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领袖
城邦
区域
建筑
奇观和项目
单位
单位强化
伟人
科技
市政
政体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资源
改良设施和路线
总督
历史时刻
永乐皇帝
特色能力

里甲

所有城市都可进行“里甲”项目,专注于以每回合的城市生产力来转换为 食物(50%)、 信仰值(50%)或者 金币(100%)。10个人口或以上的大型城市,每一个人口便提供+2 金币、+1 科技值以及+1 文化值。

概要
永乐皇帝首先得利用里甲项目来控制城市,大型城市可从人口中获得额外 金币、 科技值和 文化值。
详细方法
永乐可以用“里甲”能力来控制人口。在治下城市中,特色项目能将 生产力转化为 食物、 信仰值或 金币。当城市人口达到10时,人口将提供更多 金币、 科技值和 文化值。文明特色能力将进一步帮助他的 科技值和 文化值取得进步,获得免费和更好的尤里卡和鼓舞。“虎蹲炮”将保护帝国免遭入侵者侵袭,“长城”也能成为文化胜利的坚实保障。
历史背景
作为最具前瞻性且眼光广阔的明朝皇帝,永乐为明朝的国际体系奠定了基础,重建了国家基础架构。他通过强硬的立法来实现这一切,为此,他铲除了所有反对自身主张的人,然后向外扩张,争取外国的支持,聚敛黄金,为中国成为完美帝国铺平了道路。

明朝是中国重新巩固自身的朝代。在经历了多年的外族统治后,汉人再次建立了一个以汉族为中心的政权,并持续繁荣数百年。明朝富裕、和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先进。明朝还成功地将邻国纳入自己的体系;朝贡体系将东亚的大部分地区连结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邦国联盟,从而实现了地区稳定和儒家价值观的扩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陷入了自满和孤立。虽然明朝在竞争中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但它变得虚弱,财政上过度依赖外国黄金,对周围世界的变化也毫无准备。

如果永乐皇帝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样的结局原本可能不会发生。

永乐原名朱棣,1360年出生。他是明朝另一个伟大的皇帝——洪武皇帝的次子(次级储君)。因此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长年指挥与蒙古人的作战——既包括元朝的残余势力,也包括西方的汗国。朱棣是排在他哥哥朱标之后的皇位继承人。有传闻说朱棣根本不是皇帝重要妃子的儿子,而是一个小妾之子。

但哥哥朱标深受父亲宠爱。甚至因为爱屋及乌,朱标儿子也非常得宠。所以朱标突然去世的时候,洪武皇帝指定朱标儿子,而非朱棣作为继承人……于是朱棣便兴兵造反。

经过三年战争后,朱棣取得了胜利,改称自己为永乐皇帝。随后,他无情扫荡官僚机构,搜查他侄子的余党。这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考虑到儒家思想重视皇位的正统性,许多学者都反对他继位。但仍然有很多人受到牵连——永乐下令处死反对派,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方孝孺,以及其在任职期间招收的所有门生和所有亲戚(诛十族)等等。最终导致数千人丧生。此外,永乐禁止了元朝统治下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蒙古文化。

然后永乐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新社会。他扩大了太监的职能,甚至开办了秘探机构(东厂)。他也扩大了学者和历史学家的职能——至少是那些同意将他侄子从历史中剔除的人(有人甚至提议改写历史,把永乐记载为皇后的儿子,而不是朝鲜小妾之子)。他建立新社会的表现还有紫禁城的建造,其标志着北京成为新的首都。北京靠近蒙古边境(以便更好地领导战争),也更靠近永乐的军事旧部。随后他还重建并加固了长城,重新开通了运河。

洪武(永乐的父亲)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事实上,孤立是明朝的祸根。但永乐却恰恰相反。他积极培育和拓展朝贡体系——事实上,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寻找新的潜在朝贡国。郑和之行到达了印度、波斯湾和非洲,尽管朝贡实际上只来自东亚。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对西藏的示好——回想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西藏仍然是佛教知识的来源;明朝也不例外。在军事上,永乐进攻蒙古和越南,将后者纳入中华帝国,使越南陈氏贵族遭到屠杀。

他的另一项成就是完成了《永乐大典》,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囊括了当时中国的所有知识。里面没有太多新内容,但将所有已知知识全部汇集。

