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西班牙
特色能力

寶藏艦隊

獲得「重商主義」後能夠建立艦隊和無敵艦隊,而不需要「民族主義」與「調動」。 貿易路線獲得+3 金幣、+2 信仰值且+1 生產力。跨多個大陸的 貿易路線獲得以上三倍數量之加成。與你最初的首都不在同個大陸的城市在建造區域時獲得+25% 生產力,並在建立城市時獲得1名建造者。

歷史背景
弗雷德裡科•羅卡寫到:「在西班牙死去的人比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死去的人更加有生氣。」當然他們中的很多人存活在西班牙的血腥歷史之中。在光復革命晚期,西班牙隨著卡斯提亞與亞拉岡的結合而誕生,西班牙王國在一系列毀滅性戰爭和幾個世紀的政治動蕩下存活了下來,同時也經歷了發展的全盛時期和激烈的宗教運動。從其(重新)發現和殖民新世界,到去全世界擴張疆域,再到其為文化和浪漫生活做出貢獻,最後到參與無數戰爭,西班牙是為數不多的影響了全球文明的國家之一。

西元711年,伊斯蘭倭馬亞王朝跨過北非海峽,在7年時間裡席捲了伊比利亞,在那裡,他們改變西哥德人的信仰或殺掉他們。雖然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和目的(利益),這些入侵的摩爾人還是很難團結在一起。隨著11世紀的到來,開始出現一些摩爾王國,這些王國尤其集中在瓦倫西亞和格拉納達。伊斯蘭統治者對其他不同的信仰表現出相當寬容的態度,允許猶太人和基督徒在他們的土地上繼續他們的異教行為,前提是這些異教徒需要支付一些特殊的稅賦以及能忍受少許歧視性的做法。儘管有一些小的不適應,但許多當地人都開始皈依伊斯蘭教。

但是摩爾人隨時都在吵吵鬧鬧,他們之間也常常爆發戰爭。不幸的是(對他們而言),他們之間的混戰讓一些殘餘的基督教王國開始在北方擴展他們的邊界… 並且開始考慮還伊比利亞以自由。受到無處不在的教皇和天主教徒的鼓勵,收復失地運動爆發了。萊昂王國、納瓦拉、阿拉貢、卡斯提亞、葡萄牙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帶領十字軍不斷驅逐穆斯林。當然這些基督教國家之間也內鬥不止,所以伊比利亞一直都混亂無比,直到1469年,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成婚,卡斯提亞萊昂和阿拉貢王國建立起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聯盟王國,之前那些混亂的局面才得以終止。兩個君主一起對最後一個伊斯蘭據點格拉納達進行集中攻擊,最終在1492年,終結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亞長達781年的存在。

為了確保在西班牙的新領域繼續信奉基督教,在教皇的督促下,斐迪南和伊莎貝拉(主要是後者)建立了宗教法庭的神聖辦公室。在教堂的建議下,由西班牙王室直接管理這間辦公室。一批又一批的宗教法庭大法官與托爾克馬達開始尋找頑固不化的穆斯林、猶太人、新教徒、摩爾人以及任何否定或挑釁羅馬統治的人。巫術、褻瀆神明、重婚、雞姦和共濟會這樣的犯罪行為也在宗教法庭的調查範圍之內。在西班牙的法庭上(這種形式也逐漸蔓延到歐洲其他國家),被告被折磨、被審判,也通常被判為有罪。如果受到譴責(多數情況都會受到譴責),他們的財產將被沒收,會讓他們選擇一次信仰( 公開回到一個真正的教堂),或者處以死刑。直到1834年七月廢止這一條例為止,大概有15萬人被宗教法庭「處理」,其中有5000人被處死。宗教法庭也監督打擊異教書籍,教皇列出的目錄上的書籍都被燒毀了(焚燒書籍沒有焚燒異教徒和雞姦者那樣引人注目,所以得到的關注較少)。

伊莎貝拉–斐迪南更持懷疑態度–同時也資助了一個瘋瘋癲癲的熱那亞人,這個熱那亞人相信他可以沿海西行到達東方地區,而不用對付貪婪的葡萄牙人,而葡萄牙人通過沿著非洲航行曾到達過東方地區。1492年,克裡斯多佛•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西班牙也隨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其他許多冒險家緊隨其後,包括科爾特斯和皮薩羅這樣的西班牙征服者,他們遠航是為了輕而易舉地獲得一筆錢財,也為傳教和殖民做一個長期的計劃。西班牙帶領全世界進入了「大發現年代」,從數不清的殖民地和公國那裡,西班牙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其全盛時期,西班牙帝國的觸角延伸到已知世界的幾乎所有角落,從南北美洲的大塊領域,歐洲的小範圍領域,到北非各城市,以及東印度群島的全部領域。據說,太陽總是照耀在西班牙帝國的某個地方(儘管有颶風、火山和火耕農業所產生的煙霧)。

