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巴西
特色能力

亞馬遜

雨林單元格為學院、商業中心、聖地和劇院廣場區域+1相鄰加成,並為相鄰的單元格提供+1魅力(而非尋常的-1魅力)。

歷史背景
保羅•科爾賀是巴西最偉大的小說家,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同胞:「他們想獲得命運的寶藏,實際上是不想過命運安排的生活。」儘管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仍在不斷發展),蘊含多元文化,有著大陸最好的生活標準,並且還有地球上最好的生態系統之一,但他們「終極派對動物」的身分卻最廣為人知。雖然,可能如今對巴西的偏見是正確的,但過去的巴西絕不是一個狂歡節國度。事實上,它的大部分地區都非常糟糕。

當教皇決定用1494年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瓜分新世界時,南美地區中東部(葡萄牙)地區發生了殖民地擴張。這是葡萄牙唯一一次未遵守條約的事,儘管這是一個漫天大謊。當佩德羅•卡布拉爾帶領的船隊沿著非洲海岸及好望角向西遠行時,他陰錯陽錯差的登陸了南美洲,並在1500年四月拿下了這塊土地。當他到達時,約有2000個土著(稱為「印第安人」)部落定居在海岸和亞馬遜盆地;他們是半遊牧民族,以狩獵、捕魚、遷徙農業、部落戰爭和同類相食為生。很明顯,當地人並不打算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做任何事情,他們當然也不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1532年第一批葡萄牙移民開始瓜分這片土地。

巴西蘇木是一種密集生長的橙紅色硬木,對於染料、古老樂器、傢俱的製作來說十分珍貴,它的出現引起了皇室興趣;1534年國王若昂三世鼓勵更多私人殖民冒險。1549年,國王任命了一位總督,自此巴西正式成為葡萄牙殖民地。在與法國的戰爭中,葡萄牙慢慢擴大了從南到北的控制領域,並於1567年和1615年分別拿下了里約熱內盧和聖路易斯。1680年,他們宣稱拉普拉塔河周圍的土地為他們所有,這裡也成為了其最南端的領土。同時,英國和荷蘭在亞馬遜腹地的據點被侵佔;和美洲情況一樣,殖民地土著被同化、奴役或消滅。

居住在巴西無疑是一件危險的事。數以萬計的土著死於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成千上萬的歐洲人死於本土的發熱病。巴西炎熱潮濕,大多數地區是叢林和沼澤,並由寬闊的河流隔斷,在這兒,最輕微的擦傷能意味著無法避免的死亡。如果一個人不被互相爭奪的殖民者一槍打死,或不被憤怒的當地人吃掉,他會被有毒的植物毒死,或被飢餓的動物吃掉,小到蚊子大到鱷魚。此外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這裡的巨蛇會碾碎人的身體;這兒的魚會將人肉從骨頭上剝下來,這些故事能讓拓荒者提高警惕——如果他們中有人患上腳腐病的話。即便如此,固執的葡萄牙人仍不斷向內陸行進,沿著河岸建立起前哨站和種植園。

17世紀末,巴西成了葡萄牙最大、最重要的分散殖民地。除了巴西蘇木,其他主要出口產品還包括甘蔗、染料、香料。葡萄牙開始從非洲進口奴隸,以滿足國際市場對這些商品不斷增長的需要;最終,葡萄牙成為主要奴隸貿易國之一,巴西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奴隸。有的人為了可憐的幾分錢也願意工作,為什麼有些人卻死於叢林之外大量令人討厭的削減利益的方式中?同時,淘金者在巴西叢林和群山中尋找金子,但一無所獲,直到在米納斯吉拉斯發現了大量礦藏。隨後的淘金熱帶來了巨大財富,並使殖民地首府在1763年從薩爾瓦多南遷至里約熱內盧,以幫政府更好地分得一杯羹。

沿海港口城市——里約、累西腓、馬塞約、福塔萊薩和其他城市——的數量逐漸增加,目的是將這些財富運去國外。它們成為了殖民地的文化中心,城市裡有教堂、學校、音樂廳、塔韋爾納斯(旅館)、名聲不好的家族、婦女援助會,以及其他一切文明的陷阱。這其中也注入了故國的希望。1808年,葡萄牙王室(瘋狂瑪麗掌權)及其政府部長們出現在里約熱內盧,因為他們已經設法將自己的家園輸給了拿破崙•波拿巴。攝政王若昂取代了患「精神疾病」而無法掌權的母親瑪利亞,並重新將葡萄牙首都設於里約和並在那裡統治「帝國」。

