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领袖
城邦
区域
建筑
奇观和项目
单位
单位强化
伟人
科技
市政
政体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资源
改良设施和路线
总督
历史时刻
越南
特色能力

九龙江三角洲

所有陆地特色区域只能建造在雨林、沼泽或树林上。建在这些地貌上的建筑将获得以下收益:建在树林上提供+1 文化值、建在雨林上提供+1 科技值、建在沼泽上提供+1 生产力。拥有“中世纪集市”市政后即可栽种树林。

历史背景
越南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它的历史便是一部争取独立、反抗外国势力入侵的历史。这些外来侵略者有中国古代皇帝、欧洲殖民者,甚至还有美国。

早在公元前1200年的鸿庞王朝,早期越南“京族”人便开始在红河三角洲定居,耕种土地、引水灌溉。据传说,貉龙君教授了早期的越南农民如何种植水稻。公元前六世纪时,他们就已经利用了周边的水道,开始建造灌溉系统、运河和堤坝。粮食种植让人们聚拢,而城市化则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越南拥有复杂的丝绸、紫铜、青铜工具和武器制作工艺。这段时期中的手工业代表作便是东山铜鼓。

但哪里有繁荣,哪里就有战争。越南与北方邻居——中国历代王朝的关系从最初就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越南融合了东亚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而邻国老挝和柬埔寨则信仰小乘佛教)、汉字、中国的地主制,以及中国记录历史的传统(历史学家会因此感激涕零)。但这一切并不只是文化交流而已,也涉及到军事冲突。

赵佗是一位征服越南北部的中国将军。秦朝土崩瓦解后,他便有了自立为王之心,于是在现今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建立了南越王国。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赵佗是越南皇帝,还是中国皇帝呢?这个问题极具政治色彩,难以准确回答。不过,还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历史学家去搞清楚吧。在汉朝击败南越国,将越南并入中国版图之后,赵佗的称帝野望也随之崩坏,并湮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这是越南人第一个(但绝非最后一个)抵抗占领的时期。中国的法律,尤其是限制妇女权力的法律激怒了长期采纳东南亚母系传统的越南人。也难怪女人会揭竿而起。公元40年,征氏姐妹挺身反抗汉朝太守苏定。起义军势如破竹,夺取了65座城池,并宣布独立建国,大姐征侧被推举为王。二位姐妹统治两年之后,汉光武帝终于忍无可忍,派出大军征讨,誓要拿下二女的项上人头。但光武帝却未能如愿,征氏姐妹兵败后不愿被活捉凌辱,慷慨自尽。

但动乱并未停歇。公元225年,赵贞氏(民间尊称“赵夫人”)领导了一场新的起义。虽然和征氏姐妹一样,赵夫人同样兵败,但她的影响力却持续存在。在李贲等君主的治理时期,动乱仍在延续,越南直到公元938年才正式独立。在公元首个千年中,即使处在被占领的状态之下,越南仍然保持了兴旺繁荣,考古学家曾在越南遗址中发现来自罗马的商品。

在公元938年决定性的白藤江之战之后,越南获得了独立地位,但政局却并不稳定。它继续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内战和动荡,直到丁部领建立丁朝。这个国家也改名为大瞿越,意为“大越”。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并致力于与显赫家族结盟,但他的统治只维持八年,以他和王储遭暗杀而告终。一直冷眼旁观事态发展的中国宋朝决定趁机入侵。黎桓表面让先帝六岁的儿子继承王位,背后却与其母暗通款曲,进而夺取大权,并在之后建立了前黎朝。他借助巧妙的战术击败了入侵的中国宋朝军队。中国史书中未曾记载的是,战败的所有宋朝将领全部遭到了处决。之后,宋朝放弃了占领此地的计划,这或许是由于越南尝试与其恢复邦交并朝贡。但越南行此举也并非出于怯懦,而是政治上的全盘考量。宋朝也乐得坐享其成,既然有朝贡,又何苦再去费力攻打呢。

越南保持了近五百年的独立。它沿着海岸从红河流域(河内地区)向湄公河三角洲发展。这涉及到一系列针对其他民族的战争和征服,包括乍得和高棉(柬埔寨人)。实际上,湄公河三角洲有许多高棉人,他们信奉自己的佛教,并使用着今天的柬埔寨语。

向南扩张之后,李氏王朝为今日的越南奠定了基础。这个王朝持续繁盛了四百年之久,它将治理重心放在了国内。李氏王朝谋求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首先加大对人口的投入,建立了文庙(国子监)。教育并不局限于贵族阶层,在越南到中国、韩国到日本的通用儒家精英制度中,普通人可以通过考试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而且这个体制并非男性全权主导:税收制度也进行了重组,妇女负责进行征收。李朝时,宗教在社会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佛教、儒教和道教尤其如此。

