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古典時期

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工業時代

現代

原子能時代

資訊時代

未來時代

採礦業
說明
允許砍伐樹林、開採 銅資源。
歷史背景
如果在地面上找不到,那就把它挖出來。這是支持採礦業的基本前提,是文明社會最早且最實用的科技。西元前4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人就在英國和法國開採打火石;西元前2600到2500年期間,古埃及人就在馬雅地開採孔雀石。這些通常是一些露天礦,或者比較淺的竪井(不到30公尺深),比如拉夫里翁的雅典銀礦,那裡有兩萬多奴隸工人。

羅馬工程師發明了大型高效的採礦方法;他們技術進步的其中一項是修建水渠,將水引到礦地上,水在這裡被用來從壓碎岩中移除雜物(早期水力採礦的一種)和提取礦石。羅馬人也研製出熱裂解的方法來粉碎岩石,在岩石表面生火來對石頭進行加熱,然後將一股水直接澆在上面直到石頭粉碎。隨著人們開始挖掘銅、鐵、寶石、金、銀,和幾乎其他所有礦物和水晶,羅馬人的採礦方法傳到了世界各地。

在亞洲和美洲,採礦技術仍相當原始,直到歐洲人到來並開始帶走這片土地裡的財富。中世紀晚期,易挖掘的資源豐富的礦脈已枯竭,所以深井開採得到逐步發展,人們使用手工具將竪井往更深處挖掘,並且使用木材來支撐牆壁和天花板。礦井達到了一定深度以至於地下水將其溢滿,隨後,1465年爆發了巨大的白銀危機。花了100年時間才克服了那個障礙,同時火藥爆破取代了鐵鎬和鐵鍁(基本上)。隨後工業革命爆發,隨著對煤炭的極度渴望,採礦變得機械化,人們對它永遠都貪得無厭。
PortraitSquare
icon_tech_mining
「有誰能比礦工妻子更值得信任?」
——莫爾崔維斯
「不要一錯再錯。」
——威爾•羅傑斯

解鎖

礦井
採石場

要求

遠古時代
研究費用
基本花費:25 科技值

進展

解鎖科技
PortraitSquare
icon_tech_mining
說明
允許砍伐樹林、開採 銅資源。
歷史背景
如果在地面上找不到,那就把它挖出來。這是支持採礦業的基本前提,是文明社會最早且最實用的科技。西元前4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人就在英國和法國開採打火石;西元前2600到2500年期間,古埃及人就在馬雅地開採孔雀石。這些通常是一些露天礦,或者比較淺的竪井(不到30公尺深),比如拉夫里翁的雅典銀礦,那裡有兩萬多奴隸工人。

羅馬工程師發明了大型高效的採礦方法;他們技術進步的其中一項是修建水渠,將水引到礦地上,水在這裡被用來從壓碎岩中移除雜物(早期水力採礦的一種)和提取礦石。羅馬人也研製出熱裂解的方法來粉碎岩石,在岩石表面生火來對石頭進行加熱,然後將一股水直接澆在上面直到石頭粉碎。隨著人們開始挖掘銅、鐵、寶石、金、銀,和幾乎其他所有礦物和水晶,羅馬人的採礦方法傳到了世界各地。

在亞洲和美洲,採礦技術仍相當原始,直到歐洲人到來並開始帶走這片土地裡的財富。中世紀晚期,易挖掘的資源豐富的礦脈已枯竭,所以深井開採得到逐步發展,人們使用手工具將竪井往更深處挖掘,並且使用木材來支撐牆壁和天花板。礦井達到了一定深度以至於地下水將其溢滿,隨後,1465年爆發了巨大的白銀危機。花了100年時間才克服了那個障礙,同時火藥爆破取代了鐵鎬和鐵鍁(基本上)。隨後工業革命爆發,隨著對煤炭的極度渴望,採礦變得機械化,人們對它永遠都貪得無厭。
「有誰能比礦工妻子更值得信任?」
——莫爾崔維斯
「不要一錯再錯。」
——威爾•羅傑斯

解鎖

礦井
採石場

要求

遠古時代
研究費用
基本花費:25 科技值

進展

解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