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遠古時代
古典時期
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工業時代
土木工程
民族主義
自然歷史
城市化
殖民主義
焦土策略
歌劇和芭蕾
現代
原子能時代
資訊時代
未來時代
城市化
歷史背景
預估到2050年,世界上將有70%的人居住在城區,他們使用稀有資源並製造出人類文明空前未有的垃圾。有一種趨勢是自從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出現第一批城鎮以來,人類一直在進步,當時,人們最終搬離了存在農業性和原始性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餵養了一堆吃閒飯的人,比如牧師、哲學家、官老爺等等。但是,城市人口一直限制在當地農業可贍養的範圍內,隨著交通發展,「地域」也跟著擴大。農業生產也是勞動密集型項目,同時城鎮也為工匠和其他行業的人提供了就業崗位。然而,18世紀農業和工業革命的爆發打破了千年以來的平衡。
1800年,只有3%的人居住在城市;而到了1900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14%,並且分別有12個城市的人口超過了100萬。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這一比例就增加了一倍,全世界83個城市的人口超過了100萬。城市只是在不斷地變得更擁擠;人口達到1000萬或多於1000萬的「巨型城市」的數量也從1975年的3%上升到了2000年的16%,而且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27%。都是科技惹的「禍」。
社會學家指出,工業革命推翻了市中心發展的四個自然局限:水和食物的遠距離供應、城牆和防禦工事的地理範圍、交通的速度(所有緩慢移動的牛車和行人)、電力的供應。蒸汽機、汽車、天然氣、電、冰箱、自來水、火炮和飛機。20世紀初,電話和汽車帶來了另一階段的城市化,即郊區現象。人們不再需要居住在他們工作的工廠和辦公室附近;他們又能在「鄉村」生活啦。
「工業革命和城市規模的增長讓人感到渺小。」
——文頓•瑟夫
「我喜歡是因為所有東西都是超大號,美的和醜的。」
——約瑟夫•布羅茨基
解鎖
要求
工業時代
所需的市政
土木工程
民族主義
文化值消耗
基本花費:1210
文化值
提升條件
一座城市人口增長到15。
進展
解鎖市政
大眾媒體
動員
歷史背景
預估到2050年,世界上將有70%的人居住在城區,他們使用稀有資源並製造出人類文明空前未有的垃圾。有一種趨勢是自從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出現第一批城鎮以來,人類一直在進步,當時,人們最終搬離了存在農業性和原始性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餵養了一堆吃閒飯的人,比如牧師、哲學家、官老爺等等。但是,城市人口一直限制在當地農業可贍養的範圍內,隨著交通發展,「地域」也跟著擴大。農業生產也是勞動密集型項目,同時城鎮也為工匠和其他行業的人提供了就業崗位。然而,18世紀農業和工業革命的爆發打破了千年以來的平衡。
1800年,只有3%的人居住在城市;而到了1900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14%,並且分別有12個城市的人口超過了100萬。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這一比例就增加了一倍,全世界83個城市的人口超過了100萬。城市只是在不斷地變得更擁擠;人口達到1000萬或多於1000萬的「巨型城市」的數量也從1975年的3%上升到了2000年的16%,而且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27%。都是科技惹的「禍」。
社會學家指出,工業革命推翻了市中心發展的四個自然局限:水和食物的遠距離供應、城牆和防禦工事的地理範圍、交通的速度(所有緩慢移動的牛車和行人)、電力的供應。蒸汽機、汽車、天然氣、電、冰箱、自來水、火炮和飛機。20世紀初,電話和汽車帶來了另一階段的城市化,即郊區現象。人們不再需要居住在他們工作的工廠和辦公室附近;他們又能在「鄉村」生活啦。
「工業革命和城市規模的增長讓人感到渺小。」
——文頓•瑟夫
「我喜歡是因為所有東西都是超大號,美的和醜的。」
——約瑟夫•布羅茨基
解鎖
要求
工業時代
所需的市政
土木工程
民族主義
文化值消耗
基本花費:1210
文化值
提升條件
一座城市人口增長到15。
進展
解鎖市政
大眾媒體
動員
語言
English (United States)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Deutsche (Deutschland)
Español (España)
Francés (Francia)
Italiano (Italia)
日本語 (日本)
한국어(대한민국)
Polski (Polska)
Português (Brasil)
Русский (Россия)
選擇規則集
標準的規則
資料片:迭起興衰
資料片:風雲際會
版权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