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軍事管制
說明
厭戰情緒累積速度比平時少25%。擁有駐軍單位的城市每回合+2忠誠度。
歷史背景
軍事管制表現為軍事法「臨時」取代民法的守法主義,政府宣佈軍事管制後,不需要擔心諸如民事權利、人身保護法和民事法庭等繁瑣細節(違抗軍事管制的平民可由軍事法庭審判),並且可以隨意實施宵禁、旅行禁令和定量配給等。實際上,所有權力轉移至軍隊,從之前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其中部分可能自身也被監禁)中移除。採用軍事管制以「恢復秩序」的潛在原因有很多:發生了政變(如2006年的泰國)或者自然災害(如三藩市大地震),或者在勞資衝突(科羅拉多煤田戰爭)或戰爭(如1941-1944年的夏威夷)期間。
PortraitSquare
icon_policy_martial_law

要求

市政
PortraitSquare
icon_policy_martial_law
說明
厭戰情緒累積速度比平時少25%。擁有駐軍單位的城市每回合+2忠誠度。
歷史背景
軍事管制表現為軍事法「臨時」取代民法的守法主義,政府宣佈軍事管制後,不需要擔心諸如民事權利、人身保護法和民事法庭等繁瑣細節(違抗軍事管制的平民可由軍事法庭審判),並且可以隨意實施宵禁、旅行禁令和定量配給等。實際上,所有權力轉移至軍隊,從之前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其中部分可能自身也被監禁)中移除。採用軍事管制以「恢復秩序」的潛在原因有很多:發生了政變(如2006年的泰國)或者自然災害(如三藩市大地震),或者在勞資衝突(科羅拉多煤田戰爭)或戰爭(如1941-1944年的夏威夷)期間。

要求

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