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民主兵工廠
說明
你通往盟友或附庸國城邦的 貿易路線為雙方城市+4 食物和+4 生產力。和所有盟友的同盟點數每回合增加0.25點。
歷史背景
珍珠港事件前一年,即1940年10月,羅斯福總統使用無線電廣播向美國公開承諾為陷入困境的英國提供軍用物資…同時美國不插手對所向無敵的納粹德國發起的實際戰爭。在廣播中,羅斯福將美國的形象定位為「民主兵工廠」,以此據理反對孤立主義者,同時還反對自從血腥的一戰結束後國家所採取的不干涉原則。實際上,羅斯福並不是直接接納軸心國,而是曾諾讓美國作為主要武器供應國,給全面戰爭中的盟軍提供美國式的援助。雖然羅斯福這樣做違反了一些國際法和美國法律,但他信守了承諾。
PortraitSquare
icon_policy_arsenal_of_democracy

要求

市政
PortraitSquare
icon_policy_arsenal_of_democracy
說明
你通往盟友或附庸國城邦的 貿易路線為雙方城市+4 食物和+4 生產力。和所有盟友的同盟點數每回合增加0.25點。
歷史背景
珍珠港事件前一年,即1940年10月,羅斯福總統使用無線電廣播向美國公開承諾為陷入困境的英國提供軍用物資…同時美國不插手對所向無敵的納粹德國發起的實際戰爭。在廣播中,羅斯福將美國的形象定位為「民主兵工廠」,以此據理反對孤立主義者,同時還反對自從血腥的一戰結束後國家所採取的不干涉原則。實際上,羅斯福並不是直接接納軸心國,而是曾諾讓美國作為主要武器供應國,給全面戰爭中的盟軍提供美國式的援助。雖然羅斯福這樣做違反了一些國際法和美國法律,但他信守了承諾。

要求

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