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文明/領袖
城邦
區域
建築
奇觀和項目
單位
單位強化
偉人
科技
市政
政體和政策
宗教
地形和地貌
資源
改良設施和路線
行政長官
歷史性時刻

工業區

水上樂園

市政廣場

使館特區

社區

保留區

娛樂中心

航空港

商業中心

港口

聖地

劇院廣場

學院

營地

糧倉
歷史背景
一旦農業真正開展後,就需有地方把多餘的糧食保存下來,使其免於老鼠、昆蟲和其他人類的破壞。迄今為止發現的糧倉,最古可追溯到約西元前9500年前陶器新石器時代的約旦河谷。印度河流域則可追溯至西元前6000年,而同時期的埃及人把多餘的糧食存放於「筒倉」之中以防糧食歉收。在東亞,西元前5000年左右,中國仰韶文化於黃河沿岸修建高架糧倉,韓國人(約西元前1000年)和日本人(約西元前800年)後來也悟出了這一技術。當代糧倉,一如其它所有事物,變得更加龐大,自動化,亦更為複雜;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肥沃的農田,錯落著巨大的筒倉和升降機,幫助餵養文明社會多產的眾生。
PortraitSquare
icon_building_granary

特點

+1 食物
+2 住房

要求

區域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65 生產力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260 金幣
PortraitSquare
icon_building_granary
歷史背景
一旦農業真正開展後,就需有地方把多餘的糧食保存下來,使其免於老鼠、昆蟲和其他人類的破壞。迄今為止發現的糧倉,最古可追溯到約西元前9500年前陶器新石器時代的約旦河谷。印度河流域則可追溯至西元前6000年,而同時期的埃及人把多餘的糧食存放於「筒倉」之中以防糧食歉收。在東亞,西元前5000年左右,中國仰韶文化於黃河沿岸修建高架糧倉,韓國人(約西元前1000年)和日本人(約西元前800年)後來也悟出了這一技術。當代糧倉,一如其它所有事物,變得更加龐大,自動化,亦更為複雜;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肥沃的農田,錯落著巨大的筒倉和升降機,幫助餵養文明社會多產的眾生。

特點

+1 食物
+2 住房

要求

區域
科技
生產力消耗
基本花費:65 生產力
購買成本
基本花費:260 金幣