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领袖
城邦
区域
建筑
奇观和项目
单位
单位强化
伟人
科技
市政
政体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资源
改良设施和路线
总督
历史时刻
高卢
特色能力

哈尔施塔特文化

矿山为所有区域提供少量相邻加成、对无主领土施放文化炸弹,并+1 文化值。特色区域与其他区域相邻时不会获得少量相邻加成;特色区域也无法建在市中心旁。

历史背景
从来没有一个国王能统一整个高卢。相反,高卢人是一个由自己的语言、宗教和社会结构统一起来的民族。高卢人考验着恺撒和罗马人的耐心,最终导致了罗马的全面征服。但高卢人并未因此而灭亡,而是将自己的文化与罗马人融合在一起,在罗马占领期间和之后建立了独特的身份认同,为法国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据说高卢人(根据恺撒完全准确的描述)最初并没有称自己为“高卢人”,而是自称“塞尔特人”。这一地区最终得名“高卢”,是来源于凯尔特语中“外来者”一词。彼时的高卢也正是由外来者(比如罗马人)所统治的国家。略显混乱的是,罗马文的“加拉太”或“加利亚赛尔特”是来源于另一个高卢词汇,意为“强大”。换言之,被征服的高卢人一方面对罗马人自称“强大的凯尔特人”,另一方面又自称“被外来者统治的国家”。想必他们和遥远凯尔特土地上的那些祖先存在颇多相似之处。

在与恺撒会面之前——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原始的高卢部落居住在法国中部莱茵河谷附近。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南迁至地中海沿岸,并在意大利北部定居下来。高卢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进一步踏入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90年在布雷努斯的指挥下洗劫了罗马(此人并不是在公元前278年协助入侵希腊的布雷诺斯)。高卢人作战能力极强,也受人尊敬。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进行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他们与汉尼拔·巴卡结盟。这次联盟,以及之后罗马遭到的洗劫和掠夺让罗马人感到不安。他们击退了入侵的高卢人,并最终取得了一定战果,在高卢战争中征服了高卢人。公元前51年,恺撒和他的盟友控制了高卢。征服高卢正是恺撒奠定自己地位的敲门砖:用黄金偿还债务(高卢人有很多黄金),并成功地对罗马一方的敌对势力发动军事行动。一些部落挺身反抗罗马的占领,其中颇具规模的有维钦托利的部落、阿维尔尼的部落,以及安比奥里克斯的部落厄勃隆尼。但两次高卢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原因并不是缺乏技巧或决心,而是缺乏资源和团结。

大约在公元前27到12年,高卢被划分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三个领地。令人吃惊的是,奥古斯都皇帝试图延续儒略·恺撒时期的状况,维持已经存在的边界。该地区也保持了相对的和平状态,直到公元3世纪日耳曼部落入侵该地区。

在被罗马占领之前,虽然拥有许多独立的部落,但高卢仍是一个富裕而独特的社会。他们拥有大量金矿(这也引起了恺撒的注意),财富数不胜数。恺撒的涉足引发了黄金价格下跌,因为从高卢掠夺的黄金实在太多。高卢工匠利用黄金制作了高雅且实用的物品。男人佩戴镀金头盔,而女人则佩戴马蹄形的黄金颈环和配套手镯。

高卢的政治和社会组织皆十分复杂。德鲁伊是地位最高的公民之一,他们既是精神领袖,也是政治领袖。与罗马人的普遍认识和宣传不同,他们并不会用活人献祭。相反,他们是部落的知识守护者和医者。他们提出宗教和政治建议,必要时还会在审判中作出裁决。由于德鲁伊对拥护者拥有极大影响力,罗马人(尤其是皇帝克劳狄一世)竭力压制他们的实践和知识。加上一神教基督教的引入,德鲁伊的“凯尔特教”遭到灭顶之灾,仅留下残缺不全的遗物供后世历史学家研究与破译。

除德鲁伊之外,高卢人还由长老和国王组成的委员会领导,在一些情况下他们还会共同领导部落。各部落在很大程度上为自治,正是这种分散引来了恺撒的入侵。在罗马统治下,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和巩固,富有的高卢人采纳了罗马的文化特征——他们身着罗马风格的服装,说着自己的高卢语和拉丁语的混合体(后来演变为法语)。他们也效仿罗马人开始建造自己的家园和村庄。

高卢人的后代凯尔特人今天生活在英国、德国、巴尔干半岛、土耳其、西班牙,当然还有法国。他们的遗产也与其他人种混杂在了一起。除高卢人之外,共同创建法国的还有法兰克人(一个日耳曼部落)、在罗马帝国晚期入侵并定居的哥特人、入侵的古北欧人,以及罗马人。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点

领袖
特殊单位
特殊基础设施

地理环境与社会数据

位置
欧洲西部(现代法国附近)
规模
约50万平方公里
人口
无确切数字;在安比奥里克斯时期约600-800万
首都
未设立首都;安比奥里克斯的部落在阿图阿图卡设有堡垒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特点

