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主流文明
领袖
城邦
区域
建筑
奇观和项目
单位
单位强化
伟人
科技
市政
政体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资源
改良设施和路线
导弹发射井
说明
解锁军事工程师能力来建造导弹发射井。

作为核装置和热核装置的发射地。
历史背景
和其他火箭技术一样,地下导弹发射井也是由德国开创的——1944年在圣奥梅尔建造了第一个地下导弹发射井。当时是计划储存弹道导弹并向英国发射,但这一发射井因为盟军对该地区的密集轰炸而始终没有机会投入使用。英国20世纪50年代玩笑似地提出在地下建立导弹发射设施的想法,甚至确实建立了这样一个设施,然而之后便改为使用潜艇来发射洲际导弹。结果反而是美国和苏联真正实现了建立地下导弹基地的想法,两国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让己方占据上风。这些发射井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能够快速发射苏联UR-100弹道导弹,或美国的泰坦二型洲际导弹,以此给对方造成毁灭性伤害。自冷战以来,俄罗斯已将大部分洲际导弹转移到潜艇上,而美国仍有约450个发射井仍在使用中,中国也建造了几个地下发射井,但是同样更倾向于可移动的导弹发射设施。
PortraitSquare
icon_improvement_missile_silo

特点

武器能力:1

用途

建造者
PortraitSquare
icon_improvement_missile_silo
说明
解锁军事工程师能力来建造导弹发射井。

作为核装置和热核装置的发射地。
历史背景
和其他火箭技术一样,地下导弹发射井也是由德国开创的——1944年在圣奥梅尔建造了第一个地下导弹发射井。当时是计划储存弹道导弹并向英国发射,但这一发射井因为盟军对该地区的密集轰炸而始终没有机会投入使用。英国20世纪50年代玩笑似地提出在地下建立导弹发射设施的想法,甚至确实建立了这样一个设施,然而之后便改为使用潜艇来发射洲际导弹。结果反而是美国和苏联真正实现了建立地下导弹基地的想法,两国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让己方占据上风。这些发射井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能够快速发射苏联UR-100弹道导弹,或美国的泰坦二型洲际导弹,以此给对方造成毁灭性伤害。自冷战以来,俄罗斯已将大部分洲际导弹转移到潜艇上,而美国仍有约450个发射井仍在使用中,中国也建造了几个地下发射井,但是同样更倾向于可移动的导弹发射设施。

特点

武器能力:1

用途

建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