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法國
特色能力

大旅行

建造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工業時代的奇觀時+20% 生產力。任何時代的奇觀皆產生加倍 旅遊業績。

歷史背景
法國為文明社會帶來了高級料理、高級女性時裝、男高音以及其他一大堆「高級」物品。其實法國不是只有文化;他們也為歷史帶來了百年戰爭、恐怖統治、拿破崙為征服歐洲做出的努力等等…

就在羅馬人放棄統治不守規矩的高盧人之後,大量法蘭克王國在黑暗時代早期出現,其中大多數只延續了幾代。最終,法國的中世紀王國在查理曼帝國西部地區出現,這塊土地被稱為西法蘭克王國。隨著最後一位卡洛林王朝的國王去世,為了避免王朝內戰中的流血事件,漢斯大主教召集了法蘭克王國偉大的勳爵們來選舉新的統治者。法蘭西島領地上的於卡佩公爵最終被選為國王,並於987年七月由高級教士蘭斯加冕為法蘭西國王。隨之馬上建立起了現代的法國以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自該日起至1848年,其間伴隨著一些不成功的阻礙行為)。

卡佩王朝的長期統治有幾個基礎。儘管虔敬行為大不相同,但卡佩王朝的國王必須是天主教徒,因此他們與教會關係密切,而教會支持法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一著名而古老的方法逐漸得到其他君主(除了那些頑固的英國人)的認可,因此在本質上也比其他可用的方法優越。卡佩王朝往往也十分享受它那相當和諧的家庭關係,當然爭奪繼承權時除外。按照傳統,國王的弟弟會被贈與封地(領地、郡縣、鎮等)來減輕長子繼承權這一規則引發的一切揮之不去的憤恨(當然,姐妹們得不到一分土地,反而通常會在王位繼承後盡快出嫁)。除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宗教內部戰爭之外,法國還設法避免了困擾了大部分鄰國的內戰。這種情況下,不僅貿易、藝術和手工業蓬勃發展,而且宗教(總之就是天主教)和教育——如建於1150年左右的巴黎大學或索邦大學——也得到快速發展,所以他們普遍能夠獲得老百姓的支持。

接下來幾個世紀見證了卡佩王朝權力和影響力的擴大,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失誤——比如六次加入十字軍來解放聖地、干涉義大利城邦的爭端、鎮壓法國異教運動(通常會發生很多流血事件)、1312年屠殺聖殿騎士團並掠奪他們的財富,當然還有百年戰爭(實際上歷時116年,但誰在意呢)。

當進入(歐洲計算的)十四世紀時,法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1328年,腓力六世加冕為王。當時英國王室金雀花家族擁有阿基坦,並想獲得法國王位,但他們並沒有在腓力六世繼位期間施加壓力。然而,1337年腓力六世徵用了阿基坦,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於是愛德華恢復了對法國王位的爭奪,並將雙方帶入戰爭。1346年七月,愛德華入侵法國,多次進攻後,在克雷西的著名「戰役」中獲勝(更像是對傲慢的法國騎士的一次屠殺),佔領了加萊港。隨後黑死病突然爆發,很多百姓病死,進一步的戰役延期——徹底惹惱了新一代貴族。

1356年瘟疫過後殺戮重新開始。同年九月,法國國王被捕,而他的大部分貴族在普瓦捷與黑太子愛德華的戰爭中被殺。(因為法國拒絕支付國王的贖金,所以約翰二世在囚禁期間去世)。戰爭一直持續到阿金庫爾戰役(另一有名的殺戮戰爭)爆發,1420年的《特魯瓦條約》宣佈英法兩國的統一王權屬於尚在嬰兒期的亨利六世,他是英國國王,也是現在的法國國王。這樣的決定並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比起英國統治者,大多法國愛國者更偏向於選擇一位法國統治者,但有人揭露法國皇太子查理七世是私生子,所以被忽略了。這裡要提到一個名叫貞德的奇怪農婦(說得委婉些…她聽到神的聲音,並在幻覺裡看到了神)。幾年內,聖女貞德(也就是貞德)促使法國贏得勝利,並在各個戰線上擊退了英國。1429年查理受膏為王,而聖潔的貞德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

