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遠古時代
古典時期
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工業時代
土木工程
民族主義
自然歷史
城市化
殖民主義
焦土策略
歌劇和芭蕾
現代
原子能時代
資訊時代
未來時代
焦土策略
歷史背景
戰爭不僅是簡單地以擊敗敵方軍隊為目的,而是要摧毀對方國家的財力和士氣,從而將戰爭持續下去。從古代到文藝復興後期,平民飽受戰爭帶來的荒涼破敗,而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將迅速且大規模的破壞變為了合理的軍事策略。
焦土策略的目的是消除或破壞敵人發動戰爭的能力——將食物、供給品、基礎設施以及其他敵人可以利用的資源統統摧毀。為阻擋拿破崙•波拿巴的入侵,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曾在1812年下令焚毀俄國鄉村。亞歷山大用防禦性的焦土策略摧毀了本國農田,使敵人大軍無法獲得補給。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威廉 T•謝爾曼將軍將焦土策略運用在了敵方領土上。在謝爾曼的「向海洋進軍」戰役中,數百英里鐵路被破壞、數百萬磅食物被掠奪,軍事目標和民用設施一類的資源皆被付之一炬。
許多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了焦土策略,而在第二次世界戰中該策略被廣泛使用——德國侵略蘇聯時尤為突出,實乃人間不幸。德軍前進時蘇軍並未進行破壞,但德軍在三年後撤退時卻大肆破壞。在朝鮮和越南戰場上,駭人聽聞的大規模民生破壞也屢見不鮮。最終,1977年簽訂的《日內瓦公約》明令禁止使用這種軍事策略。
「戰爭就是地獄。」
——威廉•特庫姆賽•薛曼
我只懂友誼或焦土策略。
——羅傑•艾爾斯
特點
獎勵2位
使者
解鎖
要求
工業時代
所需的市政
民族主義
文化值消耗
基本花費:1210
文化值
提升條件
建造2個野戰加農炮。
進展
解鎖市政
動員
歷史背景
戰爭不僅是簡單地以擊敗敵方軍隊為目的,而是要摧毀對方國家的財力和士氣,從而將戰爭持續下去。從古代到文藝復興後期,平民飽受戰爭帶來的荒涼破敗,而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將迅速且大規模的破壞變為了合理的軍事策略。
焦土策略的目的是消除或破壞敵人發動戰爭的能力——將食物、供給品、基礎設施以及其他敵人可以利用的資源統統摧毀。為阻擋拿破崙•波拿巴的入侵,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曾在1812年下令焚毀俄國鄉村。亞歷山大用防禦性的焦土策略摧毀了本國農田,使敵人大軍無法獲得補給。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威廉 T•謝爾曼將軍將焦土策略運用在了敵方領土上。在謝爾曼的「向海洋進軍」戰役中,數百英里鐵路被破壞、數百萬磅食物被掠奪,軍事目標和民用設施一類的資源皆被付之一炬。
許多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了焦土策略,而在第二次世界戰中該策略被廣泛使用——德國侵略蘇聯時尤為突出,實乃人間不幸。德軍前進時蘇軍並未進行破壞,但德軍在三年後撤退時卻大肆破壞。在朝鮮和越南戰場上,駭人聽聞的大規模民生破壞也屢見不鮮。最終,1977年簽訂的《日內瓦公約》明令禁止使用這種軍事策略。
「戰爭就是地獄。」
——威廉•特庫姆賽•薛曼
我只懂友誼或焦土策略。
——羅傑•艾爾斯
特點
獎勵2位
使者
解鎖
要求
工業時代
所需的市政
民族主義
文化值消耗
基本花費:1210
文化值
提升條件
建造2個野戰加農炮。
進展
解鎖市政
動員
語言
English (United States)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Deutsche (Deutschland)
Español (España)
Francés (Francia)
Italiano (Italia)
日本語 (日本)
한국어(대한민국)
Polski (Polska)
Português (Brasil)
Русский (Россия)
選擇規則集
標準的規則
資料片:迭起興衰
資料片:風雲際會
版权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