在任期間,他將主權首都的所有政府部門都落實到位,並建立了一個皇家圖書館、一個軍事學院、一個皇家造幣廠、一個印刷局,以及醫學和法律院校。1815年,若昂宣佈巴西為一個王國,與葡萄牙在帝國中的地位相當。戰敗法國後,他想在被召喚回葡萄牙對付激進的反抗之前一直待在巴西。1821年四月,若昂任命其兒子佩德羅攝政掌權。佩德羅的大臣們,大多出生於巴西,在葡萄牙軍隊消失之後立即要求獨立;於是,年輕的攝政王於1822年九月發表巴西獨立宣言並極其匆忙的加冕為皇帝佩德羅一世。1825年,葡萄牙政府不情願地(反正他們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承認了巴西的主權,甚至最頑固的歐洲君主們在一年之內也承認了巴西的主權。

佩德羅一世試圖讓巴西免遭戰爭和革命,而戰爭和革命正困擾著巴西不守規矩的鄰國。為此,他成為了新憲法的主要締造者…對於當時來說,新憲法開明又先進。但佩德羅卻逐漸捲入葡萄牙事件中,他於1831年退位,這有利於他5歲的兒子有朝一日能夠回來重新繼承家族王位。為填補佩德羅突然離去留下的王位空缺,他兒子在14歲時正式繼位,並在同一年加冕為佩德羅二世。新國王五十年的統治開明而進步,巴西在各個領域——政治、經濟、工業、社會、文化——都經歷了「黃金時代」,社會精細化和姿態方面幾乎具備了大陸風格。在佩德羅二世的領導下,巴西贏得了三場戰爭,擴大了國際聲望,變得更加現代化,改革了法律和金融系統,提高了農業生物多樣性,並廢除了奴隸制。但後者削弱了擁有地產的紳士階層對國王的支持;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佩德羅二世對由他的理念和政策產生的城市新興中產階級和自由學生運動越來越不瞭解。雖然民眾仍然愛戴他,但1889年十一月發生的支持建立共和國的不流血軍事政變(沒持續很長)罷免了佩德羅。佩德羅二世這位曾經的愛國者被流放離開時,表達了希望「巴西變得偉大而繁榮的熱切祝福」。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巴西被一系列獨裁者或軍事執政團統治,偶爾會變得民主,但很快就被另一個雄心勃勃的將軍終結。1894年,在總體和平的情況下,佩紹圖將軍不情願地將總統職位第一次交給平民普魯登特•莫拉伊斯擔任。他之前是盛產咖啡的聖保羅州的州長,被視為第一任「咖啡總統」。這些總統,主要是來自聖保羅、米納斯吉拉斯州的有錢地主,他們改革經濟,使國家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維持國家和平,並帶領國家通過近鄰孤立政策度過動亂的國際時期。這樣一來,雖然他們只用到了極少的真正民主(因為只有少數地主才有權投票),但選舉欺詐卻很常見,並且只要各區域的政客支持總統掌權,他們的欺騙性行為就不會受到懲罰。

兩個進展最終結束了咖啡總統時期。首先,咖啡價格在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蕭條中大幅下跌,而缺少足夠的錢就很難當選總統以獲取更多資金。其次,一場由下級軍官(泰嫩特)組織的運動影響逐步擴大。他們信奉民粹主義,支持改革和進步而不是民主;他們堅信,只有軍隊才能推動國家進入近代化。所以,年輕的軍官計劃驅逐平民政客來擴大聯邦政府權利,使軍隊現代化,並通過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來消除區域主義。大蕭條與大規模騷亂導致失敗的總統候選人熱圖利奧•瓦加斯在下級軍官支持下獲得了巴西統治權。

人們認為瓦加斯只在經濟危機期間暫時掌權而已;然而,他卻關閉了國會,摒棄了憲法,並讓其支持者,主要是軍事官員來擔任巴西各州的州長。在1935年失敗的共產主義政變和1938年失敗的法西斯政變後,瓦加斯的政體演變成一個完整的獨裁政權,因殘忍和新聞審查制度而聞名。1964年,另一個軍事政變推翻了政府。雖然手段殘酷,但新的軍政府至少沒有這片大陸上其他地區的政府殘暴。此外,它推動了資本主義、現代化、國際公約的發展,使其受到下層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歡迎,甚至在不經審訊就進行逮捕、折磨和處決的時期也受到歡迎。埃內斯托•蓋澤爾將軍於1974年擔任總統,並出其不意地推出了「緩慢,漸進、安全」政策來回歸民主政府。他在幾年時間裡結束了對政治罪犯的折磨、停止了新聞審查制度,並最終終止了軍事政府。他的繼任者繼續實行這些方法,坦克雷多•內菲斯因為健康問題(後來去世了)沒有就職,隨後,若澤•薩爾內在1985年第一次自由選舉中當選總統。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brazil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南美洲
規模
大約85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1.93億
首都
眾多(薩爾瓦多、里約熱內盧、現在的巴西利亞)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brazil

