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拉帕努依
特色能力

文化城邦

1位 使者: 首都+2 文化值。
3位 使者: 每座古羅馬劇場+2 文化值。
6位 使者: 每座藝術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2 文化值。

拉帕努依宗主國加成

你的建造者現在可以建造摩艾石像改良設施。

摩艾石像提供+1 文化值。每2個相鄰摩艾石像+1 文化值。若位於或相鄰火山灰土單元格+2 文化值。若相鄰海岸或湖泊單元格+1 文化值。隨著在科技和市政樹上不斷取得進展,可額外獲得 文化值和 旅遊業績。可以建造在平原、平原丘陵、草原、草原丘陵或火山灰土上。無法建在森林或雨林單元格旁。

歷史背景
這座小島(面積163平方公里)處於玻里尼西亞的最東端,坐落於南美洲智利的海岸之外。拉帕努依(復活節島)最有名的是稱之為摩艾的獨特巨大雕像。摩艾不只是令人驚訝的雕像,其建造與擺放方式在該座島嶼的歷史中亦佔有中心地位。

拉帕努依最早約在西元900年時有人定居,口述歷史將霍圖·瑪圖阿視為開山始祖,他從馬克薩斯群島率領獨木舟探險隊前來此處。對於先民的身份為何,有許多充滿想像力的理論,然而這些理論都沒有考古學以及史料證據支持。人類的定居,特別是人類所帶來的玻里尼西亞鼠,嚴重破壞了這座島的生態。摩艾石像的建造是勞力與原料密集的工作,並直接或間接造成島上的樹木砍伐。密集的人口就這樣讓自己受困於廣闊海洋中的一座小島上。

考古學和口述歷史提到,隨著當地食物資源越趨匱乏,島上的人口也開始面臨糧食危機,自此這座島嶼迎接了一段艱困的時期。根據後世出土的人類遺骸顯示,當時暴力席捲了整座島嶼。摩艾石像的建造就此結束,馬克馬克神(Makemake)這個「鳥人」異教興起,並獲得領導權與宗教主導地位。歐洲人是在1722年的復活節週日(因此這座島的別名又稱復活節島)首度留下關於這座島嶼的記錄。他們記錄了驚人的摩艾石像以及生態破壞:島上當時沒有超過3公尺高的樹。在1722年到1860年間的某個時間點,大部份的摩艾石像從平台上被推倒,這可能是社會動盪所造成的結果。

在1862年時,奴隸販子劫掠這座島嶼,遭到殺死或擄走的人數成千數百,遭到擄走的人則被賣到南美洲當奴隸。這些被充為奴隸的島民大多因為接觸天花與肺結核等疾病,而在南美洲死去。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夠回到島上,但他們身上所攜帶的天花病毒進一步導致更多人口死亡。基督教傳教士在1864年時首次登陸這座島,並破壞了傳統服飾、儀式以及文化與宗教物件。這座島的土地大部份被佔領或以相當低的代價取得,之後這座島就變成了牧羊場,島民們在暴力脅迫下從事勞動。

到了1877年,島上人口只剩下約一百多人。在十多年內,島上百分之九十的倖存人口或死或逃。這座島的許多傳承,包含閱讀朗格朗格(rongorongo)這種獨特文字系統的能力以及摩艾石像的歷史與其建造過程,也隨之消失在世界上。

拉帕努依現在是智利政府的統治之地,島嶼大部份的面積為國家公園所有。今日的人口組成可以追溯至歐洲開拓者與玻里尼西亞人的組合。這座島的歷史是一項血淋淋的警告,告訴我們無意中對生態造成破壞會有什麼樣的危險,而且後來的殖民歷史更是代表著當時人類最黑暗的一面。現在摩艾石像已經放回阿胡平台,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中,但這些石像一如以往地沉默,對幾世紀以來所見證的歷史不發一語。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rapa_nui

城邦類型

icon_citystate_culture
文化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rapa_nui

