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切斯特•尼米茲
歷史背景
作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以及同盟國太平洋海區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在擊敗大日本帝國的戰爭中作用巨大。在德州中部乾旱平原上的弗雷德里克斯堡長大的切斯特為逃離單調乏味的生活,渴望通過加入軍隊來幹出一番事業。青少年時期的他(出生於1885年)曾申請進入西點軍校,但沒有成功;為了尋求一點安慰,他又參加了海軍學院的入學考試,並在1901年以優異成績被錄取。以班級第7名的成績從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畢業後,他被派到「俄亥俄號」戰列艦上執行任務,並最終在該艦抵達日本時遇到了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

尼米茲的早期事業並不出眾,雖然他確實成為了潛艇戰這一新領域的專家,甚至在1920年監管了珍珠港潛艇基地的建設。他還在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高級課程,並對學員戰爭演習進行評估,他承認:「我們演習的假想敵一直都是日本。」1929年他被任命為第20期艦艇中隊的指揮官,並於1933年在遠東指揮重型巡洋艦「奧古斯塔」。珍珠港事件爆發一周後,憑借著尼米茲對太平洋地區的熟悉,以及他一直認為日本是美國在該地區最大威脅的觀點,海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把太平洋艦隊的指揮權交於他。不久後,參謀長聯席會議又任命他為同盟國太平洋海區總司令。

1945年戰爭勝利後,尼米茲晉升為海軍作戰部長,他是唯一一位幸存的美國艦隊海軍上將。他於1947年退役,1966年去世,被以軍事葬禮的規格埋葬於加州。
特色能力

隱退(1 次)

為海軍襲擊類單位+20% 生產力。

被動影響

在兩個單元格以內,原子能和資訊時代的海軍單位+5 戰鬥力和+1 移動力。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great_admiral

特點

原子能時代
海軍統帥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great_admiral
歷史背景
作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以及同盟國太平洋海區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在擊敗大日本帝國的戰爭中作用巨大。在德州中部乾旱平原上的弗雷德里克斯堡長大的切斯特為逃離單調乏味的生活,渴望通過加入軍隊來幹出一番事業。青少年時期的他(出生於1885年)曾申請進入西點軍校,但沒有成功;為了尋求一點安慰,他又參加了海軍學院的入學考試,並在1901年以優異成績被錄取。以班級第7名的成績從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畢業後,他被派到「俄亥俄號」戰列艦上執行任務,並最終在該艦抵達日本時遇到了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

尼米茲的早期事業並不出眾,雖然他確實成為了潛艇戰這一新領域的專家,甚至在1920年監管了珍珠港潛艇基地的建設。他還在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高級課程,並對學員戰爭演習進行評估,他承認:「我們演習的假想敵一直都是日本。」1929年他被任命為第20期艦艇中隊的指揮官,並於1933年在遠東指揮重型巡洋艦「奧古斯塔」。珍珠港事件爆發一周後,憑借著尼米茲對太平洋地區的熟悉,以及他一直認為日本是美國在該地區最大威脅的觀點,海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把太平洋艦隊的指揮權交於他。不久後,參謀長聯席會議又任命他為同盟國太平洋海區總司令。

1945年戰爭勝利後,尼米茲晉升為海軍作戰部長,他是唯一一位幸存的美國艦隊海軍上將。他於1947年退役,1966年去世,被以軍事葬禮的規格埋葬於加州。

特點

原子能時代
海軍統帥
特色能力

隱退(1 次)

為海軍襲擊類單位+20% 生產力。

被動影響

在兩個單元格以內,原子能和資訊時代的海軍單位+5 戰鬥力和+1 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