這一切的結果是,卡佩王朝的小分支瓦盧瓦家族如今坐擁法國王位。後來,卡佩王朝擁有了更多權力,其影響也比以往的王朝更大。腓力一世(多情之主,1060至1108年)幾乎無法控制無法無天的巴黎貴族,而波旁皇族(另一個支系)的亨利四世(1589至1610年)卻能夠挑戰教皇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雖然這些國王的統治時期都較短,但對文明進程的影響比他們的前輩更大。

在路易家族光榮的統治時期——正義的路易十三、太陽王路易十四、深受愛戴的路易十五、不幸的路易十六(被斬首)——法國成為了歐陸第一強國,同時還是歐洲文化和文明的中心。隨著法國加入北非、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角逐,路易十三看到探險家和殖民者將法式審美傳播或硬塞到世界各地時。在路易十四長期執政期間,封建主義的最後痕跡消失了(雖然之前的農奴們可能並不知情)並(大部分)消除了凡爾賽的封建制度。蒂雷納、沃邦等偉大將軍,莫里哀、拉辛等著名作家,以及其他藝術領域有天賦的人紛紛湧現。那時最著名的情婦龐巴度夫人對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建築與室內設計領域(那些昂貴的洛可可風格物品)——路易十五對她十分寵愛,也對此大力支持。用了兩代人的時間,法國完成了從嚴峻的哥德式向金碧輝煌的洛可可風格的轉變。但舊制度在1789年轟然倒塌。

因為對富人與窮人間的差距感到痛心,巴黎市民在七月攻佔了巴士底監獄,並掙脫了君主制的桎梏。在這片土地上,共和主義得到不斷發展,革命也蔓延開來。受到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和那些友好的年輕人羅伯斯庇爾、丹東和馬拉的影響,他們建立了恐怖統治,用「人道」的斷頭台懲罰處決了成千上萬的特權人員和違背公共安全委員會的人。1793年六月,根據憲法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而憲法的大多撰寫人後來被監禁或被斬首了。歐洲其他王室不會讓所有自由思想四處傳播,並在短時間內派出第一次反法聯盟(奧地利、普魯士、英國、西班牙等)攻擊法國。

1795年,選舉了5位成員組成督政府來對國家進行管理,但效果並不好。在1799年十一月的政變中,科西嘉人拿破崙•波拿巴依靠對戰共和國取得的成功,發動了戰爭,罷免了總督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接下來的15年裡,法國與幾個連續聯盟(共六個)作戰,並將其徹底打敗。但是反抗拿破崙的列陣部隊的絕對數量顯著。因此在伊比利半島和俄羅斯邊緣地區,法國損失了成千上萬的士兵。頑固的英國人控制了海洋。拿破崙甚至不得不將路易斯安那賣給才成立的美國以勉強度日。最終,從俄羅斯歷史性撤退之後,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打敗了拿破崙大軍,並於1814年三月進入巴黎,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並重新建立了波旁王朝。