领袖
特殊单位
特殊基础设施

地理环境与社会数据

位置
欧洲西部(现代法国附近)
规模
约50万平方公里
人口
无确切数字;在安比奥里克斯时期约600-800万
首都
未设立首都;安比奥里克斯的部落在阿图阿图卡设有堡垒
特色能力

哈尔施塔特文化

矿山为所有区域提供少量相邻加成、对无主领土施放文化炸弹,并+1 文化值。特色区域与其他区域相邻时不会获得少量相邻加成;特色区域也无法建在市中心旁。

历史背景
从来没有一个国王能统一整个高卢。相反,高卢人是一个由自己的语言、宗教和社会结构统一起来的民族。高卢人考验着恺撒和罗马人的耐心,最终导致了罗马的全面征服。但高卢人并未因此而灭亡,而是将自己的文化与罗马人融合在一起,在罗马占领期间和之后建立了独特的身份认同,为法国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据说高卢人(根据恺撒完全准确的描述)最初并没有称自己为“高卢人”,而是自称“塞尔特人”。这一地区最终得名“高卢”,是来源于凯尔特语中“外来者”一词。彼时的高卢也正是由外来者(比如罗马人)所统治的国家。略显混乱的是,罗马文的“加拉太”或“加利亚赛尔特”是来源于另一个高卢词汇,意为“强大”。换言之,被征服的高卢人一方面对罗马人自称“强大的凯尔特人”,另一方面又自称“被外来者统治的国家”。想必他们和遥远凯尔特土地上的那些祖先存在颇多相似之处。

在与恺撒会面之前——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原始的高卢部落居住在法国中部莱茵河谷附近。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南迁至地中海沿岸,并在意大利北部定居下来。高卢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进一步踏入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90年在布雷努斯的指挥下洗劫了罗马(此人并不是在公元前278年协助入侵希腊的布雷诺斯)。高卢人作战能力极强,也受人尊敬。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进行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他们与汉尼拔·巴卡结盟。这次联盟,以及之后罗马遭到的洗劫和掠夺让罗马人感到不安。他们击退了入侵的高卢人,并最终取得了一定战果,在高卢战争中征服了高卢人。公元前51年,恺撒和他的盟友控制了高卢。征服高卢正是恺撒奠定自己地位的敲门砖:用黄金偿还债务(高卢人有很多黄金),并成功地对罗马一方的敌对势力发动军事行动。一些部落挺身反抗罗马的占领,其中颇具规模的有维钦托利的部落、阿维尔尼的部落,以及安比奥里克斯的部落厄勃隆尼。但两次高卢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原因并不是缺乏技巧或决心,而是缺乏资源和团结。

大约在公元前27到12年,高卢被划分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三个领地。令人吃惊的是,奥古斯都皇帝试图延续儒略·恺撒时期的状况,维持已经存在的边界。该地区也保持了相对的和平状态,直到公元3世纪日耳曼部落入侵该地区。

在被罗马占领之前,虽然拥有许多独立的部落,但高卢仍是一个富裕而独特的社会。他们拥有大量金矿(这也引起了恺撒的注意),财富数不胜数。恺撒的涉足引发了黄金价格下跌,因为从高卢掠夺的黄金实在太多。高卢工匠利用黄金制作了高雅且实用的物品。男人佩戴镀金头盔,而女人则佩戴马蹄形的黄金颈环和配套手镯。

高卢的政治和社会组织皆十分复杂。德鲁伊是地位最高的公民之一,他们既是精神领袖,也是政治领袖。与罗马人的普遍认识和宣传不同,他们并不会用活人献祭。相反,他们是部落的知识守护者和医者。他们提出宗教和政治建议,必要时还会在审判中作出裁决。由于德鲁伊对拥护者拥有极大影响力,罗马人(尤其是皇帝克劳狄一世)竭力压制他们的实践和知识。加上一神教基督教的引入,德鲁伊的“凯尔特教”遭到灭顶之灾,仅留下残缺不全的遗物供后世历史学家研究与破译。

除德鲁伊之外,高卢人还由长老和国王组成的委员会领导,在一些情况下他们还会共同领导部落。各部落在很大程度上为自治,正是这种分散引来了恺撒的入侵。在罗马统治下,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和巩固,富有的高卢人采纳了罗马的文化特征——他们身着罗马风格的服装,说着自己的高卢语和拉丁语的混合体(后来演变为法语)。他们也效仿罗马人开始建造自己的家园和村庄。

高卢人的后代凯尔特人今天生活在英国、德国、巴尔干半岛、土耳其、西班牙,当然还有法国。他们的遗产也与其他人种混杂在了一起。除高卢人之外,共同创建法国的还有法兰克人(一个日耳曼部落)、在罗马帝国晚期入侵并定居的哥特人、入侵的古北欧人,以及罗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