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核潛艇
說明
高度發達的資訊時代海軍遠程突襲單位,能裝備核武器。除非與之相鄰,否則僅有其他海軍襲擊者才能看見它。可揭露視線範圍內的海軍襲擊者。
歷史背景
核動力潛艇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在1939年提出;直到1954年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才將這一概念付諸現實,這艘潛水艇可在水下連續工作4個月,中途不需探出水面…但沒人解釋為什麼人要在水下待4個月不出來。潛水艇是最理想的用來發射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載體——因為不會打草驚蛇——這是冷戰時期的最佳武器,不過這種潛水艇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特別用途。隨後,蘇聯很快模仿美國,在海中部署核潛艇,其中第一艘是1959年下水、後來發生事故的K-19號核潛艇。雖然發生了反應堆事故、故障和沉船事故,但雙方仍比拼著建造更大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冷戰對抗最激烈的時候,每月約有5至10艘核潛艇投入使用。儘管如今這個速度有所放緩,但世界上已有六個國家開始部署核動力「戰略性」潛水艇(即旨在毀滅城市而非其他船舶),這六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和印度。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nuclear_submarine

要求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680 生產力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2720 金幣
維護費用
基本花費:8 金幣
PortraitSquare
icon_unit_nuclear_submarine
說明
高度發達的資訊時代海軍遠程突襲單位,能裝備核武器。除非與之相鄰,否則僅有其他海軍襲擊者才能看見它。可揭露視線範圍內的海軍襲擊者。
歷史背景
核動力潛艇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在1939年提出;直到1954年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才將這一概念付諸現實,這艘潛水艇可在水下連續工作4個月,中途不需探出水面…但沒人解釋為什麼人要在水下待4個月不出來。潛水艇是最理想的用來發射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載體——因為不會打草驚蛇——這是冷戰時期的最佳武器,不過這種潛水艇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特別用途。隨後,蘇聯很快模仿美國,在海中部署核潛艇,其中第一艘是1959年下水、後來發生事故的K-19號核潛艇。雖然發生了反應堆事故、故障和沉船事故,但雙方仍比拼著建造更大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冷戰對抗最激烈的時候,每月約有5至10艘核潛艇投入使用。儘管如今這個速度有所放緩,但世界上已有六個國家開始部署核動力「戰略性」潛水艇(即旨在毀滅城市而非其他船舶),這六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和印度。

要求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680 生產力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2720 金幣
維護費用
基本花費:8 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