城邦類型

icon_citystate_culture
文化
特色能力

文化城邦

1位 使者: 首都+2 文化值。
3位 使者: 每座古羅馬劇場+2 文化值。
6位 使者: 每座藝術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2 文化值。

拉帕努依宗主國加成

你的建造者現在可以建造摩艾石像改良設施。

摩艾石像提供+1 文化值。每2個相鄰摩艾石像+1 文化值。若位於或相鄰火山灰土單元格+2 文化值。若相鄰海岸或湖泊單元格+1 文化值。隨著在科技和市政樹上不斷取得進展,可額外獲得 文化值和 旅遊業績。可以建造在平原、平原丘陵、草原、草原丘陵或火山灰土上。無法建在森林或雨林單元格旁。

歷史背景
這座小島(面積163平方公里)處於玻里尼西亞的最東端,坐落於南美洲智利的海岸之外。拉帕努依(復活節島)最有名的是稱之為摩艾的獨特巨大雕像。摩艾不只是令人驚訝的雕像,其建造與擺放方式在該座島嶼的歷史中亦佔有中心地位。

拉帕努依最早約在西元900年時有人定居,口述歷史將霍圖·瑪圖阿視為開山始祖,他從馬克薩斯群島率領獨木舟探險隊前來此處。對於先民的身份為何,有許多充滿想像力的理論,然而這些理論都沒有考古學以及史料證據支持。人類的定居,特別是人類所帶來的玻里尼西亞鼠,嚴重破壞了這座島的生態。摩艾石像的建造是勞力與原料密集的工作,並直接或間接造成島上的樹木砍伐。密集的人口就這樣讓自己受困於廣闊海洋中的一座小島上。

考古學和口述歷史提到,隨著當地食物資源越趨匱乏,島上的人口也開始面臨糧食危機,自此這座島嶼迎接了一段艱困的時期。根據後世出土的人類遺骸顯示,當時暴力席捲了整座島嶼。摩艾石像的建造就此結束,馬克馬克神(Makemake)這個「鳥人」異教興起,並獲得領導權與宗教主導地位。歐洲人是在1722年的復活節週日(因此這座島的別名又稱復活節島)首度留下關於這座島嶼的記錄。他們記錄了驚人的摩艾石像以及生態破壞:島上當時沒有超過3公尺高的樹。在1722年到1860年間的某個時間點,大部份的摩艾石像從平台上被推倒,這可能是社會動盪所造成的結果。

在1862年時,奴隸販子劫掠這座島嶼,遭到殺死或擄走的人數成千數百,遭到擄走的人則被賣到南美洲當奴隸。這些被充為奴隸的島民大多因為接觸天花與肺結核等疾病,而在南美洲死去。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夠回到島上,但他們身上所攜帶的天花病毒進一步導致更多人口死亡。基督教傳教士在1864年時首次登陸這座島,並破壞了傳統服飾、儀式以及文化與宗教物件。這座島的土地大部份被佔領或以相當低的代價取得,之後這座島就變成了牧羊場,島民們在暴力脅迫下從事勞動。

到了1877年,島上人口只剩下約一百多人。在十多年內,島上百分之九十的倖存人口或死或逃。這座島的許多傳承,包含閱讀朗格朗格(rongorongo)這種獨特文字系統的能力以及摩艾石像的歷史與其建造過程,也隨之消失在世界上。

拉帕努依現在是智利政府的統治之地,島嶼大部份的面積為國家公園所有。今日的人口組成可以追溯至歐洲開拓者與玻里尼西亞人的組合。這座島的歷史是一項血淋淋的警告,告訴我們無意中對生態造成破壞會有什麼樣的危險,而且後來的殖民歷史更是代表著當時人類最黑暗的一面。現在摩艾石像已經放回阿胡平台,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中,但這些石像一如以往地沉默,對幾世紀以來所見證的歷史不發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