但這一切並沒持續太久。波拿巴回到法國並成立了另一支軍隊。患有痛風的路易十八還有些判斷力,他逃離巴黎躲到了荷蘭。歐洲君主們需要創建另一個聯盟,100天的騷亂過後,他們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法國。拿破崙再次被遣送到一個島上監獄(並於1821年去世,享年51歲)。法國再次成為一個王國…至少持續到1848年。第二次革命並沒有第一次革命準備周密,但卻徹底推翻了卡佩王朝,並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這一共和國僅持續了三年,路易斯–拿破崙•波拿巴緊隨他叔叔的步伐,再一次推翻了自由主義者並建立起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的色當戰役中被普魯士人抓獲,第二帝國就此結束。巴黎暴徒強闖國會要求其做出改變。代表們很聰明,火速成立了第三共和國。皇后逃往英國,共和主義再次在法國橫行霸道。他們看起來似乎做的不太對。(在此期間,普魯士人拿下了阿爾薩斯–洛林並統一了德國…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整體來看第三共和國做得不錯。它與英國、俄羅斯和美國為友,並設法鞏固其對尚餘的破碎海外領地的掌握。墮落的巴黎成為世界縱慾之都;遊客如飛蛾撲火般蜂擁至紅磨坊、左岸、瘋馬夜總會和布利埃舞場。前衛藝術的根基在此茁壯,美好時代達其鼎盛。法國為時尚、餐飲和風潮定下標準。法國甚至在一戰中政權未經轉手地倖存了下來,縱然這場得不償失的勝利令其滿目瘡痍。

第三共和國甚至成功維持到了1940年,直到被維希政府取代,維希政府佔領了第三帝國沒有盡力去佔領的地方。四年殘酷統治過後,美英盟軍在1944年夏秋解放了法國本土——雖然戴高樂將其稱為「自由法國」軍隊。1945年納粹德國戰敗;二戰結束。是時候讓另一個政府上台了,所以1946年十月月新憲法通過時,第四共和國出現了。

第四共和國(是的,就是另一個政府)垮台的導火索是1958年的阿爾及利亞戰爭。受到世界大戰重創後,法國領導人犧牲了更多生命去努力維持這個衰敗的殖民帝國,尤其是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地。1956年的蘇伊士危機對法國來說又是一場災難。1958年五月,國民大會讓戴高樂重新掌權;他迅速解散了第四共和國,在其「宏偉政治」的基礎上創立了第五共和國,並宣稱宏偉是法國不可或缺的性質。自此,法國一直如此發展。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france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洲
規模
估計64.06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6660萬
首都
眾多(主要是巴黎,還有奧爾良、圖爾、凡爾賽、維希)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france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歐洲
規模
估計64.06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6660萬
首都
眾多(主要是巴黎,還有奧爾良、圖爾、凡爾賽、維希)
特色能力

大旅行

建造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工業時代的奇觀時+20% 生產力。任何時代的奇觀皆產生加倍 旅遊業績。

歷史背景
法國為文明社會帶來了高級料理、高級女性時裝、男高音以及其他一大堆「高級」物品。其實法國不是只有文化;他們也為歷史帶來了百年戰爭、恐怖統治、拿破崙為征服歐洲做出的努力等等…

就在羅馬人放棄統治不守規矩的高盧人之後,大量法蘭克王國在黑暗時代早期出現,其中大多數只延續了幾代。最終,法國的中世紀王國在查理曼帝國西部地區出現,這塊土地被稱為西法蘭克王國。隨著最後一位卡洛林王朝的國王去世,為了避免王朝內戰中的流血事件,漢斯大主教召集了法蘭克王國偉大的勳爵們來選舉新的統治者。法蘭西島領地上的於卡佩公爵最終被選為國王,並於987年七月由高級教士蘭斯加冕為法蘭西國王。隨之馬上建立起了現代的法國以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自該日起至1848年,其間伴隨著一些不成功的阻礙行為)。

卡佩王朝的長期統治有幾個基礎。儘管虔敬行為大不相同,但卡佩王朝的國王必須是天主教徒,因此他們與教會關係密切,而教會支持法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一著名而古老的方法逐漸得到其他君主(除了那些頑固的英國人)的認可,因此在本質上也比其他可用的方法優越。卡佩王朝往往也十分享受它那相當和諧的家庭關係,當然爭奪繼承權時除外。按照傳統,國王的弟弟會被贈與封地(領地、郡縣、鎮等)來減輕長子繼承權這一規則引發的一切揮之不去的憤恨(當然,姐妹們得不到一分土地,反而通常會在王位繼承後盡快出嫁)。除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宗教內部戰爭之外,法國還設法避免了困擾了大部分鄰國的內戰。這種情況下,不僅貿易、藝術和手工業蓬勃發展,而且宗教(總之就是天主教)和教育——如建於1150年左右的巴黎大學或索邦大學——也得到快速發展,所以他們普遍能夠獲得老百姓的支持。