但这一时期也不太平。李氏王朝禅让于陈氏王朝时,越南面临着蒙古和中国的入侵(后者更甚),以及先前征服的占族人叛乱。战争连绵不断,外加陈朝统治者昏庸无能,越南的防御体系也出现裂痕。十三世纪,将军胡季犛夺取王位,宣布了一系列大胆而进步的改革,但改革受到封建地主的强烈反对,后者请求中国明朝出兵帮助恢复陈朝。公元1407年,中国再次占据越南。依照中国法律,越南被迫再次吸纳中国文化,像过去一样,越南也进行了抵抗。一位名叫黎利的豪族领导了这场起义并最终获得成功,建立了全新的后黎朝。之后便是阮岳建立的西山阮朝,这个朝代的名字颇受越南人欢迎,成千上万的家庭都把他们的姓氏改为阮,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越南姓氏。李氏王朝受儒家思想影响颇大,引入了更新更进步的法律体系。教育和扩张也再次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此,到了十八世纪,当欧洲人开始出现时,他们传播基督教的行为被许多人视为对越南文明根基的直接攻击。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观点也并没有错——宗教传播的确是对越南进行殖民占领的前奏。由于传教士遭到处决,法国人(和西班牙盟友)入侵越南南部,占领并控制了这个地区。法国步步紧逼,1887年时已经控制整个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法属印度支那似乎一直战乱不休。法国与暹罗争夺老挝主权,没有和暹罗作战时,则是与越南起义军打得不亦乐乎。而最近一轮起义才行将停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已经燃起。

此时越南出现了另一位重要人物:胡志明。他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曾留洋法国求学,早年在美国和英国从事体力劳动,他同情法国、美国、俄国的革命者,并在二战期间回到越南,与日本侵略军和维希政权法军军队斗争。战争结束后,胡志明宣读了越南《独立宣言》,开头一句略显奇怪,却又耳熟能详:“人人生而平等,他们应享有造物主所赋予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也就是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二战中,美国曾帮助越南对抗轴心国,因此他曾一度认为美国会支持越南脱离法国独立。他在这一点上出现了判断失误。美国支持法国进行殖民占领,这也使得以河内为基地的胡志明愈发亲近苏联。在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中,越南人民军彻底击败法国军队,结束了法国的殖民统治。

但在战争末期,越南分裂为苏联扶持的北越和美国扶持的南越。反殖民战争结束,双方旋即爆发内战,美国方面称之为“越南战争”,而越南方面则称之为“对美抗战”。胡志明和北越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取胜,建立了至今仍然存在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战争结束后,紧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个大事件——越南入侵柬埔寨,试图推翻红色高棉政权,而这最终引发了1979年与中国的冲突。一个多世纪以来,越南与中国一直纷争不断,而这次越南人也成功让中国军队撤离了自己的国土,只是当中缘由成谜。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点

领袖
特殊单位
特殊基础设施

地理环境与社会数据

位置
东南亚
规模
331210平方公里
人口
98721275(2020年数据)
首都
河内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点

领袖
特殊单位
特殊基础设施

地理环境与社会数据

位置
东南亚
规模
331210平方公里
人口
98721275(2020年数据)
首都
河内
特色能力

九龙江三角洲

所有陆地特色区域只能建造在雨林、沼泽或树林上。建在这些地貌上的建筑将获得以下收益:建在树林上提供+1 文化值、建在雨林上提供+1 科技值、建在沼泽上提供+1 生产力。拥有“中世纪集市”市政后即可栽种树林。

历史背景
越南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它的历史便是一部争取独立、反抗外国势力入侵的历史。这些外来侵略者有中国古代皇帝、欧洲殖民者,甚至还有美国。

早在公元前1200年的鸿庞王朝,早期越南“京族”人便开始在红河三角洲定居,耕种土地、引水灌溉。据传说,貉龙君教授了早期的越南农民如何种植水稻。公元前六世纪时,他们就已经利用了周边的水道,开始建造灌溉系统、运河和堤坝。粮食种植让人们聚拢,而城市化则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越南拥有复杂的丝绸、紫铜、青铜工具和武器制作工艺。这段时期中的手工业代表作便是东山铜鼓。

但哪里有繁荣,哪里就有战争。越南与北方邻居——中国历代王朝的关系从最初就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越南融合了东亚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而邻国老挝和柬埔寨则信仰小乘佛教)、汉字、中国的地主制,以及中国记录历史的传统(历史学家会因此感激涕零)。但这一切并不只是文化交流而已,也涉及到军事冲突。

赵佗是一位征服越南北部的中国将军。秦朝土崩瓦解后,他便有了自立为王之心,于是在现今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建立了南越王国。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赵佗是越南皇帝,还是中国皇帝呢?这个问题极具政治色彩,难以准确回答。不过,还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历史学家去搞清楚吧。在汉朝击败南越国,将越南并入中国版图之后,赵佗的称帝野望也随之崩坏,并湮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这是越南人第一个(但绝非最后一个)抵抗占领的时期。中国的法律,尤其是限制妇女权力的法律激怒了长期采纳东南亚母系传统的越南人。也难怪女人会揭竿而起。公元40年,征氏姐妹挺身反抗汉朝太守苏定。起义军势如破竹,夺取了65座城池,并宣布独立建国,大姐征侧被推举为王。二位姐妹统治两年之后,汉光武帝终于忍无可忍,派出大军征讨,誓要拿下二女的项上人头。但光武帝却未能如愿,征氏姐妹兵败后不愿被活捉凌辱,慷慨自尽。

