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遠古時代

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工業時代

現代

原子能時代

資訊時代

未來時代

防禦戰術
歷史背景
蠻夷入侵時,除了蜷縮在城牆之後,第一個防禦戰術是將武裝人員儘可能緊密地排在一起,並使用大量鋒利的矛刺向前方從而阻止攻擊者。西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陣。他們的密集步兵編隊都穿盔帶甲(頭盔、胸甲和脛甲),並且全副武裝(九公尺的長矛和可以相互重疊的圓形盾牌)。在接下來的幾千年裡,防禦戰術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只是弓箭手使得裝備堅硬的盔甲顯得越來越重要。

正如軍事方面的許多事情一樣,羅馬改進了被其大多數競爭對手改採用的防禦戰術。羅馬人在西元前300年左右開創了步兵支隊軍團,這使得其陣型更加靈活,並且能提供更多的支援;通過部署三線陣,中隊之間留有間隔,軍團可以迅速應對任何威脅。戰爭之前,精鋭散兵(少年兵)在隊伍前方掩護軍團的部署;在戰爭中,騎兵和僱傭軍保護側翼。考慮周到的羅馬人發明了防禦戰術以對抗一切可想像的威脅:防禦投擲物的龜甲形大盾牌、快速堵住陣列缺口的鋸子、應對被切斷的陣型的球狀物、以及當處於劣勢時為避免戰鬥而採取的拖延戰術。

在中世紀,這樣的戰術基本上都被拋棄了,因為那時可以簡單地向敵方猛烈進攻,直至一方落敗。維京狂暴武士與歐洲騎士的戰術差別極小,因為其軍事思想都是重視進攻而基本忽略防守(除了那些高聳的城牆和大量的弓箭手)。更確切地說,直到火藥的出現才讓輕率冒險的猛攻一度變成了危險的舉動。隨著武器變得更加便宜,更加有效,防禦方面的訓練變得越來越少,火藥支配了戰場。而唯一真正的防禦戰術變成了把士兵分散開,使用偽裝,並且挖掘戰壕。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c_defensive_tactics
「無堅不摧在於防禦;而進攻才有獲勝的可能。」
——孫子
「防禦優於財富。」
——亞當史密斯

解鎖

棱堡
邊界
摩索拉斯王陵墓
宣佈收復戰爭
宣佈保衛城邦戰爭

要求

古典時期
所需的市政
文化值消耗
基本花費:175 文化值
提升條件
成為被宣戰的目標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c_defensive_tactics
歷史背景
蠻夷入侵時,除了蜷縮在城牆之後,第一個防禦戰術是將武裝人員儘可能緊密地排在一起,並使用大量鋒利的矛刺向前方從而阻止攻擊者。西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陣。他們的密集步兵編隊都穿盔帶甲(頭盔、胸甲和脛甲),並且全副武裝(九公尺的長矛和可以相互重疊的圓形盾牌)。在接下來的幾千年裡,防禦戰術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只是弓箭手使得裝備堅硬的盔甲顯得越來越重要。

正如軍事方面的許多事情一樣,羅馬改進了被其大多數競爭對手改採用的防禦戰術。羅馬人在西元前300年左右開創了步兵支隊軍團,這使得其陣型更加靈活,並且能提供更多的支援;通過部署三線陣,中隊之間留有間隔,軍團可以迅速應對任何威脅。戰爭之前,精鋭散兵(少年兵)在隊伍前方掩護軍團的部署;在戰爭中,騎兵和僱傭軍保護側翼。考慮周到的羅馬人發明了防禦戰術以對抗一切可想像的威脅:防禦投擲物的龜甲形大盾牌、快速堵住陣列缺口的鋸子、應對被切斷的陣型的球狀物、以及當處於劣勢時為避免戰鬥而採取的拖延戰術。

在中世紀,這樣的戰術基本上都被拋棄了,因為那時可以簡單地向敵方猛烈進攻,直至一方落敗。維京狂暴武士與歐洲騎士的戰術差別極小,因為其軍事思想都是重視進攻而基本忽略防守(除了那些高聳的城牆和大量的弓箭手)。更確切地說,直到火藥的出現才讓輕率冒險的猛攻一度變成了危險的舉動。隨著武器變得更加便宜,更加有效,防禦方面的訓練變得越來越少,火藥支配了戰場。而唯一真正的防禦戰術變成了把士兵分散開,使用偽裝,並且挖掘戰壕。
「無堅不摧在於防禦;而進攻才有獲勝的可能。」
——孫子
「防禦優於財富。」
——亞當史密斯

解鎖

棱堡
邊界
摩索拉斯王陵墓
宣佈收復戰爭
宣佈保衛城邦戰爭

要求

古典時期
所需的市政
文化值消耗
基本花費:175 文化值
提升條件
成為被宣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