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梵諦岡城
特色能力

宗教城邦

1位 使者: 首都+2 信仰值。
3位 使者: 每座神社+2 信仰值。
6位 使者: 每座寺廟+2 信仰值。

梵諦岡城宗主國加成

當你啟動 偉人時,他們會將你所創立的(或者國內主流)宗教傳播出去,對10單元格範圍內的城市傳播400點宗教壓力。

歷史背景
梵諦岡城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面積不到0.5平方公里,居民1000人。梵諦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將近兩千年前,它是羅馬教廷的所在地,也是天主教會及其十多億信徒的行政中心。

梵諦岡城以它所處的山丘為名,其位於羅馬歷史中心台伯河的對岸。對羅馬人來說,梵諦岡山是異教神祗的墳墓和聖地,羅馬皇帝尼祿就在那裡建造了他的花園和大型娛樂場。正是在這個娛樂場,他根據天主教的傳統把使徒彼得倒釘在了十字架上。但是尼祿的把戲未能長久,四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使徒彼得死亡之處建造了聖伯多祿大殿。君士坦丁還指定了在帝國各處朝聖的地點,因此梵諦岡成為了旅行者的熱門造訪地。這樣的狀況又反過來促成了城市的翻新——住宿處、市場開始出現,城牆也變得更加高大恢弘。

也許是尼祿和其酒池肉林的報應不爽,梵諦岡最終成了文藝復興藝術的聖地,讓此地遠遠超過了瘋狂皇帝時期的輝煌。最著名的建築是西斯汀小堂,教宗儒略二世於1508年出資聘請米開朗基羅負責繪製其穹頂。儒略二世還試圖重塑現在已有千年歷史的聖伯多祿大殿,並下令建造一座新的大殿,於100多年後的1626年完工。

作為天主教會的核心,梵諦岡是許多重大決策的誕生地。它經歷西羅馬帝國的覆滅、與東正教的分裂,堂堂邁入了中世紀。14世紀,教皇短暫地拋下梵諦岡轉向法國,但在數十年後回歸。天主教諸王常向梵諦岡尋求認可和支持,但這權力仍顯不足時,雄心勃勃的教皇將領土擴張到義大利,建立了教宗國。

但世俗勢力也開始崛起。1870年,完成統一的義大利佔領了梵諦岡以外的教皇領地。衝突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到1929年,貝尼托·墨索里尼才賠償了羅馬教廷的損失,並承認梵諦岡為羅馬教廷所有的主權國家。

時值今日,教皇仍然居住在梵諦岡中。梵諦岡在世界文化、宗教和政治方面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擁有的藝術博物館、宏偉建築和美麗花園仍為世人所讚歎。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城邦類型

icon_citystate_faith
宗教
PortraitSquare
icon_civilization_unknown

城邦類型

icon_citystate_faith
宗教
特色能力

宗教城邦

1位 使者: 首都+2 信仰值。
3位 使者: 每座神社+2 信仰值。
6位 使者: 每座寺廟+2 信仰值。

梵諦岡城宗主國加成

當你啟動 偉人時,他們會將你所創立的(或者國內主流)宗教傳播出去,對10單元格範圍內的城市傳播400點宗教壓力。

歷史背景
梵諦岡城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面積不到0.5平方公里,居民1000人。梵諦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將近兩千年前,它是羅馬教廷的所在地,也是天主教會及其十多億信徒的行政中心。

梵諦岡城以它所處的山丘為名,其位於羅馬歷史中心台伯河的對岸。對羅馬人來說,梵諦岡山是異教神祗的墳墓和聖地,羅馬皇帝尼祿就在那裡建造了他的花園和大型娛樂場。正是在這個娛樂場,他根據天主教的傳統把使徒彼得倒釘在了十字架上。但是尼祿的把戲未能長久,四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使徒彼得死亡之處建造了聖伯多祿大殿。君士坦丁還指定了在帝國各處朝聖的地點,因此梵諦岡成為了旅行者的熱門造訪地。這樣的狀況又反過來促成了城市的翻新——住宿處、市場開始出現,城牆也變得更加高大恢弘。

也許是尼祿和其酒池肉林的報應不爽,梵諦岡最終成了文藝復興藝術的聖地,讓此地遠遠超過了瘋狂皇帝時期的輝煌。最著名的建築是西斯汀小堂,教宗儒略二世於1508年出資聘請米開朗基羅負責繪製其穹頂。儒略二世還試圖重塑現在已有千年歷史的聖伯多祿大殿,並下令建造一座新的大殿,於100多年後的1626年完工。

作為天主教會的核心,梵諦岡是許多重大決策的誕生地。它經歷西羅馬帝國的覆滅、與東正教的分裂,堂堂邁入了中世紀。14世紀,教皇短暫地拋下梵諦岡轉向法國,但在數十年後回歸。天主教諸王常向梵諦岡尋求認可和支持,但這權力仍顯不足時,雄心勃勃的教皇將領土擴張到義大利,建立了教宗國。

但世俗勢力也開始崛起。1870年,完成統一的義大利佔領了梵諦岡以外的教皇領地。衝突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到1929年,貝尼托·墨索里尼才賠償了羅馬教廷的損失,並承認梵諦岡為羅馬教廷所有的主權國家。

時值今日,教皇仍然居住在梵諦岡中。梵諦岡在世界文化、宗教和政治方面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擁有的藝術博物館、宏偉建築和美麗花園仍為世人所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