西班牙對世界領域的控制不僅為其提供了貴金屬、香料和農業資源,它還為歐洲帶來了新的知識與文化。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新教革新運動的出現(而不管宗教法庭之前作出的努力),以及薩拉曼卡學派的成立,西班牙的「黃金時代」同樣目睹了知識的創造和精神的進化。但是西班牙將花大量錢財,犧牲大量人力將整個帝國統一起來,或許從長遠來看,這些都是值得的。

大國帶來了巨大的負擔,至少他們不希望巴巴里海盜和英國私掠船突襲西班牙帝國沿海。除了英國和鄂圖曼帝國的威脅,西班牙發現自己也陷入了和法國的長期戰爭之中。宗教動亂和戰爭動搖了這座天主教帝國,同時新教改革讓西班牙陷入了越來越多的歐洲軍事戰爭之中。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也開始面臨來自如墨西哥,荷蘭這樣的不文明國家以及其他地區的反抗。動蕩和宗教狂熱沒有摧毀這個國家,反而是17世紀50年代爆發於塞維利亞的大瘟疫撼動了整個帝國。

從這裡開始,西班牙在世界上的權威和影響力開始逐漸下降,接著,迅速下滑。西班牙甚至開始失去對歐洲的控制權,主要是葡萄牙和荷蘭脫離其控制,隨後,在三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遭受了巨大的軍事打擊。在接下裡的兩個世紀裡,戰爭以及戰爭威脅摧毀了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哈普斯堡王朝被推翻,從此西班牙王位轉到法國波旁家族手中。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讓西班牙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這一時代錯誤一直持續到今天。18世紀晚期,拿破崙•波拿巴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藉口,將擴張的目標對準西班牙。19世紀初,民族主義者發生叛亂,推翻了被法國佔領的政府,西班牙獨立戰爭由此爆發(作為半島戰爭更為出名)。雖然他們最終戰勝了法國(主要是由於俄法戰爭中拿破崙慘敗),這個國家還是陷入了政治動蕩,所以波旁家族最終復位。

由於多個獨立運動發生在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西班牙很快發現自己與自由背道而馳。1808年到1833年,「解放」戰爭席捲了整個西屬美洲(多數新國家最後皆淪於獨裁政權和軍政府)。菲律賓、古巴和其他亞非地區都爆發了民族起義。直到19世紀晚期,美國試圖從西班牙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手裡分幾杯羹,美西戰爭遂行展開。

雖然有一個短暫的(1873年至1874年)西班牙共和國時期,但最終還是恢復了君主制,波旁家族的「憲法規定」的國王一直在位到1931年。在此階段,除了(或者,是因為)失去他們餘下的王國,西班牙人都夢想回到過去的文化繁榮時期,所以,如艾爾•葛雷柯和戈雅這樣的藝術家、如塞萬提斯和洛佩•德•維加這樣的作家、如薩拉沙泰和費爾南多•索爾這樣的作曲家也再次受到大眾追捧。語言和食物的地域多樣性也被倡導。不幸的是這同時也證明民眾對政治也更加熱衷了。

隨著1931年選舉的進行,君主主義者和共和黨之間的分歧也更加明顯。民眾聚集在大街上抗議經濟發展緩慢以及君主主義者對西班牙國會的持續統治,朋友們都建議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真夠倒霉的)趕快出逃,他也確實立即這樣做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的確給了女性選舉權,並且為了獲得更多自主權而加入了巴斯克,但這並沒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因此第二共和國也僅僅維持了五年。越來越多的流血事件和暴力衝突最終導致軍事政變和反對民主的三年艱苦內戰,左派共和國…國家的暴力衝突引發傷亡無數,歐洲列強也紛紛參與進來,在法蘭西斯科•佛朗哥將軍的幌子下,以法西斯主義結束了這場內戰,隨後佛朗哥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1975年,佛朗哥去世,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了君主立憲制。波旁家族的人都回來了,這次不會再離開了。這位年輕的國王用精心挑選的顧問委員會和民眾的支持來證明自己是變革中的明智君主。結果,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民主憲法,1978年新憲法正式出台。儘管城市化、工業化和污染問題嚴重,但西班牙還是能再次享受和平以及回到過去的榮耀時期,國民們又可以慶祝他們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與舉世聞名的節日和假期了。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spai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洲
規模
估計50.44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4760萬
首都
馬德里(主要的)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spain

