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遠古時代

古典時期

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工業時代

現代

原子能時代

未來時代

制導系統
歷史背景
隨著火箭技術的出現,向敵人發射帶核彈頭的導彈或拍攝一個人進入太空時,確保導引不會消失變得十分重要。指南針和六分儀不再有用,也無法使你擊中目標。因此,如果進入彈道,導引系統是很有必要的。對普通人來講,計算指令太過複雜,因此將物體打算到達的地點和時間都交給機器來控制。

導引系統需要三個子系統:輸入、處理、輸出。輸入設備包括感測器、來自無線電的航向數據、衛星連結、雷達、視覺攝影等。處理過程是使用機載和陸基中央處理機來完成的,這些東西決定了路線、軌道和速度等。輸出是對速度(通過燃料泵、引擎操作、冷卻系統)和路線(副翼、方向舵、重量分配)的調整。因此一般來講,火箭不會返回,這些系統可以相當便宜又簡單(可能會為了機載中央處理機進行保存)。

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和德國的研究小組分別開發出了V–2火箭,他們都用簡單的陀螺儀系統進行了實驗,這種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還挺管用。戰後,和馮•布勞恩帶領的大約500名德國航空航天科學家一起,美國對整裝導引系統的研究集中在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裡面。在他們共同努力下,產生了不可靠的「三角翼」系統,用基準彈道來對位置上的差異進行不斷評估;1956年的「Q系統」解決了這些問題。對核導彈來講,它非常成功,以致Q系統在20世紀60年代都是保密的,並且還被用在許多軍事武器上。

然而,正是「太空競賽」讓導引系統真正開始發揮作用。1961年八月,美國太空總署和麻省理工學院簽訂合同,讓後者為阿波羅計劃設計一個導引和導航系統。由此產生了PEG4(「有動力裝置的顯式導引」)系統的原型,它被用於美國太空梭項目和大多其他太空梭發射。同時,美國軍方也協力開發出了全球定位系統,可以使他們閃亮的洲際彈道導彈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全球定位系統最終被商業化,現在有助於防止老年人在去商場的路上不會走丟。
PortraitSquare
icon_tech_guidance_systems
「生大材,不遇其時,其勢定衰。生平庸,不化其勢,其性定弱。」
——老子
「我喜歡看我媽在回家路上同導航儀爭論。」
——伊莎貝拉•傅爾曼

解鎖

火箭炮
防空導彈車

要求

資訊時代
所需的科技
研究費用
基本花費:1850 科技值
提升條件
擊毀1架戰鬥機。

進展

解鎖科技
PortraitSquare
icon_tech_guidance_systems
歷史背景
隨著火箭技術的出現,向敵人發射帶核彈頭的導彈或拍攝一個人進入太空時,確保導引不會消失變得十分重要。指南針和六分儀不再有用,也無法使你擊中目標。因此,如果進入彈道,導引系統是很有必要的。對普通人來講,計算指令太過複雜,因此將物體打算到達的地點和時間都交給機器來控制。

導引系統需要三個子系統:輸入、處理、輸出。輸入設備包括感測器、來自無線電的航向數據、衛星連結、雷達、視覺攝影等。處理過程是使用機載和陸基中央處理機來完成的,這些東西決定了路線、軌道和速度等。輸出是對速度(通過燃料泵、引擎操作、冷卻系統)和路線(副翼、方向舵、重量分配)的調整。因此一般來講,火箭不會返回,這些系統可以相當便宜又簡單(可能會為了機載中央處理機進行保存)。

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和德國的研究小組分別開發出了V–2火箭,他們都用簡單的陀螺儀系統進行了實驗,這種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還挺管用。戰後,和馮•布勞恩帶領的大約500名德國航空航天科學家一起,美國對整裝導引系統的研究集中在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裡面。在他們共同努力下,產生了不可靠的「三角翼」系統,用基準彈道來對位置上的差異進行不斷評估;1956年的「Q系統」解決了這些問題。對核導彈來講,它非常成功,以致Q系統在20世紀60年代都是保密的,並且還被用在許多軍事武器上。

然而,正是「太空競賽」讓導引系統真正開始發揮作用。1961年八月,美國太空總署和麻省理工學院簽訂合同,讓後者為阿波羅計劃設計一個導引和導航系統。由此產生了PEG4(「有動力裝置的顯式導引」)系統的原型,它被用於美國太空梭項目和大多其他太空梭發射。同時,美國軍方也協力開發出了全球定位系統,可以使他們閃亮的洲際彈道導彈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全球定位系統最終被商業化,現在有助於防止老年人在去商場的路上不會走丟。
「生大材,不遇其時,其勢定衰。生平庸,不化其勢,其性定弱。」
——老子
「我喜歡看我媽在回家路上同導航儀爭論。」
——伊莎貝拉•傅爾曼

解鎖

火箭炮
防空導彈車

要求

資訊時代
所需的科技
研究費用
基本花費:1850 科技值
提升條件
擊毀1架戰鬥機。

進展

解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