永乐于公元1424年在一次对抗蒙古的军事行动中去世,享年64岁。
icon_leader_default
诸国多以人君不恤民事,而毁之也。

特点

文明

偏好

议程
银锭
喜欢每回合收入为正的文明,讨厌每回合收入为负的文明。
宗教
icon_leader_default
诸国多以人君不恤民事,而毁之也。

特点

文明

偏好

议程
银锭
喜欢每回合收入为正的文明,讨厌每回合收入为负的文明。
宗教
特色能力

里甲

所有城市都可进行“里甲”项目,专注于以每回合的城市生产力来转换为 食物(50%)、 信仰值(50%)或者 金币(100%)。10个人口或以上的大型城市,每一个人口便提供+2 金币、+1 科技值以及+1 文化值。

概要
永乐皇帝首先得利用里甲项目来控制城市,大型城市可从人口中获得额外 金币、 科技值和 文化值。
详细方法
永乐可以用“里甲”能力来控制人口。在治下城市中,特色项目能将 生产力转化为 食物、 信仰值或 金币。当城市人口达到10时,人口将提供更多 金币、 科技值和 文化值。文明特色能力将进一步帮助他的 科技值和 文化值取得进步,获得免费和更好的尤里卡和鼓舞。“虎蹲炮”将保护帝国免遭入侵者侵袭,“长城”也能成为文化胜利的坚实保障。
历史背景
作为最具前瞻性且眼光广阔的明朝皇帝,永乐为明朝的国际体系奠定了基础,重建了国家基础架构。他通过强硬的立法来实现这一切,为此,他铲除了所有反对自身主张的人,然后向外扩张,争取外国的支持,聚敛黄金,为中国成为完美帝国铺平了道路。

明朝是中国重新巩固自身的朝代。在经历了多年的外族统治后,汉人再次建立了一个以汉族为中心的政权,并持续繁荣数百年。明朝富裕、和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先进。明朝还成功地将邻国纳入自己的体系;朝贡体系将东亚的大部分地区连结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邦国联盟,从而实现了地区稳定和儒家价值观的扩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陷入了自满和孤立。虽然明朝在竞争中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但它变得虚弱,财政上过度依赖外国黄金,对周围世界的变化也毫无准备。

如果永乐皇帝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样的结局原本可能不会发生。

永乐原名朱棣,1360年出生。他是明朝另一个伟大的皇帝——洪武皇帝的次子(次级储君)。因此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长年指挥与蒙古人的作战——既包括元朝的残余势力,也包括西方的汗国。朱棣是排在他哥哥朱标之后的皇位继承人。有传闻说朱棣根本不是皇帝重要妃子的儿子,而是一个小妾之子。

但哥哥朱标深受父亲宠爱。甚至因为爱屋及乌,朱标儿子也非常得宠。所以朱标突然去世的时候,洪武皇帝指定朱标儿子,而非朱棣作为继承人……于是朱棣便兴兵造反。

经过三年战争后,朱棣取得了胜利,改称自己为永乐皇帝。随后,他无情扫荡官僚机构,搜查他侄子的余党。这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考虑到儒家思想重视皇位的正统性,许多学者都反对他继位。但仍然有很多人受到牵连——永乐下令处死反对派,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方孝孺,以及其在任职期间招收的所有门生和所有亲戚(诛十族)等等。最终导致数千人丧生。此外,永乐禁止了元朝统治下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蒙古文化。

然后永乐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新社会。他扩大了太监的职能,甚至开办了秘探机构(东厂)。他也扩大了学者和历史学家的职能——至少是那些同意将他侄子从历史中剔除的人(有人甚至提议改写历史,把永乐记载为皇后的儿子,而不是朝鲜小妾之子)。他建立新社会的表现还有紫禁城的建造,其标志着北京成为新的首都。北京靠近蒙古边境(以便更好地领导战争),也更靠近永乐的军事旧部。随后他还重建并加固了长城,重新开通了运河。

洪武(永乐的父亲)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事实上,孤立是明朝的祸根。但永乐却恰恰相反。他积极培育和拓展朝贡体系——事实上,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寻找新的潜在朝贡国。郑和之行到达了印度、波斯湾和非洲,尽管朝贡实际上只来自东亚。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对西藏的示好——回想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西藏仍然是佛教知识的来源;明朝也不例外。在军事上,永乐进攻蒙古和越南,将后者纳入中华帝国,使越南陈氏贵族遭到屠杀。

他的另一项成就是完成了《永乐大典》,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囊括了当时中国的所有知识。里面没有太多新内容,但将所有已知知识全部汇集。

永乐于公元1424年在一次对抗蒙古的军事行动中去世,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