接下來幾個世紀見證了卡佩王朝權力和影響力的擴大,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失誤——比如六次加入十字軍來解放聖地、干涉義大利城邦的爭端、鎮壓法國異教運動(通常會發生很多流血事件)、1312年屠殺聖殿騎士團並掠奪他們的財富,當然還有百年戰爭(實際上歷時116年,但誰在意呢)。

當進入(歐洲計算的)十四世紀時,法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1328年,腓力六世加冕為王。當時英國王室金雀花家族擁有阿基坦,並想獲得法國王位,但他們並沒有在腓力六世繼位期間施加壓力。然而,1337年腓力六世徵用了阿基坦,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於是愛德華恢復了對法國王位的爭奪,並將雙方帶入戰爭。1346年七月,愛德華入侵法國,多次進攻後,在克雷西的著名「戰役」中獲勝(更像是對傲慢的法國騎士的一次屠殺),佔領了加萊港。隨後黑死病突然爆發,很多百姓病死,進一步的戰役延期——徹底惹惱了新一代貴族。

1356年瘟疫過後殺戮重新開始。同年九月,法國國王被捕,而他的大部分貴族在普瓦捷與黑太子愛德華的戰爭中被殺。(因為法國拒絕支付國王的贖金,所以約翰二世在囚禁期間去世)。戰爭一直持續到阿金庫爾戰役(另一有名的殺戮戰爭)爆發,1420年的《特魯瓦條約》宣佈英法兩國的統一王權屬於尚在嬰兒期的亨利六世,他是英國國王,也是現在的法國國王。這樣的決定並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比起英國統治者,大多法國愛國者更偏向於選擇一位法國統治者,但有人揭露法國皇太子查理七世是私生子,所以被忽略了。這裡要提到一個名叫貞德的奇怪農婦(說得委婉些…她聽到神的聲音,並在幻覺裡看到了神)。幾年內,聖女貞德(也就是貞德)促使法國贏得勝利,並在各個戰線上擊退了英國。1429年查理受膏為王,而聖潔的貞德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

這一切的結果是,卡佩王朝的小分支瓦盧瓦家族如今坐擁法國王位。後來,卡佩王朝擁有了更多權力,其影響也比以往的王朝更大。腓力一世(多情之主,1060至1108年)幾乎無法控制無法無天的巴黎貴族,而波旁皇族(另一個支系)的亨利四世(1589至1610年)卻能夠挑戰教皇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雖然這些國王的統治時期都較短,但對文明進程的影響比他們的前輩更大。

在路易家族光榮的統治時期——正義的路易十三、太陽王路易十四、深受愛戴的路易十五、不幸的路易十六(被斬首)——法國成為了歐陸第一強國,同時還是歐洲文化和文明的中心。隨著法國加入北非、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角逐,路易十三看到探險家和殖民者將法式審美傳播或硬塞到世界各地時。在路易十四長期執政期間,封建主義的最後痕跡消失了(雖然之前的農奴們可能並不知情)並(大部分)消除了凡爾賽的封建制度。蒂雷納、沃邦等偉大將軍,莫里哀、拉辛等著名作家,以及其他藝術領域有天賦的人紛紛湧現。那時最著名的情婦龐巴度夫人對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建築與室內設計領域(那些昂貴的洛可可風格物品)——路易十五對她十分寵愛,也對此大力支持。用了兩代人的時間,法國完成了從嚴峻的哥德式向金碧輝煌的洛可可風格的轉變。但舊制度在1789年轟然倒塌。