特點

領袖
特殊單位
特殊基礎設施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洲
規模
估計50.44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4760萬
首都
馬德里(主要的)
特色能力

寶藏艦隊

獲得「重商主義」後能夠建立艦隊和無敵艦隊,而不需要「民族主義」與「調動」。 貿易路線獲得+3 金幣、+2 信仰值且+1 生產力。跨多個大陸的 貿易路線獲得以上三倍數量之加成。與你最初的首都不在同個大陸的城市在建造區域時獲得+25% 生產力,並在建立城市時獲得1名建造者。

歷史背景
弗雷德裡科•羅卡寫到:「在西班牙死去的人比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死去的人更加有生氣。」當然他們中的很多人存活在西班牙的血腥歷史之中。在光復革命晚期,西班牙隨著卡斯提亞與亞拉岡的結合而誕生,西班牙王國在一系列毀滅性戰爭和幾個世紀的政治動蕩下存活了下來,同時也經歷了發展的全盛時期和激烈的宗教運動。從其(重新)發現和殖民新世界,到去全世界擴張疆域,再到其為文化和浪漫生活做出貢獻,最後到參與無數戰爭,西班牙是為數不多的影響了全球文明的國家之一。

西元711年,伊斯蘭倭馬亞王朝跨過北非海峽,在7年時間裡席捲了伊比利亞,在那裡,他們改變西哥德人的信仰或殺掉他們。雖然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和目的(利益),這些入侵的摩爾人還是很難團結在一起。隨著11世紀的到來,開始出現一些摩爾王國,這些王國尤其集中在瓦倫西亞和格拉納達。伊斯蘭統治者對其他不同的信仰表現出相當寬容的態度,允許猶太人和基督徒在他們的土地上繼續他們的異教行為,前提是這些異教徒需要支付一些特殊的稅賦以及能忍受少許歧視性的做法。儘管有一些小的不適應,但許多當地人都開始皈依伊斯蘭教。

但是摩爾人隨時都在吵吵鬧鬧,他們之間也常常爆發戰爭。不幸的是(對他們而言),他們之間的混戰讓一些殘餘的基督教王國開始在北方擴展他們的邊界… 並且開始考慮還伊比利亞以自由。受到無處不在的教皇和天主教徒的鼓勵,收復失地運動爆發了。萊昂王國、納瓦拉、阿拉貢、卡斯提亞、葡萄牙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帶領十字軍不斷驅逐穆斯林。當然這些基督教國家之間也內鬥不止,所以伊比利亞一直都混亂無比,直到1469年,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成婚,卡斯提亞萊昂和阿拉貢王國建立起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聯盟王國,之前那些混亂的局面才得以終止。兩個君主一起對最後一個伊斯蘭據點格拉納達進行集中攻擊,最終在1492年,終結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亞長達781年的存在。

為了確保在西班牙的新領域繼續信奉基督教,在教皇的督促下,斐迪南和伊莎貝拉(主要是後者)建立了宗教法庭的神聖辦公室。在教堂的建議下,由西班牙王室直接管理這間辦公室。一批又一批的宗教法庭大法官與托爾克馬達開始尋找頑固不化的穆斯林、猶太人、新教徒、摩爾人以及任何否定或挑釁羅馬統治的人。巫術、褻瀆神明、重婚、雞姦和共濟會這樣的犯罪行為也在宗教法庭的調查範圍之內。在西班牙的法庭上(這種形式也逐漸蔓延到歐洲其他國家),被告被折磨、被審判,也通常被判為有罪。如果受到譴責(多數情況都會受到譴責),他們的財產將被沒收,會讓他們選擇一次信仰( 公開回到一個真正的教堂),或者處以死刑。直到1834年七月廢止這一條例為止,大概有15萬人被宗教法庭「處理」,其中有5000人被處死。宗教法庭也監督打擊異教書籍,教皇列出的目錄上的書籍都被燒毀了(焚燒書籍沒有焚燒異教徒和雞姦者那樣引人注目,所以得到的關注較少)。

伊莎貝拉–斐迪南更持懷疑態度–同時也資助了一個瘋瘋癲癲的熱那亞人,這個熱那亞人相信他可以沿海西行到達東方地區,而不用對付貪婪的葡萄牙人,而葡萄牙人通過沿著非洲航行曾到達過東方地區。1492年,克裡斯多佛•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西班牙也隨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其他許多冒險家緊隨其後,包括科爾特斯和皮薩羅這樣的西班牙征服者,他們遠航是為了輕而易舉地獲得一筆錢財,也為傳教和殖民做一個長期的計劃。西班牙帶領全世界進入了「大發現年代」,從數不清的殖民地和公國那裡,西班牙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其全盛時期,西班牙帝國的觸角延伸到已知世界的幾乎所有角落,從南北美洲的大塊領域,歐洲的小範圍領域,到北非各城市,以及東印度群島的全部領域。據說,太陽總是照耀在西班牙帝國的某個地方(儘管有颶風、火山和火耕農業所產生的煙霧)。