但动乱并未停歇。公元225年,赵贞氏(民间尊称“赵夫人”)领导了一场新的起义。虽然和征氏姐妹一样,赵夫人同样兵败,但她的影响力却持续存在。在李贲等君主的治理时期,动乱仍在延续,越南直到公元938年才正式独立。在公元首个千年中,即使处在被占领的状态之下,越南仍然保持了兴旺繁荣,考古学家曾在越南遗址中发现来自罗马的商品。

在公元938年决定性的白藤江之战之后,越南获得了独立地位,但政局却并不稳定。它继续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内战和动荡,直到丁部领建立丁朝。这个国家也改名为大瞿越,意为“大越”。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并致力于与显赫家族结盟,但他的统治只维持八年,以他和王储遭暗杀而告终。一直冷眼旁观事态发展的中国宋朝决定趁机入侵。黎桓表面让先帝六岁的儿子继承王位,背后却与其母暗通款曲,进而夺取大权,并在之后建立了前黎朝。他借助巧妙的战术击败了入侵的中国宋朝军队。中国史书中未曾记载的是,战败的所有宋朝将领全部遭到了处决。之后,宋朝放弃了占领此地的计划,这或许是由于越南尝试与其恢复邦交并朝贡。但越南行此举也并非出于怯懦,而是政治上的全盘考量。宋朝也乐得坐享其成,既然有朝贡,又何苦再去费力攻打呢。

越南保持了近五百年的独立。它沿着海岸从红河流域(河内地区)向湄公河三角洲发展。这涉及到一系列针对其他民族的战争和征服,包括乍得和高棉(柬埔寨人)。实际上,湄公河三角洲有许多高棉人,他们信奉自己的佛教,并使用着今天的柬埔寨语。

向南扩张之后,李氏王朝为今日的越南奠定了基础。这个王朝持续繁盛了四百年之久,它将治理重心放在了国内。李氏王朝谋求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首先加大对人口的投入,建立了文庙(国子监)。教育并不局限于贵族阶层,在越南到中国、韩国到日本的通用儒家精英制度中,普通人可以通过考试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而且这个体制并非男性全权主导:税收制度也进行了重组,妇女负责进行征收。李朝时,宗教在社会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佛教、儒教和道教尤其如此。

但这一时期也不太平。李氏王朝禅让于陈氏王朝时,越南面临着蒙古和中国的入侵(后者更甚),以及先前征服的占族人叛乱。战争连绵不断,外加陈朝统治者昏庸无能,越南的防御体系也出现裂痕。十三世纪,将军胡季犛夺取王位,宣布了一系列大胆而进步的改革,但改革受到封建地主的强烈反对,后者请求中国明朝出兵帮助恢复陈朝。公元1407年,中国再次占据越南。依照中国法律,越南被迫再次吸纳中国文化,像过去一样,越南也进行了抵抗。一位名叫黎利的豪族领导了这场起义并最终获得成功,建立了全新的后黎朝。之后便是阮岳建立的西山阮朝,这个朝代的名字颇受越南人欢迎,成千上万的家庭都把他们的姓氏改为阮,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越南姓氏。李氏王朝受儒家思想影响颇大,引入了更新更进步的法律体系。教育和扩张也再次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此,到了十八世纪,当欧洲人开始出现时,他们传播基督教的行为被许多人视为对越南文明根基的直接攻击。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观点也并没有错——宗教传播的确是对越南进行殖民占领的前奏。由于传教士遭到处决,法国人(和西班牙盟友)入侵越南南部,占领并控制了这个地区。法国步步紧逼,1887年时已经控制整个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法属印度支那似乎一直战乱不休。法国与暹罗争夺老挝主权,没有和暹罗作战时,则是与越南起义军打得不亦乐乎。而最近一轮起义才行将停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已经燃起。

此时越南出现了另一位重要人物:胡志明。他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曾留洋法国求学,早年在美国和英国从事体力劳动,他同情法国、美国、俄国的革命者,并在二战期间回到越南,与日本侵略军和维希政权法军军队斗争。战争结束后,胡志明宣读了越南《独立宣言》,开头一句略显奇怪,却又耳熟能详:“人人生而平等,他们应享有造物主所赋予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也就是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二战中,美国曾帮助越南对抗轴心国,因此他曾一度认为美国会支持越南脱离法国独立。他在这一点上出现了判断失误。美国支持法国进行殖民占领,这也使得以河内为基地的胡志明愈发亲近苏联。在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中,越南人民军彻底击败法国军队,结束了法国的殖民统治。

但在战争末期,越南分裂为苏联扶持的北越和美国扶持的南越。反殖民战争结束,双方旋即爆发内战,美国方面称之为“越南战争”,而越南方面则称之为“对美抗战”。胡志明和北越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取胜,建立了至今仍然存在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战争结束后,紧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个大事件——越南入侵柬埔寨,试图推翻红色高棉政权,而这最终引发了1979年与中国的冲突。一个多世纪以来,越南与中国一直纷争不断,而这次越南人也成功让中国军队撤离了自己的国土,只是当中缘由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