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火箭炮
說明
資訊時代攻城單位,很適合攻打城市。無法在同一回合移動和攻擊,除非已獲得「專業人員」強化。
歷史背景
西元904年,唐末軍閥吳王的軍隊攻打豫章時,使用了火藥填充的「火箭炮」,但當時的殺傷力並不大,反而這種五顏六色的彈藥具有極高觀賞性(對士兵而言,他們可不覺得好看)。18世紀80年代邁索爾戰爭中的蒂普蘇丹所使用的金屬彈體火箭炮,以及英國在18世紀90年代使用的康格里夫火箭炮的效果也並不太好。所以,直到二戰,在德國的六管火箭發射器和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問世之前,火箭炮很少出現在戰場上。二戰後,火箭炮設計成為北約和華約軍隊的主攻方向,如果很多人期待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爆發,這種武器很可能會摧毀歐洲。火箭的後坐力小,這意味著載具的重量可以減輕,因此它可以更加靈活(有些甚至可以在行進中開火);先進的火箭炮還配置了制導系統,這樣可以更加精准地擊中移動中的目標。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rocket_artillery

特點

升級自
單位類型:攻城

要求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680 生產力
基礎資源花費:1 石油(標準速度下)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2720 金幣
維護費用
基本花費:8 金幣
消耗:每回合1 石油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rocket_artillery
說明
資訊時代攻城單位,很適合攻打城市。無法在同一回合移動和攻擊,除非已獲得「專業人員」強化。
歷史背景
西元904年,唐末軍閥吳王的軍隊攻打豫章時,使用了火藥填充的「火箭炮」,但當時的殺傷力並不大,反而這種五顏六色的彈藥具有極高觀賞性(對士兵而言,他們可不覺得好看)。18世紀80年代邁索爾戰爭中的蒂普蘇丹所使用的金屬彈體火箭炮,以及英國在18世紀90年代使用的康格里夫火箭炮的效果也並不太好。所以,直到二戰,在德國的六管火箭發射器和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問世之前,火箭炮很少出現在戰場上。二戰後,火箭炮設計成為北約和華約軍隊的主攻方向,如果很多人期待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爆發,這種武器很可能會摧毀歐洲。火箭的後坐力小,這意味著載具的重量可以減輕,因此它可以更加靈活(有些甚至可以在行進中開火);先進的火箭炮還配置了制導系統,這樣可以更加精准地擊中移動中的目標。

特點

升級自
單位類型:攻城

要求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680 生產力
基礎資源花費:1 石油(標準速度下)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2720 金幣
維護費用
基本花費:8 金幣
消耗:每回合1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