因為對富人與窮人間的差距感到痛心,巴黎市民在七月攻佔了巴士底監獄,並掙脫了君主制的桎梏。在這片土地上,共和主義得到不斷發展,革命也蔓延開來。受到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和那些友好的年輕人羅伯斯庇爾、丹東和馬拉的影響,他們建立了恐怖統治,用「人道」的斷頭台懲罰處決了成千上萬的特權人員和違背公共安全委員會的人。1793年六月,根據憲法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而憲法的大多撰寫人後來被監禁或被斬首了。歐洲其他王室不會讓所有自由思想四處傳播,並在短時間內派出第一次反法聯盟(奧地利、普魯士、英國、西班牙等)攻擊法國。

1795年,選舉了5位成員組成督政府來對國家進行管理,但效果並不好。在1799年十一月的政變中,科西嘉人拿破崙•波拿巴依靠對戰共和國取得的成功,發動了戰爭,罷免了總督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接下來的15年裡,法國與幾個連續聯盟(共六個)作戰,並將其徹底打敗。但是反抗拿破崙的列陣部隊的絕對數量顯著。因此在伊比利半島和俄羅斯邊緣地區,法國損失了成千上萬的士兵。頑固的英國人控制了海洋。拿破崙甚至不得不將路易斯安那賣給才成立的美國以勉強度日。最終,從俄羅斯歷史性撤退之後,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打敗了拿破崙大軍,並於1814年三月進入巴黎,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並重新建立了波旁王朝。

但這一切並沒持續太久。波拿巴回到法國並成立了另一支軍隊。患有痛風的路易十八還有些判斷力,他逃離巴黎躲到了荷蘭。歐洲君主們需要創建另一個聯盟,100天的騷亂過後,他們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法國。拿破崙再次被遣送到一個島上監獄(並於1821年去世,享年51歲)。法國再次成為一個王國…至少持續到1848年。第二次革命並沒有第一次革命準備周密,但卻徹底推翻了卡佩王朝,並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這一共和國僅持續了三年,路易斯–拿破崙•波拿巴緊隨他叔叔的步伐,再一次推翻了自由主義者並建立起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的色當戰役中被普魯士人抓獲,第二帝國就此結束。巴黎暴徒強闖國會要求其做出改變。代表們很聰明,火速成立了第三共和國。皇后逃往英國,共和主義再次在法國橫行霸道。他們看起來似乎做的不太對。(在此期間,普魯士人拿下了阿爾薩斯–洛林並統一了德國…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整體來看第三共和國做得不錯。它與英國、俄羅斯和美國為友,並設法鞏固其對尚餘的破碎海外領地的掌握。墮落的巴黎成為世界縱慾之都;遊客如飛蛾撲火般蜂擁至紅磨坊、左岸、瘋馬夜總會和布利埃舞場。前衛藝術的根基在此茁壯,美好時代達其鼎盛。法國為時尚、餐飲和風潮定下標準。法國甚至在一戰中政權未經轉手地倖存了下來,縱然這場得不償失的勝利令其滿目瘡痍。

第三共和國甚至成功維持到了1940年,直到被維希政府取代,維希政府佔領了第三帝國沒有盡力去佔領的地方。四年殘酷統治過後,美英盟軍在1944年夏秋解放了法國本土——雖然戴高樂將其稱為「自由法國」軍隊。1945年納粹德國戰敗;二戰結束。是時候讓另一個政府上台了,所以1946年十月月新憲法通過時,第四共和國出現了。

第四共和國(是的,就是另一個政府)垮台的導火索是1958年的阿爾及利亞戰爭。受到世界大戰重創後,法國領導人犧牲了更多生命去努力維持這個衰敗的殖民帝國,尤其是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地。1956年的蘇伊士危機對法國來說又是一場災難。1958年五月,國民大會讓戴高樂重新掌權;他迅速解散了第四共和國,在其「宏偉政治」的基礎上創立了第五共和國,並宣稱宏偉是法國不可或缺的性質。自此,法國一直如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