地理環境與社群資料

位置
南美洲
規模
大約850萬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1.93億
首都
眾多(薩爾瓦多、里約熱內盧、現在的巴西利亞)
特色能力

亞馬遜

雨林單元格為學院、商業中心、聖地和劇院廣場區域+1相鄰加成,並為相鄰的單元格提供+1魅力(而非尋常的-1魅力)。

歷史背景
保羅•科爾賀是巴西最偉大的小說家,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同胞:「他們想獲得命運的寶藏,實際上是不想過命運安排的生活。」儘管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仍在不斷發展),蘊含多元文化,有著大陸最好的生活標準,並且還有地球上最好的生態系統之一,但他們「終極派對動物」的身分卻最廣為人知。雖然,可能如今對巴西的偏見是正確的,但過去的巴西絕不是一個狂歡節國度。事實上,它的大部分地區都非常糟糕。

當教皇決定用1494年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瓜分新世界時,南美地區中東部(葡萄牙)地區發生了殖民地擴張。這是葡萄牙唯一一次未遵守條約的事,儘管這是一個漫天大謊。當佩德羅•卡布拉爾帶領的船隊沿著非洲海岸及好望角向西遠行時,他陰錯陽錯差的登陸了南美洲,並在1500年四月拿下了這塊土地。當他到達時,約有2000個土著(稱為「印第安人」)部落定居在海岸和亞馬遜盆地;他們是半遊牧民族,以狩獵、捕魚、遷徙農業、部落戰爭和同類相食為生。很明顯,當地人並不打算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做任何事情,他們當然也不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1532年第一批葡萄牙移民開始瓜分這片土地。

巴西蘇木是一種密集生長的橙紅色硬木,對於染料、古老樂器、傢俱的製作來說十分珍貴,它的出現引起了皇室興趣;1534年國王若昂三世鼓勵更多私人殖民冒險。1549年,國王任命了一位總督,自此巴西正式成為葡萄牙殖民地。在與法國的戰爭中,葡萄牙慢慢擴大了從南到北的控制領域,並於1567年和1615年分別拿下了里約熱內盧和聖路易斯。1680年,他們宣稱拉普拉塔河周圍的土地為他們所有,這裡也成為了其最南端的領土。同時,英國和荷蘭在亞馬遜腹地的據點被侵佔;和美洲情況一樣,殖民地土著被同化、奴役或消滅。

居住在巴西無疑是一件危險的事。數以萬計的土著死於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成千上萬的歐洲人死於本土的發熱病。巴西炎熱潮濕,大多數地區是叢林和沼澤,並由寬闊的河流隔斷,在這兒,最輕微的擦傷能意味著無法避免的死亡。如果一個人不被互相爭奪的殖民者一槍打死,或不被憤怒的當地人吃掉,他會被有毒的植物毒死,或被飢餓的動物吃掉,小到蚊子大到鱷魚。此外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這裡的巨蛇會碾碎人的身體;這兒的魚會將人肉從骨頭上剝下來,這些故事能讓拓荒者提高警惕——如果他們中有人患上腳腐病的話。即便如此,固執的葡萄牙人仍不斷向內陸行進,沿著河岸建立起前哨站和種植園。

17世紀末,巴西成了葡萄牙最大、最重要的分散殖民地。除了巴西蘇木,其他主要出口產品還包括甘蔗、染料、香料。葡萄牙開始從非洲進口奴隸,以滿足國際市場對這些商品不斷增長的需要;最終,葡萄牙成為主要奴隸貿易國之一,巴西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奴隸。有的人為了可憐的幾分錢也願意工作,為什麼有些人卻死於叢林之外大量令人討厭的削減利益的方式中?同時,淘金者在巴西叢林和群山中尋找金子,但一無所獲,直到在米納斯吉拉斯發現了大量礦藏。隨後的淘金熱帶來了巨大財富,並使殖民地首府在1763年從薩爾瓦多南遷至里約熱內盧,以幫政府更好地分得一杯羹。

沿海港口城市——里約、累西腓、馬塞約、福塔萊薩和其他城市——的數量逐漸增加,目的是將這些財富運去國外。它們成為了殖民地的文化中心,城市裡有教堂、學校、音樂廳、塔韋爾納斯(旅館)、名聲不好的家族、婦女援助會,以及其他一切文明的陷阱。這其中也注入了故國的希望。1808年,葡萄牙王室(瘋狂瑪麗掌權)及其政府部長們出現在里約熱內盧,因為他們已經設法將自己的家園輸給了拿破崙•波拿巴。攝政王若昂取代了患「精神疾病」而無法掌權的母親瑪利亞,並重新將葡萄牙首都設於里約和並在那裡統治「帝國」。

