言吉茲文,並建立修行制度。

但任何權力都有更迭,羅馬衰亡後,穆斯林統治者控制了紅海地區,以及阿克蘇姆臣民過度耕作過的脆弱乾旱土地,衣索比亞的勢力範圍轉而向南方及內陸發展。

衣索比亞並未在此孤立時期失去全部的希望,由九聖徒建立的傳統延續了下來,並保存在札格維王朝(西元10-13世紀)時期所建、不受時間長河侵蝕的各個拉利貝拉教堂之中。至今,這些教堂已成為世界遺產景點,並仍有朝聖者前往朝聖。

衣索比亞並未就此偃旗息鼓,新帝王耶庫諾·阿姆拉克消滅了最後幾位札格維國王,並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迎娶了其中一位國王之女。除此之外,他還散播能支持自己統治正當性的傳說,聲稱自己為古老所羅門王和席巴女王的後代。因此,這個新朝代也命名為「所羅門王朝」。

在所羅門王朝的統治下,衣索比亞從歷史中的黑暗時代再次崛起。雖然他們依舊沒有固定的首都(帝國以移動式營帳遷移),但帝國卻仍以其他方式發展。他們在軍事上取得成功,掌控了非洲之角大部分區域。但該地區的宗教熱忱仍然不減,進而促成了和歐洲勢力的接觸,尤其是在15世紀晚期至16世紀早期最為頻繁。 在這段時期內,藝術家與作家也人才輩出,創造了許多偉大作品,包括史詩級巨作《國王的榮耀》,一部由吉茲文撰寫,並講述席巴女王故事的民族史詩,書中描寫了她和所羅門王的關係,以及「約櫃」是如何由他們的兒子孟尼利克帶到衣索比亞。

不幸的是,衝突依然在16世紀中期來到了衣索比亞,西元1528至1543年間,衣索比亞基督徒(阿比西尼亞)和索馬利亞穆斯林(阿道爾)發生了阿比西尼亞-阿道爾戰爭,讓衣索比亞元氣大傷,眾多教堂和經文遭到焚毀,許多人也在戰鬥中喪失性命。衣索比亞帝王勒布納·丹加爾轉而向葡萄牙求助,於是在1541年,滿載火槍兵的葡萄牙艦隊便開進了馬薩瓦,但即便有葡萄牙艦隊的馳援,衣索比亞仍舊難以抵禦「征服者」艾哈邁德·伊本·易卜拉欣·加茲的侵略。國王格洛德沃斯率兵加入葡萄牙的倖存軍力,並向西進軍,準備和征服者再次決一高下。加茲終於在瓦納達賈戰役中戰敗,並將軍隊撤出衣索比亞。此後小衝突依然不斷,直到1559年,格拉維德沃斯以羸弱軍力愚蠢地向哈勒爾城發動攻擊後才結束,他最終遭到處決,並留下一個殘破不堪的君主國。

直至1636年,衣索比亞才再次建立起永久性首都。貢德爾的建立讓衣索比亞的國祚得以延續(即便也造成了宮廷動盪,甚至演變成莎士比亞式的政治陰謀和鬧劇)。此城再度成為了貿易中心,而貢德爾也因此擁有了建造大量基礎建設的能力。衣索比亞貴族建起了新宮殿和美麗的花園,再次讓哲學家和藝術家們趨之若鶩。

到19世紀晚期,貢德爾衰弱,各個省份戰火頻仍。直到經過三位皇帝在各自統治時期的努力,衣索比亞全境才得以再次統一。特沃德羅斯二世本是酋長之子,在當地修道院求學,並成為盜匪集團首領。他是一個聰明的領袖和能幹的戰士,這讓他受到眾人追隨,也讓其盜匪集團得以集結成一支小規模的軍隊。他的名號日漸響亮,梅嫩·利本·阿梅德女王為了要安撫他,安排自己女兒與他聯姻,這個計策成功維持了一段時間,直到特沃德羅斯為了得到更多權力而決定和親家撕破臉為止。他推翻了舊政權,並透過征服統一了區域內大範圍的地區。但特沃德羅斯並非鐵石心腸,他收養了一個遭他殺害的王子之子,並將自己的女兒阿莉塔希許配給他。昔日的男孩,現在已是一位青年,他逃離了特沃德羅斯掌控並最終成為孟尼利克二世,還將衣索比亞打造成對抗殖民主義的基地。

殖民主義在歐洲如火如荼蔓延,而那些較晚加入戰局的強權(尤其是義大利),便打算透過這個機會建立自己的帝國。衣索比亞這塊區域長年由鄂圖曼帝國統治,但是,透過武力和詭計,英國成功掌控了埃及,法國則接管了索馬利亞。而位在英法屬地中間的長條型土地(即今日的厄利垂亞),頓時成為了搶進非洲高地的重要灘頭堡,而由於英國害怕法國專權,並且不信任衣索比亞人的統治,便將領地「贈與」義大利人。因此便點燃了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的戰火。

但歐洲人的下場十分淒慘,由於敵眾我寡加上在遠離己方陣營的領土上作戰,義大利人慘遭屠殺戰敗而回。經此一役後,世人皆知曉了這位膽敢反抗歐洲統治,並且還贏得勝利的非洲統治者。義大利人在二次大戰前再次發動攻擊,並在這次獲得勝利。本名為拉斯‧特法理·瑪可南(沒錯,就是現今拉斯特法理教徒所認同的宗教精神領袖)的海爾·塞拉西一世,就像是先前的孟尼利克一樣,起身對抗歐洲統治進而成為了一位知名英雄。

今日,衣索比亞已經成為東非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如同非洲其他的許多國家,它在冷戰中面臨不少分裂和生靈塗炭之危機,而所羅門王朝也在1974年遭到共產主義份子的政變而亡。到1990年代,由於蘇聯解體和厄利垂亞獨立(前義大利殖民地及衣索比亞紅海港口),衣索比亞再次吸引了西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