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领袖
城邦
区域
建筑
奇观和项目
单位
单位强化
伟人
科技
市政
政体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资源
改良设施和路线
总督
历史时刻

简介

大工程师

大将军

大科学家

大商人

大艺术家

阿姆瑞塔·谢吉尔

埃尔·格列柯

爱慕妮亚·刘易斯

安德烈·鲁布烈夫

安杰丽卡·考夫曼

鲍里斯·奥洛夫斯基

长谷川等伯

仇英

多纳泰罗

葛饰北斋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卡马尔·乌丁·贝赫扎德

克劳德·莫奈

伦勃朗·凡·莱因

玛丽·卡萨特

玛丽安妮·科洛

米开朗基罗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提香

瓦西里·康定斯基

文森特·梵高

耶罗尼米斯·博斯

张承业

大音乐家

大预言家

大作家

海军统帅

总指挥

玛丽·卡萨特
历史背景
在一个普遍认为女性——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女性——的一生就是为了结婚和带孩子的年代,很难去想象一个大家闺秀居然会通过坚持给帆布涂抹颜料来获得了声望和尊重。1844年,玛丽出生于匹兹堡郊区,她早年接受的教育全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所学课程包括家政、针织、音乐、素描。但她却不顾父亲反对(他父亲后来说宁愿自己女儿死掉也不愿看她沦为一个“放荡不羁的波西米亚人”),在16岁时进入费城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这就是玛丽·史蒂文森·卡萨特。

她一直在巴黎学习并画出一些默默无闻的作品(她的作品只有几个亲戚看过,并对此都表示反对),直到1868年,她的一幅肖像画被选入著名的巴黎艺术沙龙年度展览。但普法战争的爆发却使玛丽极不情愿地回到家中,因为在经济上依靠父亲,所以她对艺术的自由追求只能搁浅了。但玛丽随后接到了来自匹兹堡大主教的邀请,让她去意大利临摹画家柯勒乔的宗教作品。从中赚到的钱让她在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继续她的绘画生涯,并最终再次定居在巴黎。

玛丽的开创性作品因色彩明艳且写实性不高而招致非议,但她却得到了画家德加的鼓励,后者的粉彩画也曾引发争议。在1879年的印象派画展上,她展出了11副作品,并很快获得了商界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其他的印象派画家主要专注于山水和街景,她却靠肖像画出了名,特别是善于描绘妇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家庭场景。但从1915年开始,她患上了糖尿病,视力开始下降。此后的11年间,玛丽的视力逐年下滑,直到最终于1926年在勒梅斯尼泰里比去世。
巨作
《抱着手的莉迪娅》
《为孩子洗浴》
《一杯茶》
在带有可用的巨作槽位的区域或奇观上激活。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great_artist

特点

信息时代
大艺术家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great_artist
历史背景
在一个普遍认为女性——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女性——的一生就是为了结婚和带孩子的年代,很难去想象一个大家闺秀居然会通过坚持给帆布涂抹颜料来获得了声望和尊重。1844年,玛丽出生于匹兹堡郊区,她早年接受的教育全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所学课程包括家政、针织、音乐、素描。但她却不顾父亲反对(他父亲后来说宁愿自己女儿死掉也不愿看她沦为一个“放荡不羁的波西米亚人”),在16岁时进入费城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这就是玛丽·史蒂文森·卡萨特。

她一直在巴黎学习并画出一些默默无闻的作品(她的作品只有几个亲戚看过,并对此都表示反对),直到1868年,她的一幅肖像画被选入著名的巴黎艺术沙龙年度展览。但普法战争的爆发却使玛丽极不情愿地回到家中,因为在经济上依靠父亲,所以她对艺术的自由追求只能搁浅了。但玛丽随后接到了来自匹兹堡大主教的邀请,让她去意大利临摹画家柯勒乔的宗教作品。从中赚到的钱让她在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继续她的绘画生涯,并最终再次定居在巴黎。

玛丽的开创性作品因色彩明艳且写实性不高而招致非议,但她却得到了画家德加的鼓励,后者的粉彩画也曾引发争议。在1879年的印象派画展上,她展出了11副作品,并很快获得了商界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其他的印象派画家主要专注于山水和街景,她却靠肖像画出了名,特别是善于描绘妇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家庭场景。但从1915年开始,她患上了糖尿病,视力开始下降。此后的11年间,玛丽的视力逐年下滑,直到最终于1926年在勒梅斯尼泰里比去世。

特点

信息时代
大艺术家
巨作
《抱着手的莉迪娅》
《为孩子洗浴》
《一杯茶》
在带有可用的巨作槽位的区域或奇观上激活。
语言
选择规则集
Get it on App StoreGet it on Google Play
下载Android安装包
版权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