在任期間,他將主權首都的所有政府部門都落實到位,並建立了一個皇家圖書館、一個軍事學院、一個皇家造幣廠、一個印刷局,以及醫學和法律院校。1815年,若昂宣佈巴西為一個王國,與葡萄牙在帝國中的地位相當。戰敗法國後,他想在被召喚回葡萄牙對付激進的反抗之前一直待在巴西。1821年四月,若昂任命其兒子佩德羅攝政掌權。佩德羅的大臣們,大多出生於巴西,在葡萄牙軍隊消失之後立即要求獨立;於是,年輕的攝政王於1822年九月發表巴西獨立宣言並極其匆忙的加冕為皇帝佩德羅一世。1825年,葡萄牙政府不情願地(反正他們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承認了巴西的主權,甚至最頑固的歐洲君主們在一年之內也承認了巴西的主權。

佩德羅一世試圖讓巴西免遭戰爭和革命,而戰爭和革命正困擾著巴西不守規矩的鄰國。為此,他成為了新憲法的主要締造者…對於當時來說,新憲法開明又先進。但佩德羅卻逐漸捲入葡萄牙事件中,他於1831年退位,這有利於他5歲的兒子有朝一日能夠回來重新繼承家族王位。為填補佩德羅突然離去留下的王位空缺,他兒子在14歲時正式繼位,並在同一年加冕為佩德羅二世。新國王五十年的統治開明而進步,巴西在各個領域——政治、經濟、工業、社會、文化——都經歷了「黃金時代」,社會精細化和姿態方面幾乎具備了大陸風格。在佩德羅二世的領導下,巴西贏得了三場戰爭,擴大了國際聲望,變得更加現代化,改革了法律和金融系統,提高了農業生物多樣性,並廢除了奴隸制。但後者削弱了擁有地產的紳士階層對國王的支持;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佩德羅二世對由他的理念和政策產生的城市新興中產階級和自由學生運動越來越不瞭解。雖然民眾仍然愛戴他,但1889年十一月發生的支持建立共和國的不流血軍事政變(沒持續很長)罷免了佩德羅。佩德羅二世這位曾經的愛國者被流放離開時,表達了希望「巴西變得偉大而繁榮的熱切祝福」。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巴西被一系列獨裁者或軍事執政團統治,偶爾會變得民主,但很快就被另一個雄心勃勃的將軍終結。1894年,在總體和平的情況下,佩紹圖將軍不情願地將總統職位第一次交給平民普魯登特•莫拉伊斯擔任。他之前是盛產咖啡的聖保羅州的州長,被視為第一任「咖啡總統」。這些總統,主要是來自聖保羅、米納斯吉拉斯州的有錢地主,他們改革經濟,使國家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維持國家和平,並帶領國家通過近鄰孤立政策度過動亂的國際時期。這樣一來,雖然他們只用到了極少的真正民主(因為只有少數地主才有權投票),但選舉欺詐卻很常見,並且只要各區域的政客支持總統掌權,他們的欺騙性行為就不會受到懲罰。

兩個進展最終結束了咖啡總統時期。首先,咖啡價格在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蕭條中大幅下跌,而缺少足夠的錢就很難當選總統以獲取更多資金。其次,一場由下級軍官(泰嫩特)組織的運動影響逐步擴大。他們信奉民粹主義,支持改革和進步而不是民主;他們堅信,只有軍隊才能推動國家進入近代化。所以,年輕的軍官計劃驅逐平民政客來擴大聯邦政府權利,使軍隊現代化,並通過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來消除區域主義。大蕭條與大規模騷亂導致失敗的總統候選人熱圖利奧•瓦加斯在下級軍官支持下獲得了巴西統治權。

人們認為瓦加斯只在經濟危機期間暫時掌權而已;然而,他卻關閉了國會,摒棄了憲法,並讓其支持者,主要是軍事官員來擔任巴西各州的州長。在1935年失敗的共產主義政變和1938年失敗的法西斯政變後,瓦加斯的政體演變成一個完整的獨裁政權,因殘忍和新聞審查制度而聞名。1964年,另一個軍事政變推翻了政府。雖然手段殘酷,但新的軍政府至少沒有這片大陸上其他地區的政府殘暴。此外,它推動了資本主義、現代化、國際公約的發展,使其受到下層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歡迎,甚至在不經審訊就進行逮捕、折磨和處決的時期也受到歡迎。埃內斯托•蓋澤爾將軍於1974年擔任總統,並出其不意地推出了「緩慢,漸進、安全」政策來回歸民主政府。他在幾年時間裡結束了對政治罪犯的折磨、停止了新聞審查制度,並最終終止了軍事政府。他的繼任者繼續實行這些方法,坦克雷多•內菲斯因為健康問題(後來去世了)沒有就職,隨後,若澤•薩爾內在1985年第一次自由選舉中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