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远古时代
古典时期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攻城术
横帆装置
火药
金属铸造
批量生产
天文学
银行业
印刷术
制图学
工业时代
现代
原子能时代
信息时代
天文学
历史背景
如果一个人长久地盯着夜空,他会了解到天文学(或者,如果天空太亮,那就是占星术。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到文艺复兴时,研究空间物体的天文学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会让人特别想去学习它;直到1543年尼古拉·哥白尼发表了关于太阳系的日心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这一新奇迹对哥白尼的理论加以辩护、修正和扩展。“科学革命”的关键人物约翰尼斯·开普勒紧接着设计了一个数学系统,详细介绍了行星的运动。几十年后,牛顿使用他发明的反射望远镜,依靠太空力学的发展和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出了力学。
天文学的重大进展通常都伴随着新技术的采用,当研究无限的空间时,它能帮助人们看到更多更远的事物,或者看到其他范围内的事物。越来越先进的望远镜让威廉·赫歇尔创作了星云和星团的详细目录,同时在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1838年,德国人弗里德里希·贝塞尔第一次设法测量了到一颗恒星(61 天鹅座)的距离。光谱仪和摄影技术推动了天文知识向前发展,尤其是当科学家认识到其他的恒星在组成方面和太阳很相似,比如各种各样的团块,温度和大小。
直到20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才最终认识到我们的系统只是银河系(也就是“银河”)的一部分,银河系里还漂浮着很多其他星系。通过使用各种神秘难懂的望远镜,人们发现在这些星系里面和星系之间有各种各样奇异的东西,比如类星体、脉冲星、燃烧体、射电星系、黑洞、中子星等,甚至还有些在太空里绕地球旋转,人为污染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太空夜空的学术观察。
天文学吸引人们仰望上苍,引导我们了解其他世界。
——柏拉图
当你不是一个天文学家时,天文学更有趣。
——布赖恩·梅
解锁
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
所需的科技
教育
研究费用
基准花费: 660
科技值
提升条件
在邻近山岳的地方建造1所大学。
后续
接下来解锁的科技
科学理论
历史背景
如果一个人长久地盯着夜空,他会了解到天文学(或者,如果天空太亮,那就是占星术。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到文艺复兴时,研究空间物体的天文学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会让人特别想去学习它;直到1543年尼古拉·哥白尼发表了关于太阳系的日心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这一新奇迹对哥白尼的理论加以辩护、修正和扩展。“科学革命”的关键人物约翰尼斯·开普勒紧接着设计了一个数学系统,详细介绍了行星的运动。几十年后,牛顿使用他发明的反射望远镜,依靠太空力学的发展和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出了力学。
天文学的重大进展通常都伴随着新技术的采用,当研究无限的空间时,它能帮助人们看到更多更远的事物,或者看到其他范围内的事物。越来越先进的望远镜让威廉·赫歇尔创作了星云和星团的详细目录,同时在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1838年,德国人弗里德里希·贝塞尔第一次设法测量了到一颗恒星(61 天鹅座)的距离。光谱仪和摄影技术推动了天文知识向前发展,尤其是当科学家认识到其他的恒星在组成方面和太阳很相似,比如各种各样的团块,温度和大小。
直到20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才最终认识到我们的系统只是银河系(也就是“银河”)的一部分,银河系里还漂浮着很多其他星系。通过使用各种神秘难懂的望远镜,人们发现在这些星系里面和星系之间有各种各样奇异的东西,比如类星体、脉冲星、燃烧体、射电星系、黑洞、中子星等,甚至还有些在太空里绕地球旋转,人为污染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太空夜空的学术观察。
天文学吸引人们仰望上苍,引导我们了解其他世界。
——柏拉图
当你不是一个天文学家时,天文学更有趣。
——布赖恩·梅
解锁
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
所需的科技
教育
研究费用
基准花费: 660
科技值
提升条件
在邻近山岳的地方建造1所大学。
后续
接下来解锁的科技
科学理论
语言
English (United States)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Deutsche (Deutschland)
Español (España)
Francés (Francia)
Italiano (Italia)
日本語 (日本)
한국어(대한민국)
Polski (Polska)
Português (Brasil)
Русский (Россия)
选择规则集
标准的规则
资料片:迭起兴衰
资料片:风云变幻
下载Android安装包
版权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