西班牙對世界領域的控制不僅為其提供了貴金屬、香料和農業資源,它還為歐洲帶來了新的知識與文化。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新教革新運動的出現(而不管宗教法庭之前作出的努力),以及薩拉曼卡學派的成立,西班牙的「黃金時代」同樣目睹了知識的創造和精神的進化。但是西班牙將花大量錢財,犧牲大量人力將整個帝國統一起來,或許從長遠來看,這些都是值得的。

大國帶來了巨大的負擔,至少他們不希望巴巴里海盜和英國私掠船突襲西班牙帝國沿海。除了英國和鄂圖曼帝國的威脅,西班牙發現自己也陷入了和法國的長期戰爭之中。宗教動亂和戰爭動搖了這座天主教帝國,同時新教改革讓西班牙陷入了越來越多的歐洲軍事戰爭之中。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也開始面臨來自如墨西哥,荷蘭這樣的不文明國家以及其他地區的反抗。動蕩和宗教狂熱沒有摧毀這個國家,反而是17世紀50年代爆發於塞維利亞的大瘟疫撼動了整個帝國。

從這裡開始,西班牙在世界上的權威和影響力開始逐漸下降,接著,迅速下滑。西班牙甚至開始失去對歐洲的控制權,主要是葡萄牙和荷蘭脫離其控制,隨後,在三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遭受了巨大的軍事打擊。在接下裡的兩個世紀裡,戰爭以及戰爭威脅摧毀了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哈普斯堡王朝被推翻,從此西班牙王位轉到法國波旁家族手中。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讓西班牙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這一時代錯誤一直持續到今天。18世紀晚期,拿破崙•波拿巴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藉口,將擴張的目標對準西班牙。19世紀初,民族主義者發生叛亂,推翻了被法國佔領的政府,西班牙獨立戰爭由此爆發(作為半島戰爭更為出名)。雖然他們最終戰勝了法國(主要是由於俄法戰爭中拿破崙慘敗),這個國家還是陷入了政治動蕩,所以波旁家族最終復位。

由於多個獨立運動發生在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西班牙很快發現自己與自由背道而馳。1808年到1833年,「解放」戰爭席捲了整個西屬美洲(多數新國家最後皆淪於獨裁政權和軍政府)。菲律賓、古巴和其他亞非地區都爆發了民族起義。直到19世紀晚期,美國試圖從西班牙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手裡分幾杯羹,美西戰爭遂行展開。

雖然有一個短暫的(1873年至1874年)西班牙共和國時期,但最終還是恢復了君主制,波旁家族的「憲法規定」的國王一直在位到1931年。在此階段,除了(或者,是因為)失去他們餘下的王國,西班牙人都夢想回到過去的文化繁榮時期,所以,如艾爾•葛雷柯和戈雅這樣的藝術家、如塞萬提斯和洛佩•德•維加這樣的作家、如薩拉沙泰和費爾南多•索爾這樣的作曲家也再次受到大眾追捧。語言和食物的地域多樣性也被倡導。不幸的是這同時也證明民眾對政治也更加熱衷了。

隨著1931年選舉的進行,君主主義者和共和黨之間的分歧也更加明顯。民眾聚集在大街上抗議經濟發展緩慢以及君主主義者對西班牙國會的持續統治,朋友們都建議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真夠倒霉的)趕快出逃,他也確實立即這樣做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的確給了女性選舉權,並且為了獲得更多自主權而加入了巴斯克,但這並沒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因此第二共和國也僅僅維持了五年。越來越多的流血事件和暴力衝突最終導致軍事政變和反對民主的三年艱苦內戰,左派共和國…國家的暴力衝突引發傷亡無數,歐洲列強也紛紛參與進來,在法蘭西斯科•佛朗哥將軍的幌子下,以法西斯主義結束了這場內戰,隨後佛朗哥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1975年,佛朗哥去世,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了君主立憲制。波旁家族的人都回來了,這次不會再離開了。這位年輕的國王用精心挑選的顧問委員會和民眾的支持來證明自己是變革中的明智君主。結果,議會通過了一項新的民主憲法,1978年新憲法正式出台。儘管城市化、工業化和污染問題嚴重,但西班牙還是能再次享受和平以及回到過去的榮耀時期,國民們又可以慶祝他們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與舉世聞名的節日和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