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射石炮
說明
文藝復興時代攻城單位,很適合攻打城市。無法在同一回合移動和攻擊,除非已獲得「專業人員」強化。
歷史背景
射石炮的最早描述是這樣的:在中國發現的一種前裝式無鏜線的原始迫擊炮,用來扔石球以便在圍攻時抵抗防禦工事;12世紀的佛教洞穴雕塑描繪了一個惡魔射擊人類。在西方國家,14世紀的英國君主們肯定在使用它,1346年愛德華三世在克雷西戰役中使用了射石炮,1415年亨利五世在佔領哈夫勒爾時也使用了它。但由於最大的射石炮重達數公噸,且很不精確,所以不適合用來進行野戰,很快便被大炮取代;然而,進入陣地的射石炮還是被使用了幾個世紀,通常用來保護港口和海上航道。1464年,穆尼爾•阿里建造了達達尼爾大炮,這是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射石炮之一,重達16.8公噸,在很長時間內,有效保護了鄂圖曼帝國的海峽(最後一次使用是1807年朝英國艦隊射擊)。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bombard

要求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280 生產力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1120 金幣
維護費用
基本花費:4 金幣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bombard
說明
文藝復興時代攻城單位,很適合攻打城市。無法在同一回合移動和攻擊,除非已獲得「專業人員」強化。
歷史背景
射石炮的最早描述是這樣的:在中國發現的一種前裝式無鏜線的原始迫擊炮,用來扔石球以便在圍攻時抵抗防禦工事;12世紀的佛教洞穴雕塑描繪了一個惡魔射擊人類。在西方國家,14世紀的英國君主們肯定在使用它,1346年愛德華三世在克雷西戰役中使用了射石炮,1415年亨利五世在佔領哈夫勒爾時也使用了它。但由於最大的射石炮重達數公噸,且很不精確,所以不適合用來進行野戰,很快便被大炮取代;然而,進入陣地的射石炮還是被使用了幾個世紀,通常用來保護港口和海上航道。1464年,穆尼爾•阿里建造了達達尼爾大炮,這是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射石炮之一,重達16.8公噸,在很長時間內,有效保護了鄂圖曼帝國的海峽(最後一次使用是1807年朝英國艦隊射擊)。

要求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280 生產力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1120 金幣
維護費用
基本花費:4 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