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遠古時代

古典時期

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工業時代

現代

原子能時代

機器人技術
說明
牧場改良設施提供的 食物+1。
歷史背景
1942年,科幻作家以撒•阿西莫夫提出了「機器人學三大定律」。1948年,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提出了作為實用機器人學基礎的模控學。1961年,世界上第一個程式控制機器人——「尤尼梅特」——被建造出來,用來從壓鑄設備上拿取、堆放熱燙的金屬片。

機器人——自運行的機器——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元前3世紀中國哲學家列禦寇所著的《列子》一書中。1495年,天才李奧納多•達文西畫了機械騎士的原理圖,這是一個典型的機器人。法國藝術家、發明家雅克•德•沃康松做了一隻機械鴨子,這只鴨子可以吃東西、扇翅膀、向後排泄——這就是1738年的「消化鴨」;更重要的是,他還造了一台完全自動的織布機,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商業上成功的「機器人」。因此,「機器人」(這個名字來源於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劇本《 羅素姆萬能機器人》)存在已久,隨後在1974年,ABB機器人團隊在瑞典組裝了世界上第一台由微型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

但,這當然是仿人機器人——有著軀幹、頭部、某些面部器官、兩個或多個手臂,也可以使用雙腳移動——這讓每個人既興奮又擔憂。作為科幻作家和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寵兒,這種機器人才僅僅開始變為現實。1973年,人形機器人Wabot-1研製成功,這種機器人可以行走,可以用日語交流,還能使用人工眼睛和耳朵來測量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幾乎和「消化鴨」一樣有趣)。很快,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機器人問世。2005年,機器人嚮導首次亮相,這是日本研製的家庭機器人,用來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照顧和陪伴。

當然,機器人外形並非一定是人形。事實上,人形機器人的設計反而很低效,並且有很多其他外形可供選擇,所有外形都已被工程師和製造商以不同目的嘗試過了——包括滾輪機器人、球形天體機器人、履帶式機器人,等等——帶有各種抓鉤和機械手,而非手臂。這種選擇幾乎是無止境的。或許,正如泰瑞•普萊契曾問過的那樣,「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製造使用效率低下的人形機器人,而不使用優良的流線型機器?」
PortraitSquare
icon_tech_robotics
「機器人技術永遠存在,它永遠都是下一件大事,這項技術如此讓人興奮,如此扣人心弦,以至於很容易得意忘形。」
——科林•安格爾
「I'll be back.」

解鎖

發射火星住所

要求

資訊時代
所需的科技
研究費用
基本花費:2155 科技值
提升條件
擁有全球化市政。

進展

解鎖科技
PortraitSquare
icon_tech_robotics
說明
牧場改良設施提供的 食物+1。
歷史背景
1942年,科幻作家以撒•阿西莫夫提出了「機器人學三大定律」。1948年,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提出了作為實用機器人學基礎的模控學。1961年,世界上第一個程式控制機器人——「尤尼梅特」——被建造出來,用來從壓鑄設備上拿取、堆放熱燙的金屬片。

機器人——自運行的機器——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元前3世紀中國哲學家列禦寇所著的《列子》一書中。1495年,天才李奧納多•達文西畫了機械騎士的原理圖,這是一個典型的機器人。法國藝術家、發明家雅克•德•沃康松做了一隻機械鴨子,這只鴨子可以吃東西、扇翅膀、向後排泄——這就是1738年的「消化鴨」;更重要的是,他還造了一台完全自動的織布機,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商業上成功的「機器人」。因此,「機器人」(這個名字來源於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劇本《 羅素姆萬能機器人》)存在已久,隨後在1974年,ABB機器人團隊在瑞典組裝了世界上第一台由微型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

但,這當然是仿人機器人——有著軀幹、頭部、某些面部器官、兩個或多個手臂,也可以使用雙腳移動——這讓每個人既興奮又擔憂。作為科幻作家和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寵兒,這種機器人才僅僅開始變為現實。1973年,人形機器人Wabot-1研製成功,這種機器人可以行走,可以用日語交流,還能使用人工眼睛和耳朵來測量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幾乎和「消化鴨」一樣有趣)。很快,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機器人問世。2005年,機器人嚮導首次亮相,這是日本研製的家庭機器人,用來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照顧和陪伴。

當然,機器人外形並非一定是人形。事實上,人形機器人的設計反而很低效,並且有很多其他外形可供選擇,所有外形都已被工程師和製造商以不同目的嘗試過了——包括滾輪機器人、球形天體機器人、履帶式機器人,等等——帶有各種抓鉤和機械手,而非手臂。這種選擇幾乎是無止境的。或許,正如泰瑞•普萊契曾問過的那樣,「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製造使用效率低下的人形機器人,而不使用優良的流線型機器?」
「機器人技術永遠存在,它永遠都是下一件大事,這項技術如此讓人興奮,如此扣人心弦,以至於很容易得意忘形。」
——科林•安格爾
「I'll be back.」

解鎖

發射火星住所

要求

資訊時代
所需的科技
研究費用
基本花費:2155 科技值
提升條件
擁有全